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答案
古典名著
中国名著
外国名著
童话寓言
百家讲坛 武侠小说 中外名人 故事传奇 诗歌散文 其它阅读 成才励志 民俗礼仪 |
您现在的位置: 应天故事汇 >> 中国名著 >> 暴风骤雨 >> 正文 | Ctrl+D 将本页加入收藏夹 |
《暴风骤雨》第一部 18 |
||
|
||
砍倒了韩家这棵大树以后,屯子里出现了大批的积极分子。农会扩大了。人们纷纷去找工作队,请求入农会。萧队长告诉他们去找赵主任。人们问道:
“找他能行吗?” 萧队长说: “咋不行呢? 赵玉林家里从早到黑不断人,老赵忙得饭都顾不上吃了。“老赵,我加入行吗?”花永喜问。 “去找两个介绍人吧。”赵玉林说。 “赵主任提拔提拔,给我也写上个名。”煎饼铺的掌柜的张富英对赵主任说。 “你也来参加来了?”赵主任看看他的脸说道。 “赵主任,我早就对革命有印象了。”张富英满脸带笑说。“要不你就和杨老疙疸合计假分地了吗?”赵玉林顶上他一句。看见赵主任冷冷的脸色,张富英只好没趣地往外走,可是他又回转身来说: “赵主任,我知过必改。日后能不能参加?” “日后?那要看你干啥不干啥的了。”赵玉林看也没看他一眼,说完这话,办理别的一宗事去了。张富英回到家里以后,对他伙计说: “哼!赵玉林可是掌上了印,那劲头比‘满洲国’的警察还蝎虎!”嘴里这样说,心里还是暗暗打主意,设法找人介绍入农会。 刘德山也找赵主任来了。赵玉林取笑他说: “你也要加入?不怕韩老六抹脖子了?” “主任挺好说玩话,谁还去怕死人呢?”刘德山含笑着说。“要入农会,风里雨里,站岗出差,怕不怕辛苦呀?” “站岗?我们家少的能站。” “你呢?” “我起小长了大骨节,腿脚不好使。再说,也到岁数了。”刘德山说,解说他的不能站岗的原因。 “那你干啥要入农会呢?”赵玉林问。 刘德山回答不出来,支支吾吾,赶紧走了。 佃富农李振江托人来说,他有八匹马,愿意“自动”献出四匹来,托人送上农会,并且请求准许他入会。 “叫他入会,决不能行。”赵玉林坚决地说,“他的马,也不要‘自动’,该斗该分,要问大伙。告诉他,如今大伙说了算,不是姓赵的我说了算。” 那人回去,把这话告诉李振江。李家从此更恨赵玉林和农工会。他一家七口,见天三顿饭,尽吃好的。处理韩老六的当天下晚,月亮还没有上来,星星被云雾遮了,院里漆黑,屋里也吹灭了灯。李振江带着他儿子,拿一块麻布,一条靰鞡草绳子,走到猪圈边,放出一只白色大肥猪,李振江上去,用麻布袋子蒙住猪的嘴,不让它叫唤,他的大儿子用绳子套住四只脚,把猪放翻,爷俩抬进西下屋。李振江叫他小姑娘在大门外放哨。他屋里的和儿媳妇,二儿子和三儿子都来到下屋,七手八脚的,点起豆油灯,用麻布袋子把窗户蒙住,拿起钦刀①,没有一点点声音,不留一星星血迹地把一口猪杀了。当夜煮了一大锅,全家大小拚命吃,吃到后来,胀得小姑娘的肚子像窝瓜似的。肉吃多了,十分口渴,大家半夜里起来,一瓢一瓢地咕嘟咕嘟喝凉水。第二天,男女大小都闹肚子了,一天一宿,女的尽往屋角跑,男的都往后园奔。 ①钦刀:杀猪的尖刀。 他们一家子,从此也都变懒了。太阳一竿子高了,李振江还躺在炕上。他们不给马喂料,下晚也不起来添草。八匹肥马都瘦成骨架,一只小马驹没有奶吃,竟瘦死了。 赵玉林黑白不着家,照顾不到家里的事了。有一天下晚,他回来早些,他屋里的说: “柴火没有了。” 第二天,赵玉林叫郭全海去办会上的事情,天蒙蒙亮,他走出北门,走过黄泥河子桥,在荒甸子里,砍了一整天梢条,码在河沿上。他把镰刀夹在胳膊下,走了回来。