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普贤姐妹俩见胡屠夫果然将一颗血淋淋的真心掏了出来,全都惊得眼圆口方,谁也不敢去接。胡屠夫摇晃了一下又站稳了,本来已经闭上的眼睛突然睁开了,疑虑而又略带愤懑地盯住她们,好像在说:昨天我本来是准备买些香纸供果之类的供品请你们带去,二位师姐硬说"要的是一颗真心"。今天我特地来献心,你们又问我买了香纸爆竹没有。我说没带香纸,你们又说"要的就是一颗真心",现在我把真心掏出来了,你们又迟迟不接,这不是拿我这苦命人穷开心么?
普贤见胡屠夫人不倒,口不张,眼不闭,吓得拉着文殊的衣袖说: "姐姐快走吧,吓死我了!"
文殊像是刚从痴呆中醒过神,她说:"造孽造孽,白白地送了一条性命!"
"赶快离开这是非之地吧,姐姐。"普贤说完拉上文殊就走。
"把心带上呀,我的傻女儿!"一直在默默看着这一切的妙庄王,见她俩都吓糊涂了,便提醒她们说: "那可是胡屠夫立地成佛的一颗真心啊!"经父亲提醒,文殊这才恍然大悟,连忙扯了两片荷叶,将胡屠夫的心包好放在车上。妙庄王又派了两个车夫去买了口棺材,将胡屠夫安葬了,他自己亲自找到肉店老板,托他带些钱财给胡屠夫的孤儿老母。另外又给了几两纹银,请他在胡屠夫坟前立一块石碑,上书"立地成佛者鉴"等字样。
冬去春来,桃红柳绿,不觉又是一年过去了。这天妙庄王一行终于来到与普陀山仅有一水之隔的中泽。看看天色已晚,便找了一家客店住下。妙庄王发现这家三间铺面上下两层的大客店生意并不兴隆,就问: "听说明天二月十九日是观世音菩萨的生日,普陀山理应香客云集热闹非凡,贵店为何如此冷落?
店老板叹了口气说:"客官有所不知,往日里不逢山会,南来北往的善男信女,游人香客,生意买卖之人也多得很。每逢菩萨生辰、成道之日,提前三五天,游人香客就多得连打地铺都住不完。今年不知为什么,普济长老提前半个月就发下话来,说是因菩萨寿诞之口上普陀山朝圣的香客太多,忙得菩萨僧尼应接不暇,更何况菩萨并无生日死日,不必以此一为。云集普陀。为劝阻香客游人改日再来,菩萨已经托梦给普济长老,他准备一口大油锅,将油烧开,凡是在二月十九的前三天、后四天这几天之内矿专上普陀山拜见菩萨的香客们,无不望而却步,各自返回,生意人也自行散去。如果不是一些远路香客在这里坐等,恐怕还要喝西北风呢。
文殊、普贤一听这话,心"咯噔"一下提到喉咙口来了,三位车夫生怕妙庄王要他们下油锅,连忙说: "还是等上三五天再去吧。"妙庄王自从听说"二月十九"这个日子起,就催着车夫口夜兼程,一定要在十九日前赶到中泽,以免耽误吉期。二月十九正好是三皇姑妙音的生日,这种生日上的"巧合",又一次坚定了妙庄王那"观世音便是妙音"的信念。如果能在女儿过生日时赶到普陀山,也好表示一下做父亲的忏悔之情,因此店老板的话不但没有吓住他,反而更激起了他明天一定要上普陀山的愿望。
妙庄王根本不理睬车夫们的暗示,只顾追问: "油锅设在何处?""就在渡口码头。"
"好,明天老朽一定要去下油锅!"
