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答案 古典名著 中国名著 外国名著 童话寓言 百家讲坛
武侠小说 中外名人 故事传奇 诗歌散文 其它阅读 成才励志 民俗礼仪
您现在的位置: 应天故事汇 >> 阅读答案 >> 古诗文阅读 >> 正文 Ctrl+D 将本页加入收藏夹

2015年高考备考:高考文言文阅读十篇(含答案)

    【目 录】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张行成,字德立,定州义丰人。少师事刘炫,炫谓门人曰:“行成体局方正,廊庙才也。”隋大业末,察孝廉,为谒者台散从员外郎。后为王世充度支尚书。世充平,以隋资补谷熟尉。家贫,代计吏集京师,擢制举乙科,改陈仓尉。高祖谓吏部侍郎张锐曰:“今选吏岂无才用特达者?朕将用之。”锐言行成,调富平主簿,有能名。召补殿中侍御史,纠劾严正。太宗以为能,谓房玄龄曰:“古今用人未尝不因介绍,若行成者,朕自举之,无先容也。”

尝侍宴,帝语山东及关中人,意有同异。行成曰:“天子四海为家,不容以东西为限,是示人以隘矣。”帝称善,赐名马一、钱十万、衣一称。自是有大政事,令与议焉。累迁给事中。帝尝谓群臣:“朕为人主,兼行将相事,岂不是夺公等名?舜、禹、汤、武得稷、蒐、伊、吕而四海安,汉高祖有萧、曹、韩、彭而天下宁,兹事朕皆兼之。”行成退,上疏曰:“有隋失道,天下沸腾,陛下拨乱反正,拯人涂炭,何周、汉君臣所能比数。虽然,盛德含光,规模宏远。左右文武诚无将相材,奚用大庭广众与之量校,损万乘之尊,与臣下争功哉?”帝嘉纳之。

是岁,帝幸灵州,诏皇太子从。行成谏曰:“皇太子宜留监国,对百寮日决庶务,既为京师重,且示四方盛德。”帝以为忠。迁侍中、兼刑部尚书。高宗即位,封北平县公,监修国史。

永徽四年,自三月不雨至五月,行成惧,以老乞身,制答曰:“古者策免,乖罪己之义。此在朕寡德,非宰相咎。”乃赐宫女、黄金器,敕勿复辞。行成固请,帝曰:“公,朕之旧,奈何舍朕去邪?”泫然流涕。行成惶恐,不得已复视事。未几,卒于尚书省舍,年六十七。诏九品以上就第哭。比敛,三遣使赐内衣服,尚宫宿其家护视。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都督,祭以少牢,谥曰定。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充平,以隋资补谷熟尉         资:资望,资历

B.朕自举之,无先容也             容:容许,允许

C.左右文武诚无将相材             诚:确实,的确

D.此在朕寡德,非宰相咎           咎:罪过,过失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古今用人未尝不因介绍     ②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B.①奚用大庭广众与之量校     ②足以极视听之娱

C.①行成惧,以老乞身         ②险以远,则至者少

D.①未几,卒于尚书省舍       ②步余马于兰皋兮

(3)下列各组句子,能够表现张行成“才用特达”的一项是()

①行成体局方正,廊庙才也 

②调富平主簿,有能名 

③自是有大政事,令与议焉 

④盛德含光,规模宏远 

⑤皇太子宜留监国,对百寮日决庶务 

⑥行成惶恐,不得已复视事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行成曾经先后辅佐刘炫、隋朝、王世充,但均无大的成就。后来他被张锐推荐给唐高祖,才得以施展才能。随即又被唐太宗重用。

B. 在张行成的眼中,天下的百姓应该是平等的,所以他敢于纠正皇帝的错误观点。他又善于奉承迎合皇帝,使皇帝乐于接受他的观点,并屡次提拔他。

C.张行成作为唐朝的三朝元老,深得高宗信任,不仅升迁他为侍中、兼刑部尚书,还让他监修国史,在他死后又用少牢之礼祭祀他。

D.永徽四年发生了旱灾,张行成认为是自己做宰相不称职而致上天怪罪,坚决请求辞职。而皇帝则认为是自己缺少德行所致,不许他辞职,并加以赏赐。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天子四海为家,不容以东西为限,是示人以隘矣。(3分)

(2)有隋失道,天下沸腾,陛下拨乱反正,拯人涂炭,何周、汉君臣所能比数。(4分)

(3)行成固请,帝曰:“公,朕之旧,奈何舍朕去邪?”泫然流涕。(3分)

【解析】

(1)容:推荐,介绍

(2)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A项,①依靠,凭借;②依、随着。B项,①第三人称代词,他们。②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C项,①介词,表原因。②连词,表并列。

(3)①是刘炫对张行成的评价。④是张行成评价唐太宗的话。⑥叙述的是张行成惶惑恐惧,不得已又庭理政事。

(4)A项,张行成年轻时向刘炫学习经史,而不是辅佐他。B项,“善于奉承迎合”叙述错误,应该是他言语得体。C项,把张行成升迁为侍中、兼刑部尚书的是唐太宗。

【答案】

(1)B

(2)D

(3)C

(5)

(1)天子以四海为家,不能以东西作为界限,这样是向人表明自己狭隘了。

(2)隋朝丧失正道,天下大乱,陛下拨乱反正,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周代、汉代君臣如何能与陛下相比。

(3)张行成坚决要求辞去宰相,皇帝说:“你是朕的旧臣,为什么要弃朕而去呢?”说着悲伤地流下眼泪。

参考译文:

张行成,字德立,是定州义丰人。年轻时师从刘炫学习经史,刘炫对门人说:“张行成体态气度方正,是辅佐朝廷的良才。”隋朝大业末年,察举孝廉,任谒者台散从员外郎。后来任世充的度支尚书。王世充被平定,以他在隋朝的资历补授熟尉。家贫,代替计吏集于京城,考中制皋乙科,改任陈仓尉。高祖对吏部侍郎张锐说:“现在铨选的官吏中难道没有才能特别突出的吗?朕要任用他们。”张锐推荐张行成,调补富平主簿,以才能出众而有名。后召入朝中补授殿中侍御史,行使间距揭发弹劾监察等职责时严肃公正。太宗认为他很有才干,对房玄龄说:“古今用人没有不通过别人推荐的,像张行成这人,是朕亲自举用,没有别人介绍和推荐。”

有一次陪侍宴会,皇帝谈到山东人和关中人,语意有所偏向。张行成说:“天子以四海为家,不能以东西作为界限,这样是向人表明自己狭隘了。”皇帝称好,赐名马一匹、钱十万、衣服一套。从此遇上大的政事,都让他参议。多次迁任到给事中。皇帝曾对群臣说:“朕做人主,兼行将相事务,岂不是剥夺了你们大家的名分,舜帝、夏禹王、商汤王、周武王得到后稷、蒐、尹伊、吕尚后四海平安,汉高祖有了萧何、曹参、韩信、彭越后天下安事,这样事朕一身兼有。”张行成退下后,上疏说:“隋朝丧失正道,天下大乱,陛下拨乱反正,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周代、汉代君臣如何能与陛下相比。虽然这样,仍是美德含光光耀后世,规制宏大见识深远。左右文武官员确实没有将相之才,何须在大庭广众之中与他们较量,损害皇上的尊贵,与臣下争功呢?”皇帝高兴地接受了他的意见。

这一年,皇帝巡幸灵州,下诏皇太子随徒。张行成谏劝说:“皇太子应该留下监国,每天面对百官庭理各种政务,既做到以京城为重,同时向天下显示盛德。”皇帝认为他的话是忠言。迁任侍中、兼刑部尚书。

高宗即位,封张行成为北平县公,监修国史。永徽四年,从三月到五月不下雨,张行成心中畏惧,称年老乞求退休,皇帝下制答复说:“过去罢免宰相的做法,违背了皇帝检讨自己的真义。这是朕缺少德行,并不是宰相的罪遇。”于是赐予他宫女、黄金器物,敕令不要再辞官。张行成坚决要求辞去宰相,皇帝说:“你是朕的旧臣,为什么要弃朕而去呢?”说着悲伤地流下眼泪。张行成惶惑恐惧,不得已又庭理政事。没过多久,在尚书省官舍逝世,终年六十七岁。皇帝下诏九品以上官员前往府第哭丧祭吊。到敛尸时,三次派遣使者赐给内衣,尚宫住在他家监护。追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都督,用少牢之礼祭祀,谥号叫定。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京镗字仲远,豫章人也。登绍兴二十七年进士第。龚茂良帅江西,见之曰:“子庙廊器也。”及茂良参大政,遂荐镗入朝。

孝宗诏侍从举良县令为台官,给事中王希吕曰:“京镗蚤登儒级,两试令,有声。陛下求执法官,镗其人也。”上引见镗,问政事得失。时上初统万机,锐志恢复,群臣进说,多迎合天子意,以为大功可旦暮致。镗独言:“天下事未有骤如意者,宜舒徐以图之。”上善其言。镗于是极论今日民贫兵骄,士气颓靡,言甚切至。上说,擢为监察御史,累迁右司郎官。

金遣贺生辰使来,上居高宗丧,不欲引见,镗为傧佐,以旨拒之。使者请少留阙下,镗曰:“信使之来,以诞节也。诞节礼毕,欲留何名乎?”使行,上嘉其称职。转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

金人遣使来吊,镗为报谢使。金人故事,南使至汴京则赐宴。镗请免宴,郊劳使康元弼等不从,镗谓必不免宴,则请彻乐,遗之书曰:“若曰而必听乐,是于圣经为悖理,于臣节为悖义,岂惟贻本朝之羞,亦岂昭北朝之懿哉?”相持甚久。镗即馆,相礼者趣就席,镗曰:“若不彻乐,不敢即席。”金人迫之,镗弗为动,徐曰:“吾头可取,乐不可闻也。”乃帅其属出馆门,甲士露刃向镗,镗叱退之。金人知镗不可夺,驰白其主,主叹曰:“南朝直臣也。”特命免乐。自是恒去乐而后宴镗。孝宗闻之喜,谓辅臣曰:“士大夫平居孰不以节义自许,有能临危不变如镗者乎?”

