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中国文学|外国名著|寓言童话|武侠小说|百家讲坛|中外名人|故事传奇|名言警句|美文欣赏|散文|
|幽默笑话|礼仪知识|民俗风情|谜语大全|百科知识|教育成才|中国相声|期刊杂志|学生频道|其它阅读|诗歌|
 当前位置: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费米传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粒子的突破

  在费米到达美国两个星期之后,他和夫人一起到码头去迎接一位重要客人。

  这位客人就是鼎鼎大名的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教授。

  玻尔教授提出的“对应原理”对量子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在原子核反应理论和解释重核裂变现象等方面,也有重要贡献。

  为此,于1922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不到一个月前,费米离开斯德哥尔摩来美国的途中,曾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稍作停留。玻尔教授把费米一家接住在自己的别墅中。这座美丽的郊外别墅,是一位啤酒生产商送给玻尔教授终身享用的。

  在分手后这短短的时间内,玻尔教授似乎衰老了许多。几个月来,他对欧洲的政治形势非常关切。这次他来美国,打算和爱因斯坦在一起工作几个月。

  可是,在同行当中,总是听到他谈的是一些单词:“欧洲…… 战争……希特勒……丹麦……危险……占领……”

  他和费米谈到欧洲战争危险时,为他的家庭、他的国家和整个欧洲都感到忧虑重重。这时,希特勒用“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保护国”的方式把残余的捷克都吞并了,西班牙又建立了独裁政权。欧洲的安全制度在崩溃之中。

  玻尔教授另一个十分关切的问题,就是新近在科学上的进展——铀的分裂的发现。

  早在1934年,费米在罗马进行的实验中,用中子来撞击铀,而似乎产生了一种新元素,被称为第93种元素。这种新元素是否存在,曾引起冗长的辩论而无结果。由于人为辐射物质的数量极为微小,不能用一般的化学方法来加以分析,一些物理学家和化学家便寻找特别的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其间最有成就的科学家,则是柏林德皇威廉化学学院的几位研究人员:化学家汉因、斯托拉斯曼和女物理学家迈特娜。迈特娜本是犹太人,因是奥地利籍,最初还被纳粹允许留在德国。但当奥地利被德国兼并以后,她便不得不放弃工作而离开德国。

  汉因和斯托拉斯曼继续研究下去,到1938年底,他们已经能够用化学的方法,确定由低速运动的中子撞击铀所产生出来的有些碎片是钡原子。钡原子的重量既然差不多只有铀原子的一半,那么,合乎逻辑的结论是:有的铀原子已经被分裂为差不多相等的两半。这种原子的分裂现象是从来未被注意过的。

  汉因和斯托拉斯曼设法把他们实验的结果通知在瑞典的迈特娜。迈特娜立即到丹麦会同她也是从德国逃亡出来的侄儿弗里希去和物理学家玻尔教授讨论汉因—斯托拉斯曼的发现。他们提出了这样的假设:铀原子在分裂为两大块时,一定会发出大量的核子能,而那两大块一定会以极高的速度迸开。他们并拟定了一个实验计划来证明这一假定,并测量一个铀原子分裂时所产生的能量。

  玻尔教授到美国的时候,迈特娜打来的电报已在等着他。他们已成功地完成了实验得出的结果和他们的理论相符。

  “铀的分裂”理论的发现,等于宣布“第93种元素”的“死刑”。

  费米试图把这原子裂变的原理说给加蓬听。

  “等一等,”加蓬说:“我来看看我能不能够跟得上。汉因用低速运动的中子来撞击铀原子……”

  “对的。”

  “……把有些铀原子分裂成两大块……”

  “对。”

  “但无论谁用低速运动的中子来撞击,铀原子都会有这样的分裂……”

  “你这是什么意思?”

  “是说,每一次铀原子被用低速运动的中子来撞击时,都至少有一部分会分成两半。”

  “对,又说对了。”

  “那么,……在罗马时,你和你的朋友们不也用过低速运动的中子来撞击过铀原子吗?要是铀原子总是裂成两半,那你们就是已经分裂了铀原子而并不知道。”

  “正是如此。我们没有足够的想象力来想象铀的分解会和其他的元素不同,只想到在周期表上和铀接近的各种元素的辐射产物都是一样。

  还有,我们没有足够的化学知识来分辨铀的辐射产物,我们以为只有 4种,而事实上,却接近50种。”

  “那么,你的第93种元素怎么样了?”