两个车夫傻眼了,心里说:"盼星星盼月亮日跑夜赶的,总算赶到了南海岸边,实指望船到码头车进店,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可以歇歇脚喘口气,睡个囫囵觉了,没想到所谓洞天福地,如今竟成了上刀山、入火海、下油锅的阎王殿。这哪里是什么朝圣拜佛赶庙会,分明是'猪羊走进屠夫家--一脚踏上寻死路'啊!"他们跟随主人多年,摸透了妙庄王的秉性,知道他认准了一条理儿后,就会一条路走到黑,不碰南墙不回头的。要想他改变主意,非找出十足的理由来说服他不可。为了说服主人,他们互相递了个眼神,便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开了:
"好端端的一个渡口,干吗放个油锅让人跳?""菩萨托梦?是真是假只有天晓得!"
"八成是糊弄香客的,多给他们几个金元宝--准放你过去!"
"是真的倒还罢了,如果是假的,岂不像胡屠夫似的白丢了一条性命!""你我这些下贱人是天生的贱命,死了烂了不值几纹钱,若是皇上、公主有个山高水低的,那才......"
两位车夫无疑是"议论"给妙庄王听的,可话没说完他们就发现妙庄王早就"梦周公"去了,只好作罢。
第二天早饭后,妙庄王将女儿和车夫们叫到一起说: "如今已经到了推车顶壁的时候,我身为家父国主,不能不为你们着想。从现在起,我们分道扬镳,各走各的路。愿跟我上普陀山的,除了那颗心之外,什么也别带;愿各奔前程的,那些车子财物都归你们;有志返回兴林国的可带上孤王的手谕找王宰相邀功请赏;没法回去的,就用它们为本钱做生意度日。俗话说'人各有志不能勉强',你们莫怨孤王不听规劝,我更不会怨你们不忠不孝。"两个车夫听妙庄王这么一说,如同千斤巨石落了地,都说自己家中有老小,愿意边做生意边往回赶;文殊、普贤都说愿同父亲一起上普陀山。主仆五人挥泪而别,各自朝着相反的方向上路了。
放下两位车夫的旅途艰辛暂且不表,却说妙庄王父女三人结伴同行,不到一顿饭的功夫已经来到渡口码头。一艘三桅两桨一橹的大船紧靠码头停泊,船上除了十几名懒洋洋的船夫之外,竟没有一名香客,那口用三块大石头架起的油锅旁却围满了人。妙庄王带着文殊、普贤分开众人来到油锅前一看,"哎呀!"只见那锅下烈火熊熊,锅内热油鼎沸,四周浓烟滚滚,大有出生入死,化骨焦肉之势。文殊、普贤相互一望,舌头伸出一寸多长......妙庄王也不顾两个女儿怕不怕,自己两眼一闭"扑通"一声就跳进了油锅,文殊、普贤吓得赶紧闭上眼睛。当她们再次睁开眼睛时,妙庄王已经站在渡船上向她们招手呢。
文殊真后悔,刚才如果不闭眼睛就知道该怎么跳了,普贤像是摸透了姐姐的心思,她说: "姐姐不用着急,你那里不是有胡屠夫的心么?"
"有又怎么样?"
