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天灾当兵为匪
      
        “老洋人”队伍中已先后加入了张得胜等大小30余杆土匪,达到七八千人,匪
      势大炽“老洋人”并非真是洋人,他本名张庆,出生于河南临汝县一个贫苦农民家
      中。因他长得身材高大,黄发深目高鼻,颇似洋人,所以后来人们给他起了个绰号
      叫“老洋人”。民国以来,土匪中最早绑架洋人的大概也就是他了。
      
        张庆10岁那年,父母先后病故。他跟着哥哥张林艰苦度日,自小胆大,好打抱
      不平。1911年夏秋季节,他家乡豫西一带连遭天灾,官府征敛不已,张林、张庆哥
      儿俩跟着乡亲们一起投奔白朗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转战豫、陕。到1914年,张林牺
      牲,白朗起义也遭失败。张庆返回临汝老家,后改名张廷献,投入河南督军赵倜之
      弟赵杰率领的宏威军中当兵。
      
        1922年5 月,第一次直奉战争中,赵倜企图联奉反直,结果宏威军被直军冯玉
      祥部打败,退往豫东中牟县,又被吴佩孚勒令解散。该军部分退往山东,大部则拖
      枪为匪,成为河南重要匪源之一。这时,张庆(张廷献)已在宏威军中当上了连长,
      也率领所部及散兵300 多人拉杆起事,当起了土匪。
      
        他从中牟南下豫西,一路经过宝丰、鲁山、栾川、卢氏等县,然后向北直指陕
      州(今陕县)。这沿路各县普遍是地瘠民贫,素来是土匪产地。伏牛山、外方山、
      熊耳山、崤山几条东西走向的大山脉,从南到北依次排列,又成为土匪们与官兵周
      旋的大好场所。因此,“老洋人”的队伍一路前进,一路不断有许多贫苦农民和人
      少势单的匪股加入进来。1922年7 月中旬,“老洋人”杆子到达陕州城下时,人数
      已达数千人。
      
        陕州守备丁保成闻说前来攻城的杆首名叫张廷献,便派人打探此人是否就是当
      年驻守灵宝县的张连长。得到肯定答复之后,丁保成便开门请降,并邀“老洋人”
      进城叙旧。原来丁保成当年曾在灵宝县巡缉队担任副领官,与驻军张连长时相过从,
      关系甚密。当下,丁保成置酒宴请“老洋人”,并宣布全体士兵加入张匪队伍。
      “老洋人”喜出望外,立即任命他为自己的参谋长。在此稍事修整后,杆匪按原定
      进军陕西的计划,西攻灵宝县,逼近潼关。驻守潼关的憨玉琨奉陕西督军刘镇华之
      命,率部东进援救灵宝守军。在陕、豫军的内外夹攻之下。丁保成建议“老洋人”
      放弃入陕的打算。沿豫陕边南下,就在豫西广大山区活动。
      
        不久,“老洋人”队伍中已先后加入了张得胜、李明胜、任应歧、崔二旦、李
      老末、常建福、韦凤歧等大小30余杆土匪,达到七八千人,匪势大炽。“老洋人”
      被称为“老架子”,又称“总架杆”,也就是总杆首、总司令的意思。
      
        “老洋人”的活动,使直系军阀首领、直鲁豫巡阅副使吴佩孚和河南督军冯玉
      祥大为不安。他们制定了三路合剿的计划,企图在豫西将“老洋人”股匪一举歼灭。
      但“老洋人”撕开重围,于10月23日向东逃窜,在官军的围追堵截中,10天之内,
      横贯河南省,从豫西一直打到皖西。其间,数千名匪徒高举着“河南建国军”的大
      旗,呼喊着“打富济贫”、“替天行道”的口号(以历史上农民起义口号作幌子),
      沿途经过鲁山、方城、叶县、舞阳、郾城各县境,在京汉线上打垮了靳云鹗陆军第
      十四师的阻击,进入豫东。豫东各县驻军根本未曾料到匪队来势如此迅速,措手不
      及,以至上蔡、项城、沈丘、新蔡诸县城,相继被“老洋人”攻占。
      
      
      
        --------
        流行小说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