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参与的理论和实践障碍
      
          在我国政党和国家的建设发展中,阶级一词已经具备了特殊的内涵,往往与社
      会冲突、政治斗争相关联。中产阶层作为一个利益群体,在实现自身的利益过程中
      是否具有剥削特点和原罪,是否会把自己的发展建立在伤害其他群体的利益的基础
      上呢?当前,中产阶层要广泛政治参与还有制度上的瓶颈。因而,在中国中产阶层
      要在政治社会上发挥积极作用,需要克服理论上的障碍和进行心理上的疏通,解决
      制度上的限制。
      
          不同语境下的中产阶层和中产阶层的革命性问题
      
          对于中产阶层在社会结构中的分析,马克思主义和西方社会学提供了不同的认
      识视角,导致了对中产阶层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有着悬殊的结论。
      
          阶级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用来分析阶级社会主体结构的基本方法,它以人们在生
      产关系中的地位作为切入点,并由此将各类主体划分为不同阶级。“物质生活的生
      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32页。因此,中产阶层身不由己地要打上
      阶级的烙印。应该说,从人们在生产关系中所处的不同地位入手区分不同的阶级,
      可以抓住问题的本质,认识主体对于社会发展的态度和倾向对于主体战略的制定是
      必要的。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阶级分析的框架只给社会留下两种相互对立的社会类型
      :冲突的社会与和谐的社会。第一种类型,按照马克思的看法,本来就是对人类尊
      严的破坏,社会集团之间存在着对立关系,列宁指出在劳动产品的分配中是一个集
      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体的劳动,必须被消灭。第二种类型消除了冲突的根源。西摩·
      马丁·李普塞特:《政治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第5 页。应该说在生产关
      系上,不同的集团的确是存在着差别,这是社会发展的常态,而把差别演化为针锋
      相对的对立关系,则是社会发展的极端状态,即便是在马克思所说的阶级社会也还
      存在着中间群体,而且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极端对立状态也是阶段性的。至于进
      入社会主义阶段,我国当前存在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阶层更是社会差
      别的体现,而不是对立关系。阶级分析作为一种针对根本性差别的分析,它不能代
      替其他方面的分析。过去的许多年中,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有偏差,不适当地滥
      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把人民内部矛盾扩大化、尖锐化,造成人心涣散,以致人们一
      提到阶级归属,便心有余悸。贾高建:《阶级分析和阶层分析:两种不同方法的比
      较研究》,《新视野》2005年第1 期,第24~25页。
      
          阶级内部的阶层分析较之笼统的阶级分析当然更为具体,它可以进一步揭示出
      同一个阶级的不同主体之间的地位差别,以及他们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可能起到的作
      用方面的差别,这对于主体战略的制定无疑是重要的。由此,可以区分出各种不同
      意义的社会阶层,描绘出各种不同类型的主体结构。这种社会阶层分析方法具有很
      大的灵活性,可以更加具体和细致地反映出主体之间社会地位的差异。不同角度的
      社会阶层分析可以相互交叉和重叠,从而可以较好地适应主体状况分析的全面性要
      求。因此,在主体战略的研究中,阶层分析方法完全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
      它会使我们更加符合各种社会主体的各个方面的具体实际。
      
      
      
          当前政治参与的困难和障碍
      
          在现代民主制国家, 公民的政治参与是靠一整套健全的制度来实现的。我国在
      公民政治参与上建立了诸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
      治协商制度、基层群众民主自治制度等, 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然而在这些制度的具
      体措施及贯彻执行的实践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偏颇, 一些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和
      健全。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方面: 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制度还不够完善, 如提名制
      度、确定候选人制度等; 现有的选举制度在选举实践中没有得到很好的行使, 选举
      走过场、不尊重选民或代表意愿的现象, 在个别地方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在中国共
      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及政治协商制度方面, 目前也有不够完善的地方, 如个别地
      方还未能很好地处理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 民主党派、无党派著名人士的积
      极性还未充分地发挥出来, 共产党与民主党派、无党派著名人士还缺乏充分的沟通
      和理解。梁波:《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求实》2002年第5 期,
      第47页。
      
          在对待新阶层的参政问题上,政府也在理论上、实践上做了许多工作,如理论
      上认定企业家的合法劳动者地位、明确企业家的社会贡献,实践中吸引民营企业家
      入党、参加政府机构等,但是马上就出现了企业家的角色认识不清及红顶实业家、
      权钱交易的问题,政府如何摆正与中产阶层特别是新阶层的关系、如何真正发挥他
      们的作用,这需要进一步思考。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