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家命运启示录(3)
      
          确实,这顶特殊的红帽子曾经给仰融及华晨带来过特殊利益。有媒体查证,1999
      年3 月,华晨曾经在几天之内火速成立了“珠海华晨控股”。在极力保持了多年的
      低调之后,仰融突然调转枪口杀回国内,很明显是冲着国内的资本布局而来。1999
      年3 月,正是中国证券市场“5 ·19”行情发生的前夜,是中国证券市场政策发
      生根本性转折的关键时刻。如果这不是巧合的话,那就只能证明,仰融及华晨的消
      息已经准确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仰融在国内的根基由此可见一斑。不过,到
      今天,仰融恐怕要为当初的决策后悔了,真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就好比在
      一个巨大的老鼠仓上下错了注。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仰融曾经提到他与宝马董
      事长相谈甚欢,他将这种彼此投缘归结为他们的共同之处:用自己的钱心疼。但现
      在看来,仰融对华晨的产权归属还是过于乐观了。
      
          在中国证券市场上,还有许多如仰融的地下金融家。这其中包括我们熟悉的这
      个系那个系,也包括许多我们可能完全不知其姓名的“厉害角色”。虽然这些人都
      声称他们有这样和那样的实业基础,但明眼人看得很清楚,他们实际上都是地地道
      道的金融家。这固然是中国大量民营企业一直以来的基本生存状态,但就真正的实
      业基础以及财务状况而言,他们大概很难与仰融的华晨相提并论。以此判断,他们
      面临的处境丝毫也不好于仰融。不过对于这些地下金融家们,目前真正的危险可能
      在于,如果不能迅速地从制度上舒缓中国中下层的民生痛苦,他们就可能沦为汹涌
      民意的发泄对象和短期镇痛措施的牺牲品。在中国的文化中,反腐败从来就是被指
      向个人,而不是制度的。目的是牺牲个人而保护制度性利益。虽然这些金融家们一
      直是这种制度性利益的受益者,但他们应该悟到,混乱的时代可能成就他们于一时,
      也完全可以置他们于非命。因为在这个时代中,法律的执行可能完全取决于形势的
      需要,取决于关键人物的好恶,甚至取决于台面下的私相授受。
      
          现在,在我们还未来得及看清仰融的真实容貌时,我们却看到了他远去的背影,
      像一名神秘的过客,也恰如我们这十多年。
      
          管金生及同行们。
      
          与仰融们不同,管金生代表了中国证券市场上的另外一类人物。他们有体制赋
      予的合法的金融家身份,但却在从事体制外的边缘金融事业。或者换句话说,他们
      从事的是未被体制明确规定界限的所谓创新工作。这可能是这类金融家们独特的工
      作风险。问题的关键还在于,这些金融家们不仅是在从事业务创新,而且实质上也
      是在从事某种体制创新。他们的行为具有鲜明的跨体制特色。在这样的情况下,我
      们究竟是以体制内的原有规范来界定他们的行为,还是以体制外的规范来判别他们
      的罪与非罪,就成为一个非常困扰的问题。因为,在一个全面失范的体系中,我们
      已经失去了统一的评判标准。将他们定义为罪犯是非常容易的,将他们塑造成英雄
      也同样容易,实际上,不光是他们,我们所有人都处于这样一个翻手为云,覆手为
      雨的时代。这不仅是我们这些评判者所面临的困境,更是这些当事人所面临的困境,
      在体制中如囚徒般无力的管金生们的人生挣扎由此而来。
      
          管金生,男,1947年5 月19日生。硕士文化程度,原上海万国证券公司总经理,
      1997年2 月被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以受贿等多项罪名判处有期徒刑17年,现被
      关押于上海非常有历史的提篮桥监狱。从1995年5 月19日被逮捕时算起,管已在高
      墙中度过了9 年。9 年,中国证券市场已经天翻地覆,大多数人也早已经忘记管金
      生。只有在申银万国证券公司这个奇怪名称的背后,我们才能依稀看到管金生当年
      的峥嵘岁月。看到今天的中国股市,不知管金生会想些什么?惟愿他已经心如止水,
      毕竟他还有数年的铁窗生涯。到那个时候,管将是年近古稀的老人,一切都将与他
      无关,甚至包括生命。
      