使还,入见,上劳之曰:“卿能执礼为国家增气,朕将何以赏卿?”镗顿首曰:“北人畏陛下威德,非畏臣也。正使臣死于北庭,亦臣子之常分耳,敢言赏乎!”故事,使还当增秩。

四川阙帅,以镗为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府。镗到官,首罢征敛,弛利以予民。泸州卒杀太守,镗擒而斩之,蜀以大治。召为刑部尚书。

宁宗即位,甚见尊礼,由政府累迁为左丞相。居无何,以年老请免相,薨,赠太保,谥文忠。

选自《宋史》(卷三百九十四)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镗蚤登儒级,两试令,有声    声:名声

B.镗即馆,相礼者趣就席          趣:催促

C.金人知镗不可夺,驰白其主      夺:改变

D.卿能执礼为国家增气            执:执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上善其言                ②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B.①信使之来,以诞节也      ②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C.①吾头可取,乐不可闻也    ②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D.①以年老请免相            ②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3)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京镗出色完成任务的一组是(  

①上引见镗,问政事得失        ②诞节礼毕,欲留何名乎

③金人遣使来吊,镗为报谢使     ④自是恒去乐而后宴镗

⑤北人畏陛下威德,非畏臣也    ⑥首罢征敛,弛利以予民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镗进士及第以后,深受龚茂良赏识并经他推荐入朝,后来又经王希吕举荐,得以觐见皇帝。此后京镗多次被皇帝委以重任。

B.京镗也支持皇帝谋求恢复国土,但不主张草率行事,他敢于在皇帝面前指出当前局势中的不利因素,因此受到了皇帝的赏识。

C.京镗出使金国时,请求免去金人具有羞辱性质的宴请,实在无法推掉时又通过种种抗争迫使金主直接下令免去了席间的音乐。

D.京镗不仅外交才能出众,也很善于治理地方,出任成都府知府时将杀死太守的士兵捕获并斩首示众,蜀地因此大治即是一例。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天下事未有骤如意者,宜舒徐以图之。(3分)

(2)士大夫平居孰不以节义自许,有能临危不变如镗者乎?(4分)

(3)正使臣死于北庭,亦臣子之常分耳,敢言赏乎!(3分)

【解析】

(1)执:坚持。

(2)句末语气词,表陈述语气。A项,①代词,他的;②远指代词,那。B项,①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结构助词,的。D项,①介词,因为;②介词,用。

(3)①交待了皇帝召见京镗询问政事得失的事实,不涉及到出色完成任务。③叙述京镗作为报谢使的事实,与出色完成任务无关。⑤为京镗受皇帝褒扬之时的谦逊之词。

(4)将杀死太守的士兵捕获并斩首是事实,当并未“示众”。

 

【答案】(1)D

(2)C

(3)D

(4)D

(5)

(1)天下的事情没有一下子就遂心如愿的,应当从容不迫地谋求它。(句子通顺1分,“骤”1分,“图”1分。)

(2)士大夫平常不用节义期许自己,有能够临危难不变节像京镗那样的吗?(句子通顺1分,“平居”1分,“自许”1分,“变”1分。)

(3)即使臣死在北人朝廷,也是臣子的本分罢了,又怎么敢说到赏赐呢?(句子通顺1分,“正使”1分,“常分”1分。)

参考译文:

京镗字仲远,是豫章人。绍兴二十七年进士及第。龚茂良镇守江西,见了他说:“你是在朝廷上做大官的材料啊。”等到龚茂良参决国家大事,就推荐京镗入朝。

孝宗下诏令侍徒官推荐优良的县令为台官,给事中王希吕说:“京镗很早就登上儒学等级,两度试为县令,有政绩好的名声。陛下需求执法官员,京镗是合适的人选。”皇帝让引荐京镗,询问政事的得失。当时皇上刚刚统理天下大事,专心致志谋求恢复国土,群臣的进言议论,很多是迎合天子的心意,认为大功早晚可以实现。京镗独自上言:“天下的事情没有一下子就遂心如愿的,应当从容不迫地谋求它。”皇帝认为他的话很好。京镗于是极力论述今天民贫兵骄,士气萎靡,话说得非常恳切周到。皇上喜欢,提升为监察御史,累积迁官至右司郎官。

金人派遣贺生辰使来,皇上在为高宗服丧,不想引荐,京镗任丧礼宾佐,用旨意拒绝他们。使者请求在京城留驻一些时候,京镗说:“信使来朝,是由于生辰节庆。生辰礼节已经结束了,想要留下又用什么名目呢?”使臣走了,皇上嘉奖他称职。转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

金人派遣使臣来吊唁,京镗任报谢使回访。金人的旧例,南方使臣到了汴京就赐给筵宴。京镗请求免去宴席,郊劳使康元弼等人不肯,京镗说如果一定不能免去宴席,就请求撤去音乐,并写信给他说:“如果说必须听音乐,这对于圣人经书来说是违背情理的,对于臣子气节来说是违背道义的,难道仅仅是对本朝的羞辱,而且难道昭示了北朝的美德吗?”相持不下很长时间。京镗到馆所,赞礼的人催促他入席,京镗说:“如果不撤去音乐,不敢入席。”金人逼迫他,京镗不为所动,从容地说:“我的头可以拿去,音乐是不可以听的。”就率领部属走出馆所大门,披甲武士拔刀对着京镗,京镗斥退了他们。金人知道京镗不会改变,跑去报告国主,国主叹息说:“是南朝的直臣啊。”特别下令免去音乐。从此总是撤去音乐再宴请京镗。

孝宗听说后很高兴,对辅佐大臣说:“士大夫平常不用节义期许自己,有能够临危难不变节像京镗那样的吗?”出使回来,入朝进见。皇上慰劳他说:“你能坚持礼节为国家增长气势,我拿什么筹赏给你?”京镗叩头说:“北人害怕的是陛下的威仪道德,不是害怕臣。即使臣死在北人朝廷,也是臣子的本分罢了,又怎么敢说到赏赐呢?”按照旧例,出使回国应当升级。

四川缺少守帅,派京镗为安抚制置使兼成都府知府。京镗到任,首先罢免横征暴敛,放松利益给予百姓。泸州士兵杀死太守,京镗捕获它们斩下首级,蜀地因此大治。召还任刑部尚书。

宁宗即位,很受尊崇礼遇,从政府屡次迁官为左丞相。过了不久,因年老请求免相,逝世,赠官太保,谥号文忠。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薛存诚,字资明,河东人。父胜,能文,尝作《拔河赋》,词致浏亮,为时所称。存诚进士擢第,累辟使府,入朝为监察御史,知馆驿。元和初,王师讨刘辟,邮传多事,上特令中官为馆驿使。存诚密表论奏,以为有伤公体。会谏官亦论奏,上乃罢之。转殿中侍御史,迁度支员外郎。裴垍作相,用为起居郎,转司勋员外、刑部郎中、兼侍御史、知杂事,改兵部郎中、给事中。琼林库使奏占工徒太广,存诚以为此皆奸人窜名,以避征役,不可许。咸阳县尉袁儋与军镇相竞,军人无理,遂肆侵诬,儋反受罚。二敕继至,存诚皆执之。上闻甚悦,命中使嘉慰之,由是擢拜御史中丞。

僧鉴虚者,自贞元中交结权倖,招怀赂遗,倚中人为城社,吏不敢绳。会于頔、杜黄裳家私事发,连逮鉴虚下狱。存诚案鞫得奸赃数十万,狱成,当大辟。中外权要,更于上前保救,上宣令释放,存诚不奉诏。明日,又令中使诣台宣旨曰:“朕要此僧面诘之,非赦之也。”存诚附中使奏曰:“鉴虚罪款已具,陛下若召而赦之,请先杀臣,然后可取。不然,臣期不奉诏。”上嘉其有守,从之,鉴虚竟笞死。洪州监军高重昌诬奏信州刺史李位谋大逆,追赴京师。上令付仗内鞫问。存诚一日三表,请付位于御史台。及推案无状,位竟得雪

未几,再授给事中。数月,中丞阙,上思存诚前效,谓宰相持宪无以易存诚,遂复为御史中丞。未视事,暴卒。宪宗深惜之,赠刑部侍郎。存诚性和易,于人无所不容,及当官御事,即确乎不拔,士友以是称重之

选自《旧唐书》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和初,王师讨刘辟            讨:讨伐

B.倚中人为城社,吏不敢绳        绳:绳之以法

C.鉴虚罪款已具                  具:具体

D.不然,臣期不奉诏              期:要求

(2)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①会谏官亦论奏,上乃罢之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①朕要此僧面诘之,非赦之也    ②谁得而族灭也

C.①陛下若召而赦之              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①宪宗深惜之,赠刑部侍郎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3)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薛存诚宁违抗皇命也要依法行事的一组是(  

①存诚密表论奏,以为有伤公体   ②存诚以为此皆奸人窜名   ③二敕继至,存诚皆执之   ④上宣令释放,存诚不奉诏   ⑤上嘉其有守,从之,鉴虚竟笞死   ⑥存诚一日三表,请付位于御史台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③⑤⑥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薛存诚受家庭良好熏陶,考中进士。步入仕途后,初任节度使府幕僚,后入朝为监察御使。他在任给事中时,由于对袁儋一案处理得当而升迁。

B.鉴虚受贿一案,涉及层面高,数量大,薛存诚将其按律判罪。然而,鉴虚与宦官及朝廷内外官员联系广泛。案发后,权贵显宦纷纷为鉴虚说情。

C.薛存诚办案总是严肃认真,秉公执法,实事求是,既不放过一个恶人,也不冤枉一个好人。其行事风格令宪宗也非常畏惧,屡次顺从他的意愿。

D.不知为何,薛存诚被朝中迁授给事中。但后来朝廷却找不到比他担任御史中丞更合适的人选,所以仍把他请回,可惜未及到任,他却暴病而亡。

(5)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咸阳县尉袁儋与军镇相竞,军人无理,遂肆侵诬,儋反受罚。

(2)及推案无状,位竟得雪。

(3)存诚性和易,于人无所不容,及当官御事,即确乎不拔,士友以是称重之。

【解析】

 

(1)具:齐备

(2)连词,表示递进关系。①副词,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 “就”“于是”;②副词,竟然。B项,①句末语气词,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②用在句末,表反诘语气。D项,①第三人称代词;②结构助词,表定语后置。

(3)①是对给皇帝密奏,说明自己的看法;②是薛存诚行事严谨;⑤是皇帝对薛存诚的赞扬及对鉴虚的处理

(4)宪宗并不是畏惧,而是赞赏。

【答案】(1)C

(2)C

(3)C

(4)C 

(5)

