方少君在布袋和尚的影响下,决定皈依佛门修佛修仙,布袋和尚劝他暂时做个俗家弟子。在做了许多好事,仍然不见有神仙前来点化时,有点沉不住气的方少君决定到白马寺去拜菩萨。方少君与结伴同行的张屠夫在弥勒佛的白玉雕像前上香、磕头,捐完功德钱后已是傍晚时分,只得住在庙里。当天夜里,弥勒佛在梦中告诉他们:菩萨准备了两个铁锅两个茄子,要他们用泉水把茄子煮烂。第二天,他们上山一看,两口锅是铁的,两个茄子也是铁的。方少君大惑不解说:"这铁茄子煮到哪年哪月才能煮烂呢?"你们为什么都用这种眼神看着贫僧?"布袋和尚说,"我既不差你们的,也不欠你们的。"
方少君说:"冈才说得好好的,一人一首地往下接,我们吟过了,圣僧可不能赖账啊。""布袋和尚说:"不是讲好了可以以酒代诗么?"
"不是以酒代诗,而是作不出来者罚酒。"方少君说。布袋和尚说:"意思相仿,都是多喝几杯酒......"常知府说:"听圣僧说这话的意思,该不又是想多喝几杯吧?"
贫僧惹不起就躲,赌不赢就罚还不行么?"布袋和尚说。
常知府说:"不行,肯定不行。三个人共六首诗,缺一首怎么能行呢?""圣僧别推三阻四的好不好,凭你那才能什么样的诗文拿不出来?"方少君也不肯放过。
布袋和尚说:"以物押字,以字咏物的诗贫僧真的没法再写了。"布袋和尚举起正在吃的一个窝窝头说,"如果你们一定要写,贫僧以这窝窝头为题,写一首《窝窝赋》如何?"
方少君见布袋和尚实在做不出来便说:"如果做得好,倒也可以考虑。"常知府却装做没听见似的,一言不发。
布袋和尚顾不得那么多,没待常知府表态便以拟人式手法,来了一篇《窝窝赋》:
"美哉窝窝兮,天地之所产,人力之所造,内二外八,纤手成就。远望似将军之帽,近看似染靛之袍。似馒头而无底,像烧饼而又高。窝窝头仰面大笑:俺今日哪比往朝!运未来暂且藏头,既得时方显荣耀。
"忆昔年年岁稔,到处里家家富豪。主人翁绝不挂齿,主人婆懒怠做造。寻常与奴婢为伴,乞丐相交。又将俺冷眼瞧;说俺内虚外实,皮肤粗糙,肚大面黑,尖头少脑,气得俺干发燥;又将俺火里烧,烧得俺浑身是泡,通体具焦;又张着大嘴咬,还用俺喂鸡喂猫。受不尽无限的委屈,俺也有口难道。
"忽然间年荒岁饥,风雨不调。价值陡涨,声名倍高;足蹬贵品,面目改了。主人翁回嗔作喜,主人婆亲手做造。奴仆们各个想我到,我怎能朝夕来了。求我的街头喊叫,离我的光棍抱瓢,寻我的逢门哀告;叫了多少爷爷奶奶,也难见我的容颜美貌。
"非是我卖国弄权,非是我诬捏假造。我真有起死回生的手段,不愧扶困助急的英豪。胜似那补虚增力的丸散,救苦济命的丹膏。我不到,嗓子里遭了火烧,烧得喉中冒烟、口干舌焦,禁不住肚里喧嚷,五脏里吵闹,不由得眼前起花,风吹得倒;我不到,任凭他伶牙俐齿的豪杰,闷坐也是无聊:我不到那捧腹摇尾的人物,举步也要弯腰;我不到,榆柳遭殃,皮叶去了:我不到,未出闺门的秀女,也顾不得害臊;我不到,人人生法求我,家家乱哭乱嚎。
"且慢说今人重我,就是那古人谁不把我当至宝,名称我救架的将军,其实我本领更高;我不到,大舜、伊尹耕过荒郊,夷、齐采薇,首阳饿殍;浅不到,赵武灵王绿林求卵,伍子胥丹阳吹箫;我不到,梁武帝饿死台城,子缺粮从者愠恼;我不到朱卖臣难挑柴担,薛仁贵忍饥破窑。世上人往往翻蓖笑我,惹得我时常冷笑:笑的是笑我者两手捧我,轻我者今才知道。得蓖者整面目不改;失我者,三日容颜变了。请问知理的君子,论一论谁长隹短,谁低谁高?您连我窝窝头也不胜,还充得什么人物,弄得什么腔调!"好!写得太好了!"方少君情不自禁地高声喊道。
