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中产阶层的文化品味(4)
      
          广州访谈对象G5是1999年从安徽调动过来,他对此的观点与做法就很有代表性
      :“比如说我们去过香港、澳门,这是带孩子去玩的,我们小孩子情况不好,见的
      不多,现在条件允许了,就要带他多走走,见识见识……还有就是给他学钢琴,一
      次有时几十块甚至一百块,主要是让他有一些特长吧,也没指望在这方面有什么发
      展。多一些总是好的,不像我们小的时候就除了学习什么也不会。我上大学时看到
      别人会弹钢琴真是很羡慕,现在当然也要让他接触一下。”在某世界知名化妆品公
      司做营销工作的女士S12 谈到自己对女儿的艺术培养时说:“我开始只是想送她去
      接受一些熏陶,你想啊,在竞争这么激烈的社会里,没有专长,今后怎么生存啊?
      特别是一个女孩子,如果她在艺术方面有些特长,那情况肯定就会不一样,就会比
      别人有优势。没想到她还学得挺好,老师说在班里她是非常突出的,你要知道她可
      比那些孩子要小许多,有的都是中学生了,她才二年级!”这位女士送女儿去了少
      年宫里的绘画与芭蕾舞的培训班,她的女儿在色彩、素描与舞蹈方面都表现出艺术
      上的天分,深得老师的赏识,可她并不愿意女儿将来走上其中任何一种专业道路,
      因为它们都“太苦了”,而她只希望女儿的艺术天分能借此得以保持下去,使女儿
      能在长大以后多拥有一份竞争的资本。
      
      
      
          在当前社会环境下产生的中国新中产阶层,身上有着极强的消费主义文化思潮
      影响的色彩。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虽然中产阶层的文化趣味尚处于形成过程之中,
      但在某种程度上,它已经开始对当前中国城市社会文化消费趋势的走向起到了一种
      主导的作用,而这一趋势的显著特征即是其功利性与娱乐性。在前工业社会传播手
      段较为单一的情况下,纸上的阅读与戏剧、美术等的学习与欣赏构成了人们文化生
      活的绝大部分内容;资本主义现代化时期广播、电视的出现也曾极大地改变并丰富
      了人们的文化生活;而在今天的信息时代,网络阅读对人们的生活所产生的影响,
      远非以往任何时代、任何传播手段所能比拟,过去曾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知识渴求
      和情操陶冶需要的艺术实践活动,在今天转变为即时性、实用性更强的对信息的获
      取及单纯的娱乐行为。人们的文化欣赏习惯与判断标准正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媒体潜
      移默化的影响。“媒体不只给我们信息;它还指导我们的经验。我们对真实性的判
      断标准、我们的现实标准,渐渐地被这些媒体而不是我们自己的不完整经验所塑造。”
      CWrightMills,ThePowerElite,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2000,p313 
      布迪厄的资本与场域概念相对于西方已经成型的中产阶层而言有着非常现实的意
      义,因为西方的中产阶层早已发展成熟,早已形成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在世界全球
      化背景下产生的中国新中产阶层,其在文化趣味上的阶层区隔性特征还不十分明显,
      更无法就此做出明确的区分。因为从生活方式的形成上来看,它“是惯习体系化的
      产物,在相互的关系中通过惯习的影响而被感知”,由此才“成为全社会认定的符
      号体系(如高贵、庸俗等等)”。Bourdieu,opcit ,p 172 反观处于形
      成期的中国中产阶层,至少有三个方面妨碍了他们形成自己的阶层文化趣味:(1 )
      他们还缺乏明确的阶层意识;(2 )多数人正处于向上奋斗的阶段,目前最大的希
      望是以自身的努力积累更多的财富;(3 )由于现代中国发展史上传统文化的断裂,
      这批新生的中产阶层存在着先天的文化资本的欠缺。因此,就总体而言,要形成明
      确的阶层文化品味,中国中产阶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由于越
      来越相似的社会空间位置与越来越相似的消费实践,正在不断壮大与发展中的中国
      新中产阶层已开始了阶层品味的第一步:物质消费上的某种品味。随着中产阶层在
      中国社会结构中地位的逐渐稳固与确立,掌握着文化话语权的知识分子或者说文化
      媒介人,作为中产阶层一分子,必然会倡导中产文化的欣赏趣味,并使之最终成为
      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的主导方向。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