(1)咸阳县尉袁儋和军镇发生争执,军人本身理亏,却又随意迫害诬陷,结果是袁儋反而受到处罚。

(2)等到核实后没有罪状,李位最终得以昭雪。

(3)薛存诚性情平易温和,对人无所不容,等到为为官处世,则坚强不可动摇,士人和朋友都因此推重他。

参考译文:

薛存诚,字资明,河东人。父亲薛胜会写文章,曾作了篇《拔河赋》,文词清楚明朗,被当时人所称颂。

薛存诚考中进士科,多次被征用到藩镇幕府任职,召入朝廷后任监察御史,主持馆驿事务。元和初年,官军讨伐刘辟,转运官务和传送文书的事务繁重,皇上特意命令宦官出任馆驿使。薛存诚秘密上表议论此事,认为这有损公事体统。恰巧长官谏诤的官员也上表议论这事,皇上这才收回了命令。薛存诚转任殿中侍御史,升任度支员外郎。裴垍任宰相时,起用他为起居郎,转任司勋员外郎、刑部郎中、兼侍御史并主管御史台杂事,改任兵部郎中、给事中。琼林库使上报的工徒数目很大,薛存诚认为这是奸人篡改名字想借此逃避赋税徭役,所以没有批准该报表。咸阳县尉袁儋和军镇发生争执,军人本身理亏,却又随意迫害诬陷,结果是袁儋反而受到处罚。有关这两件事的敕令相继来到,薛存诚皆扣留着不下发。皇帝知道这事后很高兴,命令宦官前去嘉奖安慰他,还因此被提升为御史中丞。

有个僧人叫鉴虚,从贞元年间就结交有权有势的皇帝宠信的人,并广收贿赂和馈赠,因有宦官这座靠山,官吏不敢将他绳之以法。恰巧于頔、杜黄裳因自家私事发案,牵连到鉴虚而被逮捕入狱。薛存诚审讯并查获鉴虚因奸诈而受贿数十万,罪状成立,当处以死刑。朝廷内外权臣要官,轮番在皇帝面前保护并解救鉴虚,皇上宣旨将其释放,薛存诚不执行皇帝的旨意。第二天,皇上又命令宦官到御史台宣旨说:“朕宣召这个僧人是要当面审讯,不是赦免他。”薛存诚使宦官捎回奏章说:“鉴虚罪状已经齐备,陛下若要召回去而赦免他,那请先杀掉臣下我,然后才能带走这个僧人。不然的话,小臣我不能奉命。”皇帝赞扬他守法,并下令听从他的建议,鉴虚终于被用鞭笞打死。洪州监军高重昌上奏诬陷信州刺史李位谋反,李位被押送到京城。皇帝下令将李位交给宫禁中的宦官审讯。薛存诚一天三次上表,请求将李位交给御史台审讯。等到核实后没有罪状,李位最终得以昭雪。

不久,薛存诚被再次授任为给事中。几个月后,御史中丞缺员,皇上想到薛存诚以前的成绩,对宰相说执法官员谁也无法替换薛存诚,于是又授他为御史中丞。还未上任治事,突然去世。宪宗深为痛惜,追赠他为刑部侍郎。薛存诚性情平易温和,对人无所不容,等到为为官处世,则坚强不可动摇,士人和朋友都因此推重他。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曾鉴,字克明,其先桂阳人,以戍籍居京师。天顺八年进士。授刑部主事。通州民十余人坐为盗,狱已具,鉴辨其诬。已,果获真盗。成化末,历右通政,累迁工部左侍郎。弘治十三年进尚书。

孝宗在位久,海内乐业,内府供奉渐广,司设监请改造龙毯、素毯一百有奇。鉴等言:“毯虽一物,然征毛毳于山、陕,采绵纱诸料于河南,召工匠于苏、松,经累岁,劳费百端。祈赐停止。”不听。内府针工局乞收幼匠千人,鉴等言:“往年尚衣监收匠千人,而兵仗局效之,收至二千人。军器局、司设监又效之,各收千人。弊源一开,其流无已。”于是命减其半。太监李兴请办元夕烟火,有诏裁省,因鉴奏尽罢之。十六年,帝纳诸大臣言召还织造中官,中官邓瑢以请,帝又许之。鉴等极言,乃命减三之一。其冬,言诸省方用兵,且水旱多盗贼,乞罢诸营缮及明年烟火、龙虎山上清宫工作。帝皆报从。

正德元年,雷震南京报恩寺塔,守备中官傅容请修之。鉴言天心示儆,不宜重兴土木以劳民力,乃止。御马监太监陈贵奏迁马房,钦天监官倪谦覆视,请从之。给事中陶谐等劾贵假公营私,并劾谦阿附,不听。鉴执奏,谓马房皆由钦天监相视营造,其后任意增置者,宜令拆毁改正,葺以己资,庶牧养无妨而民不劳。报可。内织染局请开苏、杭诸府织造,上供锦绮为数二万四千有奇。鉴力请停罢,得减三分之半。太监许镛等各赍敕于浙江诸处抽运木植,亦以鉴言得寝。

孝宗末,阁部大臣皆极一时选,鉴亦持正。及与韩文等请诛宦官不胜,诸大臣留者率巽顺避祸,鉴独守故操。有诏赐皇亲夏儒第,帝嫌其隘,欲拓之。鉴力争,不从。明年春,中官黄准守备凤阳,从其请,赐旗牌。鉴等言大将出征及诸边守将,乃有旗牌,内地守备无故事,乃寝。其年闰正月致仕。旋卒。赠太子太保。

《明史》列传第七十三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内府供奉渐广             广:增多

B.鉴等极言,乃命减三之一   言:进言

C.庶牧养无妨而民不劳       庶:希望

D.阁部大臣皆极一时选       选:选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曾鉴体恤民力的一组是

①经累岁,劳费百端  

②有诏裁省,因鉴奏尽罢之  

③不宜重兴土木以劳民力  

④宜令拆毁改正,葺以己资  

⑤帝嫌其隘,欲拓之。鉴力争,不从  

⑥内地守备无故事,乃寝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⑥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鉴任刑部主事的时候,通州的十余个百姓被判罪为盗,虽然已经结案,曾鉴还是为他们辨明了冤情,并在不久后捕获了真盗。

B.曾鉴针对内府织工局招收工匠一千人的请求,举出多个部门借机效仿的例子,说明弊病的源头一开启,流弊就不会停止的道理。

C.陶谐等弹劾陈贵、倪谦二人报请迁移马房是假公济私、阿谀依附,皇帝不听,曾鉴讲明事情原委与利害关系,皇帝才批答同意。

D.内织局请求设苏杭各府织造,上供锦绮两万四千多匹,太监许镛等携带皇帝敕令在浙江各地抽运木材,二事都受到曾鉴的反对。

(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冬,言诸省方用兵,且水旱多盗贼,乞罢诸营缮及明年烟火、龙虎山上清宫工作

(2)及与韩文等请诛宦官不胜,诸大臣留者率巽顺避祸,鉴独守故操

【解析】(1)选:人选

(2)②表明曾鉴力求俭省;⑤表明曾鉴坚持节操;⑥表明曾鉴严格按制度办事

(3)是陈贵假公济私,倪谦阿谀依附。且事情本身是陈贵请求迁移马房,倪谦复查同意,说二人报请迁移马房表述不严谨。

 

【答案】(1)D

(2)B

(3)C

(4)

(1)这年冬天,述说各省正在用兵,并且水灾旱灾不断多生盗贼,请求罢止各地营修工程及第二年烟火和龙虎山上清官工程。

(2)到与韩文等请求诛杀宦官不能成功,留下的诸大臣都恭顺避祸,只有曾鉴持守原来的节操。

 

参考译文:

曾鉴,字克明,其祖先是贵阳人,以戍边吏卒户籍居留京师。天顺八年考中进士。授官刑部主事。通州百姓十余人被判罪为盗,已经结案,曾鉴分辨他们的冤情。不久,果然捕获真盗。成化末年,历任右通政,多次晋升至工部左侍郎。弘治十三年晋升尚书。

孝宗在位久,海内乐业,内府供奉逐渐增多,司设监请求改造龙毯、素毯一百有余。曾鉴等说:“毯虽然只是一物,然而从山、陕征收毛皮,从河南采集绵纱等原料,从苏、松召集工匠,经历几年,百般劳民伤财,请赐命停止。”皇帝不听从。内府针工局请求收年幼工匠一千人,曾鉴等说:“往年尚衣监收匠一千人,而兵仗局效仿,招收达到二千人。军器局、司设监又效仿,各收一千人。弊病的源头一开启,其流弊就不会停止。”皇帝于是命令减去其中一半。太监李兴请求置办元宵烟火,皇帝有诏裁除减省,因曾鉴上奏而完全罢止。十六年,皇帝采纳诸大臣建议,召回织造中官,中官邓璇以此请求,皇帝又同意了他。曾鉴等极力进言,皇帝于是命令减去三分之一。这年冬天,述说各省正在用兵,并且水灾旱灾不断多生盗贼,请求罢止各地营修工程及第二年烟火和龙虎山上清官工程。皇帝都批答依从。

正德元年,雷震南京报恩寺塔,守备中宫傅容请求维修。曾鉴说天心示警,不应大兴土木而使民力劳顿,皇帝于是罢止。御马监太监陈贵奏请迁移马房,钦天监官倪谦复查,请求依从。给事中陶谐等弹劾陈贵假公营私,并弹劾倪谦阿谀依附,皇帝不听从。曾鉴坚持上奏,说马房都由钦天监监督测量地势营造,其后任意增置的,应命令拆毁改正,用自己的资金修葺,希望牧养不受妨碍而百姓不劳顿。皇帝批答同意。内织染局请求开设苏、杭诸府织造,上供锦绮二万四千多匹。曾鉴极力请求停罢,得以减去三分之半。太监许镛等各自携带皇帝敕令在浙江各地抽运木材,也因曾鉴上言得以罢止。

