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家族后裔
      
          我开始接触王能智。
      
          现在我可以说,他是我国在青少年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先行者。即使他的
      名字在今天还不及一个中学生熟悉的歌星那样有名气,我相信他的价值会被越来越
      多人认识。
      
          今天,“探究性学习”一词正被越来越多的师生重视,我们也不妨以“探究性
      学习”的方式去了解王能智。就是说,也需要探讨、质疑,需要了解他本人的成长,
      他的困惑……那就让我们先忘掉他是个特级教师,把他还原为一个学生,考察一下
      这个学生的成长对今天这个王能智究竟有怎样的影响。
      
          王能智生于1942年12月2 日。他有个近乎传奇的家世。他是爱新觉罗家族的后
      裔,姓王从他的爷爷开始。
      
          爷爷18岁离家出走,给自己取的汉族名叫轶群。那是1906年,清王朝覆灭之前。
      轶,在汉语中有散失的意思,也有超越的意思。王轶群三字,似有离开“八旗族群”
      出走之意,也可理解为有“超群”的决心。王能智的奶奶叫章梅英,是蒙古王公的
      格格,她是“私奔”出来与王轶群结合的。
      
          爷爷18岁跑到日本留学,与留日学生蒋介石住在一个宿舍,同班同学还有何应
      钦。后来蒋介石跟了孙中山,王轶群跟了张作霖。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蒋介石软
      禁,王轶群也一度被扣,后来去了台湾。
      
          王能智的父亲叫王运实,不问政治,曾在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攻读工程技术,回
      国后在国民政府建设总署工作。新中国诞生后,他曾任交通部水利设计院总工程师。
      王能智的母亲叫陈珣,是上海同济大学西语系20世纪30年代的大学生。这是王能智
      的家庭背景。
      
          王能智6 岁就读于北京孔德小学,即今天的东华门小学。家住南池子原张学良
      公馆,是张学良送给王轶群的。
      
          王能智初中毕业,没考上高中,15岁到北京照相机厂当学徒,学了3 年车工,
      这就18岁了。
      
          1960年,18岁的王能智学徒期满,站在北京照相机厂门口,望着萧条的街市,
      想着渺茫的前途……谁能想到,2003年北京市会向全市师生推介这位王能智?
      
          那个当年连高中都没有考上的学生,与今天这个“特级教师”王能智,有着多
      么遥远的距离。王能智怎样走出他的18岁?
      
          父亲常常不在家,他跟母亲长大。
      
          我一直很注重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就问他:“在你的童年,母亲给你最深的印
      象是什么?”
      
          他想了想,说:“母亲很少教训我。”
      
          “为什么这么说?”
      
          “我小时候很贪玩、淘气,不守纪律,不好好完成作业……你想,我都到了高
      中没考上的程度,不能说不严重,好像哪个母亲都会苛责的,但我母亲很少批评我。”
      
          “不爱你?”
      
          “爱,很爱!”
      
          “那……是溺爱?”
      
          “不能算。”
      
          “为什么?”
      
      
      
          “因为我没有做坏事,我只是对学校要求的没有做到。再有,我好发疑问,常
      常也没有按要求答题。我母亲也知道,她没有批评我。”
      
          我访问了他的童年,隐约能看见20世纪30年代的同济大学和大上海对他母亲的
      影响,能看见他母亲的见识和文化开启着他童年对没见过的“世界”的想像力。王
      能智的好发问和好发疑问,就是在这个背景里出现的……母亲从未训斥他“你不许
      这么想”、“不许这么说”。母亲会反问他:“你怎么想到这个问题?”他至今记
      得母亲如此反问的神情。母亲不怎么直接赞扬他,也并不总能回答他那些稀奇古怪
      的问题,但母亲反问的神情已带着欣赏,母亲对他的问题表现出兴趣,就增长了他
      的自信。
      
          我想,也许可以说,他儿时最大的收获,恐怕要算是母亲很好地保护了他好发
      疑问、爱独立思考的天性。
      
          读完初三,没考上高中,这似乎是人生中一个不小的挫折。但是,爱独立思考
      的天性已经在他头脑里发育到了15岁,自信心也已经是他体内生长起来确实存在的
      东西。自信心怕的就是没有发育生长起来,一旦生长起来,这是不容易扑灭的。
      
          “你想去当学徒,你母亲同意吗?”我问。
      
          “她没反对。”
      
          3 年学徒期满,他想再读书了。母亲说,你现在想读书了,那就再考。
      
          现在,他母亲的照片就在我面前,这位上世纪30年代上海同济大学西语系毕业
      的女子有着惊人的美丽……作为母亲,她真那么想得开也放得开?不管怎么说,我
      开始隐约感到,这位母亲也是一个有待认识的谜。
      
          1960年的饥饿,曾经使中国农村流失了大量学生,北京的课堂也宽松起来。就
      在这年,王能智考上了北京65中。
      
          18岁的王能智坐进高中课堂,看起来是个大龄生,但他这时学到的东西是与其
      他高中生不同的。今天的王能智还认为,他15岁到工厂当了3 年学徒,那其实也是
      他一生中重要的学习。我注意到,他18岁才读高中的经历,也使他当上教师后对那
      些学业差的学生,并不轻易地认为他们不行,而确信只要帮助学生建立起信心,他
      们赶上去并不晚。
      
          王能智是不是很有天赋?我无法简单而言。但我从他身上看到,自信心需要在
      成长中培养,独立思考却是与生俱来的。若说“天赋”,这“与生俱来”就该是天
      赋。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每个孩子天生就是有个性、有思想的。一个人如果不
      会独立思考,那不是没有培养出来,而是在成长中被大人们扼杀了。
      
          人生不可能不遭遇挫折,但有了“独立思考”和“自信”这两件东西,就有能
      力来迎接人生的挫折。这时,才谈得上人们说的“挫折教育”。
      
          20世纪60年代,王能智的爷爷王轶群在台湾是国民党军队的上将,后来是蒋介
      石的国策顾问,这对王能智来说,不是什么好消息。高中时期的王能智沉默寡言,
      他喜欢踢足球,这可以猛烈地动作猛烈地喊。他还喜欢唱歌,因心中有对美的热爱
      需要通过旋律去表达,他尤其喜欢俄罗斯歌曲。
      
          爱新觉罗家世此时也不是可以炫耀的历史,王能智不喜欢历史,喜欢自然。热
      爱大自然,最终使他选择了学地理,他考上了北京师范学院地理系。
      
          我注意到,在王能智一生中最需要爱护的日子里,帮助他建立自信的有两个女
      人,一个是他的母亲,另一个是他大学时代遇到的一位中文系女生。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