"人心都是肉长的,你先把胡屠夫的心丢进油锅,如果那心不焦,就说明真的是菩萨显灵,超度真心朝拜者;如果那心烧焦了,你我就等几天再过去,免得白白丢了性命。"
文殊觉得妹妹说得有理,就从衣袖里拿出荷叶包。当她们打开看时姐妹二人全惊呆了:时隔一年,那颗心仍然是鲜红鲜红的,跟刚从心窝里掏出来时没啥两样。文殊吓得手一抖,那心连荷叶一起掉进了油锅。刚落锅又听见"嗖"的一声,从锅里钻出一个人来,脚踏荷叶缓缓而上,姐妹俩定睛一看,那站在荷叶上的竟是胡屠夫,只见他双手抱着拳,笑眯眯地对她们说:"多谢二位师姐送我上路,小可先走一步,二位师姐,后会有期。"说完又只见缕缕黑烟化作朵朵祥云托着荷叶与胡屠夫向普陀山方向飘去。
文殊、普贤先是吓得连连倒退,以为是胡屠夫的冤魂来向她俩索命呢。后来见他乘祥云而去,这才相信果然是观世音菩萨显灵,当即站稳脚跟,慢慢走到锅前,互相递了个眼色,同时跳进油锅,"哎呀""哎哟"一阵钻心的疼痛使她俩紧紧地抱在一起,不一会儿就炸熟了。起先像根油条,后来越炸越焦,腰也炸弯了,腿也炸拐了,腰也炸弓了,活像一根麻花。后来有人将那根"麻花"捞起来,刚刚往地上一放, "麻花"就散了。直到现在江南一带还有人将麻花叫"散子",就是从那时候传下来的。
人们正为这两个尼姑白白地丢了性命而感到惋惜时,突然只见从普陀山方向飞来一只鹭鸟,一头扎下来叼住那根"散子"向西飞去,转眼之间就不见踪迹了。相传那只鹭鸟是受如来佛委派,从西天灵山飞来,超度这两个心不真志不诚的尼姑去雷音寺重新修行。后来她们姐妹俩果然不负如来佛祖的一片好心,双双修成正果,分别成了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中的一位。大姐妙清成了大善文殊菩萨,是如来佛的左胁侍--专司智能之神,其说法道场在今山西五台山;二姐妙缘成了大善普贤菩萨,是如来佛的左胁侍--专司理德之神,其说法道场在今四川峨眉山。这是后话不必细述。
妙庄王见两个女儿双双死于非命,悲痛欲绝,大哭不止,如若不是船上的伙计们眼疾手快将他扶稳,说不定会一头栽入茫茫大海呢。围观者中有些跃跃欲试者看到这里都默默地走了,有面善心慈者也擦着眼泪散了,有幸灾乐祸者还不停地喊着: "有种的跳哇,让我们再饱饱眼福!"有自作聪明者说: "许多傻事往往是聪明人干出来的,大活人往油锅里跳不死也要升天!"有四平八稳者叹道:"性急吃不得热粥,等他三日五日十天半月的天又塌不下来,何苦去争一日之时光,计较一朝一夕之快慢呢"......
妙庄王面对此情此景,终于悟出了一个道理:世上最痛苦的不是幼年丧母,中年丧夫,老年丧子,也不是上刀山入火海下油锅,更不是命丧黄泉,而是不被人理解。
普济长老见人们纷纷离去,估计今天不会有人再下油锅了,只好下令开船。长老见今日菩萨生日仅妙庄王一人到普陀山朝拜,而这个人又是个既敢跳油锅又能出油锅的非凡人物,因此他打定主意要亲自送他渡海。妙庄王见长老对自己如此器重,心里十分感激。没想到大船离岸不久,便刮起海风来。南海一向以"无风三尺浪"著称,这大风一起,更是巨浪滔天,平常船上坐满了人颠簸得并不厉害,今天偌大一艘船仅仅坐了两个客人,跟空船没啥两样,颠簸起伏就更厉害了。那船时而被推上波峰,时而跌人谷底,时而向前狂奔,时而在原地打转。经常出海的老船工们都觉得今日风浪异常,妙庄王更是呕吐不止,先吐出来的是汤,再吐出来的是饭,吐到后来,肚子里什么都没有,就一口接一口地吐黄水。妙庄王年近古稀两鬓斑白,身体单薄,加上连日来旅途劳累,连吐了几次之后就趴在船沿上起不来了。普济长老担心他那虚弱的体质经不住这大风大浪,便劝阻他改日再去。船上的伙计们本来就不愿为了一个香客吃这么大的苦头,冒这么大的风险,普济长老这么一说,他们也趁热打铁地纷纷地劝说起来。
妙庄王今天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他隐隐觉得今天的油锅也好风浪也罢,还有车夫们的背离,两个女儿的丧命,包括长老和船伙计的劝阻,实际上都是冲着自己来的,只要他有一丁点动摇,这九年的努力就会功亏一篑。他觉得自己如果能把这些想法说出来,普济长老和船工们也许不会再继续劝阻了。可是,此时此刻,每说一句话都要付出极大的艰辛,更何况风急浪大,如不拼命喊叫别人是无法听清的,然而长时问的拼命喊叫,对于早已筋疲力尽的妙庄王来说,.是无论如何也没法办到的。他思虑再三只好将自己的全部心声凝结成一句话喊了出来: "我死......了......尸体......也要在今天运......到......普......陀......"
