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节:买了就完了吗?(2)
      
          如果谁都说默多克的收购扩张是疯狂的,他至少应该检点一下,但是事实上他
      没有这么做,他已经决定用66亿美元的现金和股票,从通用汽车公司那里收购休斯
      电子公司(HughesElectronics )34%的股份,奠定新闻集团在卫星传媒领域的绝
      对地位。新闻集团的收购始终没有脱离默多克传媒王国的“主业向心力”,因此谁
      也不必为它担心什么,即使买过来的资产消化不了,它也不会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
      
          在保持“主业向心力”的情况下,似乎没有谁惧怕收购。宝洁公司在2001年花
      费50亿美元收购了欧洲美容品公司伊卡璐,在2003年则花费59亿美元收购德国护发
      产品公司威娜公司,以便彻底巩固宝洁公司在全球美容品领域的市场地位,并且同
      世界最大的美容品公司欧莱雅相互抗衡。如果有谁觉得宝洁公司的收购还不算金额
      惊人,那么惠普公司以250 亿美元收购康柏公司以及辉瑞制药公司以600 亿美元收
      购法玛西亚公司的举动算是惊世骇俗了吧?
      
          一些新经济时代表征性的公司,由于执行了“主业向心力”的收购原则而获得
      了成功。2002年,IBM 公司以35亿美元收购了普华永道公司(PWC )咨询服务部门,
      这项收购同样是围绕“IBM 全球服务”的主业所进行的战略扩张。收购之前,“安
      然丑闻”使五大会计事务所的咨询业务都遭遇打击(包括安达信、毕马威、普华永
      道、安永华明、德勤),普华永道咨询部门的收入迅速下降了13%,许多客户流失。
      IBM 公司收购该公司咨询部门以后,后者所失去的客户中有70%的客户开始继续签
      约合作,其收入将增加50%。而且收购整合以后,IBM 咨询部门签订新合同的速度,
      比收购前两家公司单独签约的速度快5 倍。
      
          “究竟怎样才能让英特尔的市值立刻增加一倍?如果我们不得不做土豆片生意,
      那就去做!”英特尔公司现任CEO 贝瑞特说这句话,并不是表明这家芯片公司真的
      要去做土豆片生意,贝瑞特只是渴望找到让英特尔公司快速长得更大的方法,他几
      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一个方法:收购扩张。
      
          贝瑞特希望通过收购,快速进入到网络和通信芯片领域。他看清了这个方向,
      但是缺少收购之道,他赶紧把高层管理班子的关键人物组成一个小团队,并派他们
      向那些收购专家学习本领,比如通用电气、微软、思科等公司。然后,他聘请一个
      顾问公司搞了一个“同化新公司”的系统,再按英特尔公司典型的做法,做出一个
      标明“为什么收购某家公司,收购为什么成功和失败”的模式。之后自1999年开始,
      英特尔公司开始大胆收购,当年就一鼓作气吞下了12家公司。英特尔公司总共收购
      了超过25家公司,花费了65亿美元。格鲁夫(前任CEO )肯定会很惊讶:英特尔以
      前没有这么干过。但是只有这么干,英特尔才能超前,在网络通信芯片领域占据主
      动地位,就像当年放弃记忆芯片转向微处理器一样。而且,英特尔牌的芯片已经没
      有AMD 牌的芯片速度快了。
      
          思科公司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几乎不再需要为“长大”而冥思苦想,它找
      到了收购扩张的好方法:不断通过收购来弥补主业的不足,并且提升公司竞争力。
      从1993年起,收购扩张一直推动着思科公司的发展。收购行动帮助思科吸纳革新技
      术,并且迅速进入新市场(如光纤),还为思科带来一大批工程技术精英,这样思
      科就可以放心地把生产活动外包。仅在2000年思科公司就一举收购了22家公司。该
      公司CEO 钱伯斯曾说:思科已经掌握了收购科学,如果需要它能够在1 个月里收购
      10家公司。
      
