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劉琨騈文 書




  ◎《答盧諶書》

  琨頓首:損書及詩,備辛酸之苦言,暢經通之遠旨,執玩反覆,不能釋手,慨然以悲,歡然以喜。昔在少壯,未嘗檢括,遠慕老莊之齊物,近嘉阮生之放曠,怪厚薄何從而生,哀樂何由而至。自頃輈張,困於逆亂,國破家亡,親友凋殘;負杖行吟,則百憂俱至,塊然獨坐,則哀憤兩集時。複相與,舉觴對膝,破涕為笑,排終身之積慘,求數刻之暫歡,譬由疾疢彌年,而欲以一丸銷之,其可得乎?夫才生於世,世實須才。和氏之璧,焉得獨曜於郢握?夜光之珠,何得專玩於隨掌?天下之寶,當與天下共之。但分析之日,不能不悵恨耳。然後知聃周之為虛誕,嗣宗之為妄作也。昔騄驥倚輈於吳阪,長鳴於良樂,知與不知也。百里奚愚于虞而智於秦,遇與不遇也。今君遇之矣,勖之而已,不復屬意於文,二十餘年矣。久廢則無次,想必欲其一反,故稱指送一篇,適足以彰來詩之益美耳。琨頓首頓首。(《文選》。《藝文類聚》二十六。)


  ◎《與石勒書》

  將軍誕稟雄姿,勇略自然,大呼於紛擾之中,奮臂於駭亂之際,發跡河朔,席捲兗豫,飲馬江淮,折沖漢沔,雖自古名將,未足為諭。所以攻城而不有其人,略地而不有其土,聚徒百萬而莫為己用,翕爾雲合,忽複星散,周流天下,而無容足之地,百戰百勝,而無尺寸之功,將軍豈知其然乎?存亡決在得主,成敗要在所附;得主則為養兵,附逆則為賊眾。義兵雖敗,而功業必成;賊眾雖克,而終歸殄滅。昔赤眉盛於東海,黃巾連帶三州,張昌、李辰,僭逆荊、豫,或擁眾百萬,橫逸宇宙。所以一旦敗亡者,正以兵出無名,聚而為亂。劉聰父子,戎狄凡才,乘釁肆毒,寇虐人神,殺父害弟,偷竊位號,自古及今,豈有聰比而可以正天下者乎?見將軍明鑒灼然,所宜懸了者也。況附聰之弊,漸以彰著,資財不為己用,名位不可得守,有若晨霜秋露,雰霧之氣,雖朝凝而夕消,暫見而尋沒也。今將軍附賊,而望為民主,不亦難乎?將軍以天挺之質,威振宇內,擇有德而推崇,隨時望而歸之,勳義堂堂,長享遐貴。背聰則禍除,向主則福至。採納往誨,翻然改圖,天下不足定,螘寇不足掃。成敗之數,有似呼吸,吹之則寒,噓之則溫。(已上四句從《十六國春秋》十一補。)今相授侍中、持節、車騎大將軍、領護匈奴中郎將、襄城郡公,總內外之任,兼華戎之號,顯封大郡,以表殊能,將軍其受之,副遠近之望也。自古以來誠無戎人而為帝王者,至於名臣建功業者,則有之矣。今之遲想,蓋以天下大亂,當須雄才。遙聞將軍攻城野戰,合於機神,雖不視兵書,暗與孫、吳同契,所謂生而知之者上,學而知之者次。但得精騎五千,以將軍之才,何向不摧!至心實事,皆張儒所具。(《晉書·載紀·石勒傳》,《藝文類聚》二十四,又見《十六國春秋》十一。)


  ◎作者簡註:

  劉琨,公元二七零年至公元三一七年。西晉詩人。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無極東北)人。他年輕時就有“雋朗”之譽,以雄豪著名。他聽說好友祖逖被任用,曾與親故寫信說:“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虜,常恐祖生先吾著鞭。”《晉書·祖逖傳》還記 載過他和祖逖共被同寢,夜間聞雞起舞的故事。但劉琨的生活、思想又有虛浮、放誕的一面,好老莊,也參與“二十四友”之游。後來他經歷了“國破家亡,親友凋殘”的痛苦,思想也起了劇烈的變化。

  懷帝永嘉元年(公元三零七年),劉琨為並州刺史,但“善於懷撫,而短於控禦,一日之中,雖歸者數千,去者亦以相繼”(《晉書·劉琨傳》)。後又誤信讒言,被□人所乘,敗于劉聰,父母亦皆遇害。湣帝建興三年(公元三一五年),劉琨為司空,都督並、冀、幽三州諸軍事,但不久又敗于石勒。敗後投奔幽州刺史鮮卑人段匹□,相約共同扶助晉室。後因段匹□的部下末波暗通石勒,俘獲琨子劉群,並迫使劉群作書約琨為內應反對段匹□。事泄,劉琨被段匹□殺害。

  劉琨雖不長於政治軍事才略,但在艱危困頓中志存社稷,屢經挫敗,卻鍥而不捨,奮鬥不遺餘力。在當時的文人中具有這樣的抱負和意氣,確屬難能可貴。李清照《失題》詩雲:“南渡衣冠少王導,北來消息欠劉琨。”陸遊《夜歸偶懷故人獨孤景略》雲:“劉琨死後無奇士,獨聽荒雞淚滿衣。”都借詠劉琨事蹟對南宋統治者苟且偷安、不圖收復失地進行批評。

  劉琨的文,如《為並州刺史到壺關上表》、《答盧諶書》等,皆情辭懇切,文清意暢。

  劉琨的詩僅存四首。其一為《答盧諶》,四言八章,詩前有《答盧諶書》。《文選》載盧諶《贈劉琨》一首,亦四言,詩前亦附《贈劉琨書》,此《答盧諶》當即囬贈之作。詩的第八章寫道:“光光段生,出幽遷喬。資忠履信,武烈文昭。……何以贈子,竭心公朝。何以敘懷,引領長謠。”可知此詩是與段匹□盟好時的作品。另一首為《扶風歌》,敍述自洛陽至並州赴任沿途所見所感,可與《為並州刺史到壺關上表》參讀。這首詩的情調跌宕起伏、變化多致,暢述豪情則意氣飛動,筆挾風雲;寫時局艱危、旅途困頓,則筆致婉曲;敍事抒情,清新剛健,富有樂府民歌韻調。《重贈盧諶》是劉琨的代表作,當是被段匹□囚禁時所作。此詩前半鋪敍歷史上賢人輔助聖君故事,暗比自己和盧諶、段匹□共扶晉室,並說明自己一心為國,不計私怨,“苟能隆二伯,安問党與仇”。詩的後半寫功業未建而身被拘縶的痛苦,傾吐自己壯志未酬、時不我待的悵恨和悲哀:“時哉不我與,去乎若雲浮。朱實隕勁風,繁英落素秋。狹路傾華蓋,駭駟摧雙□。何意百煉剛,化為繞指柔。”悲涼慷慨,千載之下,尚動人心魄。

  劉琨“善為淒戾之詞,自有清拔之氣”(鐘嶸《詩品》),格調悲涼雄渾,被劉勰稱為“雅壯而多風”(《《文心雕龍》·才略》)。其氣骨、風神有類于建安。這種詩風的形成,與他身逢亂世、英雄失路的經歷直接有關。《隋書·經籍志》有《劉琨集》九卷,又《別集》十二卷,均佚。明代張溥輯為《劉中山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李華)

  落落校録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