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何去?
      
          2002年5 月1 日,注定要成为某些券商刻骨铭心的日子。
      
          我们一直认为,中国的券商与中国的国有银行有某种酷似之处:既高度垄断又
      过度竞争。只不过,新兴产业的暴利表象遮蔽了其垄断企业的惰性本质与过度竞争
      的行业生态。
      
          但无论这种被基本经济制度所决定的行业特征如何坚固,它终究会受到市场规
      律强有力的挑战。经过10余年的演进,佣金下调了——中国的佣金自由化进程终于
      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虽然证监会的这个决定被广泛理解为维持二级市场稳定所出台
      的利好,但毫无疑问,受到最强烈震撼的将是中国的国有券商。以此为起点,中国
      券商可能遭遇近十年来未有之变局。
      
          目下,佣金的价格竞争才刚刚开始,但其间“血腥”之味已时有所闻。继江南
      证券与宏源信托一北一南叫响年费制之后,川财证券更是挂出颇有点像街头“放血
      大甩卖”的零佣金幌子,而在业内屡屡有惊人之举的青海证券也赶在5 月1 日之前
      正式宣布跟进。虽然,这批后起券商的冒进策略尚不足以决定性地影响券商经纪业
      务的行业生态,但一场起于青萍之末的巨大风暴已然刮起。这一事态的最新进展是,
      在短短的一周之内,川财证券的客户猛增千余人。看来老牌券商的加入也将只是时
      间问题。据说,一些在业内具有领袖地位的大券商表面上处变不惊,但实际上内部
      早就处于“高度戒备”状态,这种外松内紧的情绪可以从一个个旨在引导竞争的研
      讨会中感受到。这表明,大型券商已经以另外的方式加入了佣金价格大战。同样的
      惶恐,也体现在各地匆忙出现的佣金“价格同盟”之中——尽管它看上去与彩电及
      民航业的类似同盟具有同样的闹剧性质。
      
          按道理,经历了十多年的行业历练,中国券商早就不应该对佣金的自由浮动如
      此敏感。作为一个合格的市场主体,价格和服务的竞争是券商每天都要面对的问题,
      早就应该是见惯不惊。所以,中国券商对佣金自由化政策的反常敏感让我们怀疑:
      这些券商究竟是不是真正的市场主体?一场佣金价格战究竟会将这些长期依赖政策
      庇护的中国券商带向何方?
      
          一个被普遍预测即将发生的趋势是,佣金浮动将掀起中国券商前所未有的重组
      浪潮。一些著名的研究人员甚至大放危言,言之凿凿地认定: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三
      年,至少一半以上的券商将面临“退市”。
      
          据统计,中国现有证券公司120 多家,证券营业部2700多个。行业内部过度拥
      挤的现象由此可见一斑。如果考虑到经纪业务在券商尤其是中小券商业务中所占的
      比重(有数据表明,经纪业务在中国券商收入中的比例达到50% 左右),中国券商
      即将面临的压力的确是摧毁性的。但由此认为佣金浮动必然导致中国券商大规模的
      兼并及重组,则可能失之肤浅。道理非常简单,中国券商并不是真正的市场主体。
      众所周知,每一个券商后面都有大大小小的地方政府或者行政部门作为背景。其企
      业性质依然是清一色的国有或者“官有”。而与其他的国有或者“官有”企业不一
      样,中国的国有金融业更是当今中国最为强大的利益集团之一。既然不是真正意义
      上的市场主体,自然就很难用市场手段加以甄别和淘汰。这就像大量麋集于中国证
      券市场的国有上市公司一样,到今天为止,我们又看到过几家中国的上市公司被淘
      汰出局?而金融业牵涉存款人和投资者资金安全的特殊敏感性,更使券商的破产和
      兼并平添操作上和政治上的难度。事实上,现在就已经符合破产和兼并条件的金融
      企业不胜枚举,但与此相反,我们看到的金融破产案例却微乎其微。对于许多“企
      业官员”来说,与其被吞并而变得一无所有,还不如出卖“牌照”更能够维护他们
      的个人利益。实际上,这是中国诸多垄断行业一种典型的低效率生存方式。因为在
      当今中国,对于亦官亦商的企业官员来说,企业的实际控制权比合法的企业产权,
      来得安全和实惠得多。
      
