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败为胜 分而治之揽大权
有道是:赌咒、赌咒,将来算数。眼前的依据当然是那两棵竹子,张百忍的竹子种活了,他仍然是玉皇大帝。佛祖是个言而有信者,无论太白金星如何劝说,玉帝怎么挽留,他定要做西天如来,而且是一去不复返。
如来佛并不注重名利地位。他原打算赌赢后,让张百忍认真反省一番,如有意悔改,便将皇权再交给他。打赌失利,这是如来未曾料及的。木已成舟,也就不打算表明心迹了,单求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来他个"耳不闻为清,眼不见为净"。
玉皇大帝觉得,如来佛先前在暗中帮了自己不少忙。如今要分道扬镳,应当办一次宴席,既为如来佛饯行,又表示对往事的谢忱。
佛教徒是不喝酒的,佛祖如来更是滴酒不沾。但是,因为如来佛的心情很不舒畅,所以尽管滴酒未沾,却莫名其妙地有,七八分醉意。俗话说:酒后吐真言。因此,如来佛当众表示定要将西天建成一个"不盖房屋住高楼,不种芝麻吃香油,不种棉花穿佳纱,不用耕种自然收"的极乐世界。
氍皇大帝劝他别搞那种极乐世界,他认为乐极必然生悲,无论任何都不能好过头。一旦好过了头,就会一年不如叭玉皇大帝全传年地坏下来,就以这些年来,我们为凡间做的几件好-仔为例吧:托塔天王送给凡人一面催促禾苗生长的"催生锣",太白金星送给凡人一根可以赶走田中杂草的"赶草棍",姑射真人把下^雪改为下面粉等等,在玉帝看来这些都不一定是好事。他们町以为凡人节省许多力气,却也有可能使凡人变懒,更有可能使凡人养成一种靠天吃饭的依赖性。
还有太上老君也是出于一片好意.上凡问百姓学会了脱皮的方法,像蛇一样每年脱一次皮便可长生不老,这应当说是件极好的事情。可是,"不死则不生,不生才不死"的结果是,地府的鬼不能得到新生.人间也就没有生气。这岂不是好心办了坏事么?
如来佛觉得玉帝话里有话,弦外有音。便没好气地说:听五帝的意思,是说我当初不该将日月定位,也不该让人间只分冬夏两种气候,不该让他们只须要准备冬夏两季服装,对吧?既然这样,我这就将那月星辰重新拨一下,让凡间仍然分为春夏秋冬四季该可以吧。"
玉皇大帝见如来佛误解了自己的意思。本想作一番解释,又怕惹出新的麻烦来。俗话说:合得好不如散得好。为了避免闹得不欢而散,只好少说为佳了。
说来也巧,如来佛虽然系"酒后"失言,后来他讲的四句话,还真的在佛教徒中实现和尚住庙,就应了第一句不盖房屋住高楼"的话。善男信女们送香油敬佛,又应了那"不种芝麻吃香油"的第二句。和尚披袈裟,也应了第三句"不用种棉穿佳纱(袈裟)"的话。至于第四句"不用耕种自然收",就更是如此了。从那以后,人们便称西天为逍遥天或极乐世界当然,那"乐极生悲"的事儿,后来也时有发生,就不必一细秫了。
士三帝送走如来后,发现天气果然变了。这才知道如来佛萁的将日月星辰拨转了。天变坏,自然条件也变差先前凡问百姓一半人专过冬天,一半人专过夏天。过冬天的专种冬季作物.穿冬季服装.过夏天的专门种夏季作物.穿夏季服装。因此生产、生活都很有规律。再加上有水牛、催生锣、赶尊棍的帮助,又有老天爷下面粉,凡人的日子也就过得非常好。如今天气一变,凡人不仪要置办春夏秋冬四季服装,而且要学种四种不同季节的农作物。其忙碌程度比过去增加了三倍。更要命的是越忙越打岔儿--一有少数人越快活越想快活。有了艋牛锣他懒得甩手去敲,而是用脚去踢。有了赶草棍,他懒得到罔埂地边上去赶,而是躺在自己的床,一边挥动赶草棍,边喊:"杂草杂草快走开,让我的禾苗长出来!"