一路盘算,第二天再腾出半天的时间,借一挂大车,把柴火拉回。走在半道,碰到李振江的大儿子。 “打柴火去了,老叔?”李家大儿子问道,脸上挂着笑。“嗯哪,好些天没有烧的了。老是东借西凑,屋里的早嘀嘀咕咕的了。”赵玉林一边走,一边说,漫不经意地就走回来了。当天下晚,半夜刮风,有人嚷道: “北门失火了。” 赵玉林慌忙爬起来,挎上钢枪,往北门跑去。北门外面已经站一大堆人,漆黑的夜里,远远的,火焰冲天,照得黄泥河子里的流水,闪闪地发亮。萧队长怕是胡子放的火,连忙叫张班长带领半班人骑着马飞跑去看。赵玉林和郭全海也跟着去了。河沿上不见一个人影子,点起来的是赵玉林割下的梢条,风助火势,不大一会,一码柴火全都烧光了。赵玉林因为太忙,没有法子再去整柴火。赵大嫂子可是经历了不少的困难。 工作队也忙。几天以来,川流不息有人来找萧队长,大小粮户都来了,献地献房,说是脑瓜化开了。来得顶早的,要算外号叫做杜善人的杜善发。 “萧队长,”杜善人说,“我早有这心,想找您了。”萧队长瞅着这位胖乎乎的红脸关公似的人的脸。因为胖,一对眼睛挤得好像两条线。 “我明白,”细眼睛恭恭敬敬坐在萧队长对面一条板凳上,这样说,“共产党是惜老怜贫的,我姓杜的情愿把几垧毛地,献给农会,这不过是明明我的心,请队长介绍介绍。” “你找赵主任郭主任去办。”萧队长说。 “他俩不识字,能办吗?”杜善人带着轻蔑口气说。“咋不能办?识文断字,能说会唠的‘满洲国’脑瓜子,农工会还不要他呢。” 杜善人的脸红了,因为他识字,而且是十足的“满洲国”派头。他连忙哈腰,赔笑说道: “对,对,我就去找他们去。” 杜善人从工作队出来,朝韩家大院走。他不到赵玉林家去,心里寻思:“赵玉林那家伙蝎虎,不好说话。”他到韩家大院去找郭全海,他想:“郭全海年轻,备不住好商量一些。”他早听到郭全海、白玉山跟李常有都在韩家大院分东西。他走在道上,瞅见那些穿得破破烂烂、千补万衲的男男女女,正向韩家大院走去。 人们三三五五,谈谈笑笑,没有注意在道沿低头走着的杜善发。他走到大院,看见农会的人都在分东西。屋里院外,人来人往,匆匆忙忙。有人在分劈东西,有人在挑选杂物,有的围作一堆,帮人“参考”,议论着从没见过的布匹的质料。杜善人走了进去,注意每个分东西和拿东西的人。往后走到郭全海跟前,他说: “郭主任,借借光,有一件事,工作队长叫我来找你。”“啥事?”郭全海抬起眼来,见是杜善人,想起了韩老六的家小,是他接去住在他家的,问道: “你又来干啥?” 杜善人吞吞吐吐地说: “我来献地的。” “我们这儿不办这事。”郭全海说,还是在清理衣裳。杜善人脸上挂着笑,慢慢走开了。他心里想:“农会的人都蝎虎,瞧吧,看你们能抖擞几天?”他连忙回去,和他老婆子合计,藏起来的东西,埋得是不是妥当?在没有星光,没有月亮的下晚,他把浮物运到外屯去,寄放在穷苦的远亲和穷苦的三老四少的家里。他又想到,寄在人家的马匹和窖在地下的粮食,是不是会给人发觉?他把农会头批干部的名字写在白纸上,再从箱子里拿出地照来,分成两起,用油纸层层叠叠地包好,一起埋在南园里的一棵小李子树下,树干上剥了一块皮,作为记号,一起收藏在家里炕席的下边。 白天,见了农会的干部,杜善人总是带笑哈腰,说他要献地,他说:“我冲日头说,我这完全是出于一片诚心。”有天下晚,豆油灯下,他还向郭全海表示要参加农会的心思。他说: “献了地,我一心一意加入农工会,和穷哥们一起,往革命的路线上迈。” 在韩家大院,郭全海、白玉山和李大个子带领二十来个农会小组长和积极分子,日日夜夜地工作,已经三天了。分东西是按三等九级来摊配。赤贫是一等一级,中农是三等三级。