          安然就是一个不在乎“主业向心力”的公司,因此遭遇了失败的打击。它的前
      身是休斯顿天然气公司,主业只是维护和操作横跨北美的石油与天然气输送管网络,
      从事一些能源及其相关产品的买卖交易。进入20世纪90年代,安然公司不想只做个
      小小的能源贸易公司,它通过收购行动扩张到电力发送及各项能源产品与服务业务,
      而且还经营纸浆、煤炭、化工、风力、水力、投资、木材、广告等产品,从事建筑
      工程服务、金融服务、风险管理服务、在线交易服务等,旗下关联公司的数量超过
      了3000个。不用解释其他原因,仅仅是由于丧失了“主业向心力”,安然公司就足
      够破产了。事实上,它的确破产了。
      
          我们大谈“主业向心力”的收购原理,并且罗列了一堆事实,希望不会有人误
      解,认为“主业向心力”式的收购就是相似公司的互相叠加。事实不然,收购不是
      加法,也不是减法,而是乘法和除法。问题的关键是,你能否把收购公司融入到主
      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中,而不是并列。
      
          美国在线公司在市值高涨的时候,依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它清醒地利用了
      “新经济泡沫”的价值,收购了传统的媒体巨头—时代华纳公司。收购发生以后,
      势利的华尔街(WallStreet)对此赞不绝口。但是,当合并案不但没有造就世界上
      身价最高的公司,反而使总市值损失了1550亿美元时,华尔街开始猛泼脏水。事实
      上,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合并案在收购原理上,并没有伤及“主业向心力”,这项
      合并的错误只有一个:没有正确整合。无论从何种角度上理解,这两个以内容为主
      业的公司,都应该是实力雄厚的时代华纳公司整合美国在线公司,毕竟在内容领域
      前者是当之无愧的领袖。然而,美国在线却花费整整两年多时间拼命地把时代华纳
      整合到自己的体系中去,这就像外强中干的“小资产者”非要逼迫万贯家业的“世
      袭贵族”立刻接受牛仔裤一样。
      
          世界通讯公司(WorldCom)的创始人埃博斯酷爱并购,他收购了MCI 、MFS 及
      其子公司UUNET ,还试图吞并斯普林特(Sprint),很快该公司的收入便接近400 
      亿美元。但是存在一个问题:埃博斯不知到底如何消化公司吞下的食物。世通公司
      似乎更擅长于捕获“猎物”,但是不知道如何把75家公司整合到一起。旗下各个子
      公司经营几乎相似的业务,并且展开恶性竞争,客户根本不知道到底该找谁提供服
      务。整个公司外观上看起来非常庞大,但是内部业务一团糟。它完全不懂得像通用
      电气公司那样,把收购的业务仔细分拆,再与公司原来的运营部门的核心优势结合
      起来。
      
      
      
          索尼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通过并购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下属的唱片公司
      (CBSRecords)和哥伦比亚电影公司(ColumbiaPictures)进入娱乐业。唱片公司
      的业绩起初不错,电影公司则出师不利,1994年索尼公司在电影业亏损了32亿美元。
      一时间,音乐业务和电子产品部门都不想牵扯到电影公司的麻烦,接连的失败引发
      公司内部的人事纷争。90年代末期,索尼音乐公司也走入低谷,营业利润在2001年
      下降了47%。为什么会这样呢?索尼公司的收购并没有错误,问题在于整合。索尼
      公司一度把收购过来的影视业务,和原来实力强劲的消费电子业务并列排开,简单
      地在会计上合并报表就算整合了。现在呢?索尼公司找到了把影视业务和消费电子
      业务结合起来的最好方法,它希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宽带在线内容提供商,用索尼公
      司制造的消费电子终端在线欣赏索尼公司的娱乐产品,这种整合有效地帮助索尼公
      司扭转了困境。
      
          在汽车业也是如此。德国梅塞德斯奔驰公司与美国克莱斯勒公司简直是两个庞
      然大物,但是由于没有失去“主业向心力”,它们的合并照样取得成功。克莱斯勒
      公司利用梅塞德斯公司卓越的技术、工艺和制造厂,节约了大量的成本;梅塞德斯
      公司在制造工艺上成就显著,但是它从克莱斯勒公司那里学会了如何快速地从制造
      老式汽车转向制造新式汽车,并且学会了更好的车门喷漆技术。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