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金二伯射黄帝




  西陵国南面境内有两座相连像金字塔的“飞来峰”山头,被西陵部落选作观测日影的天象台。太阳早晨到下午从这两个山间穿过,一个山头圭杆上挂着人穿的上衣,一个山头圭杆上挂着人穿的裤子,太阳对这两件标志的日影十分明显,因此,这两座金字塔的山分别叫“大衣落,”和“小衣落”。这座天象台的观天司是金二伯,他的哥哥曾跟随嫘祖的父亲四处征讨,后战死他乡,尚有一寡嫂。金二伯还曾被推选为西陵部落首领的候选人,与王凤一起竞选,王凤却以压倒优势得选,他却落选了。但他在西陵部落仍然很有影响,是一位说得起话的人物。嫘祖被推选为西陵部落的首领,在西陵氏中推广她栽桑养蚕治丝的发明,把西陵经济搞得热火朝天,声势大振,部落成员安居乐业,金二伯很高兴。然而这时传来消息,嫘祖要与岐水部落首领黄帝完婚,并要将西陵部落与黄帝部落合并。西陵部落有很大一部分人想不通,特别是金二伯甚至认为嫘祖是一种叛卖行为。

  嫘祖与黄帝成婚后,便在全部落人中宣传她的大统一的思想,讲西陵与夏国合并的好处,耐心细致地做全部落人的工作,终于使同意联合的人占了绝大多数,支持嫘祖成了主流。但仍有少数人坚持己见,他们结盟怂恿金二伯夺权,密谋行刺留住在西陵国的轩辕黄帝。这件事,被金二伯的嫂嫂知道后,便想来阻止他的行为,但她一时想不出好办法来。

  金二伯至今也未成婚,因为他一直在等待王凤答应他。他金二伯在西陵国也算得上一流人物了,不仅人材出众,而且还掌管着西陵部落的天文地理这一重要职能。王凤想找一个更比他强的人,在西陵国是不可能的,他真有“舍我其谁”的感觉,他想即使王凤在位不答应他们的婚事,一当她下了台,他上了台时,那时看她答不答应?可如今,王凤嫁给了黄帝,甚至还要把西陵国出卖给一个毛头小子,他的一切美梦破灭了,他岂能容忍?

  当时西陵部落的祖坟地在大海之北岸的高庙山下,因为它是飞来峰的余脉,仍然气势不凡,部落的祭扫宗庙设在黄甸镇一带,这里离衣落山很近。

  有一天,金二怕获得黄帝要陪同嫘祖到黄甸祭祖,认为是个好机会,决定射杀黄帝。晚上他对嫂嫂说:“嫂子,明天早上鸡扇翅膀的时候就喊我,我要出门办点事。”嫂嫂心里明白,金二伯是要去指挥刺杀黄帝,她怎么也睡不着。天还未亮索性就起来,把簸箕拍得噗噗直响,逗得家里的公鸡“咯咯”地乱叫。金二伯听到鸡叫,急忙起床拿起弓箭就朝黄甸方向赶去。

  宗庙里预先来安排布置的官员,被金二伯等人误认为是黄帝,于是向标记黄帝的座椅“哆哆”放出一支支毒箭。而这时黄帝正在洗脸,只是衣帽放在座位上,还未做“静心”仪式。金二伯的箭落空了。

  事情败露后,金二伯逃回衣落山,气得把大衣落和小衣落山头的圭影杆都砍倒了。黄帝和嫘祖并没有把金二伯的反叛行为看得很严重,只是派人去,想把金二伯追赶回来,接到都城再作说服教育工作。然而,金二伯以为是黄帝、嫘祖要追究诱杀他,于是他带着砍倒的圭影杆和测影标志的衣裤,隐藏到别处去了。

  金二伯这次叛逆,并没有引发一场大屠杀,全部落的人松了一口气。过了一些年,金二伯和随从们也就在龙门山脉的各地寻找类似衣落山的山头,隐姓埋名,仍干起自己熟悉的测影观天象的工作,为当地民众掌握耕种收获时令季节服务。故乡的人们不见金二伯回还,为了不渲染这件事情的真相,也就编造了种种离奇的传言。衣落山,成为了名符其实的衣——落——山了。

  金二伯叛乱平息后,还有个别山寨小国不服,特别是嫘祖发迹的龙门山下的一些地方,坚持要独立自主,以示反对这门婚姻及两国的合并。嫘祖和黄帝决定巡视这些人群聚居的地方,当他们来到金孔场西面的福广山,在这得天独厚的宝地,见这里的人们拥护嫘祖的决策,勤事农桑,有吃有穿。在那向阳的草坡上,成群的羊儿,如同天上的白云在滚动。在山谷的草坪上,一些男人正在剪羊毛,一些妇女正在挤羊奶。他们一边劳动一边相互戏谑的歌唱:女承筐,无实;

  士刲羊,无血。

  这里的人们是最早从黄河上游迁徙来的游牧民族,来到这内陆海北岸,已经不知定居了多少代,早已融入进了西陵国之中了,但他们毕竟与神农氏、有熊氏有更近的血缘关系。后人从他们戏谑的歌声中便可知道,他们生活得多么幸福呵!

