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父母签约
      
          张郁茜说:“不是您的一个孩子这样。您刚才也说到了平等,您想知道孩子们
      是怎么说的吗?”
      
          “怎么说的?”
      
          “他们说现在很多家长都有平等观念,但家长那‘平等’的后面是有陷阱的,
      等到孩子把自己的秘密说出来,家长就开始批判了。他们说这还是个‘不平等条约
      ’。”
      
          来访的母亲认真听了,说:“这些孩子还真能说。”
      
          张郁茜说:“孩子们认为,家长越像这样往平等靠,就越显得不平等。他们认
      为家长没有理解平等的实质,平等不是摆个平等的姿态就平等了。您看孩子们说的
      是不是也挺有水平?”
      
          “那怎么办呢,就由她去?就让她放了学去跟陌生人聊天?”
      
          “恐怕要先跟孩子建立真正的交谈,是交谈,不是谈话,不是领导跟下级谈话
      那种谈话。不是你说得对我就赞扬,你说得不对我就批评。要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
      并不容易。家长都认为,我是看着他长大的,我还不了解他?实际上我们的思维,
      我们的判断,完全可能跟孩子不一样。”
      
          “我还要怎么了解她呢?”
      
          “咱们就事论事。你们家有条件上网吗?”
      
          “有。”
      
          “她为什么不在家里上?”
      
          “我们不让她上。”
      
          “为什么?”
      
          “这不是要中考了嘛,上网浪费时间。”
      
          “初三、高三的孩子孤独感更强,更需要倾诉。他们往往不怕浪费时间。你不
      让他们上网,他坐在那里一下午、一晚上,什么也看不进去,什么也做不了,那才
      是浪费时间呢!”
      
          “按您这么说,还得让她上?”
      
          “您不是希望女儿放学了能回家别去网吧吗?那第一步就先让她回家,让她在
      家里上网。您可以试着和女儿达成一个协议,或者说,试着真正与女儿平等一回,
      那就有可能出现变化。”
      
          几天后,张郁茜接到那位母亲打来的电话。
      
          对方说:“我们签约了。”
      
          “是吗,怎么签的?”
      
          “我们同意女儿每天在固定的时间里在家上网,女儿承诺不去网吧。双方签字
      画押。”
      
          “真签字画押?”
      
          “是的。”
      
          “执行得怎样?”
      
          “起初以为孩子不会接受,没想到一下子她就接受了。执行起来也不困难。女
      儿说,早这样,多省事,也省得我出去乱跑。”
      
      
      
          就这样,实现了第一步——女儿回家了。
      
          可是,父母仍操着心。她交的网友究竟是谁?女儿为什么迷上了跟这个陌生人
      聊天?“这个陌生人到底用什么魅力迷住我的女儿呢?”
      
          张郁茜老师用很轻松的语气说:“您看,这个世界很值得了解吧,现在那个看
      不见的陌生人是不是也引起了您的好奇?我建议您可以跟女儿聊一聊了。”
      
          “怎么聊?”
      
          “用感兴趣的语气问问,网上都认识些什么样的朋友?不要质问,不要谈学习,
      不要表现对她的关心,而是表现出您对网络的兴趣,是您想知道这个您不了解的世
      界。”
      
          又过了几天,家长又打来电话。
      
          “我跟女儿聊了。没想到她认识的网友不止一个,有好几个,真吓我们一跳。
      我问,你们都聊些什么呢?女儿说也就发发牢骚,聊些日常琐事,也挺无聊的。女
      儿说是‘无聊对无聊,互相聊一聊’。”
      
          再后,母亲就与女儿讨论:网上的朋友与生活中的朋友有什么不同?女儿说:
      网上的朋友虽然无话不说,但那是虚拟的,真有事也不敢找对方帮忙。现实中的朋
      友,则怕受他的伤害,不敢畅所欲言。
      
          电话里,那位母亲还对老师说,原以为女儿就像个小羊羔,很容易被人骗,现
      在发现女儿其实也很懂得防范。再后来,发现女儿上网的时间短了,甚至不上了,
      偶尔上网也不是与人聊天了。
      
          张老师说,因为您与孩子建立了沟通,孩子减少了孤独感,上网聊天就不那么
      迫切,甚至也不需要了。
      
          后来,这位母亲再次来与张郁茜老师“聊天”,一是向老师表示感谢,二是还
      有担心。她说:“这回,我没跟女儿谈学习,她自己就投入学习了。”
      
          “这不是更好吗?”张老师说。
      
          “那她哪天又自己变回去了呢?”
      