孝宗末年,合部大臣都是一时最好人选,曾鉴也坚持正义。到与韩文等请求诛杀宦官不能成功,留下的诸大臣都恭顺避祸,只有曾鉴持守原来的节操。有诏赐皇亲夏儒府第,皇帝嫌其狭小,想扩建。曾鉴极力争辩,皇帝不从。第二年春,中官黄准守备凤阳,皇帝依从其请求,赐旗牌。曾鉴等说大将出征及诸边守将,才有旗牌,内地守备没有这样的旧例,于是罢止。这年闰正月辞职,不久去世。追赠太子太保。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邵晔,字日华,幼嗜学,耻从辟署。太平兴国八年,擢进士第,解褐,授邵阳主簿,知蓬州录事参军。时太子中舍杨全知州,性悍率蒙昧,部民张道丰等三人被诬为劫盗,悉置于死,狱已具,晔察其枉,不署牍,白全当核其实。全不听,引道丰等抵法,号呼不服,再系狱按验。既而捕获正盗,道丰等遂得释,全坐削籍为民。晔代还引对,太宗谓曰:“尔能活吾平民,深可嘉也。”赐钱五万,下诏以全事戒谕天下。授晔光禄寺丞,使广南采访刑狱。历太常丞、江南转运副使,改监察御史。以母老乞就养,得知朗州。入判三司磨勘司,迁工部员外郎、淮南转运使。

景德中,假光禄卿,充交趾安抚国信使。会黎桓死,其子龙钺嗣立,兄龙全率兵劫库财而去,其弟龙廷杀钺自立,龙廷兄明护率扶兰寨兵攻战。晔驻岭表,以事上闻,改命为缘海安抚使,许以便宜设方略。晔贻书安南,谕朝廷威德,俾速定位明护等即时听命,奉龙廷主军事。初,诏晔俟其事定,即以黎桓礼物改赐新帅。晔上言:“怀抚外夷,当示诚信,不若俟龙廷贡奉,别加封爵而宠赐之。”真宗甚嘉纳。使还,改兵部员外郎,赐金紫。初受使,假官钱八十万,市私觌物,及为安抚,已偿其半,余皆诏除之。尝上《邕州至交州水陆路》及《宜州山川》等四图,颇详控制之要。

俄判三司三勾院,坐所举季随犯赃,晔当削一官,上以其远使之勤,止令停任。大中祥符初起知兖州表请东封优诏答之及遣王钦若经度封禅仍判州事就命晔为京东转运使。封禅礼毕,超拜刑部郎中,复判三勾院,出为淮南制置发运使。四年,改右谏议大夫、知广州。州城濒海,每蕃舶至岸,常苦飓风,晔凿内濠通舟,飓不能害。俄遘疾卒,年六十三。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五)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假光禄卿,充交趾安抚国信使     充:冒充

B.许以便宜设方略                 设:设置

C.假官钱八十万,市私觌物         市:购买

D.每蕃舶至岸,常苦飓风           苦:侵袭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既而捕获正盗                  ②别加封爵而宠赐之

B.①下诏以全事戒谕天下            ②晔驻岭表,以事上闻

C.①诏晔俟其事定                  ②上以其远使之勤

D.①颇详控制之要                  ②上以其远使之勤

(3)下列各句,都能表现邵晔“循理奉职”的一组是(3分)(  

①不署牍,白全当核其实   ②以母老乞就养,得知朗州   ③晔贻书安南,谕朝廷威德,俾速定位   ④及为安抚,已偿其半,余皆诏除之   ⑤俄判三司三勾院,坐所举季随犯赃   ⑥晔凿内濠通舟,飓不能害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③⑥   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蓬州知州杨全性格粗鲁愚昧,在邵晔发现州民张道丰等三人被诬陷为强盗实属冤枉的情况下仍然将他们定为死罪。

B.邵晔为张道丰等人洗脱冤情,被皇帝认为是能救活百姓,值得嘉奖,而对此事处理不当的杨全却获罪被削职为民。

C.景德年间,黎桓的儿子龙钺继承父位,却发生了龙钺的哥哥率兵抢劫仓库,龙钺的弟弟龙廷杀兄自立的严重事件。

D.邵晔认为安抚外夷应该诚信,所以阻止皇帝将赐予黎桓的礼物改赐新的首领,得到皇帝的赞许并采纳了他的建议。

(5)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大 中 祥 符 初 起 知 兖 州 表 请 东 封 优 诏 答 之及 遣 王 钦 若经度封 禅 仍 判 州 事 就 命 晔 为 京 东 转 运 使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号呼不服,再系狱按验。(3分)

译文:                                                            

②明护等即时听命,奉龙廷主军事。(3分)

译文:                                                            

【解析】(1)A项,充:担任。B项,设:制定。D项,苦:以……为苦。

(2)结构助词,的。A项,①与“既”连用,构成副词,不久;②连词,表递进。B项,①介词,用;②介词,把。C项,①指示代词,那。②代词,他。

(3)②表现的是邵晔的孝心以及皇帝的体恤;④表现的是邵晔公私分明和皇帝对他的优待;⑤叙述的是邵晔受到季随的牵连。

(4)应该是杨全现将张道丰等三人定为死罪,之后邵晔才发现他们冤枉。

 

【答案】(1)C

(2)D

(3)C

(4)A

(5)

(1)原文为“大中祥符初,起知兖州,表请东封,优诏答之。及遣王钦若经度封禅,仍判州事,就命晔为京东转运使”。每画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2)①他们哀号呼喊不服判决,再次将其打入牢狱审查案情。(3分,句意1分,“系狱”、“按验”各1分。)

②明护等人立即听命,奉龙廷主持军事。(3分,句意1分,“即时”、“主”各1分。

 

参考译文:

邵晔字日华,年幼好学,耻于接受征聘委任,太平兴国八年,考取进士,始入仕途,被任命为邵阳主簿,知蓬州录事参军。当时太子中舍杨全担任知州,其人性格粗鲁愚昧,州民张道丰等三人被诬陷为强盗,全部为死罪,已经判罪定案,邵晔发现他们冤枉,于是不签署文书,禀告杨全应当核查事实。杨全不以为然,传讯张道丰等伏法,他们哀号呼喊不服判决,再次将其打入牢狱审查案情。不久捕获到真正的强盗,张道丰等人于是得以释放,杨全获罪削官为民。邵晔由外任调回朝廷。皇帝召见他问话,太宗对他说:“你能救活我的百姓,确实值得嘉奖。”赐钱五万,下诏书晓谕天下要以杨全之事为戒。任命邵晔为光禄寺丞,出任广南采访刑狱。历任太常丞、江南转运副使,改任监察御史。以母亲年迈请求回去奉养,得任朗州知州。入朝兼三司磨勘司之职,改任工部员外郎、淮南转运使。

景德年间,代理光禄卿,担任交趾安抚国信使。恰逢黎桓死,他的儿子龙钺继承父位,其兄龙全率兵抢劫仓库的财物后离去,其弟龙廷杀死龙钺后自立,龙廷兄明护率领扶栏寨兵攻打。邵晔驻扎岭表,将此事上奏,改为缘海安抚使,允准自主行事制定方略。邵晔致信安南,晓以朝廷的声威盛德,使其迅速确定首领。明护等人立即听命,奉龙廷主持军事。当初,皇帝诏令邵晔待事变结束后,就以原打算赐黎桓的礼物改赐新的首领。邵晔上言道:“怀柔安抚外夷,应当示以诚信,不如等龙廷贡奉后,别加封爵以宠幸恩赐他。”真宗对此极为赞许并采纳了他的建议。出使返回后,改任兵部员外郎,赏赐金印紫绶。当初邵晔受命出使时,借得官钱八十万,用于购买私人拜会所用的物品,等到为安抚时,已偿还了其中的一半,余下的都诏令加以免除。曾经进献《邕州至交州水陆路》及《宜州山川》等四图,颇为详细地述说了守备的要领。

不久兼任三司三勾院之职,由于所举荐季随贪赃枉法而获罪,邵晔被判削去一官,皇帝因其不远千里出使的功绩,只令他停任。大中祥符初年,起用为兖州知州,上表奏请东封泰山,皇帝以褒美嘉奖的诏书答复了他。等到派遣王钦若筹划封禅一事时,仍兼州事,就任命邵晔为京东转运使。封禅礼完毕,提拔任命为刑部郎中,又兼任三勾院,出任为淮南制置发运使。大中祥符四年,改任右谏议大夫、广州知州。广州城濒临大海,每逢海外的船只到岸,常苦于飓风的袭击,邵晔开凿内濠使船只通过,飓风再不能损坏船只。不久因病去世,时年六十三岁。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张昺,字仲明,慈溪人。举成化八年进士,授铅山知县。性刚明,善治狱。有寡妇惟一子,为虎所噬,诉于昺。昺与妇期五日,乃斋戒祀城隍神。及期,二虎伏庭下,昺叱曰:“孰伤吾民,法当死。无罪者去。”一虎起,敛尾去。一虎伏不动,昺射杀之,以畀节妇。一县称神。铅山俗,妇人夫死辄嫁;有病未死,先受聘供汤药者。昺欲变其俗,令寡妇皆具牒受判。署二木。曰“羞”,嫁者跪之。曰“节”,不嫁者跪之。民傅四妻祝誓死守,舅姑绐令跪“羞”木下,昺判从之,祝投后园池中死。邑大旱,昺梦妇人泣拜,觉而识其里居姓氏,往诘其状。及启土,貌如生。昺哭之恸曰:“杀妇者,吾也。”为文以祭,改葬焉,天遂大雨。诸异政多类此。

擢南京御史。弘治元年七月偕同官上言:“内幸虽斥梁芳,而赐祭仍及便辟,是复启宠幸之渐也。外戚虽罪万喜,而庄田又赐皇亲,是骄纵姻娅之渐也。愿陛下以为戒。”帝嘉纳之。

先是,昺以雷震孝陵柏树,与同官劾大学士刘吉等十余人,给事中周纮亦与同官劾吉,吉衔之。其冬,昺、纮奉命阅军,军多缺伍。两人欲劾奏守备中官蒋琮,琮先事劾两人。章下内阁,吉修隙,拟黜之外。尚书王恕抗章曰:“不治失伍之罪,而罪执法之臣,何以服天下!”再疏争,言官亦论救。

