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的符号生活
      
          布迪厄认为,判断人们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与属性,只有从个人对经济资
      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的构成及其轨迹方面来分析,才能准确地加以区分。在个
      体所拥有的经济、社会资本差异并不足以说明其在社会空间中的位置的情况下,是
      文化资本的多寡决定了他在社会结构中所拥有的地位与声望,因为文化资本影响着
      个人艺术欣赏的水平与生活方式的品味,从而,这一资本丰富的群体就会在文化艺
      术的消费实践方面表现出与其他阶层差异明显的趣味区隔。所以,在经济资本相似
      的情况下,能显示人们“尊贵”身份的,非文化消费上体现出来的品味莫属。Bourdieu,
      Pierre,Distinction :ASocialCritiqueoftheJudgementofTaste,Trans byRichardNice,HarvardUniversityPress,1984
      在文化社会学的视野中,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再以其经济关系,而是以其越来越突
      出的文化特征或文化取向而受到研究者们的注意。文化与社会分层之间的关系以不
      同阶级之间显著的文化趣味差异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这是因为人们普遍接受了这
      样的观点:文化系统提供着具有共享意义的符号,定义了一个社会角色及其期望的
      模式化或制度化体系,从而使不同的文化取向因社会地位和社会群体的不同而呈现
      系统性变化。
      
          约翰·R 霍尔,玛丽·乔·尼兹:《文化:社会学的视野》,北京:商务印
      书馆,2002,第25、179 页。美国畅销书作家保罗·福塞尔的《格调》为阶级趣味
      间的差异做了最通俗的解释。1998年底它的中文版出版以后,迅速成为大陆的年度
      畅销书。在《格调》2002年修订版的封底上,读者可以看到这样的一个阅读引导:
      
          《格调》不仅缔造了1999年的一个出版时尚,而且成全了一个文化事件,其关
      键词即“品味”。保罗·福塞尔:《格调》,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在这
      一版上列出了各种媒体为此书所做的宣传,如《中国青年报》:“这本书的独到与
      有价值之处就在于,它指出了无处不在的格调区分”;《世界时装之苑》:“品味
      是一个过去、现在生活的全部展现,你是谁,你就有怎样的品味,你逃也逃不脱,
      说也说不清”;《北京青年报》:“主要是因为它的有趣”,“作者那种特有的温
      柔的刻薄、狡猾的犀利以及善意的恶毒”,“使《格调》有了一种特立独行的‘格
      调’”;《新周刊》:“这是一本极好玩的书”;《文汇报》:“正如人们曾经谈
      论‘媚俗’、‘品味’一样,今年以来在京城又开始流行一个词语——格调。”《
      格调》向人们展示了怎样的关于生活品味的路径呢?“等级是什么?它不仅是你的
      职业,不仅是你居住的地方,不仅是你的餐桌举止,也不仅是你有多少钱或者你能
      挣多少钱。等级是一系列细微事物的组合,你很难说清楚。”《格调》作者从美国
      人日常的衣食住行与文化消闲等各方面对不同阶层的不同行为方式做出了描述,因
      为对社会等级的“高度敏感”,中产阶层是一个十分讲究虚荣的阶层。同上引书,
      第23、286 页。距《格调》中文版不过一年,大陆很快有了它的翻版——《阶层:
      
          中国人的格调与阶层品味分析》,由大众文艺出版社1999年7 月推出。作者将
      品味作为阶层划分的一种标志,认为人们对等级的不同划分反映了所在的阶层:下
      层的人们乐于相信,等级是由一个人拥有财富的多少来作为标准的;接近上层的人
      则认为品味、价值观、生活格调和行为方式是判断身份等级不可缺少的标准;生活
      在中层的人们一方面认为金钱对于等级差别非常重要,同时又认为一个人所受的教
      育和从事的职业同等重要。陈少珙:《阶层:中国人的格调与阶层品味分析》,北
      京:
      
      
      
          大众文艺出版社,1999,第3 ~11页。从《格调》的畅销到跟风者的大量出现,
      我们知道,“品味”在某种程度上正成为中国新兴中产阶层的一种时尚追求。地方,
      不仅是你的餐桌举止,也不仅是你有多少钱或者你能挣多少钱。等级是一系列细微
      事物的组合,你很难说清楚。”《格调》作者从美国人日常的衣食住行与文化消闲
      等各方面对不同阶层的不同行为方式做出了描述,因为对社会等级的“高度敏感”,
      中产阶层是一个十分讲究虚荣的阶层。同上引书,第23、286 页。距《格调》中文
      版不过一年,大陆很快有了它的翻版——《阶层:中国人的格调与阶层品味分析》,
      由大众文艺出版社1999年7 月推出。作者将品味作为阶层划分的一种标志,认为人
      们对等级的不同划分反映了所在的阶层:下层的人们乐于相信,等级是由一个人拥
      有财富的多少来作为标准的;接近上层的人则认为品味、价值观、生活格调和行为
      方式是判断身份等级不可缺少的标准;生活在中层的人们一方面认为金钱对于等级
      差别非常重要,同时又认为一个人所受的教育和从事的职业同等重要。陈少珙:《
      阶层:中国人的格调与阶层品味分析》,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1999,第3 ~11
      页。从《格调》的畅销到跟风者的大量出现,我们知道,“品味”在某种程度上正
      成为中国新兴中产阶层的一种时尚追求。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