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页 前页 目录 首页 |
-------- 太空人在驾驶月球临近地球时,曾发生过与另外一些太空人的战争。这场意外的战争使地球蒙受了巨大的灾难,同时也使月球受到了创伤。这期间,几乎有十艘与月球相差不多的飞行器飞临月球左右,“女娲补天”和“后羿射日”的传说,都是当时修复月球和空中战争在人类早期留下的残存记忆。 无论从历史还是哲学的角度来看,神话都具有完整的“体系”,中国古代神话更是如此。这里,我们之所以说“更”,是强调了中国神话的丰富多彩。 在中国最著名的神话中,似乎都有着相互的连带关系: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大娲伏羲、共工怒触不周山、夸父逐日、精卫填海……不难发现,女娲的故事可作为这众多传说的一个中心事件。确实,有学者在一本社会通俗读物中曾写道,女娲补天是拥有最多听众的中国神话。 提出女娲补天是历史的真实,是建立在广泛的民俗学研究基础之上的,同时援引人类探月的有关资料作为佐证。如果抛开这些让作者论证这一命题,那便无从谈起。 深入探讨这则神话,我们有必要指出其如下特点:一是如上所说它的广泛性,在我们看来这无疑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在远古时代人类的口授身传中,这则神话居于数一数二的地位。换句话说,远古先民认为必须要把这则神话世世代代传下去。二是它在神话中的作用,它“生发”出更多相关的神话故事,并且它们之间具有故事一般的逻辑关系。三是它奇特大胆的“艺术”构思,足以使任何一位当代作家自叹弗如。四是它与现实人类世界天衣无缝的结合,“天倾西北,地陷东南,是故日月星辰移焉”,简直如同在气象卫星上观测到了地球的变化。 现在让我们把历史的长镜头移向20世纪的今天,让我们对照一下人类有限的太空活动。 在人类有限的太空活动中,失败的记录多是控制失灵。近年来,由于太空技术的逐渐发展,人们正试图对失灵的太空航天器进行“修理”、“回收”,例如对哈勃天文望远镜的维修等等。 在里根时代,美国曾提出了“星球大战”的计划,试图构建一套强大的空间防卫体系,这在当时就使全世界觉得,地球人类之间的战争,已经拓展到了空间。到了布什时代,一场真实的海湾战争完全证实了这一点。只不过由于空中力量(包括空间技术、侦察等)的悬殊对比,这场战争进行到一半便戏剧般地结束了。如果伊拉克同样具有相当的空中力量,这场战争就别有一番景象了。 引出这些题外话是为了说明,我们在本书中提出的女娲补天是对神话的“破译”,其内容情节尽管相似,然而主题却截然不同。 在神话中,女娲是人间的神,她补的“天”是地球的屏障,“补天”目的是保护地球人既定的生存环境。 而在本书中,女娲是太空人,所补的“天”即是月球,“补天”的目的是为了修复月球——自然我们也必须看到,在中国某些民间传说中,也确实有“补天”就是“修月”的观点。 莫斯科施密特物理科学研究所的B·列文博士提供的253张“探测者”卫星照片表明,月球背面的环形山排列十分有序,甚至是直线分布。研究认为:这是遭受某种智慧生命连续轰击的结果。 墨西哥古代《编年史》:天空已“不是下雨,而是下火和滚烫的石头”。《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度,九州裂,无不兼覆……火爁炎而不灭。” 近年,科学家在南美中部及太平洋海底发现了广泛分布的陨石粉尘,有些含有大量的镍,普遍认为是宇宙大灾变的结果。 月亮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它不远不近地环绕地球飞行,犹如地球的忠实卫士。阿波罗探月资料表明,月球表面是百孔千疮的,多数人认为月球的伤痕是陨石撞击的结果。如果我们照此看法来衡量地球,地球未免太幸运了,地球受到陨石伤害的痕迹与月亮相比可谓九牛一毛,这可不可以说,月球真的起到了保护地球的作用了呢。 月球是一架飞船本身就是一桩谜案,现在又说月球是一架带伤的飞船,难免要使人怀疑它的“故事性”。 翻阅史册我们会发现,中国古代典籍众多关于神秘飞行器的报道中,有很多被古人认为是与月亮有关的,有的甚至明确指出是从月亮上“起飞”而来地球,古人的结论源于何处不得而知,但仅这说法就足以使我们想象月亮作为“航天飞船”的种种可能。请看《拾遗记》中的这段记载:“尧登位三十年,有巨搓浮于西海。槎上有光,夜明昼灭。常浮绕西海,十二年一周天,周而复始。名日贯月槎,亦谓挂星槎。”“挂星槎”,几乎明确点明是“挂靠于大航天器(星)的小航天器(槎)”! 作为巨大的、负有造人使命的航天器,月亮在它“灾难性的事变”中负伤,应当说是在情理之中的。 