颇费思量的话题——不容忽视的教师形象(2)
      
          马驰( 高级教师、团委书记) :现在的初中生可不比从前,小小年纪,就好像
      已经成熟了,啥都懂。不过,因为他们吃的苦少,不知道啥是甜,结果往往是身在
      福中不知福,自私心比较重。另外,由于一些学生有着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如人
      际关系过于敏感,得理不让人,无理辩三分,思维偏执,不愿与人交流、合作等,
      这就使他们总觉得老师对自己不公平。结果,无论老师说什么、做什么,他们总不
      领情。在今天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里,作为老师,必须对自己的学生的未来负责,
      自然就管理得严一些,对学习抓得紧一些,但如此一来又让学生比较反感,工作反
      而更难做了。在今天当一个好老师,你既要让学生学习好,又要让他们做人好,这
      种二者兼得的教育,说起来很容易,但真正做起来时,却又难乎其难。
      
          万雷( 一级教师、心理辅导员) :在师生相处上,我的体会是要和学生贴心、
      交心,以老师自己的诚心换取学生的真心,只有这样,才能听到他们的心声,也才
      能以换位的思考方式来处理问题。其实,学生犯错误,初衷并不一定是有意的,很
      可能只是处理问题的方式失当。这时,谁给他们的理解多一点,关怀多一点,他们
      就会信服谁。大多数后进生并不是不渴望成功,只是他们真诚的渴望和暗暗的努力
      常常被一些老师忽视了。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常常迷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其实,对很多学生来说,榜样刺激的反作用的力量也是很大的。如果你经常表扬一
      位自己偏爱的学生,或者与学生的价值观念不一致的人,那么,你的表扬就还没有
      批评来得有效。尤其让人担心的是,许多老师不清楚学生心中的榜样是什么,却又
      总爱拿榜样说话,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这就需我们经常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喜
      怒哀乐,用最好的办法引导他们向榜样学习,向英雄靠拢。
      
          李秀英( 二级教师、班主任) :我们班有一对同学谈恋爱,整天缠在一起,被
      我发现后,我也曾像书上讲的那样,和风细雨地跟他们谈心,然而,我觉得他们根
      本就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虽然我耐下心来一遍遍地找他们谈心,可是不行,无
      论我怎么努力,他们还是没中断那种关系,只是不敢在校园里亲密罢了。还有,我
      们班几个男生把头发染得跟花瓜似的,根本就没个学生样,你一说他们,他们还蛮
      有理由,什么个性啊,时尚啊,讲得一套套的。现在,如何教育好这些“问题学生”
      都快成了我的心病,只要一见学生犯错误或者退步了,就总想教育一番。其实,我
      也挺累的,钻研业务的时间被占用了不说,个人的情趣爱好也没有了,家庭生活也
      过得一团糟,可学生们怎么就不理解呢?难道我们两代人之间的鸿沟真的就不能填
      平?
      
          针对学生的委屈和教师的感慨,我采访了三位教育专家,虽然他们开的处方也
      很平常,但却触及了问题的核心。事实上,许多问题在我们看来十分难解,其实解
      决它们的办法却非常简单,就像要撬起地球,只需懂得杠杆的原理一样。
      
          袁岳( 社会学博士) :按照传统观念,学生听从老师是天经地义的。为什么在
      他们这代就成了难以忍受的压力?最本质的原因是,他们眼中的世界已经跟父辈的
      规则不一样了。他们在对世界重新定义。我对他们基本肯定,尽管从微观上看,这
      一代人让上一代人、特别是上上一代人感到舒服的地方不多。但只有当你感到不舒
      服的时候,才知道这真的是一代新人。现在,父母和老师都觉得孩子不好教育,我
      觉得大家是平等的,至少应该互相教育。老师和学生、父母和孩子都应该互相教育。
      
          徐一田( 大学教授) :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一种人格完善的过程,在很大程度
      上取决于教师本身人格力量所施加的影响。教师的人格力量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
      教师不仅要在自己讲授的课程中循循善诱,更要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
      理。没有人能将自己没有的东西献给别人。要使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理想,
      教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健康而丰富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十分重要,它可以影响学生领悟和体验生活与艺术,让学生学会不仅用眼睛而且用
      心灵去感受真善美。因此,即使有学生出现过失,身为教师,不应只想到“纪律约
      束”和“严厉整顿”,而应想到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引导、影响、感化他们。
      
