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阶层、政治参与和社会稳定(1)
      
          关于我国中产阶层的政治参与分析,我们首先面对的是中国中产阶层是否具有
      阶级或阶层意义上的群体问题、中产阶层在政治参与中会有什么样的选择和举动、
      中产阶层的政治参与对当前的社会稳定的作用。
      
          中国中产阶层群体特征、阶层意识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展开,我国在社会结构上发生了举世瞩目
      的全局性、高强度的阶层分化。主要表现在: 首先, 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形成
      的僵化封闭的干部、工人、农民三级式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侵蚀性的变化, 原来几
      乎没有差别的同阶层成员不断地从同质性向异质性转化, 在经济收入、社会地位、
      声望等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分化, 出现了众多的亚阶层和群体。其次, 不同阶层之间
      的人员流动日益频繁, 社会成员的垂直性移动日益增多, 原来界限分明的各阶层之
      间的隔绝被打破。再次, 还有众多的社会成员从原阶层分离出来, 产生了介于原阶
      层之间的边缘阶层和群体, 以及不同于原阶层的新兴阶层或群体。所有这些都使凝
      固了近30年的原有社会结构松动、变化了, 且其强度之大、速度之快超乎人们的预
      料, 极大地改变着中国社会的面貌。陈存安:《论阶层分化对政治发展的挑战》,
      《唐都学刊》2002年第3 期,第18页。
      
          在这个形势下,我国社会产生了中间阶层。从结构因素看, 现阶段的中间阶层
      ,其来源构成主要有四类:第一是传统的“中间阶层”,包括小业主、小商贩等自营
      业者、个体户。他们以较少的资本自雇经营、规模较小、利润较少。第二是计划经
      济体制下的“中间阶层”中分化出来的部分干部、知识分子。第三是改革开放以来
      新生的私营企业主、乡镇企业家。第四是由引进“外资”及高新技术人才而生的新
      型中间阶层。高雪玉:《中间社会阶层的社会学透视》,《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4
      年第4 期,第79页。
      
          他们具有如下特征:第一, 具有稳定而且较高的社会地位。虽以薪金为主要谋
      生来源, 却不直接面对物质生产。社会中间人群所从事的职业具有较高的科学知识、
      复杂的职业技术和较高的收入, 其职业是与社会进步同步的, 因而具有时代性或先
      进性。第二, 具有合法而且稳定的经济收入, 生活水平已达到小康水平并保持稳定
      的生活状态。但社会中间人群作为一个群体, 他们普遍不安于现状, 大都能吃苦耐
      劳,不断进取, 不断汲取与时代同步的先进知识。所以工作时间长, 劳动强度大, 
      闲暇时间短是这个阶层生活方式的主要特征。第三, 在文化观念、思想意识上他们
      对社会和时代的主导观念有较强的认同感, 有着很强的社会影响力。社会中间人群
      所从事的职业具有较高的科学知识、复杂的职业技能, 他们的教育、素质以及职业
      技能都是相当出色的, 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因此相对其他社会群体而言, 这是一个
      具有较少传统观念、较少权力意识、较多市场取向和较多创新精神的群体。张惟英
      :《中国社会中间人群的特点和社会稳定》,《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年第
      2期,第69 页。
      
          政治参与的主体、类型
      
          政治参与(politicalparticipation)又称“参与政治”或“民主参与”, 是来
      自西方政治学的概念。一般认为, 政治参与是公民通过一定合法方式和程序参加政
      治生活, 表达政治意愿并试图影响政府决策的行为。S 亨廷顿和J 纳尔逊把它
      的特点总结为:(1 )是实际的活动,而不是心理上的指数。(2 )是普通公民的
      活动。(3 )是限于对政府施加影响的活动。蒲岛郁夫:《政治参与》,北京:经
      济日报出版社,1989,第4 页。从社会转型期的现实出发, 由于制度缺乏现象较普
      遍, 公民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与既有制度规范发生冲突。因而, 在广义上可以把政
      治参与理解为: 政治参与(politicalparticipation)是指参与制定、通过或贯彻
      公共政策的活动。这个宽泛的定义适用于从事这类活动的任何人,无论他是当选的
      政治家、政府官员或是普通公民,只要他在政治制度内以任何方式参加政策的形成
      过程。戴维·米勒、韦农·波格丹诺主编《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中国政
      法大学出版社,第608 ~610 页
      
          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 是一定社会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指标。民
      主的政治参与可以在国家和社会之间稳妥地实现政府的行动和公民意愿间的平衡。
      它能形成强大的政治效应, 给政治体制注入活力,监督、制约国家权力的行使, 要
      求政府必须对法律和社会公众的利益负责;广泛的政治参与有助于实现决策的科学
      化、民主化, 有助于政策执行中获得有效支持, 有助于政策的及时反馈和修正;广
      泛的政治参与是实现公民政治权利和有效维护个人、团体利益的重要方式;政治参
      与还可以培养公民的民主意识和参政意识, 增强对政治体制的信任,产生归属感,
      构筑现代民主政治有效运行的心理基础。
      
      
      
          表8-1 政治参与的因素和活动的方式* 活动的方式影响力的类型效果涉及的范
      围对立活动要求的自发性与他人的协作投票压力强,信息量小广泛有微弱微弱选举
      压力强,信息量多样广泛有少量少量地区活动压力程度各不相同,信息量大广泛根
      据情况根据情况根据情况与官员接触压力小,但信息量大个别无无微弱* 此表转引
      自蒲岛郁夫《政治参与》,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89,第7 页。
      
          对于政治参与,我们还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成多种类型。根据社会形
      态的性质, 可分为剥削阶级社会中的政治参与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政治参与; 根据
      参与主体的不同, 可分为个人政治参与和集体政治参与; 根据公民参政时的主动与
      否, 可分为自觉政治参与和动员政治参与; 根据公民参政时是否遵循政治活动的程
      序规则或既定的政治法律制度, 可分为合法政治参与和非法政治参与、常规型政治
      参与和非常规型政治参与、制度内政治参与和非制度政治参与; 根据政治参与的功
      能属性, 可分为工具性政治参与、发展性政治参与和沟通性政治参与; 根据政治参
      与的结果, 可分为建设性政治参与和破坏性政治参与、影响政治决策的政治参与和
      不影响政治决策的政治参与、有效政治参与和无效政治参与。
      
          根据政治参与主体不同的参与程度,可以把参与者划分为:基本上置身于政治
      进程之外的“冷漠者”,只是在较低的程度上卷入政治的“旁观者”,以及一小群
      以若干方式积极介入政治的“好斗者”。戴维·米勒、韦农·波格丹诺主编,同前
      引书,第608 ~610 页。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