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凶猛“中经开”(1)
      
          “‘中经开’终于完了。”一位经历过“327 事件”的朋友听到这个消息后,
      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他说,“‘长舒一口气’将是许多人共同的第一反应。”
      
          2002年6 月7 日,一则以“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清算组”名义发布的公
      告称,“鉴于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严重违规经营,为维护金融秩序稳定,根
      据《金融机构撤销条例》和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02年
      6月7日撤销该公司,收缴其《金融机构法人许可证》和《金融机构营业许可证》,
      并自公告之日起,停止该公司除证券经纪业务以外的其他一切金融业务活动。”
      
          人民银行这一纸公告,了结了中经开短暂但却充满神秘色彩的金融生涯。
      
          “中经开”,全称“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前身为中国农业开发信托
      投资公司,1992年1 月改为现名。中经开成立于1988年4 月26日,原隶属于财政部,
      后由国务院中央金融工委管理,基本核心业务为证券。中经开成立不过十余年,但
      它在中国股市中的名气可能要远远大于其他老资格的同类公司。其中原因很简单,
      因为中经开的历史基本上与中国证券市场的历史纠缠在一起。中经开短暂的发展史
      意味深长地揭示了中国证券市场的某种必然命运。不夸张地说,中经开的历史几乎
      与中国证券市场所有最著名的丑闻相关。
      
          最早知道中经开是90年代初期。一个当时在某券商做营业部老总的朋友,言谈
      之中经常提起中经开,并充满敬畏之状。于是,中经开作为绝对主力的形象便在心
      中牢牢扎下了根。不过真正领略中经开的威力,还是后来的“327 国债事件”。
      
          “327 国债事件”虽然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了,但它留下的疑惑却始终没有被人
      忘记。而这个疑惑并不是大输家万国留下的,却恰恰是大赢家中经开留下的。
      
          1995年2 月,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国债期货交易逐渐变得越来越火爆。其中主角
      就是以万国为首的空头及以中经开为首的多头,加上不断变化阵营的辽国发,这场
      最能反映当时中国证券市场基本势力对比的经典大战,实际上有三位要角:一方是
      以财政部的行政权力为背景的中经开,一方是有地方政府支持的万国证券,第三方
      则是野路子出身代表草根或民间资本的辽国发。这种势力对比,不仅反映了1992年
      之后中国经济的整体格局,也非常贴切地反映了当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那种紧张
      的博弈关系,而“327 ”国债品种恰好将这三方势力奇妙地纠结在一起,并以戏剧
      性的方式呈现了其中的冲突。
      
          其实,“327 ”这场惨烈搏杀的结局在还没有开始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但它
      还是在2 月23日达到了最高潮。为了挽回败局,万国的总经理管金生,在收盘前的
      七分钟用700 多万口空单砸盘,上海证券交易所只好取消最后七分钟的交易。
      
          这场战役不仅导致当时证券市场上最为风光的万国证券公司的关门,也导致了
      被称为“证券教父”的管金生个人的悲剧人生。但当人们被管金生个人的沉浮和
      “327 事件”本身的戏剧性所吸引的时候,一个最应该被长久关注的问题却被遗漏
      了,那就是,作为多方主力的中经开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
      
          从当事人的回忆来看,将万国当作这场金融灾难的首恶是非常不公平的。起码,
      违规开仓的就不仅仅是万国,中经开也同样存在类似问题。但这不是问题关键所在。
      问题的关键是,中经开究竟是凭什么在这场对赌中大获全胜的?其实,这个答案早
      已明白,中经开靠的是万国想都不敢想的内幕消息。财政部早就决定贴息了, 而此
      时的万国还蒙在鼓里。虽然万国肯定知道中经开的背景,但他们还是固执地以为可
      以凭自己的智慧赢过对方的权力。如此天真,在那些谙熟“国情”的人那里,恐怕
      会笑掉大牙。据说,当时万国的操盘手是刚刚从海外归来的金融专业人士,算得上
      第一批“海归”了。但是直到最后,他们还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输的。因为在他们的
      专业眼光中,对手显然要比自己疯狂得多,但他们还是错了。这当然不仅仅是这批
      “海归”的悲哀,也不仅仅是万国的悲哀。不难想象,这种冷酷的逻辑将决定性地
      改变他们一生的思维方式。
      