从韩老六的地窖里起出的二百六十石粮食:苞米、高粱、粳米和小麦;外加三百块豆饼,都分给缺吃缺料的人家。取出的粮食有些发霉了,有些苞米沤烂了。张景祥看到这情形,想起了今年春上,他家里缺吃,跟韩老六借粮,韩老六说:“自己还不够吃呢。” 现在,张景祥抓一把霉烂的苞米,搁鼻子底下嗅一嗅,完了对大伙说道: “看地主这心有多狠,宁可叫粮食霉掉烂掉,也不借给穷人吃。” 到第三天,分劈杂物、衣裳和牲口。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来了,都说说笑笑,像过年过节一样。 衣裳被子和家常用具,花花绿绿,五光十色,堆一院子,真像哈尔滨的极乐寺里五月庙会的小市,工作队的萧队长、小王和刘胜也来看热闹。他们一进门,就看见一大堆人围着老孙头,热热闹闹地不知在说些什么。 “老孙头,又在说黑瞎子吗?”萧队长问。 “啊,队长来了。我们在‘参考’这块貂皮呢。都说这貂皮是咱们关外的一宝,我说不如靰鞡草。靰鞡草人人能整,人人能用,貂皮能有几个穿得起呀?你来看,这就是貂皮。”老孙头说着,把手里的貂皮递给萧队长看:“这有啥好?我看和狗皮猫皮差不究竟。庄稼人穿上去拉套子,到山里拉木头,嘎吱嘎吱,一天就破了。” “要是分给你,你要不要?”萧队长问。 “分给我?要还是要,我拿去卖给城里人,买一匹马回来。”老孙头说着,陪萧队长观光这些看不尽的衣裳,和奇奇怪怪的应有尽有的东西。 “看看这衣裳有多少件?”老孙头自己发问,又自己答道:“韩老六全家三十多口人,一人一天换三套,三年也换不完呀!看这件小狐皮袄子,小嘎也穿狐皮呀。这件小羊羔子皮,准是西洋货。” “西口货①。”后边一个人笑着,改正老孙头的话。 ①长城西段诸口的皮货。 “这是啥料子?”萧队长绕过皮衣堆,走到布匹堆跟前,拿起一板黑色呢质的衣料,问老孙头。老孙头眯着眼睛,看了老半天,反问道: “你猜呢?” “识不透。”后面一个年轻人说。 “这是华达呢。”另一个人说。 “这叫哗啦呢,”老孙头说,“穿着上山赶套子,碰到树杈,哗啦一声撕破了,不叫哗啦呢叫啥?” 他们一边走,一边谈,从一堆一堆、一列一列的衣裳杂物中间走过去。 “这是啥?”萧队长提起一件蓝呢面子、青呢镶边的帐篷似的东西,问老孙头。 “这是车围,”老孙头说,“围在车上的,财主家都有四季的车围。这蓝呢子的,是秋天用的,冬天是青色的,还带棉絮。风里雪里,小轿车围得严严的,一点不透风,在半道也像在家似的。” 好些人都围了拢来,争看这结实的蓝呢子车围。 “这是翠蓝哈达呢,清朝的东西。”老孙头说。 “这家伙多硬实。”一个戴草帽的说。 “这才是正装货呐。”一个戴着帽边搭拉下来的毡帽的人说。 “做裤面多好。”一个光头说。 “做啥都行,不知谁摊到。”戴草帽的说。 分劈衣物的人还在往这车围上添些零碎的东西,老孙头说: “不要往这上放了。这家伙硬实,不用再添,添到别的堆上去。看那一堆,光一件娘们穿的花绸衫子,庄稼人要那干啥?庄稼人就是要穿个结实。花花绿绿的绸衫子啥的,瞅着好看,一穿就破。快添一件大布衫子上去,都得分得匀匀的。打垮大地主,都出了力呗。” 他们走到了鞋子堆的旁边。 “咱们走进鞋铺子里来了。”老孙头瞅着鞋堆说。三百多双靴子和鞋子,堆在一起,有男鞋、女鞋、皮鞋、胶皮鞋、太阳牌的长统胶皮靴、皮里子的长统大毡靴;大鞋铺里也还没有这样多现货。 “怨我成年光着脚丫子呢,鞋子原来都给大地主窖起来了。”老孙头说,“这鞋子咋分?” 管鞋子的老初说: “谁要,谁来领,一双双作价,不是论堆。” “衣裳不是配得一堆堆的吗?”老孙头问。 “衣裳是谁家都要,一家一堆,鞋子啥的,也有要的,也有不要的,谁要谁来领。” “那咋算呀?”