月球被轰击的证据 1945年8月6日清晨,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了人类第一颗原子弹,代号“小男孩”。当奥本·海默组织研究原子弹工程的时候,许多科学家对原子弹的威力抱有怀疑,有些人甚至认为原子弹不过是声巨响而已。但投在广岛的原子弹却夺去了十几万人的生命(当场死亡78150人,受伤51400人,后来许多人因核辐射死亡,总计死亡人数已超过14万),一座美丽的城市顷刻间在原子弹升起的蘑菇云下化为一片废墟。要知道,广岛爆炸的原子弹当量只有几万吨级,而美国爆炸的第一颗氢弹就有100万吨级,目前远程战略核武器的当量竟达千万吨级。 本世纪50年代,原苏联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地球轨道,这意味着远程运载火箭技术趋于成熟。六十年代末,美国又连续实施“阿波罗登月”计划,证明人类已具备远程攻击的能力。原子弹技术与远程运载火箭技术相结合,使科学家产生了“炸掉月亮”的想法。美国特拉华大学数学教授亚历山大·亚伯指出:地球上之所以一直存在恶劣的自然灾害,象火山爆发、海洋风暴等,都直接或间接地与月球有关,甚至人类的某些疾病及精神文化也与月球有关。第一次轰击月球尝试的是原苏联。1959年,赫鲁晓夫将要访问美国,此时,苏联的空间技术已领先于美国。为了增加赫鲁晓夫在美国说话的分量,苏联决定搞一次威慑行动,将一枚远程火箭打到月球上。但不巧的是,这枚火箭在发射架上点火后并没有起飞。一位苏联将军为了邀功请赏,竟逼迫科学家在不抽掉燃料的情况下当即检修。然而,就在检修脚手架刚刚搭好的时候,火箭突然点燃,上升中的火箭被脚手架绊倒,燃料箱发生了爆炸,发射场一片大火,数十名科学家被葬身火海。事故发生后,赫鲁晓夫不得不推迟访美日期。人类第一次轰击月球的企图失败了。 人类虽然没有实现轰击月球的目的,但却意外发现月球存在曾被轰击过的痕迹。 大家知道,月球与我们地球一样是太空中一颗旋转的星球,它围绕地球旋转,同时它自身也在旋转。但我们只能感觉到月亮绕地球的旋转,它每月定期圆缺一次,周期刚好是29天。可我们永远感觉不到月亮自身的旋转,它总是以一面向着我们,而把另一面隐藏在黑暗之中,这是因为月亮的自转速度方向刚好和地球围绕太阳的公转速度方向相同。几千年来,人们总是猜想,月球的另一面是什么样子呢?当人类有了天文望远镜知道月球这一面的情况后,许多人都认为:月球的那一面肯定与我们看到的这一面差不多。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莫斯科施密特物理科学研究所的B·列文博士,向加利福尼亚技术研究所的美国同行们展示了“探测者”卫星所拍下的照片。其中25张照片拍摄的是月球背面的地形情况,那里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在研究这些照片的时候,科学家们奇怪地发现,在月球背面有一些直径3-3O公里的火山口,排列十分有规则,其中有若干呈直线分布。这种成串的排列情况与月球正面的火山无规则的分布大不相同。在自然环境下,不论是陨石撞击,还是火山喷发都不可能形成如此规则的分布。显然,它们不像是自然形成的。看着这些照片使人想到一种分段标尺射击。比如说,一架俯冲扫射地面的飞机,由于射击速度一定,但飞机的运动会造成地面极有规则的弹孔。科学家在仔细研究了这些照片后认为,这些火山一定是某种智慧生命连续轰击月球时造成的,在轰击发生时,由于月球的自转形成了成串分布的情况。也有一些人进一步推测,在蒙昧时期,银河系互有往来的生物之间,发生了一场悲惨可怖的战争。 月球曾受到过某种打击的情况在上古神话里也有记载。至今生活在南美洲哥伦比亚瓦乌贝斯原始森林中的印第安部落就有这样一个传说,“突然,晴空霹雳,一道闪电以万钧之势直捣天空……闪电把天空打伤了,鲜血从天上滚滚落下,”在以前我们曾提到过叫“闪电”的武器,这个传说显然在说一种打击的力量,它从地面直射天空,这与我们现代发射火箭的情形十分相似,火箭带着一道闪亮的火光冲向天空。只是这个传说中没有打击的对象,我们认为,这道闪电攻击的目标正是月球,纷纷落下的鲜血,实际上是月球表面轰击后四散的岩石,有一部分在穿过地球大气层时发生强烈燃烧,像鲜血一样,映得满天通红,这与我们以下将要谈到的人类曾经历过雨火的记载是相符的。如果说以上这则传说还不能肯定这道闪电是攻击月球的,那么,居住在智利阿乌干地区的印第安人的神话传说中却明白说到月球曾受到过攻击,神话说:一位大神用一只兔子打在了月亮的脸上,从此,月亮脸上留下了一个很难看的伤疤。假如我们把这两则神话传说与苏联“探测者”号卫星所拍摄到的月球背面情况联系起来,就会使月球曾受到智能生物轰击,并被击伤的假说立得更稳。 中国的许多神话可以进一步增加这种假说的可靠性。