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成分器官禁忌
      
          发须禁忌
      
          中国民间对头发和胡须是很看重的。《说文解字》释“发”字为“根也”。《
      康熙字典》上“发”字义有“肾之华在发”、“血之荣以发”的说法。可见发须虽
      为首、面之毛,实
      
          则与人体魂魄亦是有关连的。或者是联系到“山以草木为发”,草木是野兽隐
      现出没之地,从而想到人的灵魂可能也会隐藏躲避在发须之间。如果剪掉发须,身
      体的健康就会受到影响;如果发须被仇人拿去,他们就会通过对发须实施的巫术来
      伤害自己。由于发须与灵魂有关的观念存在,再加上封建礼教、功利思想的影响,
      所以,关于发须的禁忌就很多了。
      
          (1 )胎发禁忌
      
          新生儿的胎发,百日内是禁止剃去的(有些地方是不满月不能剃),否则小儿
      就有夭折的危险。现在汉族地区仍有此俗流行。剃胎发的时候,还不能剃正头顶上
      胎发。正头顶俗称“呼歇顶”或称“天灵盖”,那里的波动起伏让人感到可能就是
      灵魂出入的地方,因此是要格外小心避忌的。这地方禁止手触、拍打;否则,压伤
      了天灵盖,小孩子会变成哑巴,或者成为痴呆。小孩儿剃头,周围的头发都可以剃
      光,惟有此处的一定要保留下来。头发长长了,就梳成一个小辫,辫梢上系一根红
      头绳,以示警戒。汉族流行小男孩后脑,或在头顶的一边留一撮头发不剃,一直让
      它长到十二三岁才剃掉,有的还把缕头结成小辫儿,俗称“八十辫”,豫南又称
      “尾尾尾”(读作wěiwěiyǐ),是祝愿小孩儿成人、高寿的意思。尤其是
      一个男孩儿,特别宝贵,更须如此。其中,也就包含有让灵魂长驻其发间的意义了。
      
          (2 )“天菩萨”禁忌
      
          在彝族,男性头顶前端一块方形头发都要蓄留起来,编成小辫或以头帕竖立包
      裹起来,称之为“天菩萨”、“指天刺”。俗以为,这是本人尊严的象征。内藏
      “天神”,主宰着本人的吉凶祸福,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他人绝对不得随意触摸。
      不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如果被人触摸了“天菩萨”,本人都以为是件倒霉的事
      情,是凶祸的征兆,必然要奋起与犯忌者搏斗。犯忌者也自认为是输了理的。如果
      双方身份相等同,犯忌者会主动打酒赔礼;如果犯忌者身份低下,便要杀猪、宰羊、
      宰牛,大办酒席,赔礼请罪。如果人家不依,犯忌者还会被断臂,甚至被处死。尤
      其是妇女,更不能乱摸男子的“天菩萨”。如果妇女抓摸了“天菩萨”,就是对
      “天菩萨”的“亵渎”和“触犯”,那对男子将是终身不利的,除了要由女方杀鸡
      买酒当众赔礼道歉外,“天菩萨”还必须剃掉否则死后就不能升天。这种禁忌信仰
      的习俗在彝族一直被严格地遵从着,就是在仇敌械斗时,双方也严禁触动对方的
      “天菩萨”。否则,也要砍去犯忌者手指,或令其出银赔礼。
      
          (3 )理发禁忌
      
          在汉族和许多少数民族中流行有丧事时禁忌理发、剃须的习俗。家中有人死亡,
      男性一旦得知凶信,便在一个月或百日内不得理发、刮脸。其中的信仰,可能是因
      为发须受之于父母,所以不在先辈亡故时抛弃之,以示孝敬之心,以表哀痛和思念
      之情;也有人说,是追忆故人悲伤感怀,不思整理容颜,以表明孝心的;还有人讲,
      不理发、不剃须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形貌,使亡灵不能辨认,以免凶事殃及自身。前
      两种说法都与礼教有关,比较接近,是儒家思想的流传和影响。后一种说法则与发
      须与灵魂有关,以及发须能通过巫术伤害本人的形体等等俗信有关了。
      