牵天于和太白金星,见凡间的。护隋果然不出乇皇大帝之所料便下脆将这两件法宝都收同天庭。
姑目真人先前只顾按时按季地面粉,并没留意别的事情,、当李天和太白金星收回自己的法宝以后,他也注意观察起凡人对粮食的态度来。当他发现有懒婆娘不仅不珍惜面粉,而且把面粉当成地灰似的,让小孩子任意在里面拉屎屙尿,那气就不打一处来。姑射真人一气之下,便再也不下面粉了。
从那以后,"催生锣"换成了催工锣鼓,"赶草棍"换成了薅草棍,面粉也变成了下雪。
有道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老百姓突然失去两件法宝,绝了一条粮食的来路,生活便越过越苦了。
老白姓生活无着.便找官府,各府州县解决不了,便找朝廷。人间犬子的日子更不好过。无论走到何处,都有人找他要粮食吃、要衣服穿。尔边的刚打发走,西边的又找上门来,就连吃饭睡觉,也有人在后面跟着要吃要穿。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人间天子实在吵得没办法,只好来他个撒手不管,任其东南西北、四面八方自谋生路。
"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便是草头王。"久而久之,天下大乱,人间就出现了几人称王、几人称帝的割据局面。
各路天神见如来佛已在西天独霸一方,凡间早已分而治之,便觉得这上界天庭。也不应当由玉皇大帝一人独霸。那些有才气而无名气的天神们,私下进行了多次商议,想将原有的那块大天,划分为四十二块小天。这四十二块天,又分为纵向和横向。其中纵向划成九块,分别叫做:宗动天、天、月天、水天、火天、金天、木天、土天、二十八宿天,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九重天。又将横向的天划为三十三块,分别是:无上天、四人天、忍利天、坚首天、持鬟天、常桥天、福生天、福受天、广来天、大梵天、梵辅天、梵众天、少光天、光音天、无量光天、少净天、偏净天、无量净天、善见天、善现天、天想天、无烦天、无热天、无边空处天、无边识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天、非非想天、色究竟天、须陷摩天、兜率陀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
过去有许多客店门前,喜欢贴这么一幅对联:"未晚先投一十八.鸡鸣早看三十三。"这里的二十八,是指二十八宿,三十三即指三卜三天。这里由于隐去了"宿、天"二字因此颇有韵味。后来被秀才们改成了:"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就如白水一杯,没有任何回味的余地了。
这天既然分成了四十二块,就势必要各立一位天王,这四十二个天王,又只能在各路天神中产生。不过那些有意出任天王者们心里明白:要想获得一举成功。还必须物色一个实权派做后台。
身为军师的吴宗影,无疑是实权派,也就成了最理想的"后台"人选。他们运膈各种手段,终于将吴宗影拉了过去。根据吴宗影的建议,为了让玉帝能顺利通过,在写奏章时他们特意注明:"四十二位天王统属玉皇大帝管辖"。这样名义上玉帝依然统管三界,实际上则肯定会被他们四十二位天王架空。待一切准备就绪后,这才由吴宗影在一天上早朝时,以突然袭击的方式,说出他们久经考虑的分权提议。
玉帝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煞费苦心,惨淡经营的这份万世基业竟毁于一旦。连佛祖如来也未夺去的皇权,就这样拱手交出么?至高无卜的三界皇权,能让这四十二位名不见经传的所胃"天王"们瓜分了么!
"怎么办?"玉皇大帝心里明白,今天四十二位"天王"都在场。话虽自吴宗影一人之口,分明是四十二位"天王"们的联合奏章。表面上他们是在向天帝"请求恩准",实际七毋宁说是强逼玉帝就范。今天自己面临的形势是:点头则丧权,摇头则丧命,既不点头也不摇头,则"请君入瓮"。
玉皂大帝认为面对这种"关起门来打狗,堵住笼子抓鸡"的态势,只能将计就计巧妙化解,决不能硬碰硬地一口回绝。为了稳住对方,玉帝说:"我并不反对这种分而治之的办法,更不反对这四十二位天王的人选。不过这样作有一个致命的弊端,如果不消除这个弊端,我将不敢、而不是不愿批准这个奏章。"说到这里,玉帝有意卖了个关子面有难色地望着众仙卿和文武百官一言不发。其目的就是为了吊吊那四十二位"天王"们的胃,引其上钩。
果然不出玉帝所料,那些掌权心切的"天王"们,见玉帝引而不发,便有点按捺不住了,纷纷表示,愿意洗耳恭听玉帝的高见。只要能"恩准"他们的联合奏章,让他们戴上"天"的桂冠,其他事情町以任凭玉帝安排。
玉皇大帝听这话,立即转忧勾喜,信心倍增。为了取得彻底胜利,玉皇大帝的第二步棋?得更加精细。他说:"要问弊端究竟在哪里,还望诸位天王,耐心地听我讲完.个故事......"