话音刚落顿时风平浪静。普济长老和船上的伙计们无不啧啧称奇,纷纷询问妙庄王是怎么回事。其实妙庄王自己也说不清楚,只好含含糊糊地说:"积德虽无人晓,诚心自有天知。"联想起今天一件件奇迹,人们无不信服地点头赞许。片刻的沉默之后,普济长老首先打破沉默,开始一点一滴地打听起妙庄王的身世来。作为回报,普济长老也向妙庄王说了些普陀山的详情。
普陀山又名舟山(属舟山群岛之一),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位于越国(今浙江省普陀县)境内,南北长二十里之遥,东西宽八里有余,山中既有白华、佛顶、锦屏、大雪浪、小雪浪、光熙、象王、梅岭、达摩、正趣等奇峰,更有潮音、蓝伽及梵音等幽洞,还有普济、法雨、慧济等名刹,普陀、盘陀等异石,至于那些丹青高手也难画难描的奇松、紫竹、古柏;鬼斧神工也休想劈砍锻造的悬崖峭壁、险峰就更是比比皆是,不胜枚举了。
妙庄王原本无意游山玩水,加上拜见菩萨心切,所以渡船靠岸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请普济长老带他到潮音洞去拜见观世音。长老不知内情,只当他真是位虔诚信徒,便痛痛快快地答应了。哪料到妙庄王一见坐在莲台上的果然是三皇姑妙音,早已把身边的长老抛在脑后,忘情地扑上去"儿哇,我的好女儿......"地大哭起来。普济长老发现妙庄王见了观世音菩萨既不上香化纸,又不点烛鸣鞭,也不跪拜叩头,反而冲上去将菩萨一把抱在怀里,哭起"心肝NJL我的儿"来,早已吓得面如土色。普济长老出家几十年,像这样冒犯菩萨的事还从来没听说过,更何况是男香客抱着女菩萨呢。真是"嗑瓜子嗑出臭虫来了--什么人(仁)都有哇!"普济长老连看也不敢多看一眼就吓跑了,好像再多停留一会儿菩萨一定会问他个引见之罪似的。
妙庄王哭一阵又忏悔一番自己对女儿下的罪过,忏悔一番又哭诉一段途中的所见所闻。他从兴林国的观音土,说到鱼篮国的观音竹,从何国的绝代娼妓紫姑,说到越国的屠夫掏心;从黄金锁子骨说到胖瘦两和尚;又从为他看病的疯道人,哭诉到为他献出手眼的大悲菩萨......"
