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说话得天下

五、好口才的基本要求

  口语的基本要素、要求及表达技巧

  口语的基本要素
  语音:包括语调、语气、音量、音长,如语气词“啊”我们赋予它不同的情感、不同的音量、不同的音长、不同的语调,它所表达的就是不同的意思。
  口语表达基本要求
  1.清晰,就是要知道说的是什么东西。当然,有时要说得幽默一点,能切入生活题材的玩笑,但最终还是要让人知道重点在那,切忌不要拉得太远,忘了本意,就是要说得清晰,让人听得明白。
  2.流畅,注意不要有口头禅,在日常生活或正式报告中,总是有些人喜欢用“这个、这个”或“那个、那个”或在句字中加入太多的连接词或语助词,这样往往使句子的流畅性减低。
  3.响亮,你要明白一点是,话是说给别人听的,除非是悄悄话,有隐私。一般说话要把音送到人家耳朵里,要让人听得清楚,所以要响亮。在生活中,常会遇到一些女生说话都很小声,一番对话中有时候要重复好几遍才听清楚她要表达什么,这样不但令聆听者感到吃力,更表达出说话者缺乏自信的一面,试想一下又有哪个成功的人说话像蚊子一样小声。
  口语表达技巧
  1.重音运用
  在生活中经常运用重音,这可以说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重音具有区别词意的作用,读重读轻表达的意思不一样,重音可分为三种:
  (1)语法重音-是按句子的语法规律重读的音。
  (2)逻辑重音-是根据演讲说话的内容和重点自己确定。
  (3)感情重音-是表达强烈的感情或细微的心理来安排。我们所说的重音不一定重,有时放轻也起了强调的作用。重音有二种,一种是重重音,一种是轻重音。重音又如何体现呢?有四点:第一点是加大音量,第二点是拖长音节,第三点是一字一顿,第四点是夸大调值。
  2.停顿技巧
  (1)语法停顿。也叫自然停顿,要清楚,在一个词中间是不能停顿的,不然就把意思搞反了。
  一般,我们从语法上说,中心语与附加语往往会有一个小小的停顿,书面语用标点符号表示的地方要停顿,停的间时长短不一样,哪些地方该停呢?停顿时间应该是:句号(包括问号、感叹号)>分号>冒号>逗号>顿号。从结构上来说,依次是段落>层次>句子。
  (2)逻辑停顿。这是指根据要强调的停顿,逻辑停顿是表达感情的需要。
  3.连接的表现力
  连接指的就是在书面上标有停顿的地方能够赶快连起来,做到不换气、不偷气,一气呵成,连接的作用,第一,是渲染气氛,第二,增强气势,能表达激情推进内容。表现停连气技巧有三:一是气息要周解。比较大的停顿地方要换气,小的停顿要偷气(不明显的换气),另外要就一气呵成;第二,接头要扣“环”。即两个内容相联的句子,第一句的节尾压低,第二句的起音也要低,这样两个句子中的音位差就小,给人感觉环环相扣。第三,层次要“抱团”。句子的末尾音节不要往下滑,每层的意思要有鲜明的起始感、整体感。
  还记得曾经有位美国政界要人说过这样的话,个性和口才的能力比起外语知识和哈佛大学的文凭更为重要。的确,口才很重要。但你也许会说:“我先天不足怕开口,见人就脸红,没口才。”我们告诉你:朋友,这不要紧,路就在脚下。良好的口才不会与生俱来,也不可能从天而降,就像庄稼需要施肥、道路需要整修,口才也要培养一样。
  正所谓,一切美丽的花朵,都必需植根于沃土之中,离开了泥土,它也就失去了养分;没有了泥土,它就会干枯、凋零。空中没有盛开的鲜花。假如我们把口才也看成是百花园中的一朵鲜花,那么它扎根的沃土就是人的思想、知识、能力、毅力,如果离开了人的这些素质,那么口才也就成了一朵空中的花,一朵永远不会盛开的花。就像那句话说的一样,树高千尺也离不开根。