老孙头问。 “比如你是一等一级,该劈五万,衣裳布匹一堆作价作四万,你还能领一万元的东西,领鞋子,领线,领锅碗瓢盆,领铧,领锄,缺啥领啥。”老初说。 “这是谁兴的主意?”老孙头问。 “郭主任。”老初说。 “他脑瓜子真灵。领马行吗?”老孙头问老初。 “咋不行呢?领马就不能领衣。” “走吧,咱们找郭主任去。”老孙头说着,邀着萧队长、小王和刘胜,走到郭全海跟前。郭全海、白玉山和李大个子三天没有回家,三宿没有合眼了。赵玉林办完了农会的组织上的事情,也来帮着分东西。他们黑天白日都忙着,带领三四十个新积极分子,品等级,配衣布,标价钱,忙得没有头。但是他们都欢天喜地,像办喜事的人家的当家人似的。看见老孙头过来,大伙又笑闹起来。 “老孙头,你要领啥?”郭全海迎面问他。 “配啥算啥呗。”老孙头满脸笑着,嘴里这么说,眼睛却骨骨碌碌地老瞅着马圈。 “给你这两个洋枕,老两口子一人睡一个,软软乎乎的。”郭全海从乱布堆里翻出一对绣花漂白洋布枕头来,伸给老孙头。这赶车的接在手里,眯着一只眼,瞅着上面的绣花,他说:“有红花,有月亮,还有松木。呵,瞅瞅,这儿,还有字哩。刘同志你识文断字,帮我念念。”说着,他把枕头伸到刘胜的眼前。 “祝君快乐。”刘胜念着一个枕头上的朱红丝线绣的四个字。 “哈哈。”老孙头大笑起来。“这倒是一句应景的话,光腚的人家劈了衣裳,缺吃的人家分了粮食,还不快乐?不用你祝,也都快乐了。再念念这一句是啥?” “花好月圆。”刘胜念着。 “听不准。”老孙头说,眯一眯左眼。 “花好是一对花才开。月圆是一轮月亮挂天头,分给你正好。”刘胜解释完了,笑着添一句。 老孙头说: “一对花才开,送给我?我老孙头今年平五十,老伴四十九,说是一对花才开,这花算是啥花呀?老花眼镜的花吧?”周围的人都哈哈大笑,连萧队长也笑弯了腰。小王笑得连忙擦泪水。刘胜笑得连连晃脑瓜,差点把眼镜子晃落。赵玉林笑得嘴里尽骂着:“看你这个老家伙。”郭全海笑得捧着小肚子,连声说道:“这可把人乐坏了。”李大个子一边笑,一边拍拍郭全海的肩膀头说: “祝君快乐,祝君快乐。” 老孙头早就不笑了,他是这样:人家笑,他就不笑,人家越笑,他越装鬼脸,眯眼睛,逗得人越笑。 “这俩洋枕,我决不能要。”他说。 “那你要啥?”郭全海止住笑问他。 “我要那四条腿子的家伙。”老孙头说,眯着眼睛又瞅瞅马圈里的嚼草料的马匹。 “这事好办,没有比这再好办的了。四条腿子的有的是,给你这炕桌,你数数腿子,直直溜溜的腿子,整整四条,一条也不缺。”郭全海说。 “我要这炕桌干啥?我要那四条腿子的吃草嚼料的,我赶了半辈子外加半辈子的大车了,还没养活过牲口。”老孙头说。“你要牲口吗?”郭全海不闹着玩了,认真地说,“咱们回头合计合计,再告诉你。” 到下晚,衣裳分完了。三大缸豆油、一大缸荤油,三百多斤咸盐,也都分完了。三百多户精穷的小人家,都得到了东西,三十六匹马和骡子,分给了一百四十四户无马的小户,四户分一匹,一家一条腿。老孙头分了一匹黄骟马的一条腿。韩家大院的上屋给农会做办公室。郭全海没有房子住,搬到了农会的里屋。老田头的三间草房被韩老六的牲口整坏了,就把韩家大院的东头的三间下屋赔给他。在这同时,又查出了韩老六五十垧黑地,分给缺地的人家。韩老六家的八只白鹅和二十只大猪都没有分劈。白鹅谁也不愿意要。 “有钱莫买长脖子货。”老孙头说。 “不要钱,送你。”郭全海说。 “送我也不要,那玩艺儿吃的不老少,缺吃小户哪能喂得起?”老孙头说。 二十只大猪不好分,有人提议都杀了,办一顿酒席,全屯小户都来欢天喜地吃顿翻身饭。赵玉林反对,说: “咱们翻身要翻个长远,大吃二喝,也不是咱们穷伙计的宗旨。