          有业余的堪舆专家曾经对我说,管金生面相不佳,遂有“327 ”之祸。不过,
      在管金生的悲剧中,我们看到的更多的却是有迹可寻的体制局限,而不是乱力怪神
      的无情捉弄。无论从哪个角度讲,“327 ”都是一场赌局。但这场赌局的发生并不
      是管金生个人可以左右的。当人们无力左右制度的时候,我们往往容易将灾难归咎
      为当事人的性格缺陷。但可以肯定,这只是对制度一种惯有的绥靖。具体到“327 ”,
      我们可以问,如果管金生即将输掉的20亿元人民币不是国有资产,管金生还会如此
      狂热吗?如果万国当时的决策权不是管金生一人独揽,而是有较为健全的治理结构,
      万国会在一夜之间输得干干净净吗?如果……无须所有的条件都一一齐备,只要
      一条具备,管金生与万国的结局就可能大相径庭。虽然,我们很难排除在这场灾难
      性赌局中,管金生个人性格所起的作用,但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他有缺陷。体
      制应该尽量限制这种缺陷,而不是放大这种缺陷。但很显然,在“327 ”事件中,
      我们看到的是后者。进一步说,如果将体制缺陷及个人性格共同造成的灾难,完全
      归结为个人责任,则肯定是出于对制度的无知和人性的险恶。当然,从“327 ”管
      金生失控的表现中,我们发现,管既不是一个好的行政官员,也远远不是一个称职
      的金融家。他仅仅是一个与时代同步被时代局限的乱世英雄。但这并非都是管金生
      的错,他不过是被时代推上了这个位置。不过,对于管金生来说,最滑稽的可能是
      他的罪名。谁都知道,管是由于“327 ”所导致的巨大亏损而惹祸的,但他的罪名
      却是受贿及挪用公款,如此张冠李戴,也难怪管金生不服。管金生在庭审中的姿态
      很能够说明他对这次判决的态度:他坚持不请律师,也不接受法院指定的律师。
      
          在中国证券市场短暂的历史中,管金生和万国无疑象征着一个时代,接下来的
      是君安和张国庆时代。然而,这又是一个短命的时代。
      
          在1996年发起于深圳股市、时间接近2 年的牛市中,张国庆率领的深圳君安证
      券公司大出风头,一举奠定中国证券市场的霸主地位,人称“君安时代”。但无论
      从哪个角度看,所谓君安时代,都只是中国证券市场江湖上的一种名不副实的传说。
      实际上,据君安知情人称,在1995年年底,君安已经发生巨额亏损,财务状况极端
      恶劣,接近破产边缘。在这个意义上,96年并不是君安发动了行情,而是行情挽救
      了君安。而在这个也许是中国证券市场最大的牛市之后,君安的财务状况也没有根
      本好转,这一点,在君安后来与国泰合并时提供的审计报告中可以看得非常清楚。
      讽刺的是,这与“5 ·19”行情之前以及今天中国券商的情况极其相似。也许有些
      人会觉得奇怪:大牛市的利润到哪里去了?其中原因其实非常简单,大牛市的利润
      都通过证券公司这个洗钱机器被转移了。所以,君安时代不过是中国证券市场资产
      大挪移的一个段落,而君安作为一个新锐券商,也只能是这个魔术舞台上的布罩。
      
      
      
          谈君安不能不谈到张国庆。张国庆,湖北人,出生于1956年,曾任人行深圳分
      行证券管理处处长。这个与仰融一样有着谜一样身份的人物,在1992年创办君安证
      券公司,并担任总经理。其后,君安在张国庆的领导下,成为国内最具创新意识的
      券商,一时领风气之先。对于君安的背景,坊间传说甚多。以至于有人将“君安”
      两字不无附会的拆解为军队(君)和安全部(安)。虽然对这种猜测我们根本无法
      确证,但君安股东中的确有军队单位。这也多少证明,这种猜测并不完全是空穴来
      风。有海外媒体曾经报道,君安出事后,中国国家审计署有关工作人员在前往深圳
      君安核查账目时,曾经遭到该公司具有部队身份的保安人员的阻拦、扣押和强行驱
      逐。而君安公司在业务上与军队公司之间的频繁交往,也可以作为该公司复杂背景
      的一个佐证。但不管君安背景如何复杂,它依然带有转型期中国企业普遍具有的那
      种“暗箱”特征。这种暗箱特征在下面的一个例子中可以看到。
      