  好口才应当具备的

  要想拥有好的口才,我们首先要全面的认识口才。其实,我们应该对口才进行一个全新的定义,以往我们说口才,都只是把口才作为一个词来理解,流于表面、肤浅。一个健全的口才,应该由“口”和“才”两大部分组成。“口”主要是我们的口头表达的能力,而“才”则是我们可供“口”表达的知识、才学。口才,“口”与“才”是缺一不可的,有口无才,便是山中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有才无口,则为茶壶煮饺子,满腹经纶却倒不出来。我们说自己口才不好,要先明白自己所缺的究竟是什么,要了解口才不好种种症状,还可以先选择一个好口才作为一个参照,之后再进一步地把好的口才做一个细分,再进行逐项分析研究。
  通常,我们说一个人口才好,会夸奖他:声音洪亮、字正腔圆、言语得体、风趣幽默、有智慧、博学多才,而这六种夸奖,实际上就是好的口才所应具备的六项素质。前三项说的便是“口”的因素,后三项涉及的则是“才”的问题。这其中任何一项或是几项的缺失,都会对您的口才产生很大的影响。以下我们就针对这六项口才素质做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
  1.声音洪亮——好口才的第一项素质:响度
  如果要想别人赞美你的言谈,首先就要别人能够听得到你说的是什么,让别人能够明白你的意思,成功的演说家更要求不拿话筒都能让最后一排的听众都能够清楚他在说什么。而在现实生活中,总是有很多人天生腼腆,说起话来犹如蚊呐,那怕是面对面的交谈你都未必能很好地理解他在说什么,而这就导致了这些人的口才输在了起跑线上。
  现在通用的练习方法是大声地喊叫,不过还是让人觉得有些不妥,因为我们平时说话毕竟不是喊叫,有成就也可能只是你的声音被喊大了,我们不能想象一个演说者为了让远处的人听见自己的演说时采取的是撕心裂肺的狂呼方式。所以,我们完全可以采取抗拒训练法,而且研究也表明,人说话是以自己是否听得清楚为调整声音的标准,所以我们可以用干扰自己的听觉的手段强迫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提高音量,方法如下:
  (1)你可以带上耳机,放着自己比较喜欢听的音乐,然后再跟别人说话,或者自己进行朗读,此时声音至少是平时的1.5倍以上,如果长时间坚持下来,你就会发现自己声音的响度在不知不觉间就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食堂、公交车等嘈杂的地方也是训练的场所,你可以带着好友去那些地方进行聊天,因为你的声音一定要抵抗过附近相当强的干扰才能被好友所接受,长久坚持下来,那么自己的发声肌肉也会得到非常好的训练。
  (3)如果你的声音不是太小,而是太大了,你可以选择到图书馆等安静的地方谈话、朗读,按照常理来进,这些地方可以使自己说话的高声音得到一些控制。
  2.字正腔圆——好口才的第二项素质:清晰
  倘若自己的声音十分宏亮,可是说话时像唱周杰伦的歌一样含糊不清,那么要想别人为自己的言语喝彩也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我们说话要像播音员一样字字都咬准,但也一定要每个音节都清晰可辨。据观察,说话不清晰有两种:一种是说话太快,一种是说话连字。但是不管表征怎样,其本质的原因都是一样的:当问话不清楚的人他们是否知道自己在说什么时,得到的回答却总是非常肯定,但是当自己把他们说话录下来放给他们听的时候,他们都不敢相信是自己说的。事实上是,我们说话都是在传递信息,而你要传递的信息自己当然非常了解,于是乎你觉得别人其实也像你一样了解了,而完全没有注意传递的信息会失真,换一句话来讲,你是以说话者的角度来认定听者所接收到的信息。因此,才会毫无顾忌的使用含混不清的传递方式,时间久了也就成了习惯。
  要想改掉这种坏毛病,首先就要换一个角度来看问题,这里建议采用角色互换法:
  (1)买一个录音机,每天有意地把自己所说的话录下来,然后放给自己听,等下次说话的时候,再刻意地留心自己含混不清的地方,并加以纠正。这是我们学习外语时常用的办法,其效果明显有佳,那为什么不在学说普通话上试试呢?
  (2)如果以上办法不大适用,那么可以考虑一下磨练出“金”法,它源自于古希腊一位含石苦练演讲的口吃演说家。当然我们无须那么悲壮,而且含着石子的确也不符合卫生要求。你只需要含着一颗糖,然后拿着一本书一个字、一个字地进行朗诵练习。如果你的普通话不大标准,那么3-5岁小孩使用的带拼音的书籍应是佳选,当然,为了提高练习的进度,能录下来回放还是最好的。