猪搁在农会,到时候卖了,再去买马,现在咱们小户一户一条腿,到年备不住能多分一条,过年一家能分一匹囫囵个儿马,那不好吗?” “同意你这个意见。”郭全海首先响应说。 “我也同意。”老孙头说。 “大家同意,就这么的吧。”赵玉林这样一说,有些想要吃猪肉的人不好意思吱声了。 事情办完了,郭全海当夜就搬进了韩家大院。老田头第二天才搬。 全屯三百来户小户都分到了东西。缺穿的,分到了衣裳。缺铺缺盖的,分到了被褥。缺吃的,背回了粮食。几辈子没有养活牲口的人家,有了一条马大腿了。成年溜辈菜里连油珠子也没见过的人家,现在,马勺子里吱呀吱呀的,用豆油煎着干粮,外屋喷出油香了。 家家户户,老老少少,都欢天喜地。有好些个人,白天乐得咽不下饭,下晚喜得睡不着觉。 “这才叫翻身。”老大娘都说。 “这才算民主。”老头们也说。 “伸了冤,报了仇,又吃干粮了。”中年人说。 “过好日子,可不能忘本,喝水不能忘了掘井人。”干部们说。 “嗯哪,共产党,民主联军是咱们的大恩人。”积极分子说。“咱们不能忘情忘义呐。” 屯子里是一片新鲜的气象,革命的气象。人们快快乐乐的,不知咋办好。张景祥分到一双太阳脾的长统胶皮靴,满心欢喜。他回想起来,伪满“康德”十二年,韩老六在一个下雨天,就是穿着这双胶皮靴,为了他在韩家井里担了一挑水,用靴尖狠狠地踢他三脚。如今,这靴子穿到他的脚上了,他快活,他高兴,嘴里不住地唱着关里的歌曲。天不下雨,他也穿着胶皮靴,在公路上溜达溜达,不走干道,尽挑泥洼子去踩,泥水飞在旁边一个人身上,他用袖子去替人揩泥。他的近邻,跑腿子的花永喜,分了一件妇女穿的皮大氅。他的左邻右舍去贺喜,大伙围着看大氅,七嘴八舌都议论起来。“正装西口货。”贺喜的人们中的一个说。 “这可赶趟了①。”贺喜的人当中的另一个人又说。“那可不?”张景祥说,“你看,多好,多热乎,雪落不到身上,就化了。” “可惜是妇道穿的。” “娶一个呗。”一个人向花永喜提议。 “找一个搭伙的②也行,”一个姓吴的提议,他老伴是搭伙来的,还带来一个能扛半拉子活的小子,他自己觉得是占了相赢③,别人都笑他,他想找花永喜做一个同伴。 “拉帮套④也好。”有人有心说笑话。 “找你娘们行不行?”老花也还他一句。 ①时间上正合适。 ②非明媒正娶的配偶。 ③便宜。 ④过去北满农村妇女少,贫苦农民养不起老婆,常常是两个男子共同养活一个女人,那个丈夫之外的男子叫做拉帮套。 唠到半夜都散了。劝老花娶亲的话,大伙是闹着玩的,回去都忘了。老花自己却在炕上,翻来覆去,半宿没合眼,他寻思自己岁数也不太小了,快到四十岁,翻身也翻了过来。没有屋里的,总不能安家。但要娶媳妇,钱从哪来?他前思后想,左盘右算,准备把大氅卖掉,卖出一笔钱。钱有着落了,可是人呢?这屯子里年轻姑娘没有相当的。想来想去,他想起了斗争韩老六的张寡妇,岁数相当:三十六七,人品也还不大离。“好吧,就这么的吧。”好像只要他乐意,对方毫不成问题,准能嫁给他似的。当天下晚,三星晌午时,他昏昏迷迷地睡了。一会儿,天蒙蒙亮,他翻身起来,不吃早饭,就往张寡妇家跑去,才到大门口,他冷丁想起:“要她问我来干啥的呢?”他脸上发烧,心里乱跳,藏头缩尾,想退回去,张寡妇早瞅见他了。 “花大哥,到屋吧。”张寡妇把头伸到敞开的窗口,招呼他进去,并且问他:“吃了吗?” “吃过了。”老花撒谎了。 “你家的饭真早,这大早晨,上哪儿去呀?”张寡妇一面缝被子,一面问他,瞅着他笑笑。 “我想上农会去,跟赵主任合计点事情。”花大哥又说假话了。 “你们真忙。”张寡妇说,抬头看了他一眼。 “嗯哪,这两天忙一点,赵主任老问我意见,我说,你办了就是……”他说到这儿,觉得说不下去了。