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中国文学|外国名著|寓言童话|武侠小说|百家讲坛|中外名人|故事传奇|名言警句|美文欣赏|散文|
|幽默笑话|礼仪知识|民俗风情|谜语大全|百科知识|教育成才|中国相声|期刊杂志|学生频道|其它阅读|诗歌|
 当前位置:应天故事汇 >> 姓名的故事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笔名与化名的流行

  笔名其实就是化名,由于政治的或民族的原因,不用真名字而用一个假名代替。如明代神宗时问世的《金瓶梅》自署兰陵笑笑生,兰陵是地名,今山东省峰县,作者很可能是那个地方人。该书因为反对儒家男尊女卑而无真性情真感情的男女关系,故用一假名笑笑生。我国五四以后,许多文学家、思想家都大胆地公开地反对或批判封建社会的虚伪的伦理道德,主张公开的男女自由恋爱。鲁迅原名周树人,亦名周赚才,在《新青年》杂志发表小说,用讽刺的笔法描写辛亥革命以后那些没落的知识分子,他们还不敢公开地反对儒家的经学思想、伦理道德,其言行思想可笑也可怜,鲁迅用辛辣的笔调讽刺他们,对旧风俗也是如此所以他用笔名鲁迅。这是第一个用笔名的文学家。以后茅盾也用笔名发表着名的小说。茅盾原名沈雁冰。又巴金原名李芾甘。巴金年轻时崇拜俄国屠格涅夫的作品,当时俄国流行无政府主义,他们与旧俄的传统思想正相反对。据说,巴是巴枯宁,金是克路泡特金,巴金取他们的第一字和末一字作为笔名。我年轻时非常喜欢他的作品,热情真挚,有浓厚的反传统精神。如屠格涅夫的小说、克路泡特金的自传及《互助论》等。

  东北沦陷以后,在所谓“满洲国”的统治区,热血青年不甘心做顺民和亡国奴的生活,偷偷地自动地组织起来,进行反抗敌伪的斗争。为了掩饰自己的身份,他们不得不改姓化名,甚至被敌人逮捕之后严刑拷打,他们也不透露真姓真名,以免牵累家人和同志。因此化名与笔名相似而不相同。

  上海沦陷,许多知识分子、文人、学者随机关或学校流亡到了内地,但是也有少数文人学者改姓或改化名留在上海等沿海城市的。潘汉年、潘梓年兄弟,梓年留在上海,汉年在武汉编辑《解放乡杂志,影响很大。1937年武汉沦陷,潘汉年回到延安,因为有一些事情与个人言行不能交代清楚,被投入监狱,直到1916年夏衍在电影中揭瞩出来,才真相大白,但是潘汉年已经死了二十余年,他的爱妻董慧要求为其夫立一墓碑并恢复其真姓名,据说亦不可得,而仍用“肖淑安”的化名,下面署爱妻董慧1997年4月14日立。这真是一个姓名—生命的悲剧啊!

  “五四”以后,男女平等,自由恋爱而结婚,因此改变了女子出嫁后从丈夫之姓,连自己的名字也不公开使用的制度习惯。沿海城市妇女结婚后仍用本姓,因此与丈夫的姓并列,颇似双姓。名字如果是两个字,就好像是双姓了。又她们的名字也不称小名,而是公开地使用学名。如果是作家的话,便使用笔名。如谢冰心省姓只称冰心,这冰心就颇似笔名。又丁玲之侗是姓呢还是连“玲”作为笔名,有待读者考究。

  综上所述,姓名实际是历史、民族和社会的产物。由二十世纪到二十一世纪,仅百年之间,尤其是近五十年间,仅就姓名的变化也可反映出历史的曲折的进程。

 应天故事汇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