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无天少年时
      
          ……先大夫宠爱有加,但忙于军政,素少庭训,又乏良师益友……
      
          张学良
      
          海城张作霖,自1907年骗擒杜立三,受到徐世昌总督褒赏;移驻洮南,勇逐蒙
      古陶克陶胡出内蒙,为清廷立一大功;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捷足进奉天,保卫赵
      尔巽,以草莽方式,迫退蓝天蔚,计杀张榕。据事后统计,当时抄得张榕家财富,
      达现银五万五千三百余两( 见《辛亥革命回忆录》) 。上述各端记载的,都是张作
      霖运用谋略,以机变手段,一步一步走向称霸奉天的经过。直到1918年接受北京政
      府任命为东三省巡阅使,再得了黑龙江,兼并了吉林,集军政大权于一身,成了名
      副其实的“东北王”。张作霖在这一时期,正热中于“直上青云”,也正在为日后
      纵横霸业刻意筹策。对一个11岁失去母亲的长子张学良,疏于耳提面命的教导,放
      任自流势在必然,虽然请了自己启蒙老师杨景震在家设馆,希望培养张学良成为东
      北家族出色的后人。长子的学名也一改再改:由“逸春”,而“从善”,都未能惬
      意,再改为“学良”,以“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之张子房( 汉代张良) 为
      榜样,不仅要摆脱自己的草野身世,也饱含了张作霖对长子寄望之殷。
      
          宠  爱  有  加 
      
          由于发妻死时凄凉,张作霖移爱在儿子身上的,就不仅是嫡出、长子应得的优
      渥了。这比拟王府生活迅速发迹的家族,忙于贸宅、市田、蓄奴仆……开拓经营所
      得,大都写在长子名下,成了张学良的私人财产。
      
          在一个多母的大军阀之家,张作霖有一妻六妾,封建余韵少不了的“宠妾夺嫡”。
      小孩子眼见媚上逼下的家人之间的沟壑,若干矛盾在张学良童年的心理上形成了极
      大的阴翳。一向反对跳神、不信灵异的男孩儿,曾以西瓜皮投掷在大仙附体的巫婆
      脚下,使这位大仙摔了个人仰马翻。可是,在他母亲咽气那一刻,坚称听到了两声
      凄厉的哀嚎,认为母亲有“鬼”存在,也就说明一旦母亲幽明永隔,对一个小孩子
      的锥心之痛。
      
          因为张学良自称小时候是穷人家的孩子,饥一顿、饱一顿,寒一阵、暖一阵,
      确让小孩子身骨绷紧。正因经过如此锤炼,使得肌肉坚实。这也未尝不是上苍最大
      的公平,可是脾气就越见倔强不驯了。
      
          张氏一次遭母亲责罚,一时耐不住,抄起一把菜刀,扬手向母亲脑袋砍去,幸
      被母亲闪过。一天,父亲戏说:“不喜欢你了! ”他跑上去,一把扯下张作霖的长
      袍大襟。家塾中,张氏因背书时偷翻书本,老师不许,他顶嘴说:“书是我的,为
      什么我不能看。”堂上酒宴已开始,主、客正举杯称觞,他发现席上没有小孩子的
      座位,乃钻入桌下,猛然用头一顶,登时杯盘丁当、酒肉横飞。
      
          诸如这些小事,足以说明这结实、强横、被宠惯的小顽皮,已经是“无法无天”
      了( 陈公博于西安事变时称“无法无天”张学良) 。《史记》里袁盎谏汉文帝说:
      “上素骄淮南王,弗为置严傅相,以故至此……”张作霖有帝王之憧憬,中国古代
      皇帝,为传代绵长,为基业永保,设严相、良师,正是“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
      远”( 《战国策·赵策》) 。尊师、重传的做法,为了子嗣敦品励学之外,更为培
      养一个英声鸣早、言出若风、众偃若草的继承人。说得更清楚的是《左传》“石谏
      宠州吁”的故事,郑国公子州吁“有宠而好兵,公弗禁”。石谏郑庄公:“臣闻爱
      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佚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如果2700
      年后,石的谏言得到张作霖父子的重视;如果受宠而不骄傲,骄傲了能受压制,压
      制了能不怨恨,怨恨了仍能安分,则后来的张学良会是怎样的一个人?
      