从前凡间有这么一户人家,家垦有婆婆、妈妈、姐姐及小弟四个人,他们情趣不一,爱好各异,一天到晚各办各的事情,从来都是互不通气。
有天下午,小弟不知从什么地方弄来一条非常漂亮的裤予,那心里的高兴劲儿,简直没法提。可是,回到家一试,裤子长厂五、小弟拿着裤子对婆婆说:"这裤子样式极美,大小适宜.可惜长了五寸,请您帮忙改一下好吗?"
婆婆说:"不行,我要去看戏呢!"小弟只好去找妈妈,得到的回答也是不行,因为她要去打麻将。
小弟又去找他姐姐帮忙。姐姐说:"我的好弟弟。实在对小起,今天我有一件非常霞要的要办,这是关系到姐姐一辈子的大事啊!"说完抛一串银铃般的笑声,便飞出了大门。
小弟毫无办法,只有自己动手了......
奇怪的是,第二天早晨,小弟准备穿裤子时。发现好端端的一条长裤,不知为什么,一佼之间变成短裤。情的原委是这样的:
当天晚上,婆婆看完戏回来,想起了孙子的请求。忙将孙子已经剪好的裤产,又剪去五寸;妈妈回米后也剪去五寸;姐姐回来得最晚,同样剪去一条好裤:就这样成了废品。"这就是分而治之的弊端。"土帝说:"为了使天庭不再出现婆婆、妈妈们的错误,我倒有一个主意......"
玉帝说出自己的主意之后,惊得四十二位天王瞠目结舌,叫苦不迭,还找不到任何合适的理由来反对。
为了有效地控制四十二位天王,玉帝又将这四十二天按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他划分成五大块,并分别委派太皋、神农、少吴、颛顼和他自己出叶王"五大天帝"。人器、神农、少昊、颛项都是当年玉皇大帝的"智囊团",至减亲信,这些人手下又各有·批能下的部属、得力的辅臣。因此,玉皇大帝决定:
东方灭帝由太皋担任。按照"东南西北中"、"金木水火的"五方、五行"学说相对应,有"东方甲乙木"之说,所以辅佐他的便是木神句芒。句芒手里拿着4个圆规,掌管春天。因为是木则旺f春。其色为青,因此东力'天帝被称之为春帝,又名青帝。
南方犬帝由神农担任,同样因为五方五行学说中有"南方丙丁火"之说,所示辅佐他的是火神祝融。祝融手黾拿着一支秤杆,掌管夏天。因为是火则旺于夏,其色为赤。故神农被称之为夏帝,又名赤帝.或炎帝。炎就是热的意思,所渭"炎天暑热"是也。
西方天帝由少吴担任。"西方庚辛金",所以辅佐他的便是金神蓐收。蓐收手里拿着把曲尺.掌管秋天。因为是金则旺于秋.其色为白。所以少吴称为秋帝,又名门帝。
北方天帝由颛顼担任。"北方壬癸水",所以辅佐他的便是水神玄更。玄冥手里拿着一个秤砣,掌管冬天。因为是水则旺于冬,其色为黑。所以颛顼称之为冬帝,又名黑帝。
东南西北四大天帝派定.张自^忍便顺理成章地成了中央天帝。"中央戊已十,"辅佐他的便是土神后士。后土手里拿着一根绳子,四方八面叫时五行都归他管。因为按"五方、五色"学说中央为黄色.所以玉皇人帝既称中央灭帝,又称黄帝。
玉皇大帝的这一番设想和安排,可以说足完美无缺、天衣无缝。除了考虑到东南西北四方,春夏秋冬四季相辅相成,不三害专於,砭毒撩四哟馒之静,可以累各自可分割的自然因素之外"又安栉厂四拉辅纭手里的法宝既互相帮助又相互制约。
一东方天帝的辅佐神句芒,手里的法宝是圆规学名为"规",是专门划圆用的。
一西方天帝的辅佐神蓐收,手里拿的曲尺,学名为"矩",是专门划方用的。
