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节:第十二章孝道(5)
      
        果然,当我翻到第十页的时候,在“积极推进科技园建设”一章中提及的
      “红光科技园”中的“红”字错了,正确的是“弘”。我立即向邵主任报告,说
      这个科技园自己曾经去过,肯定打错了。
      
        邵主任吃了一惊,立即向弘光科技园的主管院校打电话求证。果然,我说对
      了,他懊悔地拍一下桌子,说怎么又发现一个错字。
      
        听邵主任说“又”字,我知道自己还没有完成任务。我一边看一边随口问重
      印得花费不少钱吧,邵主任说印刷费要一万多块钱呢。他停了一下又说,如果仅
      是这个“红”字错了,倒是不至于重印,关键是还有一处致命性的错字,不得不
      重印。
      
        仅仅是因为一个错字,一万多块钱就这么打水漂了,我觉得很心痛,同时也
      有些好奇,究竟是什么错字如此致命呀?现在就连中小学教科书里面都有错字,
      大不了就印个勘误表不就行了。
      
        听我这么一说,邵主任摇摇头,说这个错字可不一般。说完,他来到我身边,
      将册子翻到前几页,指着一张图片说:“你看,这图片下面的文字,里面就有一
      个错字。”
      
        这张照片我在林厅长办公室里见过,是一位中央领导视察工作时的新闻照片。
      我仔细读了读下面的文字,果然发现这位中央领导的名字打错了。本来应该是
      “凌”,结果给打成了“”。
      
        “大忌呀,一旦这个册子在展会上发下去,那可就是大笑话了。”邵主任摇
      头叹道,“余冰,你还有些功底,知道这位领导的名字。说实话,我校对时看过
      这里,愣是没有发现。刚才一对底稿,才知道是咱们录入时录错了。”
      
        我忙安慰邵主任:“这位领导是统战口的,许多人都不太了解。我对他的了
      解,也是由一则网贴引起的,否则,我也容易弄错。”说完,我将错误名字在网
      上搜了一下,有近百条记录,其中不乏政府网站的信息。
      
        我又打开人民网,指着那位领导的简介说,这个“凌”是容易弄错,不仅有
      写成“”的,还有写成“陵”的。说完,我在网上搜了搜,果然这些情况都赫然
      在目。邵主任说这要是在文革时期,将国家领导人名字写错,咱们的政治前途可
      就全没了。现在虽然没有当年那种上纲上线的情况了,但作为一本代表滨江省形
      象的册子,出现这种错误也是不应该的。
      
        “余冰,你就耐心校对吧,我现在就去一趟印务中心,让他们准备重印,然
      后再办点别的事情。房间的电话我先转到我手机上,好让你专心致志地校对。”
      邵主任一说收拾东西一边说,“这件事千万不要对外人讲,否则办公室可就出丑
      了,胡厅长也会动怒的。”
      
        我满口答应,继续逐字逐句地校对着。校对了一阵子,疲倦感慢慢地上来了。
      这本册子是用高级铜版纸印刷的,文字部分没有背景图案,白花花的纸反光很厉
      害,让已经习惯电脑屏幕的我感到格外刺眼。妈的,校对可真是个体力活。都说
      世上有四大累,什么拉锯、脱坯、拔麦子、上楼梯,我看完全可以改为校对、脱
      坯、拔麦子、上楼梯。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