《淮南子》说,当共工与祝融大战失败后,心高气做的共工怎么也咽不下这口气,结果一头撞向支撑天地的大柱子——不周山,造成天崩地陷,天地分离,天塌了一个大洞,这才有后来女娲补天的传说。在第二章里,我们已经论述过,上古神话中所谓的天,实际就是近地轨道上的月球,天塌一洞,指的正是月球表面被崩塌一块的事实,这与以上月球曾受到智能生物轰击的假设再一次相符。 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上古神话的真实性,月球的确曾被击伤,这一假设有上古神话和现代科学发现两方面的证据。但月球果真是被银河系互有往来的智慧生物击伤的吗?这点我们不能肯定,因为凭我们今天的技术还没有发现在银河系内存在智慧生物证据。根据中国神话叙事极强的内在逻辑性,我们认为,将月球被轰击的事件放在中国神话里记述的一个连续发展的事件中是明智的,也是十分自然合理的。再者,地质学家和考古学家都发现有极强高温造成的地质结构和被毁灭的城市遗迹,这说明地球上确实曾经历过一场十分残酷的战争,将月球曾遭到轰击与这场战争相联系是再自然不过了。月球是被反叛者从地面击伤的,这就是我们的结论。 月球曾被它的反判者击伤的假设,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旁证,那就是在人类的记忆中曾有过一场天上降下火和发热石头的记忆,这也是人类大灾难记忆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祸不单行 人类很不幸,在天地分离的巨变中,曾经历过一连串的苦难,真可谓祸不单行。一场意外的战争打破了人类平静、安宁的生活。幼弱无助的人们连同他们居住的城市,被一种可怕的武器顷刻间毁灭;太阳消失了,黑暗和严寒统治着大地;紧接着又是一场灭绝人类的滔天洪水。事实上,人类在天地分离事件中所经历的苦难还不止这些,在人类的早期记忆中还有一场天降大火与燃烧着的石头的灾难。 在巴西西部,有一则古老的传说:“天宇爆裂,碎片砸了下来,砸烂了地上的东西,砸死了地上的生灵,天和地倒换了位置。”墨西哥古代《编年史》中记载说:天空已“不是下雨,而是下火和滚烫的石头。”《圣经·出埃及记》也说到天上曾下过一场大雹子,伴随大雹的是轰鸣和火光,它还特别提到“河里的水都变成了血了……”埃及古代哲人伊普沃尔记载这场大雹说“树林被毁,再也看不到果木牲畜,大雹使昨天存在的东西一夜之间荡然无存。”我们怀疑“大雹”并非冰雹,否则不会造成这样大的破坏。中国《淮南子·览冥训》记日:“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火炎而不灭。” 这几则记载分布的地域十分广阔,有亚洲、南北美洲、非洲,在这样广泛的地域里记载了同样一件事,很难说是出于大家的臆造。在我们不知道的年月里,人类很可能经历过一场从天上降下滚烫的石头和燃烧着火的劫难:天空中仿佛破裂一般,大量的石头带着火光呼啸地冲向地球,整个天空被映得一片通红,像鲜血一般,大地上烈焰腾腾,一派凄惨之象。 这场灾难被地质考古所证实。最近,科学家在南美洲的中心地区发现了大量陨石性物质。这种发现还不仅仅限于南美,地质学家J·L·沃尔泽在太平洋海底发现了广泛分布的白色灰层(厚约5-30厘米)。他对这层同一性质的物质形成得这样广泛和这么厚一事深感吃惊,认为这种现象是由于宇宙大灾变产生的。当时还了解到,在太平洋的某一层中,含有大量的镍。一些学者通过这一发现,认为白色灰层就是曾经落到地球上的燃烧后的陨石粉尘。 关于这场灾难形成的原因,科学界有不同的说法。伊曼纽尔·维利考夫斯基在1950年出版的《碰撞的世界》一书里,把这场灾难归罪于金星。他认为,大约在4000年前左右,太阳系发生了破裂性震动,将大量物质从木星中抛出,这些物质形成了最原始状态的金星,它的运行轨道大约在地球和木星之间,但它又是一颗不稳定的行星,曾有几次从地球附近擦过,一些未完全凝聚的物质,受地球引力的作用坠入地球,形成了历史上雨火、雨石的记载。大约在3000年前,金星与火星相撞后,便占据了现在的轨道。但这个观点在科学界始终受到冷落。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地球最早还有另外一颗卫星,它在环绕地球轨道运行的过程中,不断受到地球引力的影响,旋转轨道越来越低,当它不幸突破“希洛极限”时,地球巨大的引力将这颗卫星彻底肢解、摧毁。被摧毁卫星的碎片散落地球,在通过大气层时发生强烈燃烧,一些未燃尽的碎片成为陨石,带着极强的高温击向地球表面,造成了这场大灾难。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这场大灾难大约发生在公元前1500-1450年间,那时,地中海的桑托林火山发生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喷发,它的规模比曾经毁灭庞培城的维苏威火山要大得多。