          笔者的一位朋友曾经在君安总部的财务部门任职。当时君安一位高层人物曾非
      常神秘地托付这位朋友保管一个他的个人股票账号。于是,这个账号便成为这位女
      士观测老鼠仓动静的一个重要窗口。但奇怪的是这个账号很少有动作。有一天,这
      个账号终于有了动作,这位女士马上兴冲冲地跑来告诉我们。但让诸位老乡扫兴的
      是,这只股票不仅不动,而且每天放量小跌。其时,97年的行情已经接近尾声。这
      个时候大家才最终明白,君安高层以一个当时最翻新的方式让大家吃了套,老鼠仓
      变成了老鼠套,而真正的老鼠仓是决不会让你看见的。虽然君安在当时的券商业务
      上有不少创新,但君安在私下的创新也实在不遑多让。
      
          不过,最能体现君安创新意识的,还是张国庆在处理产权方面的技巧。如果说
      管金生犯的还是纯粹国有企业的错误的话,那么,张国庆的失误,就更加具有某种
      与时俱进的特征——一种在管金生之后越来越流行的“公私合营”企业的错误。导
      致君安出事的直接原因是,张国庆及杨骏等君安高层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股权操作,
      将君安装入了自己的口袋。这最终引爆了“君安之变”。然后,张国庆失踪(一说
      为被捕),杨骏及多名君安高层被捕。不知张先生今日无恙否?如果他今天能够重
      战江湖,他一定是中国证券市场大大的红人,因为他当初对君安的操作,正是现在
      中国证券市场如火如荼的MBO 。不仅有人做了,而且还有更多的国有企业正准备做。
      在这一点上,张国庆绝对是中国吃MBO 螃蟹的第一人。可惜的是,张先生这一口吃
      早了两三年。短短几年,政策已经面目全非,张国庆有一万个理由感叹自己的运气
      太差。一位张国庆早年的司机曾经告诉本人,张国庆很相信面相,也凭面相提拔过
      君安的多位高层。相信经过君安之变,张国庆恐怕要“灵魂深处爆发革命了”,对
      体制无常之痛也当刻骨铭心。
      
          在写作此文时,有朋友告之,张国庆等人已经出来了,也不知是真是假。但君
      安高层出事已经多年,一直不见正式的审判或释放的消息,倒是颇为蹊跷。看来,
      中国证券市场依然在黑箱中徘徊。
      
          如果张国庆真的获得了自由,那么他曾经的同事,湖北证券董事长陈浩武的命
      可要差得多。陈在2001年6 月已被检查机关提起诉讼,罪名铁板定钉:受贿。不管
      金额多少,这个罪名一旦成立,陈浩武恐怕都很难翻身了。虽然20—30万的金额与
      陈浩武对湖北证券的贡献比起来实在不算什么,也因此有内部员工将陈比作红塔的
      褚时健,但既然拿了钱,陈只能自认倒霉。
      
          与中国证券市场许多第一代创业者不同,陈浩武具有典型的学者形象:儒雅、
      斯文,在湖北当地是一位颇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以著作等身、廉洁奉公、思想新进
      而著名。据说,正是由于这些原因,陈在证监会也颇能搞得掂,吃得开。更有意思
      的是,陈还是中国第一位提出要追求阳光利润的人。以此观之,陈大概是一个货真
      价实的博士。然而,就是这样一位1991年39岁时就担任湖北证券董事长,已经成功
      规避了种种凶险的读书人,也最终蹈入了陷阱,不能不让人感受到这个新兴行业无
      所不在的高风险。
      
          管金生、张国庆、陈浩武代表了中国证券市场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路数,但却
      不约而同地踏入了同一条河流。那么,他们的后来者呢?
      
          中国很有智慧的经济学家谢平先生曾经将1997年之后划分为中国金融改革的第
      三阶段,并将此阶段的核心内容明确定义为整顿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但仅从
      证券市场的情况看,这个风险似乎越防范越大,公正和透明的秩序离我们还非常的
      遥远。亚洲金融危机虽然使我们半夜惊醒,但我们却服下了一颗安眠药。显然,我
      们并没有因为危机而早起。“5 ·19”直到今天的事实表明,中国证券市场还远远
      没有走出混乱的年代,在这个乱局中冒险闯荡的老老少少的金融家之中,恐怕还会
      出现更多的管金生、张国庆、陈浩武。而今天中国券商比之从前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艰难时世,实际上已经充分暗示:中国金融家的失踪和“阵亡”名单还会成批量地
      增加。
      
          体制内:政治的金融朱小华出事后,一位在港的红筹公司老总称:我们活在刀
      锋上。
      
          1996年11月,朱小华赴港履新,出任光大集团第三任董事长。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