因为没有话说,脸又发烧了。 “你家炕扒了没有?”半晌,他脑子里钻出这么一句话。“没有呀,没人扒呗。”张寡妇说,一面低头缝被子。 “我给你扒。”老花好像得了救星似地连忙担负这差使。“好,那真是好,正叫不到工夫匠,多咱能来?” “多咱来都行。”花永喜说完,辞了出来,欢天喜地往回去。赶到扒炕那天,他俩已经谈到为了冬天节省烧柈子,两个烟筒不如并成一个烟筒的问题了。张寡妇的被子,也是分的。这是一床新的三镶被,漂白洋布的被里,红绸子的被面,当间镶着一道青绸子,张寡妇怕盖埋汰了,外面用一块旧布包着。那天老花看见她缝的,就是这被子。老花给她扒完炕,两个烟筒并成一个烟筒,以便节省柈子的时候,张寡妇把这分到的三镶被子的包在外边的破布拆下了,露出了深红绸子的被面。但这是后话。 老花跟张寡妇相好的消息,不久传遍了全屯。首先知道这事的,是住在张寡妇的西屋的老初家,老初把这消息悄悄告诉他的好朋友,并且嘱咐他:“你可不能告诉别人呀。”那位好朋友又悄悄地告诉自己的一个好朋友,也嘱咐他:“你可不能告诉别人呀。”但是他又告诉别的一个人。就这么的,一个传十个,十个传一百,全屯男女通通知道了,但是最后传开这个消息的人,还是嘱咐听他这个消息的好朋友说: “你可不能告诉别人呀。” 这件新鲜事,老初是怎么发现的呢?一天下晚,他起来喂马,听见东屋还有男人的声音,不大一会,老花走出来,事情明明白白了。这个老初,也是穷户,打鱼的季节,住在黄泥河子河沿上的鱼窝棚里头,捞点鱼虾,平常也种地,从来没有养活过牲口。这次他和另外三家分了一匹小沙栗儿马,六岁口,正好干活的岁数。四家合计:把马养在老初家。马牵回家的那天,老初两口子喜得一宿没有合上眼。老初问娘们:“没睡着吗?” “你呢?”娘们反问他,“听,听,不嚼草了,备不住草又吃完了,快去添。” 老初起来,披上一条麻布袋,娘们也跟着起来,用一条麻袋,裹住她的胸前一对大咂咂①。两口子黑间都舍不得穿那分得的新衣裳。他俩点起明子,走到马槽边。真没有草了,老初添了一筐铡碎的还是确青的稗草,老娘们又走到西屋,盛了一瓢稗子倒进马槽里。两口子站在马圈边,瞅着马嚼草。 ①乳房。 “这马原先是老顾家的。”老初说,“‘康德’十一年,老顾租了韩老六家五垧地,庄稼潦①了,租粮一颗不能少,老顾把马赔进去。这回分马,赵主任说是要把这儿马还他,‘物归原主’,他不要。” “咋不要?”娘们问他。 “人家迷信:好马不吃回头草。”老初说。 “看你这二虎②,人家不要的,你们捡回来。真是寿星老的脑袋,宝贝疙疸。” ①遭水淹了。 ②傻里傻气。 “你才二虎哩,人家迷信好马不吃回头草,我怕啥呢?这马哪儿去找?口又小,活又好,你瞅这四条腿子直直溜溜的,像板凳子一样,可有劲呐。” “四条腿子,你也只有一条,你乐啥?”娘们嘴里这么说,心里还是挺快乐,两口子的感情都比平日好一些。他俩睡在炕头上,听见马嚼草料的声音,老初娘们好像听见了音乐一样地入神,常常摇醒老初来,她说: “你听,你听,嚼得匀匀的。” 屯子里还有睡不着觉的老两口,就是老田头夫妇。他俩搬进韩家大院东下屋,又分了韩老六的一垧半黑地,地在北门外他们姑娘的坟茔的附近。插橛子的那一天下晌,瞎老婆子定要看看自己的地去,老田头扶着她,走出北门,走到黄泥河子河沿的他们的地里,老田头停住。 “这就到了?”瞎老婆子问。 “嗯哪。”老田头回答她。她蹲下来,用手去摸摸垅台,又摸摸苞米棵子,抓一把有沙土的黑土在手里搓着,搓得松松散散的,又慢慢地让土从手指缝里落下。她的脸上露出笑容,这是他们的地了,这是祖祖辈辈没有的事情,早能这样,她的裙子也不会死了。 “今年这庄稼归谁?”