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昧的冲动——刘海洋伤熊事件的原罪心理
      
          生物课中的动物实验课是一种残酷的训练。课本轻易地就说“取一只活青蛙”
      或者活鱼或者一只活鸟,“剖开它的体腔”,“看看它的内部构造”……每个学生
      都用刀子把一只活青蛙或者小兔子,生生地剖开,看看它怎么出血,怎么颤抖,怎
      么痛苦万状地死去。让一只完全无助的青蛙或者兔子受尽折磨,在自己的眼前死去。
      生物课的学习把动物看成是工具,忽略了生命必须受尊重而不是遭凌辱。
      
          在国际互联网上有一个FLASH ,内容是中学英语课文《患难见真情》故事的续
      集:两个人看到一只熊,其中一个人立刻倒在地上装死,另一个人爬到树上躲避。
      谁知,那只熊也跟着爬了上来。正在这危险关头,树上的那个人对熊说了一句话,
      熊听后吓得调头就走!那个人说:“我是清华的。”
      
          熊为什么怕清华大学的人呢?因为刘海洋是清华大学的学生。为了验证“熊的
      嗅觉敏感,分辨东西能力强”的说法能否成立,在2002年1 月29日和2 月23日,已
      经是清华大学电机系四年级学生的刘海洋,先后两次把掺有火碱、硫酸的饮料,倒
      在了北京动物园饲养的狗熊身上和嘴里,造成三只黑熊、一只马来熊和一只棕熊受
      到不同程度的严重伤害。当时他年仅21岁,已通过硕士研究生考试。上述三种动物
      被《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为国际一级保护动物。
      
          这起事件的“新闻冲击波”震荡了全国。一家门户网站的读者评论条数创下了
      历史新高,超过了以往任何一起重大事件的评论条数。
      
          图2-3 刘海洋在接受警方调查( 北京市西城分局供图)
      
          随即,《三联生活周刊》的两位记者李伟和巫昂,对刘海洋伤熊之前的故事进
      行了深入采访。
      
          刘海洋住的是清华大学的一间普通宿舍,八九平方米大小,两边是床架,中间
      桌上摆满了饭盒与水杯,桌下塞着暖瓶、脸盆和拖鞋,屋里有股球鞋的味道。刘海
      洋的床铺靠着窗户,被子没有叠起来,上面还零乱地摆着几本关于化学的书。由于
      墙掉皮,贴着三张徐静蕾的宣传画。至3 月7 日为止,刘海洋已经12天没有回来了。
      2月23 日,刘海洋“为了测试熊的嗅觉”将硫酸泼向北京动物园的五只熊,随即被
      西城区公安分局拘留。事发后,有同学建议帮他把床收拾一下,但最后大家还是决
      定维持原状,维持正在继续的生活。“这十几天简直像梦一样。”
      
          在清华的一间食堂里,史超华( 化名) 有些痛苦地叹息,他是刘海洋四年的室
      友。“刘海洋是一个正常的人。一年前,有个同学自杀了,我和刘海洋就是坐在这
      里聊自杀。今天如果伤熊的不是刘海洋,我们还会坐在这里聊狗熊。”刘海洋出事
      时,史超华因为没买到火车票还滞留在省城的小旅馆里,“我先是听收音机,说有
      个叫刘海洋的用硫酸泼伤了狗熊。我还跟女朋友开玩笑,说真是个巧合。但后来我
      给宿舍打电话,他们说刘海洋出事了。后来所有的报纸、电视我都不敢看了——所
      有的理由我都无法相信,即使刘海洋亲自对我说——太不可思议了。”对刘海洋的
      评价,同学们没有太大的分歧: 勤奋、温和、自觉性强但是自理能力差。
      
          曹海翔老师是刘海洋的年级主任,这个班他带了四年,他同样无法相信这是刘
      海洋所为,“我是第二天知道的,就给他家打电话,他母亲就哭了,问能确定那就
      是我儿子吗?我于是给西城分局打电话,那边说,是个高个子年轻人,一米八几,
      瘦瘦的,戴眼镜……我那天跟他妈妈通了十几个电话,她一直问我怎么办?怎么办
      ……”
      
          2 月26日,清华学生会向动物园捐款11127.74元,并发出公开信:
      
          对于身边的同学做出这样影响恶劣、后果严重的事情,我们更感到十分气愤。
      这名同学的所作所为,完全背离了我们清华大学广大学生培养高尚道德、保护自然
      的共识和实践。我们坚决支持有关部门和学校对这名同学依法做出严肃处理。
      
          刘海洋事件于是迅速升温,媒体投入了极大热情,新浪的网友跟帖已达1400多
      页,反应已超过了“9 ·11”事件。
      
          但不管怎样,刘海洋伤熊案的发生,导致了中国人对动物权利前所未有的关注。
      一位署名莽萍的作者以“动物园的熊不能冬眠——对动物残酷的只是刘海洋?”为
      题,在《中国青年报》发表文章,表达了对动物权利应该充分尊重的思想。莽萍这
      样写道:
      
          熊是那种动物,如果吃饱了,体内也积累到足够的脂肪,它们宁愿蛰伏在树洞
      里或者僻静处睡过大半个冬天。但是,动物园里的熊却没有这样的选择,它们只能
      每天吃配给食品,即使在冬天也要每天出来和游人见面。它们的习性并不重要,动
      物园要展览它们才是最重要的。
      