火山将大量熔岩和火山灰喷向高空。火山灰遮天蔽日,造成古代太阳消失的记载,而大量熔岩落向地面,形成了这场灾难。我们认为,这一假说漏洞太多,不论多么大的火山喷发都没有可能将熔岩洒落到全世界,更主要的是,桑托林火山喷发的时间太晚,此时中国和印度等文明国家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文字,不该没有更多的记载,比如,我们上引的《出埃及记》的成书年代就比桑托林火山喷发的时间要早,一些神话资料更是在此之前很久就形成了。所以关于这场浩劫至今还是一个谜。 我们认为,这场浩劫来自于月球反叛者对月球的轰击。中国神话里,共工撞倒了不周山,导致天崩塌一个大洞。不周山的倒塌,与天的崩塌都隐含着碎石与尘土四处飞散的意思。在中国苗族居住的地区还有另外一个传说:有一个冒失鬼闯入了天宫,无意之中碰断了一根巨大的石柱,结果引来连天大雨。这个传说与共工撞倒不周山的神话隐含的意思是相同的。我们曾再三强调,上古的“天”指的就是近地轨道的月球,这在甲骨文中有明确的表示,那么,“天”崩塌实际上就是月球的崩塌。让我们顺着这一思路设想一下:一些月球的反判者经过精心的组织与策划,发动了叛乱。叛乱者在地球上用一种高能武器攻击留停在近地轨道上的月球大本营。炸毁了月球——宇宙飞船部分外表防护层,顿时,月面岩石被炸得飞离月面,有一些飞舞的岩石被月球重新吸引回月面,但也有一些岩石受地球强大引力的作用落向地球,在穿过地球大气层时,这些月面岩石与空气发生摩燃烧,形成了一阵密集的陨石雨,就好像“天宇爆裂”了一般,燃烧的岩石和其它物质带着极高的温度击向地面,天空和河水都被火红的物质映得像血一样通红。 那么,月球被击伤的部位在哪里呢?或者说,“天穿一洞”具体在什么地方呢?如果仔细研究一下月面的地形构成,你肯定会毫不迟疑地说:在月海。 中国神话中的“天穿一洞”,在月亮的什么位置?在月海。 总面积1125万平方公里的月海,其深度平得像台球桌一样!阿波罗采回的月岩分析认为,月海岩是由钛、铬、锆等耐高温、高强度、高防腐的金属凝固而成的!进一步分析认为,熔解以上合金需要4000℃以上的高温。地球物理学家罗斯·迪勒惊呼:谁能将钛熔化并覆盖如得克萨斯州一般大的地域? 月海中含有令人难以置信的铁和钛,而且它的纯铁颗粒不会生锈,说明曾经过人工的脱硫、脱磷工艺。 人类对于月球的神秘感,反映在大量的神话传说中。这些神话传说给我们留下了对月亮的种种疑惑。本世纪60年代末,阿波罗探月成功给地球人类带回了大量的月球资料。在这些资料中,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也许称得上月海。月海之谜也就成了关于月球的谜中谜。 我们在这里着重研究月海之谜着眼点主要在于:在我们看来,月海与神话传说中的“天穿一洞”相联系,其中隐藏着巨大的历史真实。神话中说,女娲“采七色丹石,以补苍天”,而探月证明,月海中的熔岩元素确有多种成分,熔化之时必定是“七彩”。女娲之“补”,月海之“洞”,这一“补”一“洞”之间,谜底就十分清晰了。 自然,对于月海的种种假说,在科学界不止一端,我们也必须涉及,以求得比较、鉴别及合理的推论。 首先,我们来看看月球的地形分布。月球的地形分布极不合理,这使许多科学家大为惊讶!在月球的背面,有众多的环形山密密麻麻,构成起伏很大的地貌,很难找到一片平坦的地区。而月球正面(对着地球这一面),环形山却相对少一些,并且有一个巨大的“月海”,它包括风暴洋、澄海、而海、静海等,总面积有1125万多平方公里,占了月球表面的1/3,而且月海一般呈圆形。科学家在深入研究月海的过程中产生了两个疑问:月海是怎么形成的?月海为什么深度彼此相等,平得像台球桌一样? 大家知道,依据现在的天文理论,环形山是陨石撞击天体表面后留下的“星伤”,如果真是这样,为什么在月面1/3的地区内几亿年来没有遭到这种撞击呢?这显然是说不通的。1969年7月,美国宇航员万里迢迢从月面上采集回21公斤月岩(第一次登月的着陆点就在静海边上),按理月海的成因应该一目了然,可情况恰恰相反,科学家通过对月岩的分析,不但没有解决月海成因的问题,而且还推翻了许多以前对月球的结论,科学分歧越来越大。 分析的结果表明,月海岩石是由某种熔岩凝固而成的,而且这些熔岩是由钛、铬、锆等耐高温、高强度,并且具有极高防腐蚀性的金属构成的,而且含量比地球高出了十倍。现在科学家仅能知道的是:月海是由某种发出高温的“力”,在熔解了以上这些金属后构成的。据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估计,为了熔解以上各种成分的金属,并把它们制成合金至少需要400O℃,低于这个温度是不行的,怎样才能使月面达到这样高的温度呢?科学家百思不得其解。