          毛亚庆( 教育学博士) :知识是人类社会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系统,主要特
      点是客观性、工具性和逻辑性;而文化是社会成员从社会中学得的复合整体,它包
      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等等,以及其他能力与习惯。从两者内涵
      来看,那种认为只要掌握一定知识就等于拥有文化的观念是错误的,知识的拥有并
      不必然意味着文化素养的提高。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我们对文化与知识的误读
      有着极大的关系。尤其是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情况下,文化容易被狭隘地理解为
      科学和工艺,知识和技术成为文化的唯一表达方式,而科学技术在运作过程中并非
      遵循效率原则,它总希望在运作过程中消耗最小的能量,而获得最大的输出。受这
      种效能标准的影响,学生在求知中自然追求实用,关心的问题不再是“这是真理吗”
      而是“这有什么用”?这句话意味着:“这种知识有没有销售市场?”为此,人们
      常把文化和知识放在一块,称为“文化知识”,这就隐没了它们之间的界限,导致
      了教育内容上的功利倾向。
      
          在调查中,我发现许多曾经是准则的东西,现在却已成为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和
      教育教学效果不明显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教师竭力维护它的权威性,一方面学生拼
      命地想冲破它。
      
          问题一:什么是教师工作的终极目标?
      
          我认为,传递知识和技能固然是教师要做的事,但它决不应成为教师工作的终
      极目标。遗憾的是,学校和教师常把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作为衡量教与学质量
      的唯一标准。如果说教师和学生还存在育和被育的关系的话,出发点大多是从维护
      和稳定学校秩序出发,往往只重视约束性教育,而忽视个性化发展。这样,即使认
      为学生有心理疾病,也很少有人去找教师倾诉或找专业心理医生诊断和治疗。于是,
      对诸如心理健康、道德教育、文明素质的课程,大多数教师只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一考了之,真正具体到实际的生活中,却软弱得像一根无法救命的稻草。所以,有
      的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背得很多也很熟,但心理问题依然很多且难以排解;有的学生
      文明修养知识考得分很高,但在现实生活中却依然表现得缺乏最基本的文明修养。
      这不能说不是教育的失败与悲哀。同时,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忽视,还导致学生对学
      校教育的认识是“枯燥”“乏味”,对老师及其讲授的知识不能愉快地认同和接受,
      甚至表示反感。此时,无论什么样的教育目标都难达到。
      
          问题二:用校规校纪约束学生,用体罚教育学生,究竟有多大作用?
      
      
      
          不可否认,在现在的青少年中,有些人的素质的确下滑得严重,也因而出现了
      不少“问题学生”或“准问题学生”。他们贪图安逸,害怕艰苦,只讲实惠,不讲
      道德,只讲物质,不讲精神,丧失了健康的审美能力。怎么教育他们?在处理这些
      问题时,许多教师常忽略了他们生存、成长的背景,忽略了他们长期遭受歧视、冷
      落后所形成的逆反心理。这样,体罚现象虽然依然存在,但收效却极其微弱。当费
      尽心血换来的不是赞誉,而是变本加厉的歧视和冷落时,他们对校规校纪的约束,
      对体罚的教育还能有多少好感呢?在他们的思想里,认为冲破这些是敢于向自我也
      向社会挑战的“英雄”行为!所以,当许多教师感慨“不知道这些学生将来走向社
      会怎么办”时,我就想反问他们一句:这个问题该提给学生,还是该留给教师自己?
      
          问题三:“师道尊严”难道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在调查中,我发现,很少有教师愿意承认自己的思想不如学生成熟,自己的观
      念不如学生先进。但他们依然善良地“霸占”了学生的思想领地,剥夺了学生申辩
      的权利,而不是像学生所希望的那样进行师生间的自由交流。这种凌驾于学生之上
      的师道造成了师生地位上的不平等,所以,更谈不上自由交流了。于是,学生便
      “怕”老师,在心理上与老师保留着很大的距离,即“敬”而远之。
      
          在这种情况下再空谈“师道尊严”,除了使学生更加反感外,还能收到多大效
      果?我们的教师长期受“师道尊严”思想的影响,不少人师生民主、平等观念淡薄,
      这恰恰成为招致学生反感的重要因素。为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对教育发展的要求,
      突破传统师生关系上的领导与被领导、管理与被管理的状况,建立科学、民主、平
      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否应成为新世纪教师们最需要完成的重大转变?
      
