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08年第15期
拆架子
作者:湛鹤霞
字体: 【大 中 小】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规模宏大的汾江大桥终于修建成功,现在,只剩最后一道工序—拆除脚手架。
工程指挥部总指挥江大山决定在拆除脚手架后,马上举行竣工典礼。他请来省市有关领导,各相关部门和兄弟单位的负责人,还有省市电视台的记者,准备隆重庆祝一番,把这个庄严时刻送上电视荧屏、载入全省路桥建设的史册。
没想到,这时出了件意想不到的事:在场的民工没有一个人愿意上桥,拆除搭在上面的脚手架。
江大山马上把施工单位的项目经理杨小伟喊来,问到底是怎么回事。
杨小伟支支吾吾地说:“前几天,湖南垮掉了一座桥……”
江大山一听,眉头立时皱了起来。前不久,湖南省凤凰县有座刚建好的大桥在拆除脚手架时突然垮塌,当场压死好几十个人。江大山粗着嗓子说:“这里又不是湖南凤凰,汾江大桥的建设是高质量的,安全是有保证的嘛!”
杨小伟说:“这些我都跟他们解释了,可没一个人听得进,谁也不愿意上桥拆脚手架。”
江大山马上召集建设和施工单位在场的管理人员开会,会开了老半天,大家讨论来讨论去,谁也没说出一个好法子。最后,还是建设单位的财务部长想出个点子,说:“给所有上去拆架子的民工每人买50万元人身保险,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江大山觉得这是个可行的办法,当即拍板实施。
杨小伟把买50万元人身保险的方案回去对民工一说,大家还是无动于衷,好说歹说,总算有十来个民工同意上去拆架子,他连忙把这个情况向江大山汇报,江大山总算松了一口气。
这时,保险公司的人也到了指挥部,这个人看了看被脚手架围得密密实实的汾江大桥,又从包里拿出张报纸,把湖南凤凰垮桥的新闻拿出来仔细看了几遍,摇了摇头,对江大山说:“这笔业务有点问题,我得向领导请示。”说完,他跑出指挥部,掏出手机,跑到一个角落打起电话。过了好一会,他打完电话回来,朝江大山耸耸肩,说:“对不起,我们公司老总指示我放弃这笔单子,他说这样的保险他不敢卖……”说完,他拎起包,一溜烟地跑了。
江大山又问杨小伟:“你给我说老实话,汾江大桥的质量是不是真的没问题?”
杨小伟刚说了声“当然没问题”,忽然又打住,说:“要不,我让监理公司的总监跟你说说?”
监理公司的总监接到通知马上赶过来,说:“质量应该是没问题的,要不,让检测工程师来跟你说说?”
检测工程师接到通知也来了,他翻了翻带来的施工日志,说:“这些石头都是那些民工自己一块块垒上去的,钢筋是他们一根根绑上去的,水泥也是他们一点点浇起来的,工程有没有质量问题,难道那些工人自己心里没数?”
杨小伟马上找来包工头,问:“你带的队伍,你们自己干的活儿,难道不知道质量有没有问题?”
包工头一听就急了,忙说:“他们不肯上去拆架子,并不是冲着质量去的,说穿了就是为了几个钱。你要是不信,给他们发双倍工资,包准一个个都像猴子一样蹿上去……”
杨小伟手一挥,大咧咧地说:“钱不是问题,只要肯上桥拆架子,每人发200元!”
包工头连忙回去告诉手下的民工,还是没几个民工同意上桥拆架子。杨小伟只好加到300元,但这群民工没人作声,加到400元,也没人上桥。杨小伟心一横,牙一咬,喊道:“谁愿意上桥拆架子,我给他1000元奖励!”
没想到他这一嗓子更坏事了,话音刚落,前面那些原先答应上桥拆架子的民工全都不愿意上桥了。他们说:“不就拆个架子吗?你怎么发这么多钱?这不明摆着是大桥有质量问题吗?”
江大山的秃脑袋上一层层往外冒汗。
这时,一个叫“智多星”的人开口了,他说:“我倒是有个办法。”
大家忙问什么办法。
“智多星”说:“工钱还是原来的工钱,保险也不要另外买保险。只要让在场的所有领导全部上桥,现场指导,这架子一会就能拆下来!”
检测工程师第一个反对:“拆架子不属于质检范围,只需管安全的上桥指导。”
管安全的是建设单位项目部的厨师,正在忙着洗菜煮饭,为竣工典礼做准备,哪有工夫上桥指导拆架子!
江大山一看不能拖了,又说:“既然管安全的不能来,那就由项目经理代替吧!”
领导开了口,杨小伟没办法了,他低着头,说:“好吧,等……等一下,我打个电话。”说完,他拿着手机躲到一边,给妻子拨了个电话,告诉妻子家里的存折放在什么地方,密码是多少。
打完电话,杨小伟爬上汾江大桥,站在桥上看着大家。电视台的摄像师一看,连忙扛着摄像机跟上去,江大山一看,关键时刻他这个当指挥长的也该露把脸,也给家里打了个电话,接着也上了桥。下面的民工见两位领导都上了桥,不好意思再窝着,一个个戴好安全帽,跟在后面上了桥。
桥上的脚手架一根一根地被拆下来,不多一会就拆了一大半,突然,一个好心人扯着嗓门儿大喊了一声:“小心呀—”
这一声大喊特别刺耳,让整个工地顿时乱成了一锅粥,江大山和杨小伟也慌得把手上的扳手一扔,撒开脚丫子,没命地往桥下跑,一直跑出去好远,才喘着粗气停下来,回过头一看,汾江大桥还好好地立在那里,天上却下起了雨,那个好心的大嗓门儿还在扯着喉咙继续大喊—
“小心呀—下雨了—当心滑倒呀!”
(题图、插图:魏忠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