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 为了梦想,把委屈埋在心中——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咏怀古迹五首之一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①尚有村。
一去紫台②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③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①明妃:即王昭君,名嫱,字昭君,湖北秭归人,汉元帝时宫女。竟宁元年(公元前33),昭君被遣,嫁给匈奴呼韩邪单于,后死于匈奴。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也称明妃。
②紫台:即紫宫,帝王所居之处。
③省(xǐng)识:略识,即未仔细辨认。
成千上万的山峦相依相连,似乎是在一起奔向荆门,明妃王昭君的出生地就在那一带。当年王昭君孤独地离开汉宫,远嫁到北方大漠一去不回;最后客死他乡,留下青色的坟墓,在黄昏的风沙中孤独伫立。单凭看看画像,怎能辨出美丽的容颜?如今纵然想念,能在月夜归来的,恐怕只有她带着环佩的幽魂了。千载以来,琵琶弹出的都是胡地之音;昭君已死,那琵琶的曲调中又分明多了她的满腔怨恨。
【别乡之美】
杜甫在这首诗中,说的是昭君的故事,表达的却是对自己不幸的悲愤。杜甫一生,是想要和古代的贤者一样为国效力的,但他也如昭君,始终没有得到皇上的器重。并不是因为他的才华不好,而是因为他没有门路来推荐自己。同样,昭君不是因为容貌不够美,而是因为不肯贿赂画师毛延寿。杜甫在肃宗时,虽在京师任职,也只是一个官阶卑微的左拾遗。他因为直言劝谏触怒肃宗,差点获刑。获救之后,就一直被疏远,最后在忧郁中辞官流浪,远走他乡。千古佳人与绝代才子,同样遭受着别乡的凄苦。
【写作指导】
诸葛亮身为大丞相,可以用来与杜甫对比;王昭君作为一个远嫁的女子,怎么也能和杜甫对比呢?这是因为杜甫抓住了昭君与他自己之间最根本的相似性:都是被君主弃之不顾的有才(貌)之人,所以他们之间的性别、身份差异,都可以忽略不计。我们在做对比的时候也要注意,一定要从最根本上把相似的东西拿到一起做比较,不要局限在表面的相似上。
【智慧点拨】
昭君肩负着汉匈和亲重任远嫁漠北,她被封为“宁胡阏氏”,意为保障安宁的王妻。从此,两族和睦相处,边塞停止了征战。呼韩邪单于亡故之后,王昭君忍受着极大的耻辱,按照匈奴的风俗嫁给呼韩邪的长子。她从决定和亲的那一刻开始,就做好了接受一切挑战的准备,而且她做到了,它给两族人民带来了和平。我们做任何事情,也要有咬定目标决不回头的勇气和毅力,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要接受风雨兼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