瞎老婆子问。 “青苗随地转。”老田头回答。 这时候,日头偏西了,风刮着高粱和苞米棵子,刮得沙拉拉地发响。高粱的穗头,由淡黄变成深红,秫秸也带红斑了。苞米棵子也有些焦黄。天快黑了,她还坐在地头上,不想动身。 “回去吧,快落黑了。”老田头催她。 “你先回去吧,我还要到裙子坟茔地里去看看,那时咱们要有地,就不会受韩家的气,裙子也不会伤了。”老田太太说着,举起衣袖擦眼睛。 “快走,快走,西北起了乌云。早看东南,晚看西北。快下大雨。要不快走,得挨浇了。”老田头骗她回去,因为怕她又上裙子的坟茔,哭得没有头。 两口子慢慢往回走。才进北门,碰到老孙头赶着一挂车,正从东头往西走。 “老田头,上哪儿去来?”老孙头笑着招呼老两口。“到地里去来。”老田头回答。 “快上来,坐坐咱们的车。”他忙停下车来,让老田头两口子上车,于是一面赶着马飞跑,一面说: “看那黄骟马,跑得好不好?” “不大离,”老田头说,“几岁口了?” “八岁口,我分一条腿。李大个子也分一条腿。我说,‘你是打铁的,不下庄稼地,要一条马腿干啥?全屯的马掌归你钉,还忙不过来,哪能顾上喂马呢?你把那条腿子让给我,好吧?你是委员,该起模范呗。’李大个子说:‘你这老家伙,你要你就拿去得了呗。’我告诉他:‘你真是好委员,我拥护你到底,回头我的马掌一定归你钉,不找别家。’老田头,咱们两条马腿了。瞅这家伙,跑得多好,蹄子好像不沾地似的。远看一张皮,近看四个蹄,这话不假。” “你上哪儿去?”老田头问。 “上北大院,如今不叫韩家大院,叫北大院了。”老孙头说,“郭主任分粮,忘了给他自己留一份,如今缺吃的,我给他送点小渣子去,吁吁。”老孙头赶着牲口,绕过泥洼,走上平道,又回过头来,对老田头说:“你听说吗,小猪倌伤养好了,回来了,公家大夫给他涂了金疮药。咱八路军的大夫,可真是赛过华佗,小猪倌揍得那样,也整好了。” “那小嘎,没爹没娘的,住在哪儿呀?”老田头瞎婆子连忙问。老孙头又唠起来了:“郭主任说:‘跟我一起住,’赵主任不赞成他:‘那哪能呢?你一个跑腿子的,还能领上个小嘎?烧水烧饭,连连补补多不便。我领去,有我吃的,管保也饿不着他。’吁吁。”老孙头忙把马喝住。到了原来的韩家,现在农会的黑大门楼的门口,老孙头跳下车子,把车上的一麻袋渣子背到小郭住着的西上屋。他出来时,老田头的老伴瞎老婆子托他捎一篮子土豆子送给小猪倌。小猪倌被韩老六差一点打死,引起瞎老婆子想到她姑娘。对于地主恶霸的冤仇,使得他们觉得彼此像亲人。她的关心小猪倌,就像关心她自己的小孩一样。老孙头把土豆子放在车上,赶着车子,一溜烟往赵玉林家跑去,半道碰到白玉山。老白左眼角上现出一块通红的伤疤。 “咋的?挂彩了?”老孙头慌忙喝住马问他。 “还不是落后分子整的。”白玉山站在车前,从根到梢说起白大嫂子跟他干仗的事情。白玉山分一垧近地,有人背后嘀嘀咕咕了: “翻身翻个半拉架,光干部翻身。” 李大个子听到了这话,连忙告诉白玉山,老白随即把自己分到的近地,跟一个老跑腿子掉换一块远地,背后没人嘀咕了。他寻思这事处理得妥当,下晚回去,欢欢喜喜告诉他媳妇。白大嫂子正在给他做鞋底,听到这话,扬起她的漂亮的漆黑的眉毛,骂开来了: “看你这二虎八咭稀里糊涂的家伙,拿一块到手的肥肉,去换人家手里的骨头,跟你倒半辈子的霉,还得受半辈子的罪。” “干部该做模范呗。”白玉山说。 “模范不模范,总得吃饱饭。你换上一垧兔子不拉屎的石头砬子地,那么老远,又没分马,看你咋整?” “饿不着你的,放心吧。”白玉山说,有点上火了。“我到农会去把原先那地要回来。”白大嫂子真要从炕上下地,白玉山一把拖着她胳膊,不让她走,两人扭做一堆了,白玉山的左边眼角上挨了一鞋底。