久之,昺用荐迁四川佥事。富豪杀人,屡以贿免。御史檄昺治,果得其情。寻进副使。守备中官某将进术士周慧于朝,昺擒慧,论徙之极边。岁余,引疾归。环堵萧然,拥经史自娱。都御史王璟以振荒至,馈昺百金,坚拒不得,授下户饥民粟以答其意。知县丁洪,昺令铅山所取士也,旦夕候起居,为具蔬食。昺曰:“吾诚不自给,奈何以此烦令君。”卒弗受。炊烟屡绝,处之澹如。及卒,含敛不具,洪为经纪其丧。

选自《明史》(卷一百六十一  有删改)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孰伤吾民,法当死                当:判罪

B.觉而识其里居姓氏                觉:觉察

C.再疏争,言官亦论救              再:两次

D.及卒,含敛不具                  具:备办

(2)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①有病未死,先受聘供汤药者      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B.①昺哭之恸曰:“杀妇者,吾也。”  ②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①富豪杀人,屡以贿免            ②王好战,请以战喻

D.①守备中官某将进术士周慧于朝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张昺“严明执法,惩治恶行”的一组是(  

①昺射杀之,以畀节妇  

②昺欲变其俗,令寡妇皆具牒受判  

③为文以祭,改葬焉  

④两人欲劾奏守备中官蒋琮  

⑤昺擒慧,论徙之极边  

⑥炊烟屡绝,处之澹如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③⑤⑥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张昺考中进士之后,被授予铅山知县之职。他性格刚强明慧,擅长处理诉讼。在侦破寡妇独子被老虎吃掉一案时,他向城隍祷祝,终始吃人老虎伏法。

B.张昺想改变铅山妇女不为丈夫守节之俗,在木头上写下“羞”“节”二字,并依据妇人所跪之木判决妇人是否改嫁,直接误导了祝氏,致使其投水而死。

C.张昺曾和同僚因为雷电震击孝陵的柏树一事弹劾刘吉等人,这令刘吉怀恨在心,因此,张昺等人遭蒋琮诬陷之时,刘吉趁机报复,打算将他贬往外地。

D.王璟趁着赈济灾荒的机会前往张昺家探视,赠送给张昺一百金。在坚决推拒而无法谢绝之后,张昺就用这些钱给属下的饥民买来粟米来答谢王璟好意。

(5)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内幸虽斥梁芳,而赐祭仍及便辟,是复启宠幸之渐也。(4分)

(2)不治失伍之罪,而罪执法之臣,何以服天下!(3分)

(3)环堵萧然,拥经史自娱。(3分)

【解析】(1)觉:醒来

(2)A项,①代词,代人;②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①代词,代事;②定语后置的标志。C项,①介词,用、拿;②介词,用、拿。D项,①介词,到;②介词,比。

(3)②张昺力图改变当地恶劣风俗;③张昺对自己所犯过失的悔改;⑥张昺固守清贫

(4)直接误导祝氏投水而死的是其公婆,并不是张昺。

 

【答案】(1)B

(2)C

(3)C

(4)B

(5)

(5)(1)宫内宠臣虽然排斥了梁芳这一类人,但是赐祭仍然施及左右亲信,这又是渐渐开始了宠溺幸臣的风气。

(2)不治缺失军员的罪过,却治执法大臣的罪,用什么来让天下人信服!

(3)家中四壁空旷无物,他手拿经史自得其乐。

 

参考译文:

张昺,字仲明,慈溪人。考中成化八年进士,授官铅山知县。他性格刚强明慧,长于处理诉讼。有个寡妇只有一个儿子,被老虎吃了,向张昺告状。张昺和寡妇约定五天的期限,于是斋戒祭祀城隍神。到约定的那天,二只老虎伏在庭堂下,张昺呵斥道:“谁伤害我的百姓,按法律应当判死罪。无罪的离开。”一只老虎起身,收敛着尾巴走了。一只老虎伏地不动,张昺用弓箭射死它,把它交给守节的寡妇,全县都称他为神。铅山风俗,妇人丈夫死了就要再嫁;还有丈夫生病没有死,便先接受聘约供奉汤药。张昺想改变这种风俗,命令寡妇都准备诉状接受判决。他在二块木头上写字。写“羞”,再嫁的人跪在下面。写“节”,不嫁的人跪在下面。平民傅四的妻子祝氏发誓到死都守节,公婆哄骗她,叫她跪在写“羞”的木头下面,张昺按木头判决她改嫁,祝氏跳入后园水塘中死去。县中遇到大旱灾,张昺梦见妇人哭着行拜礼,醒来后记起她居住的地方和姓氏,前去查看她的情况。等到挖开泥土,她面貌像活着的人一样。张昺哭着悲痛地说:“杀死妇人的,是我。”写文章祭祀她,改葬其他地方,天上于是落下大雨。各个奇异的政事大多于此类同。

提升为南京御史。弘治元年七月,和同僚上书进言:“宫内宠臣虽然排斥了梁芳这一类人,但是赐祭仍然施及左右亲信,这又是渐渐开始了宠溺幸臣的风气。对外戚虽然加罪于万喜,但是庄园田地又赏赐给皇亲,这是渐渐骄纵姻亲。希望陛下以此为戒。”皇帝嘉赏并采纳了这些建议。

在此之前,张昺因为雷电震击孝陵的柏树,和同僚弹劾大学士刘吉等十多人,给事中周紘也和同僚弹劾刘吉,刘吉怀恨在心。这年冬天,张昺、周紘奉命阅军,军队大多缺少军员,两人准备上奏弹劾守备宦官蒋琮,蒋琮抢先弹劾两人。奏章下发内阁,刘吉报复过去的怨恨,打算贬黜他们到外地做官。尚书王恕直言上奏章说:“不治缺失军员的罪过,却治执法大臣的罪,用什么来让天下人信服!”王恕两次上书谏诤,谏官也陈述理由援救。

很久以后,张昺因人举荐升任四川佥事。有富豪杀人,屡次用贿赂免于罪罚。御史传檄文命令张昺审理,最终得到真实情况。不久升任副使。守备宦官某人打算推荐术士周慧给朝廷,张昺擒拿周慧,审判发配到边远的地方。一年多之后,称病回家。家中四壁空旷无物,他手拿经史自得其乐。都御史王璟因赈济灾荒来到他家,赠送张昺一百金。他坚决推拒不能谢绝,便给属下饥民粟米以答谢他的好意。知县丁洪,是张昺做铅山县令时所选拔的士子,早晚侍候他起床和睡眠,为他准备蔬菜食品。张昺说:“我固然不能自给,但怎么能以此烦劳你?”终于不接受。炊烟多次因无食物而断绝,他恬静淡然对待。到死的时候,殡殓的东西都没有,丁洪为他操办了丧事。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魏丕字齐物,相州人,颇涉学问。周世宗镇澶渊,辟司法参军。有盗五人狱具,丕疑共冤,缓之。不数日,果获真盗,世宗嘉其明慎。世宗即位,改右班殿直。自陈本以儒进,愿受本资官。世宗曰:“方今天下未一,用武之际,藉卿干事,勿固辞也。”未几,出监明灵寨军。世宗征淮甸,丕获江南谍者四人,部送行在。诏奖之,赐钱十万,迁供奉官、供备库副使。

太祖即位,改作坊副使。时杨承信帅河中,或言其反侧未安,命丕赐承信生辰礼物,阴察之。还,言其无状。太祖尝召对,语丕曰:“作坊久积弊,尔为我修整之。”丕在职尽力,以久次转正使。开宝九年,领代州刺史。凡典工作十余年,讨泽潞、维扬,下荆广,收川峡,征河东,平江南,太祖皆先期谕旨,令修创器械,无不精办。旧床子弩射止七百步,令丕增造至千步。及改绣衣卤簿,亦专敕丕裁制。丕撤本坊旧屋,为舍衢中,收僦直及鬻死马骨,岁得钱七千余缗,工匠有丧者均给之。太祖幸洛郊祀,三司使王仁赡议雇民车牛运法物,太祖以劳民,不悦,召丕议之。丕请拣本坊匠呼壮者二千余,分为递铺输之,时以为便

雍熙四年,代郝正为户部使。端拱初,迁度支使。是冬,出为黄州刺史。还朝,召对便坐,赐御书《急就章》、《朱邸集》。丕退作歌以献,因自述愿授台省之职。太宗面谕曰:“知卿本儒生,然清望官奉给不若刺史之优也。”淳化初,改汝州刺史,改襄州。境内久旱,丕以诚祷之,二夕,雨沾足。明年,召还,屡求退居西洛,不许。

四年表求致仕,授左武卫大将军,俄判金吾街仗。初,六街巡警皆用禁卒,至是,诏左右街各募卒千人,优以禀给,使传呼备盗。丕以新募卒引对,遂分四营,营设五都,一如禁兵之制。咸平二年,卒,年八十一。

选自《宋史·魏丕传》(有删改)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盗五人狱具         具:完备

B.丕撤本坊旧屋         撤:拆除

C.还朝,召对便坐       便:随便

D.丕以新募卒引对       引:召见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尔为我修整之       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B.①还,言其无状       ②则或咎其欲出者

C.①太祖以劳民,不悦   ②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D.①一如禁兵之制       ②人非生而知之者

3、以下语句中,全都表明魏丕“勤政惠民”的一组是(  

①丕疑共冤,缓之  

②自陈本以儒进,愿受本资官  

③及改绣衣卤簿,亦专敕丕裁制  

④岁得钱七千余缗,工匠有丧者均给之  

⑤境内久旱,丕以诚祷之  

⑥优以禀给,使传呼备盗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③④⑤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丕有学问而且明察谨慎,他曾经随周世宗出征,于战争中捕获江南的四名间谍并押送到周世宗所在地,得到周世宗的专门发文嘉奖并加以封赏。

B.同为归顺宋太祖的官吏,杨承信受到的待遇与魏丕被委以重任截然不同,他被怀疑,被宋太祖以贺寿为名暗中试探,而负责去试探他的正是魏丕。

C.魏丕在职尽心尽力,创修器械,业绩显著。在兼任代州刺史期间,他源源不断地为在前线作战的太祖提供军事装备,还改良了床子弩的制作工艺。

D.魏丕数次以文官的身份担任武职,尽管他的兢兢业业得到皇帝的认可,但他仍被以有更高的俸禄为由频繁调动,这客观地反映出宋代的集权策略。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今天下未一,用武之际,藉卿干事,勿固辞也。

