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危机与中产阶层的知识沟(3)
      
          结论是:从次级研究分析可见,对于当下中国中产阶层与非中产阶层来说,
      “知识属性是建构知识沟的主要动因,而职业属性(也许还包括收入水平)不是建
      构知识沟的主要动因”这一假设是成立的;同时,“知识带来知识”的原因很可能
      是来自媒介接触行为的偏好(及其各自获取知识的效率的差异)。
      
          显然,前者是本文研究的一个发现,而后者则验证了有关知识沟的经典理论。
      
          阅读危机与阶层的命运
      
          今天, 一个关于读书的常见观点是:一方面,媒体的多元化, 形成了众多新兴
      媒体对传统纸质媒体市场的分割,使得作为传统阅读对象的书刊等纸质媒体的阅读
      率下降;另一方面,社会的变革促使人们越来越忙碌于实际生活,同时远离书本。
      
          中国出版科研所主持的“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在三次追踪调查
      中的结果似乎也在佐证以上观点。该调查表明,五年来全国国民的读书率持续走低。
      2003年,在识字者中只有517 %的被调查者每月至少读1 本书,这一体现国民阅
      读概貌的读书率比1999年下降了8 7 %,其中城镇居民下降了7 8 %,农村居
      民下降了9 6 %。读刊率也从1999年的57%、2001年的498 %下滑到2003年的
      464 %。只有5 %左右的国民拥有“读书习惯”。
      
          图书媒体的危机是显而易见的。而“中国中产阶层调查”数字显示,当下的中
      国中产阶层远比非中产阶层更喜欢书刊阅读。
      
          这一研究发现显然背离了“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所显示的无差
      别人群调查结论。换言之,它有可能是在阐明以下结论:
      
          ①在一片图书阅读危机之中, 最有危机的是非中产阶层人群的媒介接触行为。
      他们因为各种原因( 最可能的原因是: 成就动机不足;文化程度低;电视媒介的吸
      引力大),远远低于中产阶层人群的阅读量。
      
          ②值得宽慰的是,即将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主导人群的中产阶层, 从普遍意义
      上看, 他们大多没有放弃图书, 至少相对于非中产阶层人群而言, 他们确实如此。
      
          ③书刊阅读已经成为中产阶层媒介行为的突出标志。这也许意味着, 它同时也
      是中产阶层的最重要的上升通道之一。
      
          “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结果还显示,不仅国人的读书率、读刊
      率一路下滑,在受文化程度限制而有阅读困难的人数比例较1999年下降8 7%的背
      景下, 基本不读书的人群中有506%表示是因为“没时间读书”。按照这个分析,
      受文化程度限制而有阅读困难的人数越来越少,说明了能够读书的人群越来越多,
      只是由于忙碌而限制了读书的数量。那么,这些“没时间读书”的忙碌人群的存在
      是否暗示了更加忙碌的中产阶层在远离书本?我们认为,答案是否定的。
      
          “中国中产阶层调查”表明,尽管绝对数量不很高,但是相对而言,中产阶层
      比起任何非中产阶层都更具有阅读偏好。这就是说,“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
      样调查”所显示的“没时间读书”的忙碌人群恰恰可能是为生存而奔忙的下层阶级!
      
          另一方面,“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还显现出新型媒介对传统纸
      质媒体的冲击是导致阅读率下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1999年,只有3 8%的被访者
      有过网上阅读经历,而2003年则上升为187%。在公众对媒体的接触率方面,与2001
      年的调查结果相比,电视、报纸和图书仍居前三位,而网络则从最后一位跃升于杂
      志和广播之前,排名第四。138 %的网民有每天早晨通过互联网浏览新闻的习惯。
      同时,对公众“读书目的”和图书消费情况的统计显示,5 年来,我国国民读书的
      功利性、实用性增强,以接受知识为目的的阅读减弱,追求消遣和娱乐的倾向越来
      越明显。那么,这些“因为上网而影响读书”的人群的存在是否就意味着上网的中
      产阶层在远离书本?
      
          我们认为,答案也是否定的。
      
          如果在“中国中产阶层调查”结果与该调查之间寻求一个理论的平衡点,那么,
      以下的解释或许更有说服力:中产阶层在上网的同时仍然有相当部分可以继续保持
      阅读偏好,而非中产阶层的网民则未必了。
      
          书刊尤其是书本阅读是迄今为止人类传递信息、传承文明的最重要的手段。尽
      管面临各种媒体的挑战,但是,书本仍然是学习能力的最突出的标志。这是由书本
      阅读的特性所决定的:一方面,书本较为精粹地集聚了专门知识(并且经过了在各
      类媒体中最为严格的信息把关);另一方面,因为通过阅读接受信息最能体现接受
      者的主体性——接受者可以有效控制阅读速度和内容,因此通过阅读书本接受信息
      的过程通常正是思想的形成过程。对于个人来说,不读书,就意味着接受信息常常
      是被动的、从众的、缺乏思考的。对于一个阶层来说,不读书,这个阶层的文化属
      性和创造力则会趋向贫乏。
      
      
      
          就知识的增长而言,媒介本身承担了相当一部分教育的职责,这里所述的教育
      是广义的,不单指学校教育,还指社会教育、媒介教育、经验教育等多方面。近来
      逐渐为学界注意的媒介素养(media literacy)问题,其核心意义在于准确地、有批
      判能力地培养个人在媒介系统呈现的庞大的信息库中,搜集整理信息,并转化为自
      身的知识储备的能力包括识别能力、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吸取和转化能力。而在
      媒介素养教育中,学校与课堂、书刊与课本又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书本的意义在于它所提供的信息, 更加接近“知识”(knowledge ),而非一
      般意义上由新闻媒体所提供的信息(information ), 更不是大众媒介主流所追逐
      的娱乐。由于书本在人发展中能力培养上的重要性, 因此, 本研究所谈及的中产阶
      层与非中产阶层的书刊媒介接触频度的差别, 就更加具有解释能力——可以用来说
      明:为什么在义务教育基本成为制度,各类知识信息层出不穷,而且媒介信息如此
      普及的今天, 知识沟的差距却日渐增加?
      
          原因只有一个: 对于某些阶层来说,读书是终生的媒介接触行为, 而对于另一
      个阶层却不是。
      
          在研究中国中产阶层的书刊阅读主题时,我们所发现的知识沟问题的价值不在
      于它本身,而在于它对当下中国阶层形成和流动的解释力量,在于它指出了一个本
      来应该显而易见、但事实上却极为隐蔽的趋势:是知识本身,在改变阶层的命运。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