          孺  子  难  教 
      
          塾师中固然不乏冬烘思想。一次,塾师以“民主之害甚于君主”为题,命学生
      论述。张学良以“坐井而观天……非天之小也”( 韩愈《原道》) 语辱老师,塾师
      怒向张作霖辞职。于是知道这位先生教不了这样的弟子,才换了白永贞。日后白永
      贞仍以教不了这样的学生,辞去老师的职务。所不同的是带来西方色彩的英文老师
      徐启东,每次孩子上课,徐老师先向各公子行礼。
      
          张学良日后深研明史,又嗜养兰。明·祁承说:“养子如养兰花,即积学以培
      植之,又积善以滋润之。”童稚时环境濡染这方面,张氏接受的就嫌不足了。骄、
      奢都得有外在的因素影响,淫、佚就不学自会。张家有一乳母之子,原是由他领带
      张家诸子弟,不过是像旧式书童与家丁身份,可是他俨然一孩子头,16岁发育成熟
      而不羁,张府胡同中邻居之女孩均被勾引奸污。各公子耳濡目染,并由其教唆,由
      站脚助威,到好奇而尝禁果,成为平时游戏。此种种直接影响了张学良对女性的看
      法。
      
      
      
          至于强调张学良是爱国狂,乃是天性使然或与童年教养有关。试看哪一个血气
      方刚的少壮,听到外辱,不心愤气激,恨不得刀斧磔翦荒径,冲冲然以纾其愤懑。
      这才是男儿本色。俟后稍涉经史,明辨是非,惴惴然,不作山头奔马、掀天揭地之
      事,慎思而后行,得益者就不是其本身一人而已矣!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良师之外是益友,日夕与獐头鼠目的狼子为伍,怎
      么能不“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荀子·劝学篇》) 。锐气横生少壮时无畏与勇
      敢无畏与勇敢
      
          处事接物,但凭一己之小聪明和良心直觉,关于中国之礼教殊少承受,热情豪
      放,浪漫狂爽……
      
          张学良
      
          张氏提出的“中国之礼教”,是指旧传统中用来规范、维持思想行为的礼仪和
      人伦道德的准则。人伦——也就是尊卑长幼,昔日所谓君臣、父子、夫妇、兄弟、
      朋友之间的关系。这里所指的道德含义,不外是法律与风俗习惯所不允的行为。张
      氏敢于挑战这两方面的压力,表现其无畏与勇敢,必有其坚持的理由和立场。
      
          官  场  遗  风 
      
          距今百年前后,广大的中国东北在高梗农作物玉米、高粱长成之际,大地如一
      片青纱帐幕,是马贼赖以掩护出没的天然屏障。数十人乃至数百人窝藏其中,徜徉
      自由,为所欲为。所以“青纱帐起”,马贼以“兔子不吃窝边草”的心态,不便在
      自己的乡镇打家劫舍,转而向邻村下手。所以戴一具红色假胡须来遮脸——就是人
      称马贼为“红胡子”的来由,好避免亲友认出自己面目。其中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劫富济贫的侠义英雄固然不少,但焚烧抢掠、绑票勒索、要钱也要命的胡匪更多。
      因此提起“红胡子”能使大人丧胆,小儿不敢夜啼。张学良之父张作霖与其父执辈
      张作相、张景惠、汤玉麟等就出身于寻仇亡命、拉帮称雄的豪强人物之中。当时张
      氏所处的家庭,并未脱除绿林本色,而且承袭了清末官家腐败残暴的遗风,直到张
      作霖遭难之后,家人还有杀婢的行为。
      