(2)丕请拣本坊匠呼壮者二千余,分为递铺输之,时以为便。

(3)丕退作歌以献,因自述愿授台省之职。

【解析】(1)便:别殿

(2)介词,替。B项,①代词,代人;②指示代词,那个。C项,①认为;②介词,把。D项,①助词,的;②代词,代事理。

(3)②说的是魏丕想要当文官,与勤政惠民无关;③表明太祖对魏丕的器重;⑥是皇帝下达诏书要求的做法,与魏丕无关。

(4)“他源源不断地为在前线作战的太祖提供军事装备”在原文中没有依据。

 

【答案】(1)C

(2)A

(3)B

(4)C

(5)

(1)现在天下还没有统一,正是用武之时,要凭借你的才干办事,不要固执地推辞。

(2)魏丕请求挑选本坊年少健壮的工匠二千多人,分站输送,当时认为方便。

(3)魏丕退下后作歌进献,趁机自述希望授以中央机构的职务。

 

参考译文:

魏丕字齐物,相州人,颇有学问。周世宗镇守澶渊,征召为司法参军。有五个盗贼要判案定罪,魏丕怀疑他们冤枉,给以缓期。没过几天,果然捕获真正的盗贼,周世宗嘉奖他明察谨慎。周世宗即位,改为右班殿直。自称原本以儒学进用,希望改为文官。周世宗说:“现在天下还没有统一,正是用武之时,要凭借你的才干办事,不要固执地推辞。”不久,出朝为监明灵寨军。周世宗征伐淮甸,魏丕捕获江南间谍四人,押送到周世宗所在地。下诏嘉奖他,赏赐钱十万,升任为供奉官、供备库副使。

宋太祖即位,魏丕改为作坊副使。当时杨承信统帅河中,有人说他反复无常归附未安,太祖命令魏丕赐给杨承信生日礼物,暗中观察他。魏丕回来,说没有什么异常。太祖曾经召他应对,对魏丕说:“作坊长久积弊,你为我修整。”魏丕在职尽力,因为年资长转为作坊使。开宝九年,领代州刺史。共主管工作十多年,讨伐泽潞、维扬,攻下荆广,收复川峡,征伐河东,平定江南,太祖都在事先晓谕旨意,下令修造兵器,无不精心操办。旧床子弩射程仅七百步,下令魏丕增造到一千步。改服饰仪仗时,也专门下诏魏丕裁制。魏丕拆除本坊的旧房子,在大街上造房,收租赁钱以及卖死马的骨头,每年得钱七千多缗,工匠中有丧事的人都给钱。太祖到洛郊祭,三司使王仁赡议论雇百姓的车和牛运送郊祀所用的器物,太祖认为劳苦百姓,不高兴,召魏丕议论这事。魏丕请求挑选本坊年少健壮的工匠二千多人,分站输送,当时认为方便。

雍熙四年,魏丕代郝正为户部使。端拱初年,升为度支使。当年冬,出朝为黄州刺史。回到朝廷,皇帝召他在别室应对,赏赐亲笔书写的《急就章》、《朱邸集》。魏丕退下后作歌进献,趁机自述希望授以中央机构的职务。太宗当面对他说:“知道你本来是儒生,然而有清高名望官职的俸禄不如刺史的优厚。”淳化初年,改任汝州刺史,改任襄州。境内长久干旱,魏丕以诚意祈祷,一晚,大雨充足。第二年,召回朝廷,多次请求退居西洛,不答应。

四年,上表请求退休,授为左武卫大将军,很快改为判金吾街仗。起初,六街巡警都用禁兵,到这时,下诏左右街各招募士卒一千人,由官府优厚地供给粮食,使他们传递呼应警戒盗贼。魏丕因为新招士卒而被皇帝召见应答,确定分成四营,每营设五都,一切按照禁军的制度。五年,魏丕改领郢州刺史。咸平二年,去世,享年八十一岁。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李敬玄,亳州谯人也。敬玄博览群书,特善五礼。贞观末高宗在东宫马周启荐之召入崇贤馆兼预侍读仍借御书读之。敬玄虽风格高峻,有不可犯之色,然勤于造请,不避寒暑,马周及许敬宗等皆推荐延誉之。乾封初,历迁西台舍人、弘文馆学士。

总章二年,累转西台侍郎,兼太子右中护、同东西台三品,兼检校司列少常伯。时员外郎张仁祎有时务才,敬玄以曹事委之。仁祎始造姓历,改修状样、铨历等程式,处事勤劳,遂以心疾而卒。敬玄因仁祎之法,典选累年,铨综有序。自永徽以后,选人转多,当其任者,罕闻称职,及敬玄掌选,天下称其能。预选者岁有万余人,每于街衢见之,莫不知其姓名。其被放有诉者,即口陈其书判失错及身负殿累,略无差殊。时人咸服其强记,莫之敢欺。选人有杭州参军徐太玄者,初在任时,同僚有张惠犯赃至死,太玄哀其母老,乃诣狱自陈与惠同受。惠赃数既少,遂得减死,太玄亦坐免官,不调十余年。敬玄知而大嗟赏之,擢授郑州司功参军,太玄由是知名,后官至秘书少监、申王师,以德行为时所重。敬玄赏鉴,多此类也。咸亨二年,授中书侍郎,余并如故。

敬玄久居选部,人多附之。前后三娶,皆山东士族。又与赵郡李氏合谱,故台省要职,多是其同族婚媾之家。高宗知而不悦,然犹不彰其过。仪凤元年,代刘仁轨为中书令。调露二年,吐蕃入寇,仁轨先与敬玄不协,遂奏请敬玄镇守西边。敬玄自以素非边将之才,固辞。高宗谓曰:“仁轨若须朕,朕即自往,卿不得辞也。”竟以敬玄为洮河道大总管,兼安抚大使,仍检校鄯州都督,率兵以御吐蕃。及将战,副将工部尚书刘审礼先锋击之。敬玄闻贼至,狼狈却走。审礼既无继援,遂没于阵。俄有诏留敬玄于鄯州防御,敬玄累表称疾,乞还医疗。许之。既入见,验疾不重,高宗责其诈妄,又积其前后愆失,贬授衡州刺史。稍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永淳元年卒,年六十八。

选自《旧唐书·李敬玄传》(有删改)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其任者,罕闻称职                        当:主持

B.太玄亦坐免官,不调十余年                  坐:连累

C.仁轨若须朕,朕即自往                      即:立即

D.高宗责其诈妄,又积其前后愆失              积:加上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处事勤劳,遂以心疾而卒                  ②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B.①及敬玄掌选,天下称其能                  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①时人咸服其强记,莫之敢欺                ②今者有小人之言

D.①审礼既无继援,遂没于阵                  ②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表现李敬玄“知人善任”和“贪生怕死”的一组是

A.时员外郎张仁祎有时务才,敬玄以曹事委之    敬玄闻贼至,狼狈却走

B.仁祎始造姓历,改修状样、铨历等程式        敬玄累表称疾,乞还医疗

C.敬玄因仁祎之法,典选累年                  既入见,验疾不重

D.敬玄知而大嗟赏之,擢授郑州司功参军        稍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敬玄记忆力超强,他能能叫出一万多参加考选的官员的名字,如果参选官员有异议,他还能当场予以准确说明。当时的人都很佩服他这一点。

B.徐太玄受到李敬玄的赏识是由于他为解救张惠而牺牲自己,后来徐太玄得以升迁,受到当时人的推重,这说明了在官场上互惠互助有重要意义。

C.李敬玄曾以称职而备受称赞,后来却结党营私、任人唯亲,他的很多亲属盘踞着台省的要职,这让皇帝不满,但皇帝并没有公开批评他的过错。

D.李敬玄担任中书令时被皇帝强行授予军职,并令其率领军队去抵御吐蕃的入侵,李敬玄在大敌当前的时刻令刘审礼先行出击,却没有派兵增援。

(5)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贞观末/高宗在东/宫马周启荐之/召入崇贤馆兼预侍/读仍借御书/读之

B.贞观末/高宗在东宫/马周启荐之/召入崇贤馆/兼预侍读/仍借御书读之

C.贞观末/高宗在/东宫马周/启荐之召入/崇贤馆兼预侍/读仍借御书读之

D.贞观末/高宗在东宫马周启荐之召/入崇贤馆/兼预侍读/仍借御书读之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敬玄虽风格高峻,有不可犯之色,然勤于造请,不避寒暑,马周及许敬宗等皆推荐延誉之。

(2)同僚有张惠犯赃至死,太玄哀其母老,乃诣狱自陈与惠同受。

(3)仁轨先与敬玄不协,遂奏请敬玄镇守西边。敬玄自以素非边将之才,固辞。

【解析】(1)即:就

(2)介词,因为。B项,①代词,他的;②指示代词,这。C项,①代词,他;②助词,的。D项,①介词,在;②介词,对。

(3)B项,前一个说的是张仁祎编制姓历、修改规程;C项,说的分别是李敬玄沿袭张仁祎的方法和皇帝确认李敬玄并未病重;D项,后一个说的是李敬玄的官职变动。

(4)说明的不是“在官场上互惠互助有重要意义”,而是品德高尚的人即使曾经有污点也会得到他人的认可。

(5)原文为:贞观末,高宗在东宫,马周启荐之,召入崇贤馆,兼预侍读,仍借御书读之。

【答案】(1)C

(2)A

(3)A

(4)B

(5)B

(6)

(1)李敬玄的秉性虽然端庄严峻,有不可侵犯之色,但勤于拜见权要,不避寒暑,马周和许敬宗等人都极力推荐并称赞他。

(2)同僚张惠犯了贪赃罪应当处死,徐太玄可怜他母亲年老就到监狱自首中和张惠同时接受赃物。

(3)刘仁轨原先与李敬玄不和,这时便上奏皇帝请求派李敬玄镇守西部边境。李敬玄认为自己不是边将之才,坚决推辞。

 

参考译文:

李敬玄,是亳州谯人。李敬玄博览群书,尤其精通五礼。贞观末年,高宗在东宫,马周上奏举荐了他,召进崇贤馆,兼参与侍读之事,依旧借御书学习。李敬玄的秉性虽然端庄严峻,有不可侵犯之色,但勤于拜见权要,不避寒暑,马周和许敬宗等人都极力推荐并称赞他。乾封初年,历任西台舍人、弘文馆学士。

