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陶淵明《祭程氏妹文》
|
維晉義熙三年五月甲辰,程氏妹服制再周,淵明以少牢之奠,俯而酹之,嗚呼哀哉!寒往暑來,日月寢疏。梁塵委積,庭草荒蕪,寥寥空室,哀哀遺孤。肴觴虛奠,人逝焉如。誰無兄弟,人亦同生。嗟我與爾,特百常情。慈妣早世,時尚孺嬰。我年二六,爾才九齡。爰從靡識,撫髫相成。咨爾令妹,有德有操。靖恭鮮言,聞善則樂。能正能和,惟友惟孝。行止中閨,可象可效。我聞為善,慶自己蹈。彼蒼何偏,而不斯報。昔在江陵,重罹天罰。兄弟索居,乖隔楚越。伊我與爾,百哀是切。黯黯高雲,蕭蕭冬月。白雲掩晨,長風悲節。感惟崩號,興言泣血。尋念平昔,觴事未遠。書疏猶存,遺孤滿眼。如何一往,終天不返。寂寂高堂,何時複踐。藐藐孤女,曷依曷恃。煢煢遊魂,誰主誰祀。柰何程妹,於此永已。死如有知,相見蒿裏。嗚呼哀哉!(本集)
◎作者簡註:
陶淵明,公元三六五年至公元四二七年,晉宋時期詩人、辭賦家、散文家。一名潛,字元亮,私諡靖節。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淵明出生於一個沒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東晉開國元勳,官至大司馬,都督八州軍事、荊江二州刺史,封長沙郡公。陶淵明的祖父作過太守,父親早死,母親是東晉名士孟嘉的女兒。陶淵明一生大略可分為三個時期。
第一時期,晉孝武帝太元十七年(公元三九二年)陶淵明二十八歲以前。由於父親早死,他從少年時代就處於生活貧困之中。第二時期,學仕時期,從太元十八年他二十九歲到晉安帝義熙元年(公元四零五年)四十一歲。第三時期,歸田時期,從晉安帝義熙二年(公元四零六年)至宋文帝元嘉四年(公元四二七年)病故。歸田後二十多年,是他創作最豐富的時期。陶淵明今存詩歌共一百二十五首,計四言詩九首,五言詩一百一十六首。他的四言詩並不太出色。他的五言詩可大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繼承漢魏以來抒情言志傳統而加以發展的詠懷詩,一類是幾乎很少先例的田園詩。陶詩的藝術成就從唐代開始受到推崇,甚至被當作是“為詩之根本準則”。陶淵明死後壹佰多年,蕭統搜集他的遺文,區分編目,編定了《陶淵明集》八卷,並親自寫序,作傳。
後來,北齊陽休之又在蕭本基礎上,增加了別本的《五孝傳》和《四八目》,合序目為十卷本《陶潛集》。陽本隋末失其序目,為九卷本。此後,別本紛出,爭欲湊成十卷,北宋時宋庠又重新刊定十卷本《陶潛集》,為陶詩最早刊本。以上各本都沒有傳下來。今能看到的最早版本是幾種南宋至元初本。主要有:曾集詩文兩冊本,南宋紹熙三年刊,有清光緒影刻本;汲古閣藏十卷本,南宋刊,有清代影刻本;焦□藏八卷本,南宋刊,有焦氏明翻本,今《漢魏七十二家集》中《陶集》五卷亦即焦□翻宋本。此外,還有宋刊《東坡先生和陶淵明詩》本和元刊蘇寫大字本等。最早為陶詩作注的是南宋湯漢。元以後注本、評本日增。元初刊本有李公煥《箋注陶淵明集》十卷:常見有四部叢刊影印本。清代陶澍注《靖節先生集》十卷,有家刊本及文學古籍刊行社排印本。近人古直《陶靖節詩箋》,有“隅樓叢書”本,“層冰堂五種”本,後者稱為《陶靖節詩箋定本》。
落落校録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