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rss

必读经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诠味历史

乾隆皇帝赏赐给侍卫们1件东西,侍卫们不但不高兴反而叫苦连天

时间:08-19来源:作者:点击数:
<城东书院,cdsy.xyz>
  清朝入主中原之初,出于对前明朝廷种种弊端的警惕,对于整个汉文化体系都采取了一定的抵触态度。在军政体制上刻意保留满洲旧俗,连生活饮食等方面也都尽量维持辽东祖居地的老习惯,几乎到了让人哭笑不得的地步。建州女真在关外生活期间,在祭祖拜神时,一直有杀猪煮肉的习惯。住进紫禁城之后,依然保留了这个习俗。杀猪煮肉无可厚非,问题是选择的地点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明朝时,坤宁宫一直是六宫之主皇后所居的尊贵所在。到了清朝,为了给他们信奉的萨满教找到一个祭祀礼拜之所,竟然别出心裁定在了坤宁宫。于是,曾经御香缥缈、环佩叮咚、燕语莺声的坤宁宫,堂而皇之摆满了各路神像,还支起2口大铁锅,和屠宰用的案板。因为按照旧俗,祭神是必须要在神前现场杀猪煮肉,方显虔诚。由于祭神每天都要进行,坤宁宫内每天都至少杀两头活猪,当场宰割取肉,放入大铁锅内煮熟后,拿来敬神,称为胙肉。
  
  1.jpg
  
  祭拜结束后,敬神所用的胙肉,不能丢弃。按照惯例,每逢年节大祭,仪式后会吧胙肉分赏给在场的王公大臣食用,以表示众人分享神灵赐福。平常每天的小祭拜,胙肉就都赏给了侍卫们。侍卫们每天能吃到免费御膳大餐,却并不领情,反而叫苦连天。因为胙肉烹制严格按照满洲旧俗,锅里是不准加任何一丁点的调料,是名副其实的清水煮肉。其油腻荤腥之气浓重,几乎无法下咽。
  
  但是若私自配以油盐酱醋,则有违祖制,逮到了不是闹着玩的。于是分得胙肉的侍卫们,装模作样吃几口,就找个犄角旮旯把肉一丢了事。后来参加祭祀的王公大臣们也学会了这一招,结果祭祀大典后,皇宫房前屋后经常看到丢弃的胙肉。乾隆皇帝在位时,偶然发现此事,他为此龙颜大怒,专门下谕旨申斥此事:“大臣侍卫等,不以此为荣,反以为辱……不可不严加查禁。”
  
  2.jpg
  
  皇帝老儿发了怒,谁敢不听。大家只好硬着头皮生往下咽。后来不知从何时起,终于有人想出了两全其美之策。预先备好桑树皮纤维制作的草纸,切成豆腐干大小,浸泡入浓酱油中。吸饱酱油后捞出晾干,叠放成一摞一摞,如豆腐干厚薄相当。领到胙肉后,先以滚开水或者直接用煮肉汤倒入小碗中,再泡入酱油草纸,一碗浓油赤酱、酱香扑鼻的蘸料瞬间告成。
  
  3.jpg
  
  然后把寡淡的胙肉切成极薄的肉片,蘸以酱汤食之,汤鲜肉美,色味俱全。再后来,又加之以薄面饼,卷肉而食,更是能直接当饭吃了。原先无人问津的胙肉,经此改良,成了侍卫们必备夜宵。侍卫们的亲朋故友也跟着沾光,大内胙肉渐渐成为名动京师的一道美食。后来,管事太监们为了赚钱,还偷偷把胙肉带出宫外,卖给饭馆,成了好几家老店的招牌菜。这个结果是乾隆皇帝做梦都想不到的。
<城东书院,cdsy.xyz>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