  “我们当时以为是第93种元素的,已被证明为铀分解的混合物。我们早就这样怀疑,现在则已清楚了。”

  对于这个科学发现的新进展,费米非常重视。他知道其中更深的意义,决心在这特殊现象上下功夫。

  费米到美国来时,把他的盖格计算器、“老天爷”那一毫克镭,以及他们搜集储存以供研究的物质都留在意大利。到了哥伦比亚大学,只好从事理论的研究。同时,密切注意各方面科学研究的动态。

  当费米在玻尔教授来到不久,听说到铀原子分裂的情形时,便从理论上加以研究,跟着就提出了这样的假设:当铀原子分裂为二时,也许会产生中性电子。

  在一般人看来,中子并不重要,它甚至没有电荷。原子分裂时能不能产生中子并没有什么关系。可是,当费米提出他的假设后,许多做实验的物理学家便异常兴奋地、热心地去从铀原子分裂中寻找中子。他们懂得费米所谈的是什么。

  “要分裂一个铀原子必须有一个中子,”费米说,“我们必须首先抓到一个中子来使用。如果我们的假定是对的,一个铀原子在分裂时会产生两个中子,那么,我们就有了两个中子可用而无需别处去找了。这两个中子又会去撞击另外两个铀原子,使每个铀原子再各产生两个中子。然后是四个中子撞击四个铀原子,八个中子撞击人个铀原子……换句话说,起初只要用少数人造的中子来撞击铀原子,便可以引起一连串的反应,直到所有的铀原子都分裂为止。”

  这便是“自动链式反应”理论的基本观念。

  链式反应的重大意义在于,当这种反应发生时,会产生极大的能量。

  这是迈特娜和弗里希所证实了的。人类至此第一次意识到有利用无限原子能的可能。

  当欧洲的战争可能发生之际,已经有人提到原子武器。因此,原子分裂之在德国发现,实在让人担心:德国人会用原子能来推动战舰吗?

  更坏的是,他们会利用某一类的原子爆炸吗?

  不过,目前费米所提出的链式反应过程,还只是理论上的事。事实上,原子分裂时所产生的中子并不都会去分裂更多的铀原子,其中许多中子在没有机会去分裂铀原子以前,就被别种物质吸收掉了。还有,铀原子分裂时所产生的中子,发射极快,这必须有新的方法来使它的发射减慢。

  探索这种新方法,对于物理学者是一种新的挑战。许多大学都建立了实验室,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研究。哥伦比亚也在其内。

  玻尔教授来到美国不久,便来找费米。他找到的却是安德生。

  他们详细地探讨了原子分裂的问题。玻尔教授走后,安德生便兴奋地来找费米。他对费米说:“你为什么不利用回旋加速器来开辟新途径呢?我非常希望和你一起工作。”

  费米的实验兴趣被大大地激发起来了。

  回旋加速器是一种使电子高速旋转而获得运动能量的机器。这些高能量电子在被放射时,在没有外力干扰的情况下,是以直线进行的。在此之前要使电子的放射加速,困难的是它们消逝得太快,并没有时间可以让你依照你的意志去变更它的速度。但后来罗伦斯终于制成了第一部回旋加速器。它能使直线运行的电子作圆圈运动,在一个圆筒形的容器内越转越快,直到它们的能量达到最高为止。罗伦斯因此而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安德生提议用哥伦比亚大学的回旋加速器,让加速器里的电子放射来撞击适当的物质以产生中子。这一提议使费米更感兴趣。因为这等于要他继续他五年前就开始了的研究。但他仍有所犹豫:柏格兰是物理系主任,但宁是管理回旋加速器的人,这种研究工作应该让他们做。

  安德生却非常坚决。他认为他也曾为建造回旋加速器做过许多工作,他有权利使用它,并请费米一起去使用。

  费米提出了一个折中意见。他们与柏格兰和但宁举行了一次会议,拟定了一个研究计划。这时,费米又变成一个实验物理学者了。他现在可使用的中子源,比在罗马时要多出近10万倍。用由回旋加速器加速的电子来撞击原子,每秒钟所产生的中子可以比在罗马时多出10万倍。

  其他的物理学者也来参加他们的研究。包括在匈牙利出生的斯齐拉德和加拿大出生的齐恩。

  起初,他们有时到费米家来,常常当着加蓬的面讨论他们的问题,使加蓬这局外人也多少学到一点有关的知识。她还听过几次费米的演讲,在报刊上读到一些这方面的报告。但是,不久之后,他们便自动地建立了一种保密制度,一切关于核物理的消息,都成了秘密。

  其后整整的五年里,关于这方面的事情,加蓬一点也不知道,一个字也没有听见过。直到1945年一颗原子弹在日本的广岛投下之后,秘密才部分地被揭开。

  加蓬学会了不向费米问这问那,再也不问他:“你今天做了些什么事情?”或“今天工作做得满意吗?”或“你同谁合作?”等等。

  费米时常作神秘的旅行。他常常收拾好行李就走,只说有事可以找他的秘书。回来后,加蓬也只能从他鞋底的泥沙和衣服上的灰尘来猜想他到过什么地方。别的女人的丈夫也常去旅行,但都没有人不知趣地问起他们哪里去了。

 应天故事汇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