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好职员(4)
      
          第41条  千万不要忘记整理办公环境  只有猪才会在肮脏的泥里快乐地打滚,
      只有牛马才会在龌龊的圈里“引吭高歌”。搞好你的周围环境,那绝对不是形象工
      程。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几案精严见性情。”从行为学和心理学上分析,一个人
      的个性和心理状态在几案或其他方面可以很清楚地体现出来。一个把办公环境搞得
      零乱不堪的人,在工作上也绝对不可能一丝不苟。所以不要以为办公桌是你的“自
      留地”,想怎么弄就怎么弄,精明的老板只要向你的办公桌瞟一眼,便对你的个性
      了解十之八九。腾出点时间,对你的办公环境(办公室地板、玻璃、墙壁、办公桌、
      办公设备、卫生间等)稍做修整,随时保持干净、整洁、井井有条。这样有助于你
      给老板留下好印象,也有助于你在工作时保持愉快的心情和较高的效率。
      
          [案例]
      
          一家咨询公司文员,是一个爱美之人,本人也是个美人。她有个很大的特点就
      是喜欢照相,而且把所有照片——她的、她孩子的、她朋友的,统统拿到办公室来
      压在玻璃板下面,常常引来很多人围观,她便津津有味地向他们讲述,每一张照片
      都是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这家咨询公司有很多业务都是通过电话进行的,她这样
      的行为严重影响了公司正常的业务,因而常常受到客户的投诉,而她却屡教不改,
      以致于最终丢掉了饭碗。
      
          第42条  千万要机动灵活 
      
          “进化论”的精髓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就是“灵活制胜”,越灵活的
      人越有竞争力,难怪人类叫“灵长类”。
      
          两军相遇,勇者胜;两勇者相遇,智者胜。即使是纯粹的体力活,也要讲究巧
      劲,所谓“四两拨千斤”就是这个道理。在职场也一样,经常会遇到解不开的疙瘩,
      有些人就像老牛拉磨一样,眼睛始终离不开那个圈子。一个成熟的职场人士,总是
      善于在纷繁复杂的局势里独具慧眼,另辟蹊径,事半功倍。目的说明手段,只要你
      的目的正当,你就可以“不择手段”。
      
          [案例]
      
          一个同学毕业后到一家报社当财经记者。一次报社策划了一个企业家访谈栏目,
      社里一直想采访一位从事房地开发的大老板,主要还是联络一下感情。这位老板处
      事低调,多次婉言谢绝了邀请。由于这位大老板从未在这家报社做过广告,对报社
      而言,这意味着一笔潜在的、巨大的广告费的流失。请客客人不参加,送礼又不妥
      当,连美女记者出马也无济于事。社领导颇为头疼,决定重奖求勇夫。在一次报社
      大会上,社领导宣布,谁能够拿到这位企业家的独家、首发访谈稿件,除了稿酬按
      照一类稿酬以外,报社还另外发奖金5000元。人们群情激奋,迅速行动,八仙过
      海,各显神通。刚开始这位记者也向其他人一样,采取死缠烂打的方式,但发现那
      根本就没有用。“防火防盗防记者”已经成为很多企业的日常重要工作:一是电话
      打不到他手里,全部被秘书挡驾;二是很难见到他本人,他上下班都是通过连接办
      公室和车库的电梯,外人无法进入;三是即使见到他,前呼后拥的也无法靠近。
      而这位记者是个很聪明的人,决定采取迂回战术。他通过在公司工作的哥们的哥们
      的哥们打听到,老板的夫人刚刚去世,两人感情很深,老板每个周末的黄昏都要到
      公墓去坐一会,没有任何随从。正好他去世的奶奶也安葬在那里,于是他在周末买
      了鲜花早早地就到了公墓,先给奶奶献了一束,然后找到老板夫人的墓碑,献上一
      束花,然后静静地等待着。黄昏时分,老板果然来到公墓,他神态凄凉而凝重,步
      履蹒跚,完全不像平时那样。他看到一个陌生英俊的小伙子在夫人墓前默哀,迷惑
      不解,就问他为何给一个死去的陌生人献花。该君在最恰当的时候、最恰当的地方、
      说了一句他有生以来最恰当、最有水平的话:“天下的母亲都是一样的!您看,她
      们柔和而慈善的眼神是那么相像!”老板心里咯噔了一下,大为感动,于是和他攀
      谈起来,深情缅怀了夫人,热泪盈眶,完了,还到他奶奶墓前拜谒一番,然后两人
      从公墓一起回城,在一家酒楼吃饭,后到茶楼喝茶,谈得颇为投机。几天后,他
      以老板提供的材料,写了他的情感史,尤其是夫妻感情,真挚感人,在发表前让老
      板先提意见,如果不满意就不发表。这样的稿件和通常写老板的那类不食人间烟火
      的“神人”、“超人”稿件完全不一样,老板看后非常满意。稿件发表后,为老板
      赢得了良好的口碑,老板和报社的合作也就开始了。
      
          第43条  千万不要牢骚满腹 
      
      
      
          牢骚一次有益于健康,喋喋不休、絮絮叨叨、牢骚满腹却像钟表报时,相当于
      折寿。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在现实生活中,各种利益纠缠不清,各种人际关系
      盘根错节,人们难免发发牢骚,心理平衡一下,这有益于健康。但有一种人,天生
      的“牢骚派”,或者叫做“抬杠派”,生活中不少见,性格使然,整天婆婆妈妈、
      唧唧哝哝,好像所有的人都   
      