          美国著名教育家韦地博士曾花40年时间,收集了9 万名学生写的信,信中描述
      了好老师的形象。我将这个好老师的标准概括如下:
      
          (1) 友善的态度。“她的课堂像一个大家庭,我再也不害怕上学了。”
      
          (2) 尊重每一个人。“她不会把你在别人面前像猴子般戏弄。”
      
          (3) 耐性。“她绝不会放弃,直到你做到为止。”
      
          (4) 兴趣广泛。“她带给我们课堂外的观点,帮助我们把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
      
          (5) 公正。“她会给予你应得到的,没有丝毫偏差。”
      
          (6) 幽默感。“每天她会带来少许的欢乐,使课堂不致单调。”
      
          (7) 品性良好。“我相信她也会发脾气,但我从未在学生面前见过。”
      
          (8) 良好的仪表。“她的语调和笑容使我舒畅。”
      
          (9) 师爱。“她让我觉得比我妈妈还爱我。”
      
          (10)伸缩性。“当发现自己有错时,她会说出来,并尝试其他方法。”
      
          (11)宽容。“她装作不知道我的愚蠢,将来也是这样。”
      
          (12)有方法。“忽然间,我能顺利念完课文了,但却没察觉到这是因为有了她
      的指导。”
      
          进入21世纪后,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我认为,在这个时代中,教师应该是这样
      的人——
      
          (1) 敢于不断挑战传统的创造者。静态地传道、授业、解惑,已不再能适应时
      代发展的要求,只有动态地破旧立新,才能不断提高自己,升华他人。
      
          (2) 人格的塑造者和行为的示范者。“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永远应通
      过自己的言行为学生树立最真实、最生动的典范。
      
          (3) 爱心的奉献者。“爱是教育的永恒主题”,21世纪的教师更要把爱落实到
      既教会学生生存、发展,又教会学生关心、奉献于社会上来。
      
          (4) 客观公正的评价者。没有客观公正的评价,就不会有丰富多彩的创新,对
      学生的整体素质尽可能运用多元化的评估标准,是教师的神圣职责。
      
          (5) 终身学习的楷模。一个人只有不断更新其现有的知识,才能不落伍于时代,
      作为知识的传授者之一,教师更须如此。
      
          (6) 现代教育技术的专家和信息资源的导航者。在信息资源越来越丰富的时代,
      教师应该如灯塔,引领学生通过正确的方式自由弄潮。
      
          (7) 学习技巧的传授者。“教学有法,又无定法”,教师只有积极探索适合于
      所有学生和所有教学情景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使工作卓有成效。
      
          (8) 独立研究、独立学习的指导者。“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个性化的
      人生,多元化的世界,必须由教师为学生正确导航。
      
          (9) 具备自然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双重功底的学者。社会越发展,越
      需要知识全面的智者,唯其如此,才能使判断更准确,才能使传道更有效,教师扮
      演的正是这种角色。
      
          (10)课程设计的专家和开发者。21世纪的教师不再是单纯的课程讲授者,在课
      程的选择上,他们有更多的自由,设计和开发课程将是他们最重要的工作。
      
          (11)教育理论的研究者。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验证了理论。教师是最有资格
      从事教育理论研究的人,也是最需要理论指导自己工作的人。
      
          (12)令人信任的心理医生。学生的心理健康重在预防,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发现
      其心理问题,了解其异常行为的动因,巧妙地解决它。
      
          (13)团队工作的专家。学生必须有鲜明的个性,教师的任务就是让学生的个性
      五彩缤纷,让学生自由体会文化多元与多元文化之美。
      
          (14)改革的参与者和熟练的社会工作者。只有参与了改革,才能把握时代的脉
      搏;只有走向了社会,才能感受历史的风云。做不到这些,教师无法给学生指出正
      确的奋斗方向。
      
          (15)既立足民族又放眼世界的文化传播者。21世纪的教师应有能力既把本民
      族的优秀文化传播给国际教育界,又把国际教育界的可取成果引进本民族中来,从
      而创立、完善、捍卫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教育。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