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号”
      
          老字号歌想吃臭豆腐找王致和
      
          想吃烤鸭您去全聚德
      
          想买字画您到荣宝斋
      
          想读高中您得上正则
      
          这首琅琅上口的“老字号歌”, 带给京城寻常人家的是轻松、诙谐的妙趣,带
      给贾维茵的却是不敢轻易触动的痛楚和仰天长叹的憾恨。
      
          灯光下的贾维茵老人面容清矍,须发尽白,但思维清晰,言至激动处铿锵有力,
      双目烁烁有神,令人动容。但当他起身时,却只能佝偻前行,双腿蹒跚吃力。
      
          来看望他的正则中学老师说,要不是经历了四年前的那场劫难,贾先生的身心
      状态远远不至于如此,当时已81岁高龄的他依然精神矍铄、风度儒雅,出门还是京
      城教育界的一介“风云人物”呢。然而如今……
      
          贾维茵说,他的一生经历了两场劫难,给他的后半辈子都留下了难以抚平的伤
      痕。一场“文革”风暴差点夺去了他的一条腿,之后,一场接管风波让已届高龄的
      他脑溢血突发。比身心俱损更令他痛苦的是,这场劫难几乎完全粉碎了他毕生的梦
      想和抱负:穷余生之力孜孜办学,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接受教育,让国家因此而甩掉
      落后的帽子。
      
          是什么使这位热忱的“教育救国论”者梦想折翅?是什么在一夜之间改变了老
      人命运的航向,留下一个凄凉的尾声?
      
          1984年,贾维茵拿出多年来教书节省下来的1.7 万元钱,创办了“民办正则高
      考补习学校”。当时没有学历教育,只是为高考落榜生补习文化基础,同时为“文
      革”中被耽误的成人补习文化知识。
      
          有个学生的父亲是清华教授,但这个学生不好好读书,一个学期没来上课。按
      学校规定,凡是两个星期没来上课的,就要除名。贾维茵就通知了家长,家长带了
      学生来到学校。
      
          谁知这个学生开口就说:“你这个二级教授算个什么,一间房住那么多口人,
      我卖两个月的西瓜就挣回来了,我不用你管……”
      
          “他这是‘读书无用论’,我觉得这个思潮太可怕了!不错,你卖两个月的西
      瓜能赚到不少钱,但国家发展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改变落后状态,所以我觉得应该倡
      导全民教育的理念,让全民都受教育,都来办教育,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这件事给了他极大的震动,更坚定了他平民办学的主张。
      
          1936年贾维茵毕业于南开中学,这所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的私立学校,秉承了
      张伯苓先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引进了西方民主与科学的教育方法,在世纪初的
      中国可谓开风气之先。毕业后他又就读于燕京大学——司徒雷登创办的著名私立教
      会大学。这种求学经历让贾维茵坚信,私立教育是有着强大生命力的。
      
          “我想办学,但我没有钱,我想不到今天人们认为只有有钱人才能办学,收费
      还收得那么高!在贫困地区,多少孩子都上不起学!我很推崇陶行知先生的平民教
      育观念。”贾维茵一谈起他的平民教育理想,沉郁顿挫,全然忘却了自己的七尺病
      躯。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上海出了一所私立新世纪学校。北京市着急了。
      
          有人就跟贾维茵说,你这个学校升学率那么高,为什么不申请学历教育呢?现
      在政府也提倡这个。他一想也对,就打了申请。1992年9 月,私立正则中学挂牌,
      当时的北京市教育局长陶西平亲自命名、授牌。在新闻界引起了很大震动,天天有
      外国记者来采访。大家都觉得这是新鲜事。
      
      
      
          外电报道:“……坎坷频仍,矢志不渝,终于在晚年办成一所学校,实现了一
      生的夙愿。贾维茵崇拜中国古代伟大诗人屈原,故用其《离骚》诗句‘名余曰正则
      兮,字曰灵均’的正则两字为学校命名,意在铭自己追求抱负,献身教育之志。他
      的举措被北京市政府肯定为:突破了国家统办教育的传统模式,突破了文化补习学
      校为个体户的模式,开辟了一条全民办教育的新路。”
      
          经过报纸宣传后,学校更红火了。办学6 年,毕业生中有五六百人上了国立大
      学。贾维茵将“教学质量至上,培养优秀人才”作为办学方向,在教育界声誉日隆。
      其办学模式和经验很快引起了国家教委的关注,曾经作为制定私立学校政策法规的
      参考。
      
          贾维茵提出,“民主办校,财政公开,同学自治”  。学校成立了董事会,1993
      