          和自己作对,所有的人都借了自己的美金却还了日元。撇开那些工作和生活上
      的无伤大局的鸡毛蒜皮不说,他们这种“认真劲”很少表现在工作的建设性上,而
      是天生的“泄气因子”,他们对一切均采取“鸡蛋里面挑骨头”的态度,什么都行
      不通,处处泼冷水,常常以否定的语气评论同事,以悲观的语气评价公司前景,仿
      佛大祸随时就会来临。
      
          “组织行为学”理论认为,人在遭受挫折与不当待遇时,往往会采取消极对抗
      的态度。牢骚通常由不满和自卑引起,一是希望得到别人的注意与同情,二是掩饰
      自己的底气不足。这是一种超出正常的“平衡”心理的破坏性心理,是职场里讨人
      嫌的“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人人都敬谢不敏。老板也很提防这样的人。大多数
      老板认为,“牢骚族”与“抱怨族”不仅惹事生非,而且造成组织内彼此猜疑,打
      击团体工作士气,从而坚壁清野,严加防范。所以,要成为一个成熟的职场人士,
      必须克服自己的牢骚心理。记住,职场里面人人都很累,没有人愿意倾听你的絮絮
      叨叨。
      
          第44条  千万不要情绪失控 
      
          如果说衣妆是一个人的外衣,情绪则是人的内衣,岂可供众人瞻仰?
      
          职场如战场,压力大,节奏快,加上不可避免的办公室政治,人很容易急躁。
      情绪失控的主要表现是关键时候沉不住气。如脸红、哭泣、手足失措、坐立不安、
      咄咄逼人、强词夺理、胡搅蛮缠、大发雷霆、出言不逊、得理不饶人,甚至动手动
      脚,这些都会让你的形象毁于一旦。经常拍案跺脚,大发无名之火的人,是不会得
      到人们的尊重的。同事会对你敬而远之,老板则会认为你缺乏处理工作压力的应变
      能力,关键时候会耽误大事,平时也有损公司的形象。所以,情绪化的员工常常得
      不到老板的好感,即使你很有个性而使用你,也是个权宜之计,你晋升的空间绝对
      不会太大。真正优秀的职场人士除了娴熟的工作技能之外,还必须有成熟的心理
      素质,必须善于克制自己的怒火;给人的印象应该是温和平稳、张弛有度、不亢不
      卑、能屈能伸,这是应有的修养和表现。有时候,心理素质甚至比你的工作能力更
      能决定你的命运。记住,职场不是舞台,即使是舞台,你也还要走台步,背台词,
      不可能完全由着你的性子来。记住,公司不是你的家,更不是心理诊所,你的上司
      不是你的父母,更不是你的心理医生,所以你有天大的怨气,也必须强行按捺住,
      收起你的脾气来,拿出你的风度来,哪怕你回家大哭一场,大骂一场,或者大吃一
      顿。
      
          [案例]
      
          职场里不乏女强人,甚至女权主义者,她们能力强,性子急,风风火火。这里
      就有一位,她是某咨询服务公司的培训部主管。客观地说,她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能
      力还是不可否认,甚至可以说是不可替代的,但她依然没有摆脱黯然败退职场的命
      运,严格地说,她的结局是她自己火爆性格的牺牲品。公司是个新公司,立志在
      培训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董事会一直想开发一套立足中国本土的,有独立知识产
      权的培训教材,她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加盟这家公司并被任命为培训部主管,全力
      负责新教材的开发、编撰。女强人被委以重任后,立即一头扎进去,带领三四人
      全力以赴。她是个完美主义者,甚至达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比如,需要一个数据,
      本来打个电话查询就可以了,但她非要派人到实地调查。又比如,需要一个专家的
      意见,电话采访就可以达到目的,而她却非要坚持面对面采访,等等。客观地说,
      如果你是编撰国家统计年鉴,这样的精神是必不可少的,但他们这套教材重在传达
      理念,数据这些东西并没有必要如此精确。这种纠缠于细节的行为不但会增加开发
      成本,还会延误市场开发进度。公司有几次都在肯定她前期工作的同时委婉地批评
      了她的效率,但她依然我行我素。后来,在她一次没有必要的出差归来后的会议上,
      公司领导层强调形势逼人,再次敦促她提高效率,态度严肃中留有情面,可是她却
      认定自己的辛苦没有得到肯定,自尊心受到伤害,再联想到在出差途中险遇车祸,
      长期积累的怨气如同火山爆发,拍桌子,摔茶杯,口吐秽言,无限上纲,把公司形
      容为一个没有人性的血汗工厂,令全场员工噤若寒蝉,领导威信扫地。总经理办
      公会研究后认为,尽管她劳苦功高,但她的性格不符合企业风格和理念,严重影响
      了公司领导层的威信,如果留任则会留下隐患,决定让她停职反省。公司的本意是
      教育她的同时,挽回领导的面子,以后还是会给她“平反昭雪”的,公司一个副总
      还专门和她谈了话,但她哪里受得了如此“欺辱”,没有多久就坚决出走了,拦都
      拦不住。后来看,她实在是太冲动了,因为她走了不久,她主持的教材就热热闹闹
      地上市了,培训课程也正式招生了,但这一切都似乎与她无关了。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