常知府则激动得手舞足蹈地说:"没想到圣僧的文笔如此了得。如果常某是京城试官,仅凭这篇《窝窝更劫便可以给你一个状元。"
这篇心驽窝赋》着实让方少君和常知府大吃一惊。这篇《窝窝赋》借物咏怀,直抒胸臆;文采飞扬,大气磅礴。满腔的激愤,高远的志向,辛辣的讥讽,世态的炎凉,倾注其中。这实在是一篇字字玑,句句掷地有声的上乘词赋,让二位饱读诗书者也不能不发自肺腑地大声喝彩。
刚才一言不发的常知府这时却说:"圣僧的《窝窝赋》虽然是千古佳构,但那首诗还是不能免。也可以说,正因为有了这篇《窝窝赋》所以那首诗才更不能免。你说呢,我的方老板。"
"知府大人言之有理。"方少君说,"我把刚才那句话改为:《窝窝赋》做得再好也不能免!"
布袋和尚见他们仍然穷追不舍,便无可奈何地说:"如今确实找不出合适的东西了,就以人代物如何?"
常知府说:"只要切题,合理就行。"
布袋和尚说:"若是出言不恭,请二位不要见怪。"
方少君也说:"知府大人那里通得过,我这里也能通得过。"
"既然如此,那我胖和尚就斗胆冒犯了。"布袋和尚说完后笑逐颜开地念道:"二人相仿你和他," 方少君和常知府先是一惊,他们没想到布袋和尚会以他俩为题。但转念一想,谁也没说什么话。因为不仅布袋和尚刚才已经说过,"若是出言不恭,请二位不要见怪。"而且方少君也答应过"知府大人那里通得过,我这里也能通得过。"
布袋和尚接着念道:"爻字分开两个。"
此言既出,方少君、常知府又是一惊,他们没想到布袋和尚会把卦爻的爻字拆成两个××,更想像不出,布袋和尚将如何把这两个×与他们联系起来。
没容他们细想,布袋和尚已经念出了最后两句:"不知哪儿能叉你,不知哪儿能叉他?"
这话虽然有粗制滥造之嫌,却完全符合游戏规则,方少君和常知府也就无话可说。
布袋和尚对自己的这首诗特别满意,他一口气奖励给自己五杯酒,硬是把自己给"奖励"醉了。
常知府留他在府上休息休息再走,他却说孩子们在等着他,一定要走。常知府说派车送他回关帝庙,他又说:"出门就到,坐的哪子车呀?"
方少君自告奋勇地去扶他,布袋和尚也没推辞便摇摇晃晃地方少君一起出了知府衙门。在衙门内围观者并不多,布袋和尚仅仅用一只手扶着方少君的肩膀,出了衙门后,随着围观者的不断增多,布袋和尚对方少君的依赖也越来越"全心全意"。
刚出门是以臂勾其肩,走了几步后半个身子的分量已经落到了方少君的肩上,再走几步后,人们见布袋和尚满脸通红,走起路来一摇三晃的,便围了一大帮人看热闹。围观者一多,布袋和尚干脆将上半个身子全部伏在方少君的肩膀上--由扶着走变成了背着走。
肥胖得难以再肥胖的布袋和尚,看上去足有方少君两个人那么重。体质肖瘦的方少君哪里背得动他,与其说是背着走,不如说是拖着走。没走多远方少君已是满头大汗,布袋和尚的木屐也被他拖掉了一只。
黑狗慈云像叼肉骨头似的叼着那只木屐,摇头摆尾地跟在他们身后,它那副见怪不怪的神情,告诉人们,布袋和尚喝醉酒原本是家常便饭。
方少君自以为巴结钱庄的老板人多,因此当一辆马车从他们面前经过时,便挥手将它拦住。马车停稳后从车上跳下一个富商模样的人,十分客气地对醉得不省人事的布袋和尚说:"圣僧,这是到哪里去,要不要我用车送你一程呀?"