妙庄王哭着说着,突然觉得自己抱着的不是人,而是一具僵尸。二月的天气,在南方并不太冷,他隔着衣服抱着女儿妙音的双腿,一开始就觉得略有凉意,时问一长又发现女儿的双腿不仅是冰冷的,而且是僵硬的。他似有所悟地猛然抬起头来,这才发现女儿虽然是目光炯炯却不眨眼睛,虽然栩栩如生,就是不会动弹,也不会变换表情,他哭诉了半天,妙音依然是刚见面时的那样面带笑容。他看着看着,突然"哎呀!"一声便昏了过去。过分的疲劳和过分的激动使妙庄王进入了昏睡状态。
朦胧中妙庄王觉得有人在给自己喂糖水,他想看看是谁,眼睛却睁不开,他想支撑起来,又觉得四肢无力,他本能而机械地吞食着糖水、食物。他知道自己确实需要吃点东西,因为在渡船上他已经将早晨吃进去的吐得一点不剩了。他一口接一口地吃着,只觉得又香又甜,却不知道自己究竟吃的是什么。大约吃了二三十口之后,便觉得舒服了。他慢慢地将眼睛睁开一条缝,发现是位年轻姑娘蹲在自己身边,两眉之间还有一颗"二龙戏珠"的美人痣。是妙音!不错,正是自己的三女儿!他猛然睁开双眼,只觉得有个人影在眼前一晃就不见了。妙庄王"咯噔"一声坐了起来四下搜寻着,观世音菩萨仍然是僵直地在莲台上盘腿而坐,眼睛还是一眨不眨,面部依然带着笑容。
妙庄王擦了擦眼睛,又站起身来上前摸了摸女儿的腿,依然是僵直而冰冷的,推了推,一晃也不晃,摸摸脸毫无弹性,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尊带色的石雕!再看看其左右,一个"金童",一个"玉女"都是石头雕成的。"刚才是自己老眼昏花没看清?"回过头来一想,又觉得不对,刚才明明是自己女儿蹲在身边喂糖水,喂那又香又甜又叫不出名儿的东西。他舔了舔嘴唇,刚上岸时是苦的,现在是甜的;他摸了摸肚子,刚才还是扁的,现在成了半圆。这肯定不是梦,可这四周空荡荡的怎么一转眼就不见了呢?
妙庄王想找普济长老问问,长老早就跑得无影无踪了。他喊,他叫,他哭,他拜,一切都无济于事。最后不得不到法雨、慧济等寺庙去找主持方丈们打听观世音菩萨的下落。主持方丈们除了给他讲述那些他在来东海途中早就听过了的故事之外,什么也说不清楚。他怀疑是那些和尚尼姑们不肯吐露真情,为了唤起他们的同情心,他只好亮明了身份,说自己就是观音菩萨的生身父亲,也就是传说中的善胜王。其结果适得其反,不仅没人相信,反而都骂他是疯子,中午还施舍了粥饭素菜,到晚上已是"棍为油条拳当粑"了。
妙庄王无处藏身只好回到潮音洞,想靠在观世音菩萨那莲花宝座下睡上一觉。可是早春二月的夜风并不因为他是兴林就不留情,饥虫饿鬼也不因为他是菩萨的生身父亲就不来打扰他。 "月出东方日落西,妙庄王入夜着单衣,身上无衣还好受,肚里无粮难忍饥。"俗话说:穷困懒坐,饿了睡不着。妙庄王又冷又饿,饥寒交迫,就更难入睡了。为了驱寒他不得不在洞内来回走动;为了忍饥他又不得不停下来静坐。反复折腾数次之后,他终于进入了朦胧状态。刚刚合上眼,又觉得有人在帮自己披衣服。俗话说:加一片,暖一转(圈)。这话一点不假,加了件衣服很快就不冷了。他很想睁眼看看,又怕像上午那样好景不长,他还指望菩萨施舍点吃的呢。为驱散饿鬼,他不得不闭着眼睛等待。果然不出所料,身上刚有点暖意,汤匙又送人口内,还是上午那个味道,又甜又香又品不出是什么东西。 "终日奔忙皆为饥,一旦有食又思衣"。人的愿望是不易满足的,妙庄王穿暖吃饱之后,又想同女儿叙一叙离别之情。
有了上午的教训,他不敢睁开眼睛,而是趁那汤匙入口的一刹那,突然牢牢地抓住了送汤匙的那只手。当他高兴地睁开眼时竟吓得"哎呀"一声尖叫,手也不由自主地松开了,原来他抓住的并不是女儿妙音,而是亡妻伯牙氏--宝德皇后。
这对老夫妻经过短暂的僵持对视之后,免不了要诉说些离别之情。他刚一开口,伯牙氏就说:"过去的事儿我比你更清楚,还是说说你日后的打算吧!"
"如今除了皇位外一无所有,还有何打算可言?!还是说说小女儿妙音吧。"妙音本来就不是你我的女儿,而是如来佛的一名弟子......""
"这是从何说起呢?"
