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壳村”与流动民兵营(3)
      
          3年来,这个流动民兵连被纳入了全市维护稳定的“五队联动”行列,参与了
      治安巡逻、植树绿化、防汛抢险、城市创建、便民服务活动,共出动兵力2000
      多人次,协同警方取缔聚赌点4个,调解民事纠纷400多起,及时制止违章建筑
      10多处、计划外生育30多例。该连连续被建邺区评为“先进连队”,同时被南
      京军区表彰为民兵工作“三落实”的先进单位。连长陈冠群先后被评为“江苏省优
      秀外来务工青年”和“河南省优秀外出务工青年”。南京市政府还奖给他一套二室
      一厅的住房,他的老婆孩子都迁入南京,成了南京市的市民——第二故乡真正变成
      了他的故乡。
      
          %%% “长垣模式”给民工注入了力量
      
          河南新乡的长垣县,是1985年国务院确定的国家劳务输出基地。全县78
      万人口,有15万多人在外面打工。这15万人中,8.3万是民兵,占全县9万
      民兵的92%。
      
          2004年这一年,长垣县外出打工的人数猛增到了18万人。
      
          本乡本土的原有民兵组织,早已经涣散,对那些民兵也失去了束缚力。而外流
      民工,也全国各地都有,成了“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散落状态,是否还能用一根线
      把他们穿起来?如何才能穿起来?成了所有民工大县都能遇到的最大麻烦。
      
          有一件难堪的事发生在1987年,新乡军分区一位领导来长垣检查民兵工作,
      想要看一看那些过去声誉一直很好的“青年民兵之家”。镇武装部长领着他在兆寨
      村转悠了半天,也没有找到那个‘家’的影子。这位领导不死心,非盯上了要看个
      究竟,结果转遍全镇仅存的几个“民兵之家”,也都是“铁将军”把门。当这位领
      导扒着窗台往里面瞧的时候,不仅那里面积着厚厚的一层灰土,零乱的书架上布满
      了蜘蛛网,而且窗台外的灰尘也弄得他灰头土脸的。镇武装部长很有些下不了台。
      
          长垣县武装部门与县建委研究了这种新形势之后,发现内中还是有着某些规律
      可循的。
      
          该县的非公有制企业分成了6个种群:防腐设备、建筑行业、起重机械、医用
      卫生、烹调饮食和绿色食品,其分布为“南起重,东防腐,北卫材、西食品”,有
      河南省长垣县飘安卫材集团的生产车间1137家非公有制企业,遍布城乡。84
      0个防腐、建筑工程队分散在全国各地,那些无论是留在本县还是外出打工的民兵
      们,大体上都是老乡带老乡、亲戚扯亲戚,形成了一个个小的群落,能否在这样的
      企业里建立起民兵组织来呢?这是他们思考的第一个切入点。
      
          长垣县流动民兵生活剪影他们在8个不同类型、流动民兵较多的非公有制企业
      尝试建立民兵组织。但开始时,一些企业采取了抵制的态度,不少企业家认为,企
      业是讲经济效益的,组建民兵连是不务正业,甚至有些人认为民兵组织与企业管理
      是两股岔,相互背道而驰,会影响生产效益,于是他们干脆一口拒绝。
      
          在武装部门感到畏难的时候,有着党管武装好传统的长垣县县委、县政府站了
      出来,坚决支持武装部的做法。县委、县政府不惜3次召开议军会议,研究流动民
      兵的管理问题,并且先后下达了5个地方性法规文件,强调组织流动民兵的重要性。
      县委书记、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赵予辉和县长、县“武委会”主任邓立章先后多次
      到北京、天津等流动民兵相对集中的地方,去宣讲《民兵工作条例》、《兵役法》、
      《国防法》,以及加强流动民兵管理的重大意义。这样,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
      们在县建委、飘安集团、河南新蒲建筑有限公司等企业中建立了基层武装部,17
      8个企业建立了民兵组织。通过这些年来不断地改善与加强,长垣县摸索出了一条
      “民兵走到哪里,组织就建到哪里,编到哪里,训到哪里,管到哪里,用到哪里的
      组、训、管、用一体化”的新路子。截止到目前,他们在各种经济实体中建立  
      “二级”基层武装部5个,民兵营42个,民兵连132个,独立排205个,独
      立班182个,基本将这8万余的民工都编进了民兵组织之中。
      
          这种组织,使长垣县的民工有了极强的组织性,全县外出民工中有280名被
      北京、上海、天津等省市评为先进个人,其中有15人被当地政府授予“优秀外来
      务工青年”、“十佳外来打工青年”的称号,8万多民工长年在外打工,竟无一例
      违法违纪现象。创造了一个十分罕见的奇迹。
      
          《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中央电视台都对这一奇迹作出了报道。让我们
      引用《人民日报》2000年7月20日3 版的一则报道加以强调:
      
          据新华社郑州7月19日电(蒋永武、周翟董):记者从河南省有关部门获悉,
      作为全国著名“建筑、防腐业之乡”的河南省长垣县每年有8.3万名青年人奔赴
      全国近30个省、市、自治区务工、经商、办企业,自1996年以来不仅无人违
      法犯罪,且有4900人次见义勇为获得外地有关部门的表彰。这是长垣县注重加
      强流动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卓然成效。
      
          长垣县有800余个防腐、建筑工程队分散于全国各地,鉴于外出青年大多是
      在册的农村民兵,且人武部具有我军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光荣传统,县委决定将
      8万多名外出青年的管理教育工作交给县人武部负责。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