看见他眼角出血,白大嫂子楞住了。她有一些害怕,也有些后悔,但又不肯低头去给他擦血,她坐在炕沿,不吱声了。老白没还手,就出来了,走到门口,才骂一句:“落后分子。” 把这事情根根梢梢告诉老孙头以后,这老赶车的一面晃动鞭子,赶着大车走,一面笑着说: “老娘们嘛,脑瓜子哪能一下就化开来了?还得提拔提拔她,往后,别跟她吵吵,别叫资本家笑话咱们穷伙计。”老孙头从工作队和农工会学了好些个新话,“提拔”和“资本家”,都是。当时他嘴里这么说着,心里却想:“要我分一垧近地,也不肯换呀。” 不知不觉,车已来到了赵玉林家里。老孙头把土豆子篮子提进去,说明是老田太太送给小猪倌的。赵家三口跟小猪倌正吃下晌饭。 “来,吃点吧。”赵玉林的屋里的说。“锁住去拿碗筷来。”“吃过了。”老孙头说,“锁住你不用去拿了。”老孙头看那炕桌上摆了一碟子大酱,几片生白菜,两个生的青辣椒。饭是渣子粥。 “当主任的人,元茂屯是你说了算,还喝着稀的,咋不整点馍馍、饼子啥的吃吃呀?”老孙头说,眼瞅着炕桌。 “听到啥反应?”赵玉林没有理会老孙头关于吃喝的话,问着一连串的问题,“老百姓满意不满意?劈的衣服都能对付过冬吧?” “哈也没问题。老百姓只有一点不满意,说赵主任自己分得少。他们都问:‘赵主任不是穷棒子底子吗?咋能不分东西呢?’我说:在‘满洲国’,咱们哥俩是一样,都是马勺子吊起来当锣打,穷得叮哩当啷响。那时候,赵主任也不叫赵主任,叫赵——啥的,说出来可碜①。现下咱们穷人‘光复’了,赵主任当令,为大伙办公,为大伙是该屈己待人的,可是啥也不要,叫锁住跟锁住他妈还是穷得叮哩当啷响,也不像话,回头叫资本家看笑话。说咱们这四百人家的大屯子,连一个农会主任也养活不起。”老孙头说得屋里的人都笑了。 ①难听。 “你这老家伙,没看见咱们一家子都穿上了吗?”赵玉林说着,一面拿起一片白菜叶子伸到碟子里头蘸大酱。老孙头再唠了一会闲嗑,告辞出来,赶车走了。 锁住和锁住的娘,都穿了一件半新不旧的白洋布衫子。赵玉林把自己列在三等三级里,分了一些破旧的东西,他屋里的看着人家背回一板一板的新布,拿回一包一包的新衣,着忙了。下晚,她软和地对赵玉林道: “人家说:咱们算一等一级,该多分一点,光分这几件破旧衣裳,咋过冬呀?” “能对付穿上,不露肉就行。‘满洲国’光腚,也能过呀。”赵玉林回答她。锁住他妈,是一个温和驯顺的娘们,多少年来,她一声不吱,跟赵玉林受尽百般的苦楚。在“洲洲国”,常常光着腚下地,这是全屯知道的事情。因为恋着他,她心甘情愿,毫无怨言。如今他当上主任,人家说,锁住他妈出头了。主任是啥?她不摸底,光知道赵玉林当上主任以后,天天起五更,爬半夜,忙的净是会上的事情,家事倒顾不上了。水没工夫挑,梢条也没工夫整,头回整一天,搁在河沿,坏根给烧了。她的日子还是过得不轻巧,但是她也心甘情愿,毫无怨言。她恋着精明强干而又心眼诚实的老赵,他是她的天,她的命,她的一切,她的生活里的主宰。赵玉林说:“不露肉就行。”她也想:“不露肉就行,要多干啥?”可是今儿赵玉林因为农会事情办得挺顺利,心里很舒坦,而且觉得他的女人真是一个金子不换的娘们,他怕她心眼不乐,抚慰她道:“你别着忙,老百姓都有了,咱们就会有的。” 他又觉得近来自己太不顾及家里事情了,头回整的梢条被人点火烧掉以后,没有再去割,天天东借西凑,叫她犯难。他决心第二天再去割梢条,借一挂车,割完往家里拉,免得再出啥岔子。 |
||
Copyright © 2014-2015 gsh.yzqz.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