          可以说,中经开开创了中国资本市场上靠“违规看牌”赢钱的先河。不过,这
      还不是中经开在“327 事件”中作出的最恶劣示范。最恶劣的示范在于,中经开在
      “327 事件”中,以最明火执仗的方式开创了中国裙带资本财富转移的新通道。这
      实际上是中国裙带资本大规模介入证券市场的一个明确信号。
      
          在“327 事件”之前,上海和深圳证券市场虽然已经红红火火,但仍然具有强
      烈的地方色彩,与成立不久的证监会的关系也处于若即若离的状态。或者更准确地
      说,它是地方政府权力在90年代初期急速扩张的一个标志性领域。由地方崛起的万
      国证券在当时全国证券业中的无限风头,就是这种扩张的生动写照。许多人都记得
      万国在虹桥机场树起的那块著名的广告:万国证券,证券王国。其气势与雄心,让
      人闻之而怦然心动。而国债期货的引入彻底终结了地方性券商的主导地位。
      
          就当时上交所总经理尉文渊先生的本意看,引入国债期货品种,主要是为了扩
      大和巩固上海证券市场在全国的地位,但他没有想到的是,国债——这个无论如何
      也属于中央政府权限范围的品种,不仅将全国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带进了证券市场,
      同时也将一种更加具有操纵性的力量引入了市场。中经开正是这种力量的代表。市
      场原有的博弈格局陡然发生了变化,天平的倾斜已经在所难免。
      
          有人估算,在整个“327 事件”中,多头的盈利在70亿左右。作为多头主帅,
      中经开自然应该赚得盆满钵满。但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中经开竟然没有盈利。那么
      70亿白花花的银子究竟被谁拿走了呢?答案已不言自明,靠内幕消息在中经开名下
      开老鼠仓的人拿走了。可以证明中经开的确没有在“327 事件”中盈利的一个间接
      证据是,在“327 事件”后不久,中经开公司竟然几次面临支付危机。在挪用客户保
      证金达6 8 亿元的同时,还累积了70多亿元的债务,公司几乎被掏空而濒临破产。
      不过,这仅仅只能表明中经开公司没有盈利,而那些与中经开相关的个人的财产增
      值情况也许正好相反。中经开作为一个特殊公司的功能及性质,在这里变得一目了
      然。“327 事件”后有人称,“327 ”一役,造就了一批亿万富豪。对此,一位朋
      友笑着问,你能想象一个普通的司机在“327 ”短短的几天行情中,赚到近亿元吗?
      不过,最应该问的是,这一批人究竟是谁?
      
      
      
          “327 ”事件后,中央组成了以财政部、人民银行、证监会、安全部等六大部
      委构成的联合调查组,对事件进行了调查。阵容不可谓不强大,规格不可谓不高。
      但正如一些人所预料的那样,管金生以个人17年牢狱的代价为“327 事件”画上了
      暂时的逗号。之所以说是暂时的,是因为“327 事件”在以后肯定还会被人重新提
      及。后来一位更著名的海归派人士——梁定邦提到了这个问题。梁先生用同样不识
      时务的口气说,应该重新评价6 年前的“327 事件”。很显然,在中国目前的环境
      下,他也只能是说说而已。
      
          不管围绕“327 事件”还会产生多少争议,但有一点现在就可以肯定:作为违
      规的一方,中经开也应该受到惩罚。万国的管金生被判,辽国发的高氏兄弟蒸发,
      惟独中经开稳如泰山。这个结果,已经充分暗示出中国证券市场的庄家群落自“327
      事件”之后一直延续至今的新版图。以“327 事件”为界,中国证券市场由此折入
      了一个新的时代:一种全局性的操纵力量开始登堂入室,并逐渐占据主流。
      
          在许多人看来,中经开是不能受到惩罚的,因为它意味着一种超越法律的力量,
      在这种力量面前,法律是软弱的。这等于是在说,只要中经开不自寻死路,它就依
      然可以为所欲为。果然,中经开在东方电子的炒作上又上演了它的拿手绝技。
      
          从炒作上讲,东方电子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典范。这不仅是因为它在4 年中累计
      60倍的惊人涨幅,而且也在于它将科技股高成长性的投资理念,深深地植入了中国
      证券市场。中国证券市场中的许多投资者,大概都是从东方电子开始认识科技股的
      魅力的。但可惜的是,这只是东方电子这个传奇故事的前半段,后半段则又是一个
      让所有投资者魂飞魄散、恶梦连连的梦魇。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