方少君久旱逢甘露似的,抬起头来一看,是前些时在大堂上给布袋和尚作证的王老板,便很不客气地说:"我们刚从知府大人那里喝酒回来,这会儿正背着圣僧上街转悠转悠呢。咱们哪儿也不去,就不麻烦你了。"
王老板像什么也没听见似的,头也不回地上车就走。
王老板的车刚走,李老板的车随后就到。方少君拦下一说,李老板十分客气地回绝道:"方少爷,这点小事本来不成问题,可是家里这会儿有点急事--否则我一定会送你的朋友一程的。"
"既然如此就不麻烦李老板了。"方少君嘴里客气着,心里很不是滋味。方少君正不知拿布袋和尚怎么办呢,却听见慈云朝那头"汪......汪......汪"地大叫起来。
方少君抬头一望,他自己的车把式,已经赶着一辆三匹马拉的大车朝这边飞奔而来。方少君同车夫一道好不容易把布袋和尚抬上了车,车把式一声吆喝:"驾!"那三匹马便拉着车子,慢悠悠地朝前走着。
"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到处随缘延岁月,终生安分度时光。休将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过失扬。谨慎应酬无懊恼,耐烦做事好商量。从来硬弩弦先断,每见钢刀口易伤。惹祸只因闲口舌,招愆多为狠心肠。是非不必争人我,彼此何须论短长。"车刚走,躺在车上的布袋和尚便紧一句慢一句地唱了起来。
刚开始方少君并没有认真去听,因为他觉得,喝醉了酒的人是不可能唱出什么像样的歌谣的。
"世事由来多缺陷,幻躯焉得免无常。吃些亏处原无碍,退让三分也不妨。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荣华终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老病死生谁替得,酸甜苦辣自承当。"布袋和尚第二段快唱完的时候,方少君突然被"老病死生谁替得,酸甜苦辣自承当。"两句话吸引住了,觉得有点意思,便认真地听布袋和尚继续唱。
"人从巧计令俐,天自从容定主张。贪得无厌是地狱,公平正直即天堂。麝因香重身先死,蚕为丝多命早亡。一剂养神平胃散,两种和气二陈汤。生前枉费心千万,死后空持手一双。悲欢离合朝朝闹,寿天穷通日日忙。休得争强来斗胜,百年浑是戏文场。顷刻一声锣鼓歇,不知何处是家乡......"
马车在钱庄停下了,布袋和尚的歌声也停下了。方少君让人将布袋和尚抬进了后院那间非常漂亮的客房。
布袋和尚睡下了,方少君却一直在回味布袋和尚刚才唱的那首歌:"人从巧计夸伶俐,天自从容定主张。贪得无厌是地狱,公平正直即天堂。"这话说得多好啊?再能干的人,也是人算不如天算,一个开钱庄的,如果把伶俐用过了头不就是巧取豪夺,贪得无厌么?
咱们把死后到底是上天堂还是下地狱的事儿放到一边暂且不论,单是"生前枉费,千万,死后空持手一双。"也让人觉得没意思。还是布袋和尚说得对"休得争强来斗胜,人生都是戏文场。顷刻一声锣鼓歇,不知何处是家乡。"我的父亲忙碌了一辈子,到了不是什么也没带走么?
