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后记
      
          本书作者张之宇,自1991年7 月开始对张学良进行了一系列的采访。1991年,
      她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委派,负责张学良口述历史组的工作,承担了张学良口述
      历史的记录。在张学良的晚年,张之宇及其妹张之丙与张学良夫妇接触良多,在与
      张学良夫妇朝夕相处之中,她们熟悉并了解了张学良。她们不仅记录了对张氏夫妇
      的印象、晚年生活,还基于史料的钩沉、梳理,提出了不少颇有见地的思考,在饶
      有趣味的记录和描述中,她们的思考还将引起读者对张学良这样一个威名显赫而又
      充满神秘感的历史人物的浓厚兴趣。书中披露的一些鲜为人知的口述资料,有助于
      我们进一步了解张学良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本书的内容组成大致有三方面的来源:一是多年来张之宇、张之丙曾在台湾的
      《历史月刊》等刊物上发表过的部分文章;二是2002年作者在台湾出版的《口述历
      史之外——张学良是怎样一个人》;三是作者为本书新增和补写的内容。书中张学
      良本人所述内容均来源于存档的采访实录( 录音、录像) 和文件。
      
          作者对张学良夫妇,尤其是对张学良将军充满了崇敬之感,但作者恪守“史实、
      史德、史识”并举的记录和研究的原则,在探索“张学良是怎样的一个人”的主旨
      下,力求展现传主更多的、更具个性的细节。正是这些细节累积起来,凸现出一位
      较为丰满的人物,其喜怒哀乐,一如常人,令人可感可触。
      
          也许是因为许多资料来源于与张氏夫妇朝朝暮暮的相处,所说所记,大多保留
      在录音、录像带上,更有一些材料受张氏夫妇嘱托,或销毁,或不予记录,或不得
      外传,更使得张学良晚年生活增添了一点神秘色彩。从作者的原稿、往来书信中,
      我感到张之宇是一位信守承诺的人,因为除记录下来并公开的材料之外,她无疑还
      有一些未公开的内容。为尊重之宇对传主的承诺,我们就不便因好奇而再探问了。
      
          之宇先生在美国生活日久,不觉间受美国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明显的,但
      她对中国文化的酷爱、她深厚的古文功底以及求真、求实和质疑的性情,在书中留
      下较深的痕迹。在此,要说明的是,书中选用了她曾在台湾一些刊物上发表的一些
      文章,体现了她的历史观和学术见解,其中有些观点与大陆现行的观点不太一致。
      她为尊重史实、恪守史德而参与论辩时,情绪不免显得有点激动。经多次商榷,她
      同意做适当的调整或必要的删节。她的理解和配合,特别是对我们所提建议的认真
      态度和严谨的学术作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本书付印之时,我们衷心地感谢之丙先生。同时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
      研究所庄建平等先生、天津文史馆张仲先生、香港学者胡志伟先生。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