总章二年,多次转官担任西台侍郎,兼任太子中护、同东西台三品,并检校司列少常伯。当时员外郎张仁祎很有处理事务的才干,李敬玄就把本曹事务交他办理。张仁祎开始编制姓历,修改状样、铨历等规程,办事勤劳,最后因为心脏病发作而死。李敬玄沿袭张仁祎的方法,主持考选多年,诠选录用有条不紊。自永徽年以后,候补官员逐渐增多,主持考选的人很少听说有称职的,等李敬玄主持考选,天下都称赞他能胜任。参加考选的官员每年有一万多人,李敬玄每次在街道上遇见他们,没有叫不出姓名的。有人没被选上前来投诉,他可以当场口述他们书判中的错误以及依法对本人的处罚,毫无差错。当时人们都佩服他的记忆力强,没人敢欺瞒他。有个候补官员是杭州参军叫徐太玄,刚到任时,同僚张惠犯了贪赃罪应当处死,徐太玄可怜他母亲年老就到监狱自首中和张惠同时接受赃物。张惠贪赃的数目减少后,就得以免去死罪,徐太玄也因此免官,十多年不得调官。李敬玄了解这件事后大为赞赏,提升徐太玄做了郑州司功参军,徐太玄因此而知名,后来官至秘书少监、申王师,因品德高尚受到时人推重。李敬玄所赏识的大多是这种人。咸亨二年,授任中书侍郎,其余官职依旧。

李敬玄在考选部门任职很久,许多人都依附他。前后三次娶妻,都是山东的士族,他又和赵郡的李氏联宗,所以台省的要职,大多是他的同族和姻亲之家。高宗知道以后很不高兴,但依然没有公开批评他的过错。仪凤元年,接替刘仁轨任中书令。调露二年,吐番入侵,刘仁轨原先与李敬玄不和,这时便上奏皇帝请求派李敬玄镇守西部边境。李敬玄认为自己不是边将之才,坚决推辞。高宗对他说:“刘仁轨如果需要朕去,朕就会主动前往,卿不得推辞。”最终任命李敬玄为洮河道大总管,兼任安抚大使,并检校鄯州都督,率领军队抵御吐番。等到将要作战时,副将工部上书刘审礼做先锋首先进攻吐番。李敬玄听说贼兵到来,狼狈逃走。刘审礼因为没有后援,便战死阵上。不久下诏书留李敬玄在鄯州防御,李敬玄多次上表声称有病,请求回京治疗,皇帝同意。入朝拜见皇帝后,检查他的疾病并不重,高宗责怪他谎言欺诈,再加上前面的过失,贬授衡州刺史。不久迁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永淳元年死去,终年六十八岁。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崔光远,系出博陵,后徙灵昌。勇决任气,长六尺,瞳子白黑分明。开元末,为唐安令,与杨国忠善,累迁京兆少尹,为吐蕃吊祭使,还,会玄宗西狩,诏留光远为京兆尹、西京留守。乘舆已出,都人乱,火左藏大盈库,争辇财珍,至乘驴入宫殿者。光远乃募官摄府、县,谁何宫阙,斩十数人,乃定。因伪使其子东见禄山,而禄山先署张休为京兆尹,由是追休,授光远故官。俄而同罗背贼,以厩马二千出奔,贼将孙孝哲、安神威招之不得,神威忧死,官吏惊走,狱囚皆逸。光远以为贼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等第,斩曳落河二人。孝哲驰白禄山,光远惧,与长安令苏震出开远门,使人奔呼曰:“尹巡门!”门兵具器仗迎谒至皆斩之募得百余人遂趋灵武。肃宗嘉之,擢拜御史大夫,复为京兆尹,遣到渭北募侨民。会贼党剽泾阳,休祠房,椎牛呼饮。光远刺知之,率兵夜趋其所,使百骑彀满狙其前,命骁士合噪。贼醉,不能师,斩其徒二千,得马千噭,俘一酋长以献。自是,贼常避其锋。扈帝还,改礼部尚书、邺国公,封实户三百。

乾元元年,繇汴州刺史代萧华为魏州节度使。初,郭子仪与贼战汲郡,光远裁率汴师千人援之,不甚力。及守魏,使将军李处崟拒贼,子仪不救,战不胜,奔还,贼因傅城下诡呼曰:“处崟召我而不出,何也?”光远信之,斩处崟。处崟善战,众倚以为重,及死,人益危。魏城经袁知泰、能元皓等完筑,牢甚,光远不能守,夜溃围出,奔京师。帝赦其罪,拜太子少保。

会襄州将康楚元、张嘉延反,陷荆、襄诸州,因拜持节荆、襄招讨,充山南东道兵马都使。又徙凤翔尹。先是,岐、陇贼郭愔等掠州县,峙五堡,光远至,遣官喻降之。既而沈饮不亲事。愔等阴约党项及奴剌、突厥,败韦伦于秦、陇,杀监军使。帝怒光远无状,召还。复使节度剑南。会段子璋反东川,光远进讨平之。然不能禁士卒剽掠士女,至断腕取金者,夷杀数千人。帝诏监军按其罪,以忧卒。

选自《新唐书·崔光远传》(有删改)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复为京兆尹,遣到渭北募侨民              募:募捐

B.自是,贼常避其锋                        避:避开

C.魏城经袁知泰、能元皓等完筑,牢甚        牢:坚固

D.帝诏监军按其罪,以忧卒                  按:审查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肃宗嘉之,擢拜御史大夫               ②蚓无爪牙之利

B.①得马千噭,俘一酋长以献               ②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C.①帝赦其罪,拜太子少保                 ②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D.①陷荆、襄诸州,因拜持节荆、襄招讨     ②相如因持璧却立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崔光远“为国效力”的一组是

①光远乃募官摄府、县,谁何宫阙   ②使人奔呼曰:“尹巡门!”   ③使百骑彀满狙其前,命骁士合噪   ④光远信之,斩处崟   ⑤夜溃围出,奔京师   ⑥光远至,遣官喻降之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

(4)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光远以为贼/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等第/斩曳落河/二人孝哲驰白禄山/光远惧/与长安令苏震出开远门

B.光远以为贼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等第斩曳落河二人/孝哲驰白禄山/光远惧/与长安令苏震/出开远门

C.光远以为贼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等第/斩曳落河二人/孝哲驰白禄山/光远惧/与长安令苏震出开远门

D.光远以为贼/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等第/斩曳落河/二人孝哲驰白禄山/光远惧与长安令苏震/出开远门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担任唐安令的时候,崔光远凭借和杨国忠的关系被重用,此时皇帝却因安禄山叛乱出逃,京城局势随之而失控,连官府仓库也被劫掠。

B.崔光远身处乱世却能忍辱负重,他骗取了安禄山的信任,得以镇守京城,可大好的局势却被同罗的擅自行动破坏,这让崔光远很被动。

C.崔光远镇守魏州之时,派出了擅战的李处崟抵御贼兵,却因郭子仪心怀旧怨拒绝援助而失利,他又被贼兵的欺诈所惑,做出错误决定。

D.被认为是勇敢果断的崔光远也会居功自傲,沉迷享乐而荒废军务,导致韦伦战败。皇帝因为他的碌碌无为而把他召回京城,作为惩戒。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贼党剽泾阳,休祠房,椎牛呼饮

(2)初,郭子仪与贼战汲郡,光远裁率汴师千人援之,不甚力

(3)然不能禁士卒剽掠士女,至断腕取金者,夷杀数千人。

【解析】(1)募:招募

(2)代词,他的。A项,①代词,他;②定语后置的标志。B项,①连词,表修饰;②介词,用。D项,①介词,因此;②介词,趁机。

(3)②叙述的是崔光远因恐惧而出逃;④叙述的是崔光远未能明辨是非,错杀良将;⑤叙述的是崔光远弃城突围。

(4)原文为:光远以为贼且走,命人守神威、孝哲等第,斩曳落河二人。孝哲驰白禄山,光远惧,与长安令苏震出开远门。

(5)乱象中的崔光远表现出来的是政治上的摇摆不定,而且同罗叛离安禄山,也不是擅自行动。

【答案】(1)A

(2)C

(3)B

(4)C

(5)B

(6)

(1)正值贼党抢掠泾阳,在佛寺中休息,杀牛饮酒狂呼。

(2)当初,郭子仪与贼人在汲郡交战,崔光远仅率领汴兵一千人援助,很不得力。

(3)但不能禁止士卒抢劫士女,甚至有人砍断士女手腕夺取金镯,杀戮了数千人。

 

参考译文:

崔光远,世系出自博陵,后来来到灵昌。他勇敢果断任性,身高六尺,瞳子黑白分明。开元末年,任唐安令,他与杨国忠友好,几次升任京兆少尹,为吐蕃吊祭使,出使回来,正值玄宗西行,下诏留崔光远为京兆尹、西京留守。皇帝出行以后,京都大乱,有人放火烧左藏大盈库,人们争着拉车装载财宝,甚至有人乘驴进入宫殿。崔光远便招募官吏代理府、系长官、稽察盘问进出宫门的人,斩杀了十多人,京城算安定下来。于是私自派儿子向东去见安禄山,而安禄山先以张休为京兆尹,于是追回张休,授任崔光远旧职。不久同罗背叛安禄山,带厩马二千匹出逃,贼将孙孝哲、安神威不能招回他们,安神威忧郁而死,官吏惊慌而逃,狱中囚徒都逃散了。崔光远以为贼将逃走,派兵把守安神威、孙孝哲等人宅第,斩杀壮士二人。孙孝哲快马报告安禄山,崔光远恐惧,与长安令苏震出了开远门。派人奔呼道:“京兆尹巡视城门!”守门衙兵备办具器仗迎接谒见,崔光远到来后,将它们都斩杀了,招募到一百多人,便奔赴灵武。肃宗嘉奖他,升任他为御史大夫,又任京兆尹,派遣他到渭北招募侨居在那里的移民。正值贼党抢掠泾阳,在佛寺中休息,杀牛饮酒狂呼。崔光远刺探得知情况,率兵夜里赶到他们所在的地方,派一百骑兵拉开弓弦阻截在前,命令勇士一齐呐喊。贼人大醉,不能作战,斩杀贼兵二千得到一千匹马,俘虏一个酋长献上。从此贼人常避开他的兵锋。崔光远随从皇帝回到京城,改任礼部尚书、邺国公,封实户三百。