还是出家人说得对,当官发财是俗家人的境界,出家人追求的是"付出"。而"腊雪是被,春雪是鬼"的"道理"不是正好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同样是雪,用得是时候是地方便有利,便"大宜菜麦",用得不是时候不是地方,便适得其反么?雪如此,钱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还是布袋和尚说得对:"荣华终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钱财多了,也没什么意思,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还不如用它来做些好事、善事,为自己积点阴德。啊,对了。布袋和尚刚才唱的那首歌里不是有一句"公平正直即天堂"么?既然公平正直者都能进天堂,如果我来个乐善好施,济困扶危,岂不进得更快么?
不对吧,不是只有神仙才能进天堂么?方少君觉得这件事儿有点玄,必须等布袋和尚酒醒了再问问清楚,如果扶危、济困真的能成为神仙,这件事我就干定了。
方少君刚刚拿定主意,便听到客房里传出了布袋和尚的歌声:"自古为人要见机。
见机终究得便宜。人非知己休全托。事到亏心且莫为。
那时间、那内容如同为方少君"量身定做"一般。方少君慢步向客房走去,想看看是梦中之歌还是醒时之歌。没走几步,发现布袋和尚又换了一支歌:
"善事当为恶事休,人生本分不耽忧。豪强傍势图财宝,害众成家轩马牛。虽然眼前身快乐,他年结下子孙仇。苍天不肯分明说,暗里消磨在后头......"
方少君听到这里突然觉得布袋和尚便是地道的活神仙。歌里唱的"虽然眼前身快乐,他年结下子孙仇。"便是自己亲眼所见的现实,而"苍天不肯分明说,暗里消磨在后头"等语则是一种警告。
方少君不再犹豫了。他大步迈进客房后"咚!"的一声跪在布袋和尚的床面前。方少君还没来得及开口,面朝墙壁的布袋和尚便问:"是方施主,方少爷来了么?你怎么比平常短了一大节呢?"
方少君说:"圣僧,弟子跪在地上,所以短了......"
布袋和尚又问:"我又没死,不过多喝了几杯,你跪着干什么,该不会是盼贫僧早死吧?"
方少君说:"弟子要拜您为师,求圣僧收我为徒。"
"快快起来,有话好说。"布袋和尚说,"你如果说贫僧不该来吃喝,贫僧便不来,说贫僧不该来睡觉,贫僧现在就走。丢下钱庄的大老板不当,却要出家修行,你这是何苦呢?"
"圣僧别开玩笑,弟子是认真的。"方少君说。
布袋和尚说:"不管是真也好,假也罢,你先给我站起来,再说。"方少君态度坚决地说:"圣僧不答应收我为徒,弟子便不起来!""方施主,方少爷纵然跪死在这里,贫僧也不会答应收你为徒。"布袋和尚的态度更坚决。
方少君问:"难道方某前世作恶太多不成,圣僧为何如此记恨方某?"布袋和尚说:"你还记得契止与性空长老告别时说的那句话么?"没有达到将佛法与世法打成一片的境地,不够资格为人师表。必须到民问去观察、体验如何才能使佛法与世法打成一片的方式方法。"方少君说,"不知圣僧是不是指的这段话?""知道了还拜贫僧为师,是不是想故意寒碜人呐?"布袋和尚问。方少君说:"谁不知道那是圣僧的自谦之辞呀?"布袋和尚说:"只要贫僧自己不知道,谁知道也没用!""弟子记得圣僧在歌中有一段是这么唱的:人要谦人要谦,从来自大总生嫌......"方少君说,"那不是自谦是什么?"布袋和尚说:"你到底起来不起来,如果你不起来,那贫僧便起来,跪在你面前!"说着布袋和尚真的一翻身坐了起来。 "好,好,好。弟子站起来还不行么?"方少君见势不妙只好自己先站起 -来道,"圣僧现在总可以告诉我,方某为什么连出家为僧的资格都没有吧?"