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思索——中国教育的双重困境
      
          我国“文革”后奋力发展教育。1978年1 月教育部确定部级重点中小学20所,
      各地随后相继确定了一批重点中小学。中小学内还按学生考试成绩分为提高班、普
      通班、基础班。2 月,教育部确定首批全国重点高校88所。3 月,中国科技大学开
      办少年班。为挽回“文革”的损失,我国教育领导部门、广大师生和家长都付出了
      极大的努力,进步是显著的。只是我们今天回眸历史,可以看到20多年来我们走的
      是类似美国20世纪50年代强力培养科学家的精英教育之路。
      
          美国人反思说,为什么要让999 人陪1 人读书?
      
          所谓“陪读”一说,在我国一些中学里也有称一部分学生为“分子”,称另一
      部分学生为“分母”的说法。被称为“分子”的学生并不是认为他们有可能成为科
      学家,而是指有可能考上大学的;被称为“分母”的学生,则指考大学没什么希望
      的。在一些历年高考落选生甚众的中学,老师发现某几个有望考上大学的学生,会
      说“这几个是‘分子’”,于是精心抓他们的成绩,其他许多学生就考大学这个目
      标而言,便处于“陪读”状态。这些现象并非老师未尽力,而是精英教育,高强度
      培养科学家的课程,限制了培养多种多样的人才。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需要
      拓宽教育方式,建立起让每个孩子都得到适合于各自发展的教育。在新教育中,没
      有“差生”,只有“差异”,即各有特点的学生。
      
          当前我国精英教育造成的许多学生厌学状况尚未缓解,世界性的生产力换代和
      经济变迁的巨大压力又到来。我国教育实际上埋伏着双重困境。
      
          在这双重困境中,一是要纠正精英教育给许多学生造成的超负荷压力,为解决
      这个问题,教育部在2000年发出了《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
      然而,“减负”只是在工业化教育的地基上开始纠正“拔苗助长”之弊。我们今天
      还面对的第二个更重大的任务是:要从根本上改变工业化时期的教育,挺进数字化
      时代的新教育。这就不仅要解决“减负”问题,还要解决在新时代怎样更有效地学
      习的问题。不仅有“减法”要做,更有“加法”和“乘法”要做。
      
          美国第三次变革教育浪潮,是在纠正了精英教育之弊后,朝新经济时代的教育
      转型,中国则需要把纠正精英教育”和向新教育转型两步并作一步来跨越。
      
          在这样一个新旧交替的历史时期,家长们该做什么?您已看到,国家要求给学
      生“减负”,家长们却自动给孩子“加压”。学校停止了双休日的“补课班”,社
      会上便涌现出各种“加强班”。当前媒体较多报道的“成功的孩子”,主要是应试
      教育模式中考上国内外名牌大学的孩子,家长们热心阅读并用以激励自己孩子的也
      多是这方面的故事。家长们不惜代价效仿,不辞辛苦地送孩子去上一个又一个“加
      强班”,其实是在花钱加强一种过时的学习方式。新教育正在为开发孩子们的潜能
      日益展开宽广得多的成才通道,家长们是否意识到?一切新旧更替的历史转折期也
      是机遇期,若能对世界教育变迁的趋势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机遇就会离自己更近。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