          从本质上讲,中国券商代表的是一种垄断权力,而权力是无法通过市场方式被
      重组的。这是我们理解中国券商问题的一个必须牢记的基本前提。
      
          退一步说,即便在券商之间会发生形式上的所谓重组或兼并,那也不会按照市
      场规则来进行,而是遵循别的也许是被认为更符合中国特殊国情的方式来进行。记
      住,垄断权力是无法自动破产的。在权力与权力的搏弈中,某一方的赢就意味着另
      一方的输,甚至是彻底的一无所有。这远离市场公平交易中的双赢精神,因为它更
      多的是意味着行政权力的扩张,而不是效率的提高。所以,对于在这种制度框架下
      所发生的券商兼并和重组,我们不抱任何乐观的期望。极有可能,我们换来的将是,
      更大的垄断。这只能增加整个行业的惰性,对中国券商的长期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
      
          当然,如果管理层能够审时度势,在推行佣金市场化的同时,打破高高竖起的
      行业垄断壁垒,把“圈起来”的竞争变成全社会所有经济主体之间的竞争,那也不
      失为中国券商从此步入良性发展的一个绝妙契机。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
      来。只有允许真正的民间力量公平和自由的进出,中国券商才能谈得上充满活力因
      而也是美好的明天。否则,行业的整体陷落,未必就是无稽之谈。
      
      
      
          对佣金自由化所引发的激烈竞争,还有另外一种比较流行的预测。即市场竞争
      的加剧可能让券商变压力为动力,使券商之间的竞争告别传统的价格竞争,真正走
      向服务的竞争,产品创新的竞争。与“机遇与挑战并存”一类司空见惯、令人生厌
      的空话一样,这种说法又一次彰显了主流舆论一贯的虚伪和愚蠢,虽然它完全迎合
      了我们民族文化中那种根深蒂固的犬儒主义和自卑心理。这种以掩盖危机为目的的
      “乐观主义”的后果,往往不是将挑战变成了机遇,而经常是相反。中国券商(当
      然不独独是中国券商)将机遇变成挑战的“特殊能力”我们已经不止见识过一次。
      最新的证据是,在经历了1999年至2001年的特大牛市之后,中国券商竟然面临“如
      果不采取将委托理财资金作债转股处理等缓解措施,我国绝大多数券商将破产或濒
      临破产边缘”(杜恂诚语)的绝望境地。风险防范能力尚且如此之弱,又何谈产品
      之创新、服务之提升?坦白说,在目前中国证券市场整体风险高企的情况下,券商
      能够提供而投资者又愿意购买的新型服务并不多见,这一块的利润空间相当狭窄。
      将“新的利润增长点”寄望于此,恐怕在短期内于券商的困境无补。中国券商目前
      这种戏剧性的“艰难时世”也同时揭示,中国券商的困窘绝非始于今日之佣金改革,
      而是其来有自,早有时日。佣金自由化可能进一步恶化中国券商生存环境,但决不
      构成中国券商从此涅? 的充分条件。对于中国券商而言,挑战就是挑战,它与机遇
      无关。如果不能从企业性质以及制度土壤上进行根本性的配套改革,那么佣金自由
      化这种单兵突进式的改革,就可能导致事与愿违的另外一种结局。那就是,加速券
      商这个新兴行业的提前衰败。
      
          但不管怎么说,佣金自由化毕竟是中国证券市场在市场化道路上迈出的又一大
      步,其积极意义在于它可能使中国证券业逼近这样一个更加具有本质性的改革难题
      :究竟是自由竞争融解最后的产权壁垒,还是坚固的产权垄断反过来扭曲竞争性质?
      答案依然是未定之天。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