          张氏在学龄时期最早接触的老师,就是家塾中的太老师,其思想守旧,由其坚
      持留辫子可见。为了此事,不仅使少年张学良引为奇耻大辱,更形成了严重的自惭
      形秽心理。一次,趁太老师还乡过年的时候,张氏自己动手剪去了辫子。太老师回
      来一见,大发雷霆,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能毁伤。师生俩还曾为辫子事,有
      过一场争论。张氏问老师:“你不留全发,剃一半岂不是毁伤? ”( 指满人前额发,
      清顺治二年曾下令不遵者杀无赦) 太老师以这是皇上的旨意为答。张氏说:“皇上
      早已完蛋,剪辫子才是政府的意旨。”太老师大怒,认为:“这没有皇帝的朝廷,
      还能长久吗? ”
      
          张氏儿时善辩、善择,能濯去旧见以出新意。家塾老师是惟一受教之来源,可
      惜太老师思想泥古不化,又加以张氏对自己之聪明颇为自许,痛恨戒尺,厌恶背书,
      于是对老师埋怨不已。但日后张氏能“抓诗”,能写一手好毛笔字,就不能不说是
      鞭笞下的成就。
      
          及至稍稍懂事的青少年时期,父亲张作霖在统御其桀骜不驯的弟兄伙时,仍具
      有大碗喝酒、大秤分金、啸聚山林、粗犷的首领权威。张氏既不敢违背父命,也舍
      不得“少帅”尊荣。日日所见不是卧榻横陈、吐雾喷云的吸食鸦片丑状,就是嫡庶
      争风、秽乱的内宅庭院,再不然就是飞盏招妓、侑酒滥赌的前厅。在外,张作霖刻
      意地栽培长子,差遣张学良往来于权贵之间为信使,拉拢、应酬也允其参与历练。
      
          北方的炕文化
      
          张氏自幼看到了尔虞我诈、你欺我骗、互相玩弄的种种手段。这种环境下耳濡
      目染,对当时反军阀、驱列强的社会景象,全然视若无睹,势不可能。由于外界的
      急剧涌变,与周围特有的环境形成强烈的矛盾,这位淘气、恃宠、豪情、义烈的青
      年,因纵惯、逢迎,加上自己的塑造,乃出现了“处事接物,但凭一己之小聪明和
      良心直觉”的强人作风。这里也暴露了“一己”、“小聪明”、“良心”、“直觉”
      之中到底包含了多少“是”、“非”的辨别能力? 对于旧传统之礼教敢于触禁忌,
      在其自我解释中,首先他把男女关系怪罪于北方炕的文化。
      
          凡是生长或到过中国北方的国人,对炕的印象,与住过日本式“叠”( 榻榻米
      )的经验,相信会一样的深刻。由于北方酷寒季节绵长,燃料不足,于是将烧柴煮炊
      的排烟余温引入炕洞,使炕的土坯温热成为暖炕。炕是惟一的取暖来源,不仅是睡
      眠、休息的地方,更是室内生活的中心。辛苦一天之后,上炕就成了最大的享受。
      
          在北方有土炕的人家,许多行为与习惯都与土炕有分不开的关联。人口多的大
      家庭,成年人和小孩、长辈乃至隔辈、已婚和未婚、同性与异性挤住在一个土炕之
      上,是环境不得不如此,实在没有什么隐秘可言。其中当然有很多不便,但由于布
      局与在炕上的睡觉方向都有特别的讲究与规定,因此,这些规矩与合乎礼教的约束,
      就维持了家宅的人伦秩序。此外若干地区,崇奉“炕婆子”,一如祭祀一家之主的
      “灶王爷”。“炕婆子”除了司炕上的安宁、好梦,也护持生男育女,补助了教化
      的不足,发生一些“炕神有眼”的作用。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