地球物理学家罗斯·迪勒指出:谁能想象出,将钛加热到如此高温使其熔化,并覆盖了大小像得克萨斯州那么大的月海(月球静海)?而且谁能推测出月球曾经比地球的温度还要高? 为了解释月海的成因,科学家从自然状态出发提出了“撞击熔化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天文系的斯德纳克·柯帕尔认为,月海是由巨型陨石、小行星或慧星撞击月面时造成的极高温度形成的。但这一假说缺少有力的证据。诚然,巨型陨石撞击月面会造成足以熔化上述金属的温度,但撞击肯定会使这些物质向四处扩散,而决不会就地熔解,因此在撞击事件后应该形成一个巨大的陨石坑或环形山,而不该如此平坦。事实上,现在的月海根本看不出任何撞击后的痕迹。柯帕尔本人通过以后的研究也发现:月海的熔岩并不是撞击造成的高温熔化的,构成目前月海熔岩的金属物质明显是在陨石撞击月面之后很久才形成的。甚至可以说,月海是将以上金属成分熔解后填到巨型陨石坑里形成的。 另一种解释是“火山活动说”。持这一观点的学者们认为,月海熔岩是在火山活动中从月球内部流出来的,进而形成了月海。但是,另一位天文学家尤里博士否定了这种假说,他通过精密的计算证明,月亮火山不可能发生如此大的喷发,以至能形成占月面1/3的月海,因为月球的个头太小了,它担不起如此重任。再者,科学家至今没有找到把如此多的熔岩从月球内部输送到月面上来的通道。再一点,月海的密度极大,是由许多重金属极成的,即使我们承认月海是由月球火山喷发形成的,那么这些重金属又从何而来呢?因为在火山喷发的过程中,密度大的物质会在熔岩中下沉,决不会浮到表面上来。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一位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这样说:“我们面临的难题是如此之多,只怕我们只能采纳‘特殊火山活动’这种假设了。”他所说的特殊火山活动,就是通过人工控制的某种放射性能源在月面上造成火山活动。一句话,将月海的形成归结为某种智慧生物活动的结果。 事实上,人们在对月岩分析中的确发现了某种智能活动的痕迹,因为人们在月岩中真正发现了纯金属颗粒,有纯铁颗料,也有一些近似纯钛的金属,这对科学家来说又是一个不解之谜。几乎所有的科学都证明,在星球自然演变的过程中是不可能形成纯金属状态的。也有一部分人认为,这些纯金属颗粒是由陨石带到月面上来的,但科学否定了这种看法。美国《纽约时报》的科学编辑约翰·诺布尔·维尔福德说:“这种纯铁颗粒肯定不是陨石带来的物质,因为陨石中的铁成份应与镍等金属形成合金。”这一看法,也是科学界的普遍看法。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现在发现的纯的颗粒是不会生锈的铁颗粒,这说明它在形成时曾经过脱硫、脱磷的工艺,这在铁的自然形成过程中是办不到的。 月海还有一个使人不解之处,那就是它们几乎都呈圆形。如果是巨型陨石或小行星等撞击,是会形成圆形的环形山或巨大的陨石坑,可月海平坦如镜,根本找不到环形山或巨大的陨石坑,可月海平埋如镜,根本找不到环形山或陨石坑的影子;如果月海是熔岩喷发形成的,那么外流的炽热熔岩也应该是个极不规则的形状,决不可能几处月海都是圆形的。月海为什么会是圆形的呢? 从地球上看去,月球上有一片昏暗的地带,那就是月海,以前一直是这样解释的:月海由于地势低洼,所以反射太阳光的能力较差,这样从地球看去就是昏暗一片。可是,美国“阿波罗”15号的宇航员在登月之后也说:月海是个昏暗的区域。那么也就是说,月海之所以昏暗并非由于反射太阳光的强弱造成的,以往的解释大错而特错。错在哪里呢?现在的研究证明,月海几乎是由重金属构成的,所有月海都是由钛及其它金属按一定比例组成的,其中铁的成分最大。美国航空航天局的一份报告说:“在月海的玄武岩中有难以想象的铁。”(地球岩石的含铁量是3.6,而且岩中的含铁量却接近20),科学家们终于搞清楚了使月海昏暗无光的真正原因——月海中含有令人难以至信的铁和钛,由于含钛的物质呈黑色,铁也呈黑色,所以月海看上去才十分昏暗。这样,月海的密度要远远大于月球的其它部分,简直是坚不可摧。 从月球的总体月貌分析,科学家一致认为月球的正南原来与背面是相同的,即根本没有月海,在现在月海的位置上应该是大大小小的环形山,后来不知出于什么原因,这一地区的环形山不见了,形成了现在的月海。许多人认为,月海的形成比较晚,大约是月球来到地球轨道之后形成的。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科学家托马斯·戈尔德通过对月海岩石高温辐射的痕迹推测,月海形成是在3万-10万年间,绝不会比这个时间更早,很有可能还要晚于这个时间。 月海的诸多不解之谜说明了什么?