          这真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这位母亲还对张老师说,这回我和她爸都没跟她讲什么道理,她自己就变了,
      这能可靠吗?
      
          我不禁想起了所谓“家长意识”,我们平常在工作中也可能对单位的领导不满
      意,批评他们“家长作风”,但有时我们也很习惯于说,在哪级哪级的领导下,思
      想觉悟得到提高,然后取得怎样的成绩,似乎如此才觉得这是成绩,否则有了成绩
      也好像是不可靠的。这种“家长意识”渗透到我们家庭,在许多平凡、朴实,没有
      任何社会职务和权力的父母的灵魂中也盘踞着的,在相当广阔的层面上构成我们社
      会的一种思想基础。
      
          我也没想到,就在大人们谁也不觉得有什么重要的“聊天”里,潜伏着孩子们
      多么曲折的渴望。其实他们喜爱聊天,折射出的仍然是巨大的学习压力和压力下的
      曲折寻求。
      
          在张郁茜老师那里,我还读到这样一封信:
      
          我叫L 。
      
          我有很多问题想问。
      
          我上初二起就很厌恶我们的班主任,想和她谈谈,但总是被她的话顶回来。我
      试过许多办法,都不见效。最后我只好用激将法:如故意惹她生气,想让她把我拉
      到办公室,这样我就能和她谈话了。但她只是更懒得理睬我了。对我做的事、说的
      话,她只是说“你怎么那么多嘴呀”,就不理我了。我现在再也想不出方法来让她
      与我谈话了。我知道我不应该这样做,但我只想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好一些。请您帮
      我想想办法。
      
          读了这信,我想,这位自称“L ”的学生说他“厌恶”班主任,其实是用词不
      当。在他内心深处,对班主任不仅不是“厌恶”,而且很有感情,所以一直渴望与
      班主任多说说话,即使到“再也想不出方法来让她与我谈话了”,仍然想和老师搞
      好关系。
      
          这样的情况远非个别,“L ”的信只是一种典型表述。许许多多学生是在渴望
      与父母交谈、渴望得到父母理解,遭到失败甚至失望之后,认为老师该是能理解他
      们的,于是相当执著地寻求与老师的交流。此种寻求已不是寻求解决学习上的困难,
      而是更迫切地渴望解决“心理困境”和“心理压力”。如果在老师这儿也得不到解
      决,有的孩子就会不顾一切地到网上去寻求与陌生人“聊天”。
      
          这种寻求,与其说是寻求倾诉对象,莫如说更内在的是在寻找自己……我是谁?
      我认识我自己吗?我怎么是这个样子的呢?
      
          男孩女孩发育到初三,正是人和世界在他们眼里更加五彩缤纷千奇百幻的时期,
      是最有条件全面发展的“天生时机”。他们渴望多方面认识世界、认识自己和发展
      自己,他们的渴望从每个毛孔里都漾溢出来……但是,一种疲于奔命而视野窄小的
      学习就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父母那一代人在少年时唱过的“让我们荡起双桨”,至今唱起来仍会沉浸在美
      好的回忆中。这一代孩子唱这歌,虽然也感到挺美,但没有父母那一代人那么强烈
      的感受。这一代孩子,不少人对流行歌曲中那些表达孤独、寂寞、痛苦的歌曲更能
      产生共鸣,以至于那些流行歌星发行光碟签名销售时,都市里会突然冒出成千上万
      狂热的中学生少男少女,大批警察不得不预先到现场维持秩序。
      
          许多家长也不理解,说报刊上也说过,有的歌星连简谱都不识,甚至“五音不
      全”,装束男不像男女不像女,声音嘶哑,既不好看,也不好听,却火极了,成为
      许多中学生甚至大一、大二女学狂热的崇拜对象,这是咋回事?我想,负载着巨大
      的学习压力,心里积压着说不出的苦闷的学生们,需要那样嘶哑的甚至是歇斯底里
      的歌声来释放他们心底的痛苦,这大约是一个重要原因。
      
          到了深夜,还会有大批中学少女聚在某位歌星居住的宾馆外,齐声高喊:“我
      们爱你!我们爱你!”
      
          在家长看来,这是令人欲哭无泪的。
      
          在女儿看来,说爱,这是很神圣的。
      
          许多父母感到不认识自己的孩子了。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