俗语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便是因此而发。这种被称之为"规、矩"的两件法宝既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又可以互相约束--或以方就圆,或以圆就方,方中有圆,圆中有方,缺一不可。
东西方如此,南北方之间的依赖性更强:
--南方天帝的辅佐神祝融,手里的法宝是一支秤杆。--北方天帝的辅佐神玄冥,手里的法宝是个秤砣。俗语说:公不离婆,秤不离砣。因此,南北之间更是准也离不开谁。
更重要的是东、西、南'除了彼此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之外,还必须同时受中央天帝的约束。
一中央天帝的辅佐神后土,手里的法宝是一根绳索,绳索的学名为"约",其主要功能是"束",所谓"约束"就是用绳索去捆绑的意思。
绳索又是代表法律的。其中既包括天规、天条,又包括凡间的国法、王法或家法,也包括阴间的各种法规。所谓"绳之以法"和"以法律为准绳"等等,都是绳索代表法律的佐证。至于除此之外,东南西北中,金木水火土等"五方"、"五行"之问的金克木,火克金、水克火、土克水等"五行生克"所发挥出来的潜在制约因素,便不必一赘述了。
有必要着重指出的是:在"五行"之中金、术、水、火"四行",只能各定'位,各利一时。无定位,无专气,日.旺于四时,元沦是春、夏、秋、冬四时。还是金、木、水、火四行,或者东、南、西、北四方,乃至三界上,九州万圈中的万批万物,哪一样也离不开中央的"土"。
玉帝既是中爽天帝,当然也就把握了"五行"中最根本的东两 土。他位居中央,便有能力控制和指挥任何一方。嗣这样的方式来统治三界,与其说是削弱了他的权力,不如说是加强他的统治。这样安排的结果是:既消除了丧权失位的危机,又落了个从谏如流的好名声,真可谓因祸得福了。
玉皇大帝不费力地扭转了"分而治之"的被动局面,又迅速果断地着手解决那"人心随佛去,神意皆向西"的问题。俗话说:跑的鱼儿大,死的伢几乖!当初如来佛在身边时。并不觉得他的贵重。如今佛祖返回西天,玉皇大帝才发现要维护三界的安定。还少不了一一位劝人行善的玄妙人物。
应当承认只要玉帝愿意.他完全可以动用十万天兵,凭借手中法宝,去征服西天,生擒佛祖。但是,得江山易,得人心难。玉帝深深懂得,"心病还要心药医"的道理。要想得人屯、,要想长治久安,绝不能仅仅依靠武力。最理想的办法,还是要另请一位玄妙人物.来替代善于说教的如来佛。
玉皇大帝很自然便想到了太上老君。他既是与佛祖齐名的道祖,又是玉帝信得过的卿。一天,玉帝特意召见了太二老君,并向他请教治民之本。
太卜老君说:"山人以为,治民如医病,必须先察其病源,候其病机。五脏末虚、六腑未竭、血脉未乱、精神未散,服药必治。若病已成,可得半愈。如病势已过,命将难全也!"玉帝见太上老君一语即中要害,立即为之一旺:"仙卿的意思是。应当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于无事之前,不追于既逝之后?"
"正是此意!"
"只是如今患已起、疾已生,未免犹如亡羊补牢?"
"天帝不必过虑,有道是: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山人不敢自称上医,也绝非下医。既是已病之病,也有'亡羊补牢,未为晚矣'之说。"
"但不知这'已病之病'应当如何医治?"