  交谈要注意的方面

  千万不要小瞧“谈话”,它可是人际交往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甚至能决定与他人交往的成败。那么,你要想成为“谈话”高手,下面这几点就要特别注意了。
  1.礼貌待人
  礼貌不仅是表露对他人尊重的一种方式,还是谈话双方愉快交谈的前提,通常,人们对礼貌的感知十分敏锐。有时,即使是一个简单的“您”、“请”等字眼,都可以让他人感到温暖和亲切。
  2.勿忘目的
  谈话的目的通常有这样几点:劝告对方改正某种缺点;向对方请教某个问题;要求对方完成某项任务;了解对方对某情况的看法;熟悉对方的心理特点等等。一个善于交际的人,一定不会是个说话时不知所云、东拉西扯、离题万里的人。
  3.耐心倾听
  谈话时,应善于运用自己的姿态、表情、插语和感叹词。诸如:微微的一笑,赞同的点头等,都会使谈话更加融洽。切忌左顾右盼、心不在焉,或不时地看手表,伸懒腰等表示无可奈何的动作。
  4.理解万岁
  如果对方为某事特别忧愁、烦恼,就应该首先以体谅的心情说:“我理解你的心情,要是我,我也会这样。”这么一来,对方会感到你对他的心情是理解的,你们的交谈就能够融洽地进行,你的劝告也容易生效。
  5.顾及感受
  人类具有相信“自己人”的倾向,一个有经验的谈话者,总是让自己的声调、音量、节奏与对方相称,就连坐的姿势也要顾及对方的感受。比如,并排坐着比相对而坐在心理上更具有共同感。直挺着腰坐比斜着身子坐更显出对别人的尊重。
  6.因人而异
  若与“激情型”的人交谈,会发现对方情绪强烈,内心活动显之于外;与“静漠型”的人谈话,会发现对方持重寡言,情感深沉;与平素大大咧咧的人谈话,会发现对方满不在乎,漫不经心。针对不同性格,应采取不同的谈话方式。
  7.细观眼睛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最能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和反映人们的心理变化。高兴时,眼睛炯炯有神;悲伤时,目光呆滞;注意时,目不转睛;吃惊时,目瞪口呆;男女相爱,目送秋波;作恶时,目露凶光。也就是说,人的眼睛很难作假,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会通过眼睛表露出来。因此,谈话者可以通过眼睛的细微变化,来了解人的心理状态和变化。
  8.定戒先入
  要善于克服知觉中的最初效应,即“先入为主”。有的人在与人初次见面时,总喜欢把自己本来的面目掩饰起来,达到给人好印象的目的。为此,在谈话中应持以客观的、批判的态度来评论人,而不应单从印象出发。
  9.力表真诚
  在谈话过程中,对方由于某种动机,常常会言不由衷、见风使舵或半吞半吐、顾虑重重。为此,要尽可能让对方在谈话过程中了解自己的态度,自己所感兴趣内容,并表现出自己真诚的态度,这样才会从谈话中获取比较真实、可靠的信息。
  10.善选时机
  一般,人们在自己或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比在别人或陌生的环境中的谈话更有说服力。为此,可以在业余时间内利用“居家优势”,也可以在别人无戒备的自然状态下讲话,哪怕是只言片语,也有可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尽量选择优雅的用词

  说话时,注意用词造句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说,一个嗓音不太好的人,特别会用词句达意,并常有意识地将声音的魅力恰到好处地显现出来,于是人们很愿意和他交谈。那么,要想用好词句,具体应做到哪几点呢?
  1.说完整的词句,不要吞吞吐吐或欲言又止,否则,会让人觉得不爽。
  2.不说粗话。说粗话的情况并非仅存于中低劳动阶层,拿许多学识深、地位高的“高级人士”来说吧,他们认为,当自己遇到稍微不顺心的事时,说一句“他×的”“狗屎”并无伤大雅。其实不然,说粗话不仅是一种玷污自己所属机关公司及个人形象的行为,更是一种听觉上的污染。
  3.避免冗长无味或意思重复的言语,如:“你明白我的意思吗?”“你说好不好?”“你知道吗?”也不要采用流行语、口头禅来作为开场白,如:“哇塞!”有些父母从孩子身上学到青少年所惯用的流行语,以为说了这些话就代表跟得上潮流,实则不然,毕竟年长者说一口年轻人的流行语,既幼稚又失身份。
  4.不要用“嗯”、“喔”等鼻子发出的声音来表达个人意见,这些音调虽非粗话,但它有伤于谈话者的心理,并且还会打消谈话者交谈的积极性。

 

应天故事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