布袋和尚说:"以杀人为职业的刽子手,尚且能够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你一个钱庄老板的儿子怎么会连出家的资格也没有呢?""那圣僧为什不让我拜你为师呢?"方少君说,"说实在的,弟子先前并没有出家修行、皈依佛门的想法,自从陪圣僧吃了两顿饭,喝了两餐酒之后,便突然产生了这种念头......"布袋和尚打断方少君的话说:"如果是这样,那就更不行了。方施主干 -万不能一时冲动,意气用事啊。"方少君说: "圣僧别误会,弟子是认真的,绝不是意气用事。"一布袋和尚说:"既然如此,贫僧倒有一个两全之策:你不妨先带发修行有了一点开悟之后,再正式出家不迟。""徒弟听师傅的,那就按圣僧的意思办吧。"方少君说。布袋和尚笑眯眯地说:"我可没说过收你为徒啊。""没答应就没答应,只要让我带发修行就行。"尽管方少君不知道布袋和尚为什么不让他直接出家,但他却暗自下定决心要成神成佛。他从那天晚上就开始与妻子分床而睡,从第二天早餐起便开始吃素--做得比布袋和尚更认真,比布袋和尚更像出家的和尚。除了"食"与"色"上的禁忌之外,方少君在爱护生灵上也格外留神。
他走路格外小心,生怕踩死了蚂蚁,看书时还特意做了个纱罩将灯罩起来以防飞蛾扑火自取灭亡。更难得的是,他身上长了虱子,也绝不会像往常矧样将它们弄死,也不将它们轻易丢掉,而是将它们捉到一个小瓶子里,刮些头皮屑喂养起来--它们能活到什么时候,他就喂养到什么时候。
方少君并不仅仅限于自觉地按佛门"五戒"严格要求自己,而且广斧善事。将自己家里的钱财拿出来扶危济困,补路修桥,资助那些没钱进京走考的读书人......。久而久之,方少君便成了远近闻名的"方善人"。
方善人坚信自己这样做,一定能感动佛祖、菩萨超度他成神成佛。任不知为什么,连续三年过去了,方少君用于做善事的银子难计其数,仍然刁见有菩萨或者是佛祖来点化他成就正果,超度他位列仙班。
方少君心想,老这么不凡不仙的耗着总不是个事巴?不成,我得剞布袋和尚请教请教去。奇怪的是,不找时布袋和尚天天打钱庄门前经过,要找他时竟满世界里找不着。方少君心里一急便决定自己另想办法--直接蛩庙里去求菩萨。
去求谁合适呢?方少君记得布袋和尚曾经说过,弥勒是佛教"三世佛。中的未来佛。所谓三世就是过去、现在、未来,也可以说是前世、现世、弄(来)世。在佛教寺庙的大雄宝殿中,大多供奉着三尊佛像,其中既有按志去、现在、未来的时间概念排列的"三世佛"。其排列方式是:中间为现相佛释迦牟尼(俗称如来佛),左边是过去佛燃灯,右边是未来佛弥勒,这三尊佛像是按时间先后排列的,是前后上下关系,所以称竖三世佛。
此外,还有按地域划分势力范围的"三世佛"。他们是指:东方净琉率世界的药师佛、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这三住又称横三世佛。
方少君决定去找竖三世佛中的弥勒佛。因为他曾经听布袋和尚说过未来佛弥勒有一坐名为兜率天的乐园。古往今来兜率天一直是修佛者无限晦往的地方。且不说晋代高僧道安曾发誓要往生兜率净土。并被十八罗汉中创长眉罗汉宾头卢尊者引到了兜率天,也不说俗称唐僧的唐代大和尚,唐玄型同样向往兜率净土。在俗家弟子中也有著名诗人白居易等是弥勒佛的崇劳者,并真的去了兜率天。
方少君不敢与那些佛门高僧大德相比,却有意效法那些俗家弟子去球弥勒佛。他听说洛阳白马寺的菩萨最灵,便决定到那里去求一求弥勒佛超度超度自己。
白马寺素有"天下第一古刹"之称。它的来历与汉明帝"夜梦金人"有关。
