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阶层:现实与未来的角力
      
          台湾自1996年后,开始脱离低失业的黄金时期,2000年失业率达5 17% ,2003
      年SARS风暴更把失业率推向高点。严重的是,失业人口的结构有了更明显更大幅度
      的变化。过去失业人口主要是刚毕业的年轻人,或第二度进入职场的妇女,但近年
      失业却是因为关厂、迁移、业务紧缩等非自愿性失业人口,年龄普遍提高,许多都
      是有家有眷的所谓一般的主要生计支撑者,也因此许多家庭经济破产、家人关系破
      裂,衍生出忧虑症、自杀等社会事件。或许由于种种警讯,因此社会中一般的中产
      阶层对理财方式也有了以下的重大改变。
      
          男性比女性焦虑,服务业最悲观
      
          在男女的焦虑程度方面,男性明显比女性要焦虑,尤其在失业率、岛内经济不
      景气、两岸关系三方面,男性最焦虑;教育程度方面,大学以上的人对两岸关系最
      焦虑,包括专科、大学以上的人对股市最乐观,行业类别方面以从事不动产、金融
      服务业对股市最乐观,从事服务业人士最悲观,尤其对失业率、两岸关系、政党轮
      替、岛内景气最悲观,以律师、会计师等专业人士最担心低利率。《天下杂志》2000
      年5 月刊228 期,http://wwwcwcom tw。
      
          以年收入来看,年薪300 万元以上者对两岸关系最悲观,100 万~150 万元年
      薪者对高失业率最悲观,200 万~250 万元收入者则对景气、利率最担心,年收入
      150 万~200 万元的人则对政党轮替最悲观。也就是说不少年薪较高的人收入来源
      跟大陆有关,因此最关心两岸关系,而年薪百万元的上班族对高失业率最担心。
      
          在年龄层方面,30~34岁的人最担心低利率、两岸关系,40~44岁的人对高失
      业率、政党轮替、股市最悲观,50~54岁的人对岛内景气低迷最担心。有趣的是,
      25~29岁普遍较乐观,对岛内景气、高失业率、国际景气、政党轮替、股市,普遍
      比年纪大的乐观,尤其在股市方面,此年龄层的人最乐观,认为股市低迷持续两三
      年的人最多,而认为暂时不好也比认为长期不好的比重要多。
      
          调查结果发现,台湾三大都会区民众现阶段的理财行为还是相当保守,有将近
      半数的民众,把银行当作主要或是次要的投资理财方式,其次是保险,约有三成六,
      再次是股票,约有三成,显示民众比较偏好风险低的理财工具。除了银行存款、保
      险、股票外,一般人的理财方式还有跟会、买股票型基金,再就是投资房地产,买
      债券基金、衍生性金融商品、新兴的保本型商品甚至投资型保单都还是少数。
      
          趋于保守的台湾中产阶层
      
          从目前主要的投资理财方式做交叉分析发现,愈有钱的愈保守,年薪200 万~
      250 万元的人,有高达三成五的人将钱存在银行,只有一成九的人买股票,一成三
      买保险;而年薪在150 万~200 万元的中产阶层“最勇敢”,有高达三成一五的人
      以股票作为主要投资理财工具,他们是最想快速累积财富的一群。
      
          此外,男性比女性保守,有近三成二的女性选择把钱放在银行;就行业类别来
      看,从事军警公教与教育服务业的人理财心态较保守,有高达四成三的人将钱存在
      银行,其次是医疗保健及社会服务业,最积极投资的要属金融保险业了,有高达三
      成四的人投资股票。有趣的是,从事不动产及租赁业者,反而并未将房地产当成主
      要理财工具,而是以保险作为首要理财工具,其次才选择房地产。从调查中,还发
      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是,选择银行为主要及次要理财工具的族群中,有高达七成的民
      众将钱放在活储,有五成的人选择定存,对照上述的焦虑指数,显示台湾民众虽然
      对于前景相当忧虑,但却对股市前景乐观,多数人想留现金在手上,准备随时股市
      落底时,伺机进场买股票。购买债券基金的受访者中,有高达五成三的人没有听过
      信用评等,即使听过但不知道意思的人也有一成五;进一步探究,有高达五成一的
      民众不会根据债券信评来购买基金。无论国内外,不了解所购买债券基金的信用评
      等,就是把自己暴露在高度风险中。
      