我们认为,科学家的推测与上古神话之间是一致的:月海是在环形山消失之后形成的,而且月海存在许多智能生物加工过的痕迹,它实际上就是月球人对损坏的部分进行修补的产物。月球月海部分的环形山为什么莫明其妙地消失了呢?这又回到了我们的假说上,月球是被反叛者用高能武器击伤的。巨大的轰击,炸毁了月球宇宙飞船的一部分(现在月海所在)防护层——环形山,可能已经裸露出内防护结构,月面上被轰出几个巨大的圆形深坑,月球人用极强的高温将含有大量铁、钛、铬、锆等金属物质熔解后,填入这些深坑后,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月海。月球在这番强力轰击下,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不得不从近地轨道升起,造成了所谓的天地分离。 女娲补天 神话“非常巧合”地回答了上述科学疑问。女娲“采石,以补苍天”。 《酉阳杂俎》:“……其人笑回:‘君知月乃七宝合成乎?月势如丸,其彰,日炼其凸处也,常有八万二千户修之,予即一数。’……。”月亮表面并不平坦是人类17世纪初借助天文望远镜观察到的,800多年前《酉阳铃俎》的作者如何得知? 修复月球即是填堵1125万平方公里的月海。这一浩大的工程离不开太空运输船。 十日并出及数日并出的神话普遍见于世界各民族。这些神话的结尾都是相同的:最后剩下了一个太阳。 科学分析表明,如果地球的天空真出现过几个太阳,地球早已不复存在。神话中最后消失了的“太阳”,只能是在地球上看来与太阳差不多大小的行星体,它可以反射太阳光。 这种近地轨道的行星只能是智能卫星体,是用来修复月球的。《伊子·盘古》说:“女娲补天,射十日。” 结论:所谓“十日”,是其它星系(星球)应召而来修复月球的飞船。 女娲补天的故事对中国人文历史的影响是深远的,它歌颂的是一种献身精神,这是众所周知的。 而在书本中,女娲补天首先不是一种精神,而是一场历史事件,在这一事件中,太空人女娲当月球穿一“洞”,遭到严重损坏以至将要造成重大航天事故的当口,紧急动用“救护太空船”采石炼丹,修补了月海,保证了月亮船的“起飞”。 我们必须注意到,在中国神话所有涉及女娲的内容中,“补天”与“天灾人祸”始终是联系在一起的。这其中的原因在于“修月”是一起综合事件,先有意外战争引发的重重磨难——如洪水、怪兽、天火、火山等等,后有抢险附带的种种“负效应”——如天行十日、干旱、伤病等等。 也正因为如此,中国神话中伴随女娲故事的,还有种种以前我们无从理解的神与神之间的战斗,那些描述无论内容还是情节,有许多甚至显得荒诞,例如驱使巨兽、鬼参加战斗,使用雷鸣电闪般的武器等等,现在看来这一切均在情理之中。 还有一点必须提及,那就是女娲是一个具体的“太空人”,还是一类“太空人”的代表,因为这也是有别于神话的——在神话中,女娲被描述为一个“神”,在我们这里,女娲应当是一类(或一方面)的太空人,这同时也符合我们能列举的那些民间绘画:女娲手持曲尺——象征着她是拥有高超科学技术的神的代表,而不应该理解为单一的个别。 如果按事物发展的规律去推断,当月球智慧生物战胜了反叛者,驾驶着带伤的飞船,飞离近地轨道,上升到一个比较安全的地带(月球既不会受自然力的影响脱离轨道,又不会被地球的引力摧毁的地带)之后,他们第一件事要干什么呢?毫无疑问,当然是修复破损的飞船。巧的是,在中国神话里正好有女娲补天的传说,更巧的是女娲补天就发生在天地分离之后,这难道仅仅是巧合吗? 关于女娲补天的神话,我们在第二章里已经引用,大家想必已经相当熟悉了!但神话里却没有说明女娲补天究竟在何处。我们怀疑,今天保留下来的女娲补天的神话,有一部分内容遗失了,正像女娲造人神话遗失的内容一样。为此,我们在民间传说里,似乎找到了这丢失的内容。唐代《酉阳妗俎》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郑仁本在与家人寻找他失踪的弟弟的时候,“见一人布衣其洁白,枕一袱物,方眠熟。即呼之日:‘某偶人此经迷路,君知向官道否?’其人举首略视,不应,复寝。又再三呼之,乃起坐,顾曰:‘来此!’二人因就之,且问其所自。其人笑曰:‘君知月乃七宝成乎?月势如丸,其彰,日炼其凸处也,常有八万二千户修之,予即一数。’因开袱,有斤、凿数事。”我们可以肯定,这则故事与女娲补天的神话有某种关系,但其中“补天”的观念却不知从何而来。我们是否可以作这样的推测:“补月”的观念正是文字记载的女娲补天神话中丢失的部分,而在民间传说里被保存了下来?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女娲补天的神话就更具体了——女娲补月亮。多么不可思议的神话,它几乎已经接近于事实的真相了。 上引这则故事中,还有一处令人十分惊讶!月亮的表面亮度很不相同。从地球上看去,有的地方十分明亮,有的地方却比较昏黑。