"说起来话长,要说还得从天上、人间、地府三界大乱说起。"
自从盘古开天辟地之后,人间就慢慢繁荣昌盛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又建起了部落、村庄、县邑、州府,接着又有了皇帝君主。人们能做工的做工,能种田的种田.会经商的做买卖,会治病的行医。算命的、教书的、当官的也各行其职,各谋其政,那真是各行各业应有尽有,三教九流一应俱全。更可喜的是人人安分守己,个个老实至诚,家家户户夜不闭户,各府州县路不拾遗。偶尔有一两个人做了错事也都主动投案,自觉坐牢。当官的跟老百姓情同手足,东庄人西庄人亲如兄弟。
上界天神更是各守其职,各施其政。风神是热天刮凉风冷天刮热风,行船人要东风他不送西风,扬谷的要南风他不送北风,雨神还没等到天旱就把雨下到田地里,不仅每次下的都是及时雨,而且回回都能做到弯弯田下弯弯雨,路上、破屋不下雨。
有了上天的资助,老百姓不必多操心便是家家六畜兴旺,岁岁五谷丰登。在家种田的是年年有余年年喜,户户丰收户户欢;出门做生意的是东南西北方方利,春夏秋冬季季安。那真是风调雨顺民安乐,家兴人旺国运昌。可惜好景不长,天上、人间、地府这三界不晓得为什么事突然混乱起来。首先是天兵天将各路神仙发生内乱,兵与兵、将与将、神与神之间彼此闹意见,互相瞧不起,今天这两个吵、明天那几个闹,不是碰倒东边的墙,就是撞倒了西边的壁;你说你有本领,他说他有威力,风神拼命地乱刮风,雨神一个劲地胡下雨。雷公雷母不服气,在他们刮风下雨时,就躺下来睡觉,到天晴时再起来闪电打雷。
他们之间一闹,其他神仙也不甘示弱,大家都闹起来,整个天庭就成一团糟。
天上乱了套,人间不讨好。有被大风刮翻船的,有被洪水淹了田的,有的人被雷电击死了,有的房屋被天火烧了。人们怨声载道,牲畜狂嘶乱叫。天上各路神仙争争夺夺,地上的大小官吏勾心斗角,做皇帝的更是专横跋扈,惟我独尊。听谗言,害忠良,荒淫无道,还自以为比天神高明。文臣武将也嫉贤妒能,欺压小官残害百姓。
藏在阴间地府掌握生死大权的阎罗判官们,本来就不服天管不服地管,如今天上、人间这么一乱,他们正好趁机滥用职权,收受贿赂,随心所欲地判人生死。十恶不赦的恶人不让他们死,修桥补路的好人不让他们活。善男信女,无缘无故地抓他们去当替身;恶霸土匪,逢年过节还有鬼上门请安。有钱有势的奸臣们因为经常进贡,判官就特地将他们的名字写在牲死簿》的缝缝里,许多恶人由于判官找不到名字,都活成了精还不死。
天上几个德高望重的天神觉得,如果继续乱下去,难免出现城垮地陷,人死神亡的可悲局面。为了治理三界大乱,为了救民于水火,他们认为必须选一个有德行、有才能的人来做天上的皇帝,把天上、人间、地府这三界的事儿统管起来,才有可能制止这混乱的局面。
消息一经传出,许多天神都伸长了脖子望着那令人垂涎的宝座。风神想当,雨神也想当,火神、雷神更是当仁不让,连百花仙子和一些杂七杂八的小神仙也跃跃欲试。
