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加爵”告诉了我们什么?
      
        2004年3 月20日  星期六  晴
      
        新一年的第80天
      
        云南“2 ·23大血案”因马加爵3 月15日在三亚落网终于有了一个结果,但
      关于马加爵的讨论才刚刚开始。
      
        马加爵为什么杀人?媒体对他作了这样的分析:生性孤僻,不善言词,独来
      独往,行为怪异,沉默寡言,自尊心强,偏执,报复心较重,内向,自卑,脆弱,
      敏感,崇尚暴力等,当然还有家境贫寒,父母与之缺少沟通等。无论哪一种说的
      都是性格缺陷及成长环境(包括大学教育)方面问题。其实“马加爵”告诉我们
      的远不止这些——
      
        马加爵平常跟家里只要很少的生活费,寒暑假留在学校打工,说明他是一个
      很懂事能吃苦的人;他每天早晨6 点钟起来跑步,说明他是一个有毅力的人;2000
      年上大学那年,他在给家人的信中写道:“在校门前的天桥上,偷偷落泪望着你
      们离去。”此说明他是一个很孝顺、感情丰富的人;马加爵被通缉以后,他父亲
      主动写信劝儿子投案自首,而且他家的大门24小时开着,说明他父母是通情达理
      的人。所以如果简单地说马加爵“因打牌与同学发生矛盾而杀人”是很难让人做
      到心情平静的。
      
        2 月13日至15日,属学校放假期间。既然有学生留校,学生宿舍楼就应该有
      人管理。而大学却说此事属刑事案件,与学校无关,让人容易对学校产生一种不
      信任感。13日杀的人,23日才被发现尸体,放假是理由吗?另外,马加爵杀人是
      被害者来找他打牌时动手的,此又说明了什么?留校按常理应该说是为毕业做准
      备或学习需要,此不知与学校打牌的风气有无关系?
      
        “连老乡请同学吃饭都不找你”,这一句话能不能提醒在校大学生:同学之
      间相处要平等待人,不管是农村的还是城市的,家庭富裕的还是贫寒的。因为一
      个人是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和出生地的。
      
        马加爵落网后对新华社记者说:“杀人当时很后悔,后来就认命了。”这能
      不能说是他当时觉得杀一个人与杀几个人没有区别的心理起了一定的作用?他身
      为一名大四学生,相信一定懂得杀人是要判死刑的,那么是否可以说与中国的死
      刑制度有关?另外不知近期发生的多个“变态杀人案”与死刑制度有无关系?
      
        “云南2 ·23大血案”被媒体关注的同时,不知一些新闻记者是否知道自己
      在报道中一次又一次提到马建夫和李凤英是否是对其某种权益的侵害?他们的儿
      子成了杀人犯是他们也不想的,他们今后的生活就一定要生活在一种阴影中吗?
      当然公众有知情权也是一个事实。3 月18日南方某日报还刊登了一张马建夫低着
      头接受记者采访未经任何处理的照片,不知大家是否考虑过这位父亲的感受?如
      果他不是一位农民而是一位知名人物,你能这样吗?另外李凤英已经卧病在床多
      天,对这个贫寒的家庭无疑是雪上加霜,是否有人向他们伸出过援助的手?还有
      马加爵两位姐姐的名字也频频在报刊上出现,它是否会影响她们的心理健康和日
      常生活?
      
        率先为马加爵提供免费法律辩护的是瑞阳律师事务所主任纳班。也许有人说
      她是为了出名。这里我说的不是这个问题,它让人感觉有些遗憾,如果是政府的
      法律援助多好啊!尽管马加爵判极刑的可能性极大,但正是如此,更能体现法治
      的精神。法律援助离我们还有多远?
      
        陈××拿了25万的奖励没有人有意见,但可以不交税,是不是说明我国的税
      法存在缺陷?因为依法纳税人人平等,有“特权”存在就容易产生腐败,无论是
      处于哪一种情况下。另外他以真实形象面对媒体不知是不是他本人的真实意愿?
      我们是否考虑过要保护他的权益?后来陈××从25万奖金中拿出4 万元捐给了4
      位受害家庭,如果说他们值得同情,马建夫夫妇更值得同情。
      
        马加爵在三亚看守所写给叔、婶的信,许多知名网站当天就全文公布,此举
      是否经过马加爵及其叔、婶的同意?它是否侵犯了他们的通信权和隐私权?马加
      爵在法院没有判决之前还不是罪犯。令人遗憾的是,每天我们都可以从一些媒体
      上看到,犯罪嫌疑人的权益被屡屡侵犯。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