汉武帝刘秀是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刘秀63岁那年病逝后便由太子刘庄即位。汉明帝刘庄即位后一直没做出什么得民心、顺民意的政绩来。一天夜里,汉明帝梦见一个头上有一道白光的金人,绕宫殿飞行一圈后忽然升空往西而去。第二天他把这个梦告诉大臣们,让他们圆梦。绝大部分大臣们连金人象征什么都无法确定,就更谈不上解梦了。
当汉明帝有些失望的时候,博士傅毅出班启奏,他说西边有一个地方名叫天竺国,那里有位神仙,当地人称之为"佛陀",外面的人往往尊其为"如来佛"。傅毅认为那个金人肯定是如来佛。
傅毅说,如来佛原先是位王子,名叫释迦牟尼,29岁那年,他抛弃了王族的舒适生活,放弃了王位继承权,毅然出家修道。并创立了一个宗教,人们把那个由佛陀创立的宗教称之为"佛教"。释迦牟尼到处去宣传他那种佛教的道理,传教40余年,信徒众多。他园寂之后,弟子将他生前说过的话记下来,编成一本"佛陀经验之谈",简称"佛经"。
汉明帝对于傅毅的话非常感兴趣,并很快派遣两位特使到天竺国去取佛经。永平10年(公元67),汉朝的两位特使从天竺国带回了两位高僧,并用一匹白马驮回了一幅佛像和42章佛经。
汉明帝虽然不懂佛经,也不清楚佛教的道理,但对于来自天竺国的两位僧人却十分尊重。他当即传旨在洛阳城西按照天竺国的式样,建造一座佛教寺院。第二年寺院落成后,不仅两位高僧被供在寺内,就连那匹送佛经来的白马也被供养于寺内。现坐落于洛阳市东的白马寺亦因此而得名。因为白马寺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所以又被尊为中国佛教"释源"和"祖庭"。白马寺在洛阳东门郊外,离方少君家有二十七八里。为了表示自己的一片诚心,方少君没有乘车,也没有坐轿。他随便装了点散碎银子便上路了。方少君自出生以来,还是第一次步行这么远的路,如果不是为了表示诚意,他肯定不敢在这么热的天气里上路的。天气实在太热,一出门就是一身臭汗,一出汗就想喝水。方少君几乎是见茶馆就买水喝,见树阴就坐下来歇歇脚。因此,尽管不足三十里路,却走了一整天,直至太阳快落山时才到。真可谓:出也洛(落)阳,至也落阳。
让方少君感到不太高兴的是,途中碰到一个杀猪的,说是听了别人的指点后,已经意识到杀猪这个营生太残酷,便下定决心,丢了屠刀,也到白马寺去拜菩萨。方少君心里想,你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不知伤害了多少性命,菩萨没给你恶报已经够不错了,还妄想成仙,做梦去吧。不过,心里虽然这么想,大面上还得过得去,也就没有拒绝张屠夫结伴同行的要求。
白马寺北依邙山,南望洛河,绿树红墙,梵殿宝塔,显得格外庄严肃穆。他规模宏伟,香火隆盛。占地面积七十余亩。分布在南北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接引殿、清凉台和毗卢略等。
方少君和张屠夫在那尊弥勒佛的白玉雕像前上香、磕头,捐完功德钱后已是傍晚时分。和尚留他们在寺内住一晚上再走,他们见天色已晚也就住下了。
当天夜里,他们做了一个同样的梦,弥勒佛在梦中告诉他们:"为了检验信徒们的诚意,菩萨在北邙山上准备了两个铁锅两个茄子,你们用泉水把它煮烂。"
第二天,他们上山一看,果然有两个铁锅,两个茄子。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两口锅是铁的,两个茄子也是铁的。方少君大惑不解说:"这铁茄子煮到哪年哪月才能煮烂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