"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只须对症下药,岂有不愈之理。"玉帝见太上老君果然身手不凡,当即转忧为喜,并马上封他为祖师。又许下诺言,只要他能让人心信道,神意向东,便式封他为"太老君"的头衔,供其像于三十三天之上,修庙九州力'国、五岳从林。另外又让自己的儿子张梁尚拜他为师,以示对道教的提倡。
后来玉皇大帝不仅履行若言,而且晓喻天下百姓,尊太上老君为"大圣主"和"圣祖大道玄光皇帝"。
太卜.老君也没有辜负玉皇大帝的器重,他除了大力宏扬道教之外,又精心教授张梁尚的武艺和法术。还赐给张梁尚一杆金枪。那杆枪是"鬼见怕,神见愁,精灵见了便磕头"的法宝。为了表彰太f:老君的一片忠心,玉皇大帝又在三天之上,专门勾他修建一座金碧辉煌的太清宫,并令人塑了一个"敕封道祖老君"的金像供在宫中,以示至高无上。
太卜老君为了报答天帝的知遇之恩,曾多次劝玉皇大帝,要"安不忘危。存戒备之心,以应仓猝之急"。为避免出现渴而掘片,卜而铸器之急,能够真防患未然,太上老君又建议在界之内广泛推行摄生养性之道。
所谓摄生养性之道就是主张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话、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如果三界之内的人、神、鬼、怪都能做到这"十二少",就'定不会有造曼闹事之徒了。
太二老君说:"神仙之道难致,养性之道易崇。"摄生养性之道除了最容易推崇之外。还有许多好处。其理由是:多思则中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智,多事则形劳,多语则气争,多美则伤藏.多愁心慑.多乐则意溢,多喜则忘形昏乱,多怒刖脉定,多好则专迷不理,多恶则憔悴无欢。而这"十二多"又恰恰是丧生之本。凡人要想长命百岁、长生不老,首先要力成"十二多".务求"十二少",然后才有可能得道成仙。因为道是虚通之妙理,众生之正性,所以修道必须先养性,只囱先养性岳得道扦才能成神成仙。所谓:道之为物,唯恍唯忽。恍惚中有物即是神,神功莫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从这一点卜说.道又是一种极其玄妙的东西。说它"有"是不对的。说它"无"也是不对的.说它非有非无,也不完全对。这二三种说法之间的关系.就好像药与病的关系一样。那种认为遵足"仃"或芹认为道是"无",恰似两种"病",而治疗这两胂"病"的"药".就足"不偏有也不偏无"。以药治病,"病"愈"药"除。病存则药有,病去药无。其结果是"唯药与病,一时俱消"。
"道"就是这种"尼中生有,有中生无,既无且有,既有且厄.玄而又玄.德义深远"的东西。
正因为道既有这种神秘的色彩,又有尢边的法力,还有+位至高元卜的道祖.所以虔诚的信徒便越来越多。信道行越多,"多思、多念、多欲、多事"荇就越少,多弦者越少,"三界"之为也就越安定、越人平了。
皇大帝见己又起用了一位能人.不由得暗庆幸。然而.人上老君并可:满足现状。这天一朝过后.太上老君再次找到三皇大帝说:"启禀天帝:山人以为,若要吸引更多的人信仰道教。仪辗我一个人的量是远远不够的!"
乇帝又茫然道祖则开地说,他的意思是劝帝自己也能信奉道教。
玉帝见太上老君说得有咀。便认真实行起来。平心而论,玉帝先前是既不相信佛教,也不相信道教的。但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他不但信奉起道教来,而目一在每年的"腊日"(即:每年腊月初八以前的任何一天)里,都要在天庭举行'次迎神赛会的大典,且美其名日:"大傩"。
为扩火影响,玉帝特意将仪式办得非常隆重。他首先下令在天庭挑选一百二十个童男童女,并在他们头上包着红手帕.身上穿着黑布衫,手里各拿一个大摇鼓。再由一名道士,装成威武的鬼王,头戴假面具,身披白熊皮,着黑衣,穿红裙子。一手拿戈一手拿盾,在前面开路。再由十二个道教信徒.扮成十二个奇形怪状、种类不同的飞禽走兽,跟在"鬼王"后面。这支队伍,由手持火把的文武大臣们领着,穿梭于玉皇大帝的皇宫中。童男童女们则唱一支奇特的歌,表示驱赶邪恶与妖魔。他们在皇宫里游了三遍之后,再打着火把,走出大殿正门。
早已等候在门外的一千名天兵天将,接过火把后,又一个接一个地传送到皇宫门外。宫门夕有人接过火把,骑上天马,一直跑到天河边,将火把抛入天河。让它们随河水流去,以示大典到此结束。在玉皇大帝的亲自倡导下,仙人、凡人们都认为,旧年里的灾难与邪恶,全都像那火把样随水而去了。玉帝则在心里默默地念道:"但愿那造反的烽火.也像那火把一样,熄灭在天河之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