          理发、刮脸不仅在丧葬期间是被禁止的,其他方面也还有不少禁忌。例如鄂温
      克族有下午禁忌理发刮脸的风俗习惯,不知与灵魂的回归是否有关,或者正是担心
      下午理发刮脸改换了容颜灵魂不能顺利地回到自己体内来吧。汉族还有外甥禁忌在
      舅家剃头的俗风。说是如果外甥在舅家剃头会“妨舅”。“舅”与“旧”谐音,
      “旧”有指老年人的意思。据《尔雅. 疏》云:“舅者,旧也;姑者,故也。旧故,
      老人称也。”(又见《白虎通义》)可知,妨舅即为妨旧,亦即妨害老年人的意思。
      这一习俗旧时在河南、河北、山东等中原地区流行。尤其在正月里忌之更甚。正月
      是新年伊始的新春季节,如果在舅家剃头则更易引起对“旧”的联想,故而忌之尤
      甚。哈尼族人多于农历五月后祭龙,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祭祈之后,巫师在
      山坡上先播下一些旱谷,随后各家也随着播种。在秧苗破土前是禁止理发的,否则,
      秧苗就长不出来了。在这同时,还禁止砍柴草。由此可知,这时的理发禁忌,是因
      为把头发看成和柴草、秧苗一样的东西了。为了防止它们之间发生“交感巫术”的
      不良影响,所以,不砍柴草,不理发,好让秧苗也像柴草和头发一样顺利地长出来。
      这显然是交感巫术中相似律的某种特殊应用。民间还有“饱不洗澡,饿不剃头”的
      说法。恐怕其中也有关于“体魄”与“魂灵”的安危问题存在。中国西北地区回族、
      东乡族、伊斯兰教新教流行地区有忌剃胡须的习俗。伊斯兰教新教主张男性年满十
      二岁,必须留胡须,否则被视为违背“圣行”之徒。有“剃掉一根胡须,罪同杀死
      一个天仙”之说。后来这种宗教信义超脱出宗教范畴,演变为较为普遍的生活习惯。
      在兰州、凉州、青海等地,留胡须者走到哪里都受人尊敬,并可以得到保护,当地
      有“胡须是路票”之说。相反,不留胡须的人就没有这种优惠的待遇了,
      
          甚至会被冷落。汉族旧时也多蓄须,有男儿无须不美之说。西北地区的回族、
      东乡族、伊斯兰教老教流行地区又有忌留胡子的习俗,是由老教规演变为生活惯习
      的。汉族,父母健在,忌儿子留须。但如果有了孙子还不留起胡子来,就又要有人
      说闲话了。鄂伦春族女子把头发梳成两上辫子缠在头上,是订过婚的标志,这也是
      禁忌的标志,说明这个女子已有了婆家,不能再另议婚事了。
      
      
      
          关于理发或者不理发成为禁忌乃至成为法令的事,中国人还有一段特殊的经历。
      在满族统治中国的清朝时期,中国的男性一律都剃光了头,只留头顶一块头发,编
      成长长的发辫背在身后。这原是满族人的风习,是满族统治了中国之后强加与中国
      其他民族的。传说,清朝刚建立时,并没有推行此风。当时上朝的时候,殿陛之间,
      分满、汉两班文武大臣站班,各是各的打扮,一向也相安无事。后来,溜川有个叫
      孙之獬的,在明朝时也曾官到九卿。可是当清兵入关后,他全家就一起改成了满族
      的装束,连发辫也留起来了。有一次他上朝觐见皇上,归入满班,满班以其为汉人,
      不许;归入汉班,汉班又以其为满饰,亦不许。弄得他很狼狈,于是他就向清帝奏
      言道:“陛下平定中国,万事鼎新,而衣冠束发之制,独存汉旧,此乃陛下从中国,
      非中国从陛下也。”此番话感动了清世祖,于是乃下令削发。后来孙之獬阖家被反
      清的山东义民所杀。这个传说见到《清稗类抄》,是否清室有意将削发之责任推卸
      于汉人,也未可知。不过,不管传闻是否可信,满清削发的强令已在民间广为推行
      确属事实。以后经过三百年的延袭,在民间已成为惯习。至使民国初期“剪辫子”
      又成了一件阻力很大的事了。时至如今,中国的男子再没有留长辫子的了,就连满
      族人也变革了这一习俗。说起来,发型如何,理不理发,本是可以随意而行的,然
      而一旦形成风俗,便又具有一种无形的约束力量,使任何个人不易与之相对抗。现
      时期人们对发型的要求已不太苛刻,可以有更多的自由,但是仍不见有人——特别
      是男子再留起长辫子来,连留长胡须的也很少见。这说明,在发须方面人们仍然是
      有所禁忌的,不过不大自觉罢了。而且,发须禁忌很容易与生命联系起来,像“留
      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号令就是一个见证。当然,这里边已不纯粹是民间
      
