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阶层文化资本的获得(2)
      
          其二是成就动机的传承。他的贫困的童年家庭生活经历使他具有一种物质上的
      匮乏感,这种匮乏感是他坚持读书求学的动力之源;来自父亲好朋友的刺激——家
      庭的贫困使得父亲的这位好朋友“嫌贫爱富”,也激发了W17 希望依靠读书出人头
      地的志愿。同时,父亲经常做励志教育,从“书中自有黄金屋”等古代的励志格言,
      到以实例来激发儿子的读书愿望。
      
          从年龄上看,中产阶层的一般是在30~50岁左右,在他们的生命历程中,最大
      的历史事件莫过于“文化大革命”,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是在“文革”开始前后开始
      接受学校教育,而在改革开放以后接受高等教育,年龄较小的一批则是在“文革”
      以后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对于“文革”时处于学龄期的大多数人来说,“文革”
      阻碍了他们接受正规教育,而且文化资本的再生产功能受到影响。但据刘精明2004
      年的研究,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其实并没有通常认为的那么大,因为文化资本的传承
      在“文革”期间的家庭中并没有停止,“那些被划分为不好的阶级,一部分是旧体
      制下的传统精英,像地主、富农、资本家;一部分是新社会中的教育精英,像右派
      分子,他们都是文化资本的拥有者,或在旧社会饱读诗书,或者耳濡目染传统文化
      中几近苛严的尊师重教之规范与风气,重视教育的理念在他们的心目中扎下了极为
      深厚的根基。”李培林等:《中国社会分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第389
      页。那些家庭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本,在那个年代也并没有被完全彻底被革命掉。因
      此,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的子女,他们的家庭教育就不简单是“文革”时期所流行
      的那些革命元素。我的一个访谈对象W10 的经历证实了这一观点。
      
          W10 出生于50年代中期,她上小学的时候,1966年开始了文化大革命,整个社
      会都受到了“文革”的冲击,只好好地上了3 年学。在一个动荡的年代开始接受教
      育,所以她的整个教育是不系统的。家庭受到了冲击,她自己后来也到农村3 年,
      在干校,主要是劳动为主。“那时候选拔一些干部中间的大学生来教我们,工业、
      农业、电子呀,讲插秧呀、割麦呀、种花生呀、锄草呀,一点点化学知识呀,工业
      就是讲一点点物理知识。”  “从五七干校回来之后上高中,也是没有受过系统的
      教育,然后就再下农村,当知青,在农村又呆了3 年。1976年,我们就成了工农兵
      大学生。入学是1977年3 月份,当时是招4 个班,必须是高中毕业生,最后一批的
      工农兵大学生,我是学工的,学机械专业,分到一个厂里面,因为我爱人留校了,
      所以我就调回学校。” 
      
          另外一种教育形式就是对思想的影响。“给教师戴高帽子游行啦,资产阶级的
      代表人物啦,当时我们就有一种看法:你看读书以后就会像老师一样,要戴高帽子
      游行,那时候就不想读书。”
      
          但是尽管家庭都受到了一定的冲击,父母过得不是很好,但是她们还是很自由,
      她认为,那个年代对她来说也还是有很多乐趣。“我们没有学校的约束,比较自由,
      比如说,养小鸡呀,抓虫子呀,很自由地成长。”  而且她对那个年代经历的种种
      也不是感觉到特别遗憾。“你生在这个年代有什么办法呢?我觉得还是好快乐,不
      觉得很痛苦。因为都是在农村,觉得那里景色也很美,一望无际的牛、羊、油菜花
      呀,从小就无拘无束的。大人搞运动,但是我们很快乐,劳动呀,唱歌呀。而且那
      时候国家物质很匮乏,但是我们在那里有吃的。我们刨花生,一刨一大堆,那里土
      地很肥沃。吃红薯。那时候也没有什么水果吃,没有什么零食吃,就吃那些东西,
      所以长得很健康,身体很好。” 
      
          W10 认为家庭对人的影响很大,父母提供的宽松自由的成长环境使她的性格很
      开朗,而且家庭的文化氛围使她对文化艺术有一种欣赏的品味。W10 的父母都是南
      下干部,父亲是秘书,文职,母亲在革命大学教书。外祖父是清朝末年的举人,是
      学历史的。W10 从小在外祖父身边长大,外祖父常常去湖北省图书馆,一去就是一
      整天,看书、喝茶、聊天,W10 在那种氛围里成长,所以从小就深受文化的浸染。 
      
          多年以后,W10 在回首童年往事的时候,说:“教育对人的影响很大。尤其是
      家庭教育。我以前还不觉得,到我自己有了孩子之后,我就反过来看家庭对一个人
      的影响,我觉得简直是太大了。所以我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断地反思自己在成
      长过程中的一些东西,不断地矫正对女儿的教育。”
      
          幸运的是,W10 的家庭给她的教育是比较自由的,虽然她父母对她的要求也很
      严格,“但是给我们的那种很宽松的环境,我觉得在那个时候确实是很不容易。很
      少去很严厉地打我们呀,骂我们。总是给我们讲故事呀,尤其是我妈妈,是从东北
      过来的,东北的一些民谣啊,一些民间的故事啊,给我们讲了很多。像电视剧里面
      的一些歌:‘鸡蛋鸡蛋壳壳,里面坐个哥哥……’,‘小老鼠,上灯台……’都是
      我妈妈讲的,很多。”
      
      
      
          同样幸运的是她所接受的幼儿园教育,“我在幼儿园的教育也很好。很多好的
      生活习惯——擤鼻涕呀、指甲要干净呀——都是在幼儿园养成的。幼儿园很好,在
      困难时期还是要保证孩子有米饭,尽管有很多豆类,但是我父母他们在外边都没有
      吃的,他们要啃黑窝窝头。”因此,与很多人在回忆“文革”经历时表现出的深刻
      反思,并且申讨那段时期给人造成的种种伤害的状况不同的是,在W10 的感受中,
      她并不觉得童年有什么遗憾,尽管她也觉得“如果能够受到更系统的教育当然更好
      啦”,但是她很快就化解了那段历史的阴影,“你生在那个时代有什么办法呢?”
      
          “文革”的影响虽然使绝大部分人失去了系统教育的可能,而且知青一代因为
      他们的成长适逢“文革”开始,又是受“文革”冲击最大的,被剥夺了接受正规的、
      系统的教育的机会。但是,从W10 的叙述中能够看到,她的家庭文化——父母对子
      女严格但自由的家庭教育,宽松的家庭氛围,举人出身的外公带着她在湖北图书馆
      度过的童年,以及母亲给她的民间文化的影响,都使她的生活远离了当时成年人所
      感受到的文化荒漠的气息。这也可以看出,在W10 家里,家庭文化资本能够透过主
      流文化而在家庭中得以传递。当然,我们应该看到,最终能够使W10 没有被那个时
      代耽误掉的一个很大的因素还包括,她最后依托家庭赋予她的物化资本,成为工农
      兵大学生,回到了正常的社会化的轨道中来。而她的同龄人中有不少人成为“被耽
      误的知青一代”,成为下岗的主流、生活在城市的底层。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