乾元元年,崔光远由汴州刺史取代萧华任魏州节度使。当初,郭子仪与贼人在汲郡交战,崔光远仅率领汴兵一千人援助,很不得力。到他镇守魏州时,派将军李处崟抵御贼兵,郭子仪不援救,交战不胜,李处崟率军逃回,贼兵便靠近城下欺诈呼喊说:“李处崟召我来却不出来接应,为什么呢?”崔光远相信了这话,斩杀了李处崟。李处崟善于作战,众人依仗他作为靠山,等到他死了,人们更感到危急。魏州城经过袁知泰、能元皓等修筑,十分牢固,崔光远不能坚守,夜晚突围冲出,逃奔到京城。皇帝赦免他的罪责,授任太子少保。

正值襄州将领康楚元、张嘉延反叛,攻陷荆、襄各州,便授任崔光远持荆、襄招讨,充山南东道兵马都使。又升任凤翔尹。原先,岐、陇贼郭愔等抢掠州县,设立五座城堡,崔光远到来,派官员劝谕招降了他们。随后他沉迷于饮酒而不亲自处理政事,郭愔等暗中约定党项及奴刺、突厥,在秦、陇打败韦伦,杀掉监军使。皇帝气愤崔光远没有成绩,召回他。又任他为剑南节度使。正值段子璋在东川反叛,崔光远进军讨伐平定了叛乱。但不能禁止士卒抢劫士女,甚至有人砍断士女手腕夺取金镯,杀戮了数千人。皇帝下诏监军使审查他的罪行,崔光远因忧虑而死。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史珪,河南洛阳人,少以武勇隶军籍。太祖受禅,用为御马直队长,四迁马步军副都军头兼大剑都指挥使。

太祖初临御,欲周知外事,令珪博访。珪廉得数事白于上,验之皆实,由是信之,后乃渐肆威福。民有市官物不当价者,珪告其欺罔,当置法。列肆无不侧目。上闻之,因下诏曰:“古人以狱市为寄者,盖知小民唯利是从,不可尽法而绳之也。况先甲之令,未尝申明。苟陷人于刑,深非理道。将禁其二价,宜示以明文,自今应市易官物,有妄增价直欺罔官钱者,案鞫得实,并以枉法论。其犯在诏前者,一切不问。”自是珪不复敢言。

时,德州刺史郭贵知邢州,国子监丞梁梦升知德州。贵族人亲吏之在德州者,颇为奸利,梦升以法绳之。贵素与珪善,遣人以其事告珪,图去梦升。珪悉记于纸,将伺便言之。一日,上因言:“尔来中外所任,皆得其人。”珪遽曰:“今之文臣,亦未必皆善。”乃探怀中所记进曰秪如知德州梁梦升欺蔑刺史郭贵几至于死上曰此必刺史所为不法梦升真清强吏也。因以所记纸付中书曰:“即以梦升为赞善大夫。”既又曰:“与左赞善。”珪以谮不行,居常怏怏。

九年,坐漏洩禁中语,出为光州刺史。会岁饥,淮、蔡民流入州境,珪不待闻,即开仓减价以粜,所全活甚众,吏民诣阙请植碑颂德者数百人。太平兴国初,以为扬、楚等九州都巡检使。

四年,征太原,命珪与彰信军节度刘遇攻城北面。从征幽州,坐所部逗挠失律,责授定武行军司马。数月,召为右卫将军、领平州刺史。督浚惠民河,自尉氏达京九十里,数旬而毕,民咸便之。会江、淮民曲谋首等数十百人聚为盗,命珪率龙猛骑兵五百往捕,悉获之。六年,迁隰州刺史,知保州、静戎军。上缘边便宜十五事,皆从之。

雍熙中,从曹彬征幽州,为押阵部署,以所部下涿州。师还,卒,年六十一。珪多智数,好以甘言小惠取誉于人,故所至不忍其去云。

选自《宋史·史珪传》(有删改)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初临御,欲周知外事         周:广泛

B.将禁其二价,宜示以明文         示:告示

C.因以所记纸付中书曰             付:交给

D.好以甘言小惠取誉于人           誉:信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由是信之,后乃渐肆威福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①其犯在诏前者,一切不问      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①珪以谮不行,居常怏怏。      ②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D.①吏民诣阙请植碑颂德者数百人  ②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说明史珪恪尽职守的一组是

①珪廉得数事白于上,验之皆实   ②民有市官物不当价者,珪告其欺罔   ③珪悉记于纸,将伺便言之   ④坐漏洩禁中语,出为光州刺史   ⑤珪不待闻,即开仓减价以粜   ⑥为押阵部署,以所部下涿州

A.①②④   B.③④⑥   C.②③⑤   D.①⑤⑥

(4)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乃探怀中所记/进曰/秪如知德州梁梦升欺蔑刺史/郭贵几至于死/上曰/此必刺史所为/不法梦升真清强吏也

B.乃探怀中所记进曰/秪如知德州梁梦升/欺蔑刺史郭贵几至于死/上曰/此必刺史所为/不法梦升/真清强吏也

C.乃探怀中所记进曰/秪如知德州梁梦升欺蔑刺史郭贵/几至于死/上曰/此必刺史所为不法/梦升/真清强吏也

D.乃探怀中/所记进曰/秪如知德州梁梦升欺蔑刺史郭贵/几至于死/上曰/此必刺史所为不法/梦升真清强吏也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太祖认为一般民众是唯利是图的,不能用不完善的法令来处罚他们,这也是古人把诉讼和买卖相依托的原因,这表现出了宋太祖的宽厚之处。

B.郭贵曾任德州刺史,放纵亲族与下属在德州非法牟利。梁梦升担任德州知州以后,将他们绳之以法,招致郭贵陷害,梁梦升却因此事得以升迁。

C.史珪率军参与了征伐太原和幽州的战事,而他在两地的表现却大为不同,征伐太原时与刘遇通力合作,而征伐幽州时却率领军队只是徘徊观望。

D.史珪非常出色地完成了对曲谋首的平定任务,将几百名强盗一网打尽。几年后他在升任新职的路上,自行处理了十五件事,都得到了皇帝认可。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今应市易官物,有妄增价直欺罔官钱者,案鞫得实,并以枉法论。

(2)贵素与珪善,遣人以其事告珪,图去梦升。

(3)督浚惠民河,自尉氏达京九十里,数旬而毕,民咸便之。

【解析】(1)周:详细。

(2)连词,竟然。B项,①指示代词,那些;②代词,自己。C项,①介词,因为;②连词,表目的。D项,①定语后置标志;②用在时间词后面,表示“……的时候”。

(3)②是史珪作威作福的表现;③是史珪想要陷害他人;④是史珪泄露宫中秘密。

(4)原文为:乃探怀中所记进曰:“秪如知德州梁梦升欺蔑刺史郭贵,几至于死。”上曰:“此必刺史所为不法。梦升,真清强吏也。”

(5)征伐太原时,史珪与刘遇合作,但是否“通力”,文章并未说明。

 

【答案】(1)A

(2)A

(3)D

(4)C

(5)C

(6)

()(1)从今应市买官物,如果有胡乱增加物价欺骗官钱的人,查寻得到实情,一并按律法论处.

(2)郭贵平时与史珪友善,派人把这些事告诉史珪,企图除去梁梦升。

(3)监督疏浚惠民河从尉氏到京城九十里长,几十天就完成,百姓都认为很便利。

 

参考译文:

史珪,河南洛阳人,青年时因有勇武获得军籍。宋太祖登上皇位,任命史珪为御马直队长,四次升职为马副军副督军头兼大剑督指挥使。

太祖登上皇位之初,想详细知道宫廷外的事,任命史珪广泛查访,史珪查访得到几件事奏报皇上,验证都是事实,从此信任他,后来史珪渐渐作威作福。有百姓卖给官府的货物价格太高,史珪告发他欺骗,应当法办,店铺没有不怨恨的。皇上听说这件事,因而下诏说:“古人把诉讼和买卖相依托的原因,大概是知道小民唯利是图,不可都绳之以法。况且先前的法令,未曾申明。如果因此使人受刑,不合治理之道。要禁止他们用高价卖,应该明确告示,从今应市卖官物,如果有胡乱增加物价欺骗官钱的人,查寻得到实情,一并按律法论处,在诏令颁布以前犯法的,都不追究。”从此史珪不再敢上奏。

当时德州刺史郭贵为刑州知州,国子监丞梁梦升为德州知州,郭贵在德州的家族亲人属吏,颇为做奸谋利,梁梦升绳之以法。郭贵平时与史珪友善,派人把这些事告诉史珪,企图除去梁梦升。史珪全部记在纸上,将等候时机上奏。一天,皇上说:“近来中央与地方任命的人,都得到合适人选。”史珪急忙说:“如今的文臣,也未必都是好的。”于是伸手取出怀中所记的纸递呈说:“好像德州知州梁梦升欺负蔑视刺史郭贵几乎置于死地。”皇上说:“这必定是刺史所做的事违法。梁梦升是清廉强干的官吏。”于是,把所记的纸交给中书说:“立即任命梁梦升为赞善大夫。”继而又说:“授他左赞善”史珪因为诬陷不成,常常怏怏不乐。

九年史珪因泄漏宫廷秘密犯罪,出朝为光州刺史,光州饥荒,淮州、蔡州的百姓流亡,到光州境内,史珪不等上报,就开始减价出售货物,保全活命的人很多,官吏百姓有几百人到朝廷请求立碑颂扬他的德行。太平舆国初年,任命他为扬、楚等九州巡检使。

四年,征伐太原,命令史珪与彰信军节度使刘遇攻城的北面。史珪跟随征伐幽州,因所领军队徘徊观望,责降授定武行军司马。几个月后,召为右行将军,领平州刺史。监督疏浚惠民河从尉氏到京城九十里长,几十天就完成,百姓都认为很便利。江、淮百姓曲谋首等几百人聚集做强盗,命令史珪率领龙猛骑兵五百人前去捕捉,全部抓获。六年,升为显州刺史、保州知州、静戎军知军。呈上沿边可以自行处理的事十五件,都被采纳。

雍熙年间,史珪跟随曹彬征伐幽州为压阵部署,带领军队攻下涿州。军队会还,去世,享年六十一岁,史珪有智谋,喜欢用甜言蜜语小恩小惠取信于人,所以他到的地方人们不忍他离去。

    【目 录】   

Copyright © 2014-2015 gsh.yzqz.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