大家知道,月亮明亮的部分实际正是月亮的环形山和山脉——即月球表面的突出部分,这些地区可以反射7.3%的入射阳光,所以看上去最为明亮。使我们奇怪的是,为什么唐代的人会知道这其中的道理呢?而且十分确切地说:“其彰,日炼其凸处也。”意思是说:月亮明亮的地方,是太阳照射到月球凸出部分形成的。1609年,伽利略根据荷兰一位科学家的理论,设计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架天文望远镜。当他将天文望远镜对准月亮的时候,人们才第一次知道,月球的表面并不平坦,有山脉、有谷地、也有平原(月海),这时,人们才知道月亮之所以亮度不同的原因。而《酉阳杂俎》的作者生活在公元800多年的唐代,比伽利略发明天文望远镜早了700多年,他从哪里知道“其彰,日炼其凸处”的道理?难道他也有一架天文望远镜吗? 中国神话中“补天”就是“修月”的观点,正好与月球月海发现的有许多被智慧生物加工过的痕迹相吻合,这更加说明,月海的确是某种现代意义上的工程。月球系统的智慧生物用一种极高的温度将许多含有重金属的物质熔化后,铺敷到被击毁的月面防护层上,形成了我们现有看到的月海,这就是月海为什么密度、强度比其它部分高的原因,月海实际就是新一代的防护层,必须有能力抵抗巨大的冲击。 然而,有个问题不容忽视,即形成月海的物质从何而来呢?以上我们曾假设,月球的反叛者轰击月球。将大量月球物质炸离月面落入地球。那么,形成1125万多平方公里的月海物质是从哪里来的呢?如果说它来自月球的内部,那么月球是空心体的假说就不能成立了;如果说它来自月表的其它部分,我们又没有发现遗留的痕迹;再说,月球个头太小,根本没有多余的物质形成这么大一片月海的能力,我们只能认为:形成月海的物质来自于月球之外,它们很可能不是我们太阳系、甚至银河系的东西。说明这一观点的证据,就是为什么月海岩石及土壤有些比太阳系还要古老的问题。到此,肯定会有人问:形成月海的物质是怎么来到月球上的呢?又是怎样熔化后铺设成月海的?这些都是谁干的?回答肯定出乎你的意料:它们与历史上的十日现象有关。 在世界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早期神话中,许多都记载过一种奇异的天象,即十日并出或数日并出,伴随十日记载的还有一些英雄人物射日或博击日月的传说。 据中国的神话传说,尧帝的时候不知为什么天空中突然出现了十个太阳,毒热的光芒把大地都烤焦了,所有的禾苗都晒干枯了,甚至地上的铜铁砂石都快晒得熔化了。这十个太阳是从哪里来的呢?原来,他们都是帝俊和妻子羲和的儿子,住在东海外一个叫汤谷的地方,那里有一棵大树,名叫“扶桑”,有好几千丈高,一千多围粗,这就是十个太阳的家。平时九个太阳住在下面的枝条上,一个太阳住在上面的枝条上。他们轮流替代地出现在天空,一个太阳回来了,另一个太阳才开始出去值班,进进出出都由母亲驾着车子相送。 可有一天,可能是他们商量好的,十个太阳一起跑了出去,在天空中相闹不止。这下子大地可遭了殃,到处是龟裂的土地,枯萎的草木,人民没有东西吃,饿得肚子直打鼓。没有办法,人们只好把一名叫女丑的女巫抬到山坡上去曝晒,据说这么一来天就会下雨。可没想到,十个太阳一会儿就把这个女丑给晒死了,《山海经》记载说:“女丑之尸,生而十日炙杀之,在丈夫北,以右手障其面,十日居上,女丑居山之下。”女丑的死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想中的雨水。万般无奈的人民只好祈祷天帝的慈悲了。天帝也觉得这样闹下去太不成样,就让天国中一个擅长射箭的天神到人间去,这个神射手名字就叫做羿。羿领了天帝的使命,带着妻子嫦娥降临几间,一气射下九个太阳,这就是后羿射日的神话。 台湾高山族中流传着一个神话,上古时天空中曾出现过两个太阳,一位英雄把一个太阳射成了月亮;纳西族民间传说,远古时天空中一下子出了九个太阳,也是有一位勇敢的青年人与九个太阳大战了一番,把其中一个变成了月亮,余下的七个变成了星星;哈萨克族也有七日并出的传说,在两河流域的巴比伦,人们发现一块距今4300多年的石刻,画面上有许多人,看上去像军队,但他们都翘首仰望天空,而天空上赫然有两个太阳。这样大规模的相同记载绝不是胡编乱造,它们证明,在我们所不知道的年代里,天空中的确出现过几个发光巨大天体,它们看上去同太阳差不多。这些东西是什么呢?从一般的常识出发,我们可以肯定,这些天空中突然出现的巨大天体,它们决不是能够自己发光发热的恒星——太阳,否则地球早已不存在。常识又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巨大的行星体都可以反射太阳光,如果它离地球足够近、足够大的话,都可以成为一个跟太阳差不多大小的反光体。所以,我们可以断定,上古时所谓的十日并出,确切地应该说是十月或数月并出。 