          民众对于理财投资所优先考量的重点,第一是保本,其次就是报酬率。但从不
      重视风险来看,台湾人只重视赚钱,却严重缺乏风险意识,不了解深究理财产品内
      容的重要性。其中,50万~100 万元年薪的人最注意本金的安全性,而200 万~250
      万者则首重报酬率,女性比男性重视保本,男性则比女性在意报酬;教育程度初中
      以下者,较注意报酬;大台中都会区的居民对风险意识则是最低。至于民众对于投
      资理财的主要目的,有近1/4 的人认为要赚钱,有近一成五的人是为退休做准备,
      一成三作为子女教育或其结婚基金,只有7 8 %是为了付房屋贷款。总体而言,
      有将近七成的人理财都有实质目的性,就是为了让自己未来过得更好而准备。杨玛
      丽,同前引文。
      
          中产阶层间出现的失业潮
      
          根据“行政院主计处”的统计显示,2002年岛内48%失业者是属于因景气衰退
      而失业的“循环性失业”。但值得注意的是,“结构性失业”近年来激增的情况则
      为历年各时期所仅见。“结构性失业”人数升至7 9 万人的历史新高,较上年同
      期骤增312 %,显示这一波日益严峻的失业,已非单纯的景气低迷而已,岛内产
      业结构变化所导致的基层工作机会的流失,已成为失业激增的重要原因。“台湾省
      主计处”:《2002年主计处统计资料》台北。
      
          “主计处”表示,失业可分为“摩擦性失业”、“循环性失业”及“结构性失
      业”三类。刚踏出校园的社会新鲜人在求职期间以及为找到更好工作而暂时辞职者
      被视为“摩擦性失业”,这类失业者对社会及经济发展并没有影响。据“主计处”
      估计,近3 年摩擦性失业人数大多维持在15万~19万之间,并无大幅成长的现象。
      台湾失业问题日益严重,在不久前的一场探讨失业问题的研讨会中,多位学者建议
      “经建会”应发挥整合“经济部”、“教育部”及“劳委会”等部门,尽速研拟一
      套有效解决失业问题的中长程计划;否则,继中高龄失业潮之后,不久台湾也将面
      临白领的中产阶层失业潮。
      
      
      
          至于因为景气衰退、企业关厂裁员而失业的“循环性失业”,近年来则随景气
      的走势而有升降,2000年初景气趋热,循环性失业曾降到9 万人以下,到2001年随
      着经济衰退而暴增到21万人,2002年由于景气复苏仍弱势,尤其商业景气持续低迷,
      循环性失业因此持续增至25万人。“主计处”指出,这三类失业中仍以“结构性失
      业”人数的成长最为明显,1996年之前这一类失业者占总失业人口比重不及5 %,
      但是从此一路攀高,到2000年时达到11%,2002年前11个月更升至153 %,7 年
      之间激增10个百分点,显示结构性失业问题日趋严重。“台湾省主计处”: 《主计
      处统计资料》, 台北.
      
          因产业结构变化所造成的“结构性失业”在这三类失业问题中最为棘手,理论
      上,政府可以通过职业训练、就业信息的提供以减缓结构性失业,但由于产业升级
      所创造的就业机会多半是工程师、技术人员,而流失的就业机会多半属于基层劳力,
      这些人力很难移转至新兴产业新增的工作机会中,在长期找不到工作下,极可能成
      为长期失业的人口,甚至退出职场成为“隐藏性失业”。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