          北京动物园里的黑熊就是这样的观赏熊。它们每天都见到太多的人,其中有些
      人只是怪声恶气地恐吓,有些人则扔些零七八碎的东西,其中不少还是不能吃的塑
      料袋什么的。只是,它们可能永远也不会想到,真的会有人用硫酸、火碱来伤害它
      们。
      
          刘海洋用硫酸伤害北京动物园黑熊事件激起了人们的愤慨。许多人从法律的、
      道德的、心理的,以及教育的角度发表评论,同时表达了对动物受到伤害的痛惜之
      情。这的确让人欣慰,因为这是良知的表现。只是,透过刘海洋伤害动物案反观我
      们社会对待动物的态度时,所看到的却不只是这些事情了。我们的社会对动物的实
      际做法仍然有许多令人痛心的地方,我们的道德关切仍然没有扩展到人类的朋友动
      物身上。
      
          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缺乏爱的教育,也缺乏爱护动物的教育。许多人认为应
      该从教育上来思考刘海洋伤害动物的行为。
      
          在一般人眼里,刘海洋是个从小受到“好的”教育的学生,他就读的大学甚至
      是中国最好的大学。每一个学校都能保证他学到技术意义上的知识。在这样“完善
      的系统教育”中,他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比如学习好,特别是数理化学得好。
      
      
      
          其实,在一个应试教育系统里,你是学文科也好,学理科也好,一切都被化为
      具体的知识;知识变成一道一道的习题,它们与丰富多彩的世界有什么联系?与真
      实的生命有何相干!只要拼命上了大学,你就是好的,其他的都会消失在这个价值
      下面。而合作互助、爱护弱小、尊重生命这些理念在这种教育体系里面没有多少分
      量,爱、美、善也没有多少分量。这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也不是一个家长的问题,
      整个社会都在鼓励这样的“好学生”。
      
          我们再来看看它的动物实验课吧。
      
          现行生物课中的动物实验课真可说是一种残酷的训练。课本那么轻易地就说
      “取一只活青蛙”或者活鱼或者一只活鸟,“剖开它的体腔”,“看看它的内部构
      造”……每个学生都用刀子把一只活青蛙或者小兔子,生生地剖开,看看它怎么出
      血,怎么颤抖,怎么痛苦万状地死去。可以想象,在那种并未成熟的年龄,学生们
      会怎样合理地任意地切割动物,一刀一刀地施行凌迟般的刑罚,让一只完全无助的
      青蛙或者兔子受尽折磨,在自己的眼前死去。为什么生物课的学习仅仅是把动物看
      成工具,而忽略了对生命的尊重呢?
      
          事实上,多半的动物实验都可以找到代替的方法,而不必任意浪费大量动物的
      生命,甚至把动物看作活该如此。刘海洋辩解说自己用火碱、硫酸烧伤黑熊是为了
      做实验。在所有能为自己开脱责任的借口里面,做实验是一个听上去最“合理”的
      理由了,在课堂上,大家不也这样合理合法地伤害动物吗?这里面有没有值得反省
      的关联呢?假设刘海洋真的学了生物学,在实验室这个隐秘的角落里,他会合法地
      对动物做些什么样的实验呢?
      
          人有许多种学习的方式,全依赖于他们怎样看待世界。如果觉得世界上的一切
      都可以为人所用,人是一切生物的中心和主宰,就会无视其他生命的价值,就会把
      任意滥用和伤害能力低下的其他生物视为当然。
      
          如果我们把自己看作地球生命共同体中的一员,就会发现,我们的许多做法都
      值得检讨。譬如,在中学阶段就用小动物活体来做所谓实验,就是一个不人道的设
      计,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一种伤害,而不是健康的养料。这一点,有的学生已经意识
      到了。可是我们的教育体制和成人教师却没有反省。有一位著名大学附属中学的学
      生,因为反对这种残酷的实验课,跟学校和老师做了多次交涉,恳求老师不要伤害
      青蛙,或者分成小组共同解剖一只青蛙,而不是人手一只。可是,她到底没有劝说
      成功,于是就决定在那一天拒绝到校上课。那是她整个学期第一次请假不去学校。
      
          她的勇气有没有引起注意,有没有成为下一次类似实验课的真正有意义的障碍,
      我不知道,但是,我真心为这个中学生的爱和勇气感到骄傲。她不因为生命弱小就
      去欺负,不因为善小就不为。
      
          现在许多国家都取消了小学和中学的动物活体实验。这是近几十年来环境伦理
      观念和道德进步的结果。生物学已经建立很多年了,写作的书籍成千上万,现在还
      有了各类模型、图谱和视听网络可以用来学习。而我们却要在赶上“发达国家的实
      验水平”的口号下,努力设置活体动物实验课。
      
          的确,在以往的历史上,一些西方国家有过名目繁多的残害动物的实验,但是,
      随着动物保护哲学和生命伦理观念的强烈冲击,动物福利组织的实际抗争得到极大
      的认同,中学里野蛮的动物实验课逐步被取消,换成观察动物在自然生境下的生活,
      或者解剖动物尸体来学习。
      
          为什么我们非要做日渐被别人废除的残酷实验呢?在中学阶段,有什么知识是
      非要透过折磨动物来学习呢?可能我们需要赶上的不是生物课的实验水平,而是其
      他的东西,比如对待动物生命的态度。
      
          莽萍的这些观点的确需要我们认真反思。
      
          在伤熊一年后,刘海洋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2003年5 月16号,法庭做出判决,
      由于刘海洋“悔罪,平时表现良好”,免予刑事处罚。随即,清华大学对刘海洋作
      出留校察看一年的处罚。现在,刘海洋已经本科毕业,正在清华大学某研究所工作。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