          信仰的问题而是又含有一些社会的因素在其中了。但是,民间信仰的发展、演
      变有哪些又是能够完全脱离了社会生活的呢?发须象征生命的信仰,在中国古来就
      有。这方面的例子也还很多。例如《三国演义》中曹操就多次以头发和胡须替代自
      己的生命,为严明军纪,斩发代斩首,割须代割头。中国民间也常以青丝代身,遥
      寄情思。剪发辫留给妻子(或丈夫)就好比人还在她(他)身旁一样。第一次把命
      运结合在一起的夫妇,叫做“结发夫妻”。又用“白头偕老”来祝愿夫妻关系地久
      天长,无限美好。过去,还有以遗发招魂葬人的,谓之“发冢”。这些都是理发、
      剃须禁忌之所以存在的深厚的民俗文化基础,有了这个基础,这一类禁忌才存在、
      发展下来。
      
          (4 )落发禁忌
      
          发须既然是灵魂的栖止地,既然是生命的象征,那么,落发自然也就是人们所
      忌讳的事了。一般人落发也是一种不吉祥的征兆,而尤其所谓“木形之人”发落就
      更凶(参见熊伯龙《无何集. 五行贼害辨》)。这大概是除了一般人不希望自己灵
      魂的栖止地变得太稀疏或者害怕头发被别人拿去作法伤害自身等等原因之外,还有
      “木”即是“发”的缘故吧。“山以草木为发”、“木形人”本身就是“山之发”,
      那“落发”岂不真等于是“落自身”吗?自身的败落当然是凶兆了。相者的推理,
      大体应是以此为“影子”的。落发禁忌反映出一种惜发的心理。据爱新觉罗. 溥仪
      在《我的前半生》中回忆:“慈禧很爱惜自己的头发,给她梳头的某太监有一次在
      梳子上找到一根头发,不由得心里发慌,想悄悄把这根头发藏起来,不料被慈禧从
      镜子里看到了,这太监因此挨了顿板子。”惜发,并不全是因为它是自己身上的东
      西,民间还以为头发里藏着自己的“财气”(或许这种财气正是自己灵魂的神力的
      体现)。所以,当一天劳作以后,晚上是忌讳梳头的。豫西有俗谚说:“白天挣个
      牛,搁不住晚上一梳子搂。”晚上一梳头,就会把一天聚起的“财气”梳去了。而
      休息一晚上,等第二天清晨再梳头就不要紧了,大概这时“财气”已经通过头发根
      吸收到体内了吧。
      
          (5 )拔白发禁忌
      
          白发是老年人的象征,也意味着生命的衰弱。好像随着白发的增多黑发的减少,
      人的生命中的灵魂元气也逐渐跑掉了。所以人们害怕白发染首。最初发现有了白头
      发时,总是有些惊讶,“哎呀,我已经老了么?”有时,不由得伸手去拔下那刚刚
      出现的几根银丝。然而,不久就又发现,白发拔去后又生出更多的白发来。于是,
      俗信以为,白发是不能拔的,“拔一根,长十根”、“越拔越多”,在这种惧衰老
      的心理作用下,拔白发成为一种禁忌。尤其是青壮年时期,发现了白发更不能拔。
      现时期老年人把白发染成黑色的也很多。染发虽然是出自一种爱美的心理,是讲究
      仪表的美,同时,也有的是通过染白发而成黑色的手段使青春永驻其身,保持住矍
      铄的精神。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