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答案
古典名著
中国名著
外国名著
童话寓言
百家讲坛 武侠小说 中外名人 故事传奇 诗歌散文 其它阅读 成才励志 民俗礼仪 |
您现在的位置: 应天故事汇 >> 其它阅读 >> 百科知识 >> 音乐常识 >> 名曲介绍 >> 民歌名曲 >> 正文 | Ctrl+D 将本页加入收藏夹 |
安徽大别山山歌《慢赶牛》 |
||
|
||
《慢赶牛》是安徽大别山地区的一种山歌曲目。大别山地区是汉族山歌的一个重要的分布区,其山歌的类别主要有《震颈红》(又名《过山青》)、《慢赶牛》、《快板山歌》、《放牛山歌》等。其歌唱风格则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以《震颈红》为代表,高亢、嘹亮,拖腔长,以假声为主;另一类就是《慢赶牛》,它的音域不宽,拖腔少,歌唱性强,基本用真声。 《慢赶牛》的流传范围较广,北至淮南,西至豫东,南至安庆;其歌词大多数是七言五句体,遣词造句,情浓意切,似有“吴歌”的余韵。由于流行地区的差别,各自的音乐性格也就互有不同。 安庆的《慢赶牛》音域仅五度“Sol(5)”、“La(6)”、“Do(1)”、“Re(2)”四声,为上、下两个对仗性乐句,为使结构相对完整,第四句作了反复,从而使全首民歌变为三对上下句连缀的结构;由于它传唱于长江北岸,与江南民歌有所交融,所以有些低吟慢唱、缠绵内在的风格。 金寨的《慢赶牛》具有明显的山歌风格,其音域为八度,旋律起伏较大;五个乐句,长短不一,各乐句的小节数分别为:4(A)+7(B)+4(A′)+7(B′)+7(B″),音乐材料十分简洁,各乐句的结尾小节完全一致,给人以紧密、统一之感。 淮南的《慢赶牛》也是五乐句结构,八度音域;一、二、三乐句为前半部分,四、五乐句为后半部分,中间还有三小节的锣鼓经。淮南属于我国南方文化与北方文化的交融过渡地带,更多地受到北方文化的影响,如唱词中“炮仗”这个词就是北方人的俗称;音调方面,它的末句出现了Si(7)音,第三句还有一个临时变化音,这些都不是偶然的。还有一个有趣现象是,它的句幅是逐渐增大的,即首句为4小节,第二句为5小节,第三句则增至7小节,第四句再回到4小节,末句则以8小节的长句稳定地结束了全曲。在音乐材料的使用上,它似乎与金寨的《慢赶牛》刚好相反,即变为A+A′+B+(过门)+A″+C的结构;如果说前一首是下句材料用得多的话,这一首则是上句材料用得多,两者的不同,体现出民歌运用音乐材料的灵活性。 |
||
Copyright © 2014-2015 gsh.yzqz.cn,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