  但居住东山上自号羊猴的土著族人却生活贫困,与此形成鲜明对比,他们的酋长受金二伯的影响,反对嫘祖的决策,山寨混乱,人心慌慌,他们毕竟与华夏民族没有任何姻亲关系。于是嫘祖耐心地进行抚慰工作并把岐水部落的五谷种子转送给他们。一方面通过福广山人以邻居关系赐送一些绸衣,宣扬西陵与岐水部落统一的好处,一方面调来兵马,在羊猴寨附近的山头驻扎,鸣锣击鼓,呼号扬威,进行操练。对羊猴寨围而不攻,操而不战。在这种恩威并用和福广山人们的影响下,羊猴寨全族人众终于恭迎帝妃。黄帝和嫘祖驾车来到东山羊猴寨,还登临南岭最高峰,视察宽广的若水——西陵河。清澈的河水如同仙女们飘下的衣带,盘绕在那些小山丘上,又象那大海伸出的血管,连接着那肥田沃土——龙门山余脉——福广山、金鼓场、大锣坯、小锣观、旗杆岭、鼓擂坪、张弓山、天子山。正因为黄帝到过若水,在那里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后来才把他的次子昌意降居此地生息繁衍。

  黄帝新婚后,本要回到岐水夏国,国内还有许多事等他回去处理,但他又不得陪妻子驾龙车巡视西陵国的山山水水,以示对部落成员的抚慰。

  一日,黄帝陪着嫘祖元妃到营盘山这一带蚕丝发展较快的地方。有个姓麦的人,他儿子破坏了水丝山缫丝地。他亲自押着儿子到营盘山来向嫘祖和黄帝请罪。嫘祖问明情况后,对其子进行了耐心地说服教育,使他改邪自新。因此,后来,这地方就叫“羲押子”,如今此地仍叫“西垭子”。

  嫘祖夫妇出巡,那宁封子的女儿素女坚决要跟随嫘祖,陪伴她夫妇俩,当然最引起素女兴趣的,算是她的祖先伏羲氏从昆仑山移来的“飞来峰”,然而,她却始终不能解破这飞来石的密码。同时,他们还带上一支兵马。这支兵马,站岗放哨,保护嫘祖夫妇,又因是给黄帝、元妃站岗放哨,所以,他们站过岗的地方就叫龙城山。龙城山与王岗咀相对,龙城山像一条屈着身子,侧着脑袋,露出一只眼睛的龙头,这条龙像保卫黄帝、元妃的一道天然城墙,所以叫龙城山。龙城山与王岗咀两只龙头又构成为二龙抢宝之势。这支兵马主力设在王岗咀,是因为王岗咀地势高而险要,居高临下.周围方圆几十里远,还与上马咀、下马咀相通,而且与营盘山紧密相连,便于紧急行动。

  营盘山与王岗咀的兵马,其活动之地,原来称为兵甲沟,后来因衡姓的一族聚居于此,又叫衡家沟。现还存在一些古遗址:老马坪、跑马地、二甲坪、槽门地、难窝地、马伤地、卸甲坪、文相岩、打徐场……传说他们的武将驻在“将军坡”,文臣驻在文相岩。一天,王岗咀的前哨部队抓到一个曾伙同金二伯阴谋刺杀黄帝,如今他还在寻找机会下毒手的一个坏蛋,他姓徐,文相便批准在此打死他。因此,这个地方如今就叫“打徐场”。

  黄帝夫妇与素女离开龙城山,开始对周边地区进行巡视。他们来到打鼓山,山中山岩上有一石洞,高六米,洞深十米,里面有直径一尺大小的窄洞,人不能入,名叫仙师洞。这里流传白猴朝圣的传说:仙师洞在盘古开天辟地时,出现一群白猴。上古之世,打鼓山苍松翠柏,大桑丛林,四时有不谢之花,八辰有长生之果。这群白猴在山上悠游游戏。其中有一只白猴是一只很通人性的猴子。轩辕偕元妃嫘祖,驾车同过此山视察兴黄坝、福禄坝、木梳坝的桑园,那猴王就率领群猴,打击山上的石钟石鼓,山呼朝圣。当年元妃嫘祖曾在这里传授植桑养蚕时,当地的土著人就送给她一只白猴。她很爱白猴,把它驯养在身边。在那荆棘丛生的悬崖峭壁上,白猴能履险如夷,采桑缫丝也可助力。嫘祖织绸用的鱼唇齿梳,落地而遁时,命白猴寻找,猴累极而死。因此,嫘祖元妃故地重游,便在礼封坪筑坛封赠白猴为白猴仙师。后人在打鼓山腰建座四合院的庙宇,塑白猴像祭示,因此叫做白猴庙。

  兴黄坝在金鸡山东南面。此坝约千亩。牛鼻川离兴黄坝不到半华里。黄帝嫘祖亲莅兴黄坝教农种植五谷。黄帝一走下龙车来,大家就欢呼:“黄帝来了!黄帝来了!”突然,一条青龙同时出现,那拉犁的耕牛受惊,两牛狂奔,最后跳入河中,化为石牛。一条牛的牛身、牛头,特别是牛眼睛、牛鼻梁、牛鼻孔,活像精雕细刻一样。另外一条牛,只有一只鼻孔尚存,中空一米有余。后人就把这河称牛鼻川。

  上古人类具有大迁徙现象,而黄河流入四川内陆海,使蜀山海水间这一地方具有特殊的重要地理位置。西北面的蓝田人在古黄河左丫,东北面的北京人、半坡人等沿古黄河右丫都有迁徙来内陆海边生活的群体,使这里成为一个多部落、多源头杂居的地区,从而构造了异常发达的原始农耕文化。提起丝绸之路,人们会自然联想到茫茫戈壁、漫漫黄沙里驼铃声声的北方丝绸之路,以及取道西南,由成部迁往云南到达缅甸和印度,再从那里联接西亚,欧洲和非洲的南方丝绸之路.然而人们不知正是这蜀山海水之间高度发达的古代丝织业,才把这两条商贸之路连接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