太白金星、如来佛、太上老君一致认为与其这样闹,不如到凡间去请一个文武双全的人来做天帝更合适。天神们觉得自己想干别人又不赞成,让给别的神仙自己又不服气,干脆便宜了哪位凡人,还可以落个顺水人情,一番合计之后,大家一致赞成,并将这个差事委托给太白金星。
太白金星受托后十分为难,人间号称九州万国,人多得恰似恒河之沙,如果一国一县一村一店地去查访,岂不是大海捞针,遥遥无期么?就算有朝一日能够访到个把合适的人选,只怕这三界之内已乱得不可收拾了。如来佛见太白金星十分为难,便出主意说在他的老家--西天如来国中,有个长老名叫施勤,他的大儿子施宝意是个大能人,只要你把他找来,就一定能找到合适的人选。太白金星说: "一个俗子凡夫哪会有如此神通?"如来佛说:"宝意并非凡夫俗子,西天有一部◇见世音得大势受经》专门记述了他的来历:昔金光狮子游戏如来国,彼国中无有女人。王名威德,于园中入三昧,左右二莲花作生二子,左名宝意即是观世音,右名宝尚即是大意。 伏阿弥陀经》上说:阿弥陀佛,有二菩萨皆为第一,一名观世音,一名大势,合称西天二圣,使往他方,如佛分身。可见宝竟用莲花化身,只因限于西天如来一国,故而鲜为人知。"
太白金星见他果然有些来历,便专程走访了观世音大士,见面之后才知道大士者,名不虚传,但见他身长丈二,膀宽四围,眉须浓盛;身着铠甲,头戴银盔;手持宝剑,胯下骑虎;好一副威武雄壮的武士气派。 "就这么一副鲁蛮相,也能遍观世间之声音?"太白金星心里犯了嘀咕,哪料到没等他开口,观世音大士不但将他的来意说得一清二楚,还向他推荐了一位大能人张百忍。
张百忍原名张友人,是东胜神州常羊山下的一名庄主,只因他遇事都能忍让三分,所以得了个张百忍的雅号。
早在张友人上学读书时就能行善积德。他读书的学堂门前有一条河,张友人每逢冬春二季总要到河边去背老年人过河,十几年如一日从不间断。刚开始老人们见他力气小,怕他受不了,不敢让他背,他却说:"不要紧,忍住一口气就过去了。"冬天寒风飕飕,冰水刺骨,脚冻得像紫茄子他也不在乎,年长月久风言风语就多起来了,先生说他误了学业,父母说他多管闲事,学友们笑他是为了背年轻女子,趁机占便宜。他既不急辩也不解释,一咬牙全"忍"了,每日照背不误。
观世音大士听到这些议论后,就想方设法试试张百忍的"忍"劲儿。那天清早,张百忍正在河边看书,忽然闻得一阵异香扑鼻,抬头一看,只见一位年轻姑娘来到面前,彬彬有礼地问道: "有劳这位大哥,将妾身背过河去好么?"那声音似春风吹动银铃,像珍珠落进玉盘,轻轻地,脆脆地,甜甜地--不见颜容也销魂。那模样儿长得,老太太见了也想多看几眼,小伙子就更不用提了,张百忍却低头"忍"了。说实在的,不是不想看,而是不敢看,生怕再看下去口水会情不自禁地流了出来。十七八岁的小伙子,皮没破,血没出,遇见这天仙似的美人儿,就是看一眼浑身都着了火似的,哪敢再背。他生怕自己稳不住神,干出什么不体面的事来。可又经不住那姑娘的再三恳求,只得将牙一咬,心一横,硬是把她背过去了,连弹都没弹她一指头。
过河之后,观世音大士送给他一座能缩能伸的金桥,民间流传的"为人要学张百忍,百忍堂上出黄金"就是指的这件事儿。
听到这里,太白金星忍不住问了一句:"这人脾气实在不错,但不知其才能如何?"
