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院村的第11次打井终于成功
      
        下院村地处曲沃县的最北面,位于塔儿山的南山跟,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下
      院村因地制宜开设了二、三十处铁矿。转瞬间,小小的下院村涌现出无数个百万富
      翁、千万富翁。原本地处偏僻、贫穷落后的下院村今日里经济飞速发展。祖祖辈辈
      的石头路和低矮民房眨眼间变得马路平展展,小楼一排排。在庙堂里上学的山里娃,
      如今搬进了二层小楼的新校舍。往日村民们购买生活用品要到镇上、县城,如今下
      院村也开设了集市,并且,县公交车也开到了村寨。改革的和煦春风使百年的山村
      下院旧貌换新颜。为此,在八十年代下院村被评为全县唯一的红旗村。
      
        制约下院村长远发展的首先是水源条件。先后施工过十个水井,全部失败。要
      说下院村无水,全村人都不承认。村中间的一口老井,井深仅有170 米,每小时出
      水量30吨,曾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下院村民。曲沃县打井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先
      后在村子的东西南北多个方位上施工了十口水井均告失败。但财大气粗的下院人并
      不气馁。紧接着,在县水利局朱工程师的操办下,第十一口水井又施工开钻。当水
      井钻进到188 米时,朱工程师一行人开着汽车到侯马市五一五队,又从五一五队来
      到了曲沃县蒙城村,邀我为下院村的第十一口井献计献策,准备投入井中电测。当
      时,我正准备为曲沃县井队任师傅在蒙城村进行井中电测,为此,蒙城村面粉厂停
      止生产,拿出崭新的三芯电缆,支持我们工作。经过和蒙城村委及井队任师傅商量,
      大家同意把准备好的电缆先拉到下院村进行井中电测。
      
        下院村可真是个贫水的地方,几乎每一家都准备了储水的地窖和水缸。每次洗
      脸、洗手,仅用那么点水,几个人依次用过后,还要把用过的水倒进废水桶中,以
      便再派用场。打井施工用的水,都是用汽车一罐一罐地从外村买来。同在一片蓝天
      下,老天对下院村一点也不慷慨。想到蓝天之下水源条件差别如此悬殊,身处下院
      的我,不禁为老天的不公而无限感慨。
      
        夜幕降临,田野里一片宁静。我们在钻机灯光的照射下进行着井中电法测量工
      作。乡亲们和井队的师傅们像看演出似地围在我的四周,眼睁睁地盯着我的一举一
      动,表达了他们对打井的关心和对我这位远方来客的信任和期待。在水源条件如此
      困难的半山坡,我不敢冒然表达任何口头承诺,只能尽心竭力地把下院村的第十一
      口井的地下状况尽量客观地索取出来。
      
        测量过程很顺利,我得出判断,“水井静水位位于井深160 米附近。井深175
      米至185 米区段内电阻率值有规律地逐渐增大,属于见基岩的前兆,马上就要遇到
      基岩风化层。在下院村,基岩风化层即是找水最有希望的地段,也是施工最为困难
      的地段。建议继续钻进,不要前功尽弃。前十口水井的井中地层我不了解,这第十
      一口水井只要打透5 至10米风化裂隙层,再把完整致密的基岩取出来,打井成功很
      有希望。每小时涌水30吨完全有可能。”我把结论交付之后,下院村村长派车在夜
      幕中把我们送回蒙城。
      
        在回程的汽车里,陪我同去的任师傅和我拉呱:“景工,我们费了那么大的劲,
      你为何只让他们付给你200 元?”我说:“人家对我们客客气气,车接车送,我们
      只是付出了几个小时的时间,把井孔中的地层状况客观地测量出来,把分析建议告
      知他们,我觉得我们的付出并不多。”听了我的话,任师傅似乎打抱不平,激动地
      在坐位上大声嚷,好像是在让司机听:“他们前后打了十个黑窟窿,稀里糊涂、晕
      头转向、六神无主。这次把县水利局技术权威朱工请来,朱工又有什么高招?已经
      失败的那十口井都没有进行井中电测工作,井中电测的作用下院村人不知道,井队
      的师傅不了解,但朱工很清楚。朱工的措施就是第十一口井投入井中电测工。你看,
      在你公布结论之前,所有的人和朱工都眉头紧锁、愁眉苦脸。我想,大家内心里不
      约而同地都在为第十一口井的命运深深地担忧。当你把分析结论一讲出来,所有人
      的脸上雨过天晴、一片灿烂。可能你没注意,我可看得一清二楚。景工,你的测量
      结论起了关键作用。你说的,‘打透5 至10米风化裂隙层,这就是寻找的含水层。
      ’这句话,每一个字值一千元。”任师傅的话让我开怀大笑,我调侃地说:“好!
      下次来,你帮我来计字,然后咱按一个字一千元向他们索取报酬。”最后任师傅又
      说:“科学技术是无价的。”在山路上行驶的汽车里,我俩的调侃话语不知道哪句
      对,哪句错。
      
        十天以后,下院村第十一口水井胜利完工,抽水每小时40吨。这刻骨铭心的打
      井历程牢牢地印在下院村人心中。全村人燃放鞭炮,锣鼓齐鸣。听说县长都驱车到
      红旗村参加了庆祝活动。下院村对参加这次打井的师傅们每人赠送一条高级毛毯,
      表达对打井队师傅们的深深谢意。
      
        人,只有在接连的挫折失败后取得的成功,才能给他们带来惊喜。我想,假如
      第一口水井通过电测技术首战告捷,避免那十次失败的经济损失,他们未必会惊天
      动地地开庆祝大会。这样的现象在人世间屡见不鲜。
      
        我听到这个好消息,也为他们的坚强不屈庆幸。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掌握了它,
      能给社会带来财富。但要让人们认识它,承认它,利用它,却还需要一个过程。在
      向基岩风化裂隙层要水理念支配下,下院村又接连成功地打成了五、六眼水井,从
      此改变了下院村贫水的现状,使下院村在奔小康的路上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在胡富国的滩涂开发中,侯马市楮村河滩由省里投资,先后打了九眼水井。不
      经电测,全部失败。后来侯马市电业局的一个年轻人承包了几百亩滩地,请我为他
      在打井施工中做测量设计工作。在原滩地又施工了三眼水井,全部成功。这和上院
      村的打井历程异曲同工。其实,这种社会现象里除了有科技因素外,还包含着商业
      经济因素,社会政治因素和人为心理等因素,很值得有心人去研究。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