有人解释说,数日并出的奇异天象是由地球的另外一颗卫星造成的,它在环绕地球的运行中,受到地球引力的影响,运行轨道越来越低,当它接近地球大气层时发生分裂、燃烧,这种现象持续数日后,最后坠入地球。但“希洛极限”理论证明这是根本不可能的,当卫星还没有进入大气层之前就会被地球的巨大引力摧毁。再者,我们根本无法证明天空中曾有过另外的地球卫星。 我们认为,数日(月)并出与修复月球宇宙飞船有关。 中国关于后羿射日的时间很乱,有的资料说十日并出在帝俊-尧帝时期,有的资料却说在女娲时期,而帝俊-尧帝与黄帝-女娲这是两个不同的神话系统,为什么会发生这种错乱呢?原来,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的神话信仰,当一个民族战胜了另一个民族时,战胜民族所信奉的神,理所当然成了社会上普遍信奉的神,而战败民族的神,除有些被胜利者吸收以外,其余绝大部分在历史演变中消失了。大家知道,中国最初的几个奴隶社会的朝代是夏、商、周。我们目前所看到的神话绝大多数成书于西周末年的春秋、战国时期,而周族祖先所信奉的神就是黄帝、伏羲、女娲系列,因为他们是战胜者,所以神话保留下来的也多。但是,在周之前的殷,他们信奉的是帝俊、帝礐系列,由于他们被周战败了,所以神话传下来的特别少。后羿射日最早很可能是殷的神话,后来被周族继承过来。 当明白了中国神话以上特点之后,我们再回过头来考证一下后羿射日的时间问题。殷民族的帝俊时期,相当于周民族的女娲、伏羲这个时期,所以在有的记载中就把后羿射日的神话与女娲的神话混合,变成了女娲射日,宋代罗泌《路史·发挥一》引《伊子·盘古》就说“女娲补天,射十日”,这是两套神话系统的综合,但大体的时间是差不多的。还有一点,不论是按黄帝神话系列,还是按帝俊的神话系列,后羿射日就都发生在开天辟地的大洪水之后。也许会有人问,为什么许多史书都记载说后羿射日是在帝俊-尧帝时期呢?那是因为殷民族是战败的民族,所以从帝俊的神话到尧帝的神话之间出现了断裂。许多神话失传,这才出现把帝俊以及后来的尧帝相互联系的现象。 那么,十日(月)并出与女娲补天-修复月球有什么关系呢?刚才我们说过,形成月海的物质来历不明,它不可能来自月球自身。再者,月海的总面积大得可怕,加起来有1125万多平方公里,如果月海真是高智慧生物的一项工程,那么这项工程也过分浩大了,光凭月球本身的力量,在短时间内是无法完成的。所以,我们做一个大胆的推测:十日(月)的出现是为了修复月球,被击伤的月球向他们同类生物发出了求救的信号,散居在其它星系的飞船闻讯赶来救援,他们带来了修复月球所需的物质(这就是月海表面有些岩石和土壤比太阳系还要古老的原因),合力将月球损坏的部分修理好,然后各自回到原来的位置上。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天空中突然出现了几个与月亮大小差不多的物体,看上去果然和太阳一样。当月球系统的生物以极高的温度熔化构成月海物质的时候(大约需要4000℃,太阳表面的温度为6000℃,由于工程浩大,大量热量向四处扩散,地球当然也能感觉到这种热量,而当时人区分太阳和月亮主要凭热量感觉,这就更加造成天空中出现的物体是太阳的错觉,所以才有“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的记载。 《山海经》记载说:“羿射九日,落为沃焦。”《文选》嵇叔夜《养生论》注引《庄子》司马彪云:“在扶桑之东,有一石,方圆四万里,厚四万里,海水注之,莫不焦尽,故名沃焦焉”。《楚辞·天问》王逸注曰:“羿仰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鸟比皆死,随其羽翼。”这说明在十日并出的时候,天空中曾落下一些东西,这些东西温度很高,像陨石一般。许多人都将这些记载仅仅解释为陨石的撞击,但他们没有解释清这次陨石撞击与十日并出的关系。我们以为,十艘或数艘宇宙飞船在修复月球熔化月海物质的过程中,很可以有一些物质由于不慎落入地球,造成了上述陨石事件。 十日(月)就是月球人系统的宇宙飞船的假说并非故弄玄虚。事实上,月球生物之间的往来一直持续到唐代。从汉代以后,由于人们天文知识的进步,许多天象的记载更为精确,所以我们在汉代的史书中发现有数月同出的天象,这种精确的记载一直持续到隋唐时期,比如说:《隋书·天文志》记载说:“太清二年五月,两月见。”时间是公元548年6月;《新唐书·天文志》也载日:“贞观年,突厥有三月并见。”时间是大约公元618年前后。汉以后所记载的数月并出的天象,如果在远古时肯定会被认为是数日并出。 ------------------ 一鸣扫描,雪儿校对 |
后页 前页 目录 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