"金星不必担忧,前不久我又到张家湾去过一回,那张百忍十年前就成了张家湾的庄主,偌大一个张家湾被他治得比西天极乐世界还好呢。男耕女织,人人忙忙碌碌,夫唱妻和,对对欢欢喜喜,扶老携幼已成规矩,尊婆爱媳早成惯例,妯娌相亲有目共睹,济困扶危更不稀奇,有知有识的受人尊重,无钱无势的也无人欺,叫花子进村不打空手,当官的来了也莫想送你几多东西。
"张百忍不仅会治外,更会安内。他们夫妻之间一直相敬如宾,举案齐眉。对自已的女儿更是管中有教,教中有管,既不偏爱也不溺爱。到如今其妻王氏是贤妻良母,七个女儿既有闭月羞花之貌,又有能歌善舞之技,济困扶危之心;琴棋书画无一不晓,待人接物万事皆通;针织女红得心应手,诗词歌赋出口成章。不要说那张百忍上天做皇帝是癞痢做和尚谋神了,就是将他的妻子儿女都带上天,也都能派上用场呢。"
给他这么一说,太白金星便放心大胆地将张百忍一家请上了天庭。张百忍当了玉皇大帝之后,才听说是多亏了观世音大士的举荐,自己才登上天帝宝座的。他特地把观世音大士请上天当面谢恩。见面之后他发现这位大慈大悲的观世音长得像四大天王似的,又高又大又黑又粗,两道浓眉像剑似的成反八字形倒竖,一脸络腮胡子像钢针似的向四面扩张。如果不是久闻其名,初次见面准会将你吓个半死。玉皇大帝见他那凶狠的外貌与那慈悲的心肠太不相称,就说: "像你这样的慈悲心肠,如果是个美貌女子才称得上表里如一呢。"宝意很风趣地说: "既然天皇老子开了金口,奴才当然是恭敬不如从命喽。只是那变幻之术不可久用,要想永远保持女身,只怕还要睡个摇篮投个胎才好啊!"
他俩说得正高兴时,赤脚大仙突然来报:"兴林国妙庄王求子多年,请玉帝定夺。"玉皇大帝正在兴头上,也没听清妙庄王是求儿还是求女,就来了个跛子拜年--就地一歪,随口说了一句:"那就请宝意大士去吧!"话音刚落,只见宝意大士脖子一扭,头一歪就死了。玉皇大帝一时慌了手脚,连忙将太上老君请来医治。太上老君从宝葫芦里倒出一颗仙丹,给宝意大士喂了下去。仙丹刚下肚宝意又活过来了,他一醒过神来就问玉帝:"我眼看就要出世了,为何又招我回来?"玉帝一听这话才如梦初醒,本想说自己刚才只是随便说说而已,但有道是君无戏言,岂能出尔反尔,更何况宝意说妙庄王的夫人伯牙氏已经临盆了,无奈何只好叫他快去。这天上人间相距十万八千里,来回一折腾就耽误了九天,所以伯牙氏生三皇姑时硬是生了九天九夜。宝意下凡之后,玉帝想起他对自己的来龙去脉了解得一清二楚,生怕他在未成人之前说出了自己只不过是一庄之主,于是乎让他九岁以后才开口说话。宝意大士二次下凡后,仍然是"男子投女胎,魂去尸还在"。玉皇大帝问太上老君宝意大士的尸体怎么办?太上老君是道教的祖师爷,当他问清事情原委之后,便说南海普陀山是块风水宝地,将来也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不如趁三皇姑未修成正果之前,让宝意先到普陀去开辟道场,弘扬道教。待三皇姑修成正果之后再让位不迟。玉帝觉得这样更好,免得让别的僧道占了将来又闹纠纷。太上老君信手写了"慈航道人"四个字,意思就是:为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开辟航道的人。写好后又在那纸上画了一道符,再将它火化成灰用法水灌进宝意大士口中。
就这样,西天宝意即观世音大士从此一分为二了:躯壳变成了慈航道人;灵魂变成了妙庄王的三皇姑,也就是后来的观音娘娘。因为有这段情由,所以当妙庄王逼三皇姑出嫁时,她便说出了自己是神仙转世的话.也正是因为有这段情由,所以尽管三皇姑妙音遭到十磨九难但处处都能遇到神仙下凡相助。
本来以妙音的德性、道行而论,她早就达到成佛的境界,只因她有一回触怒了玉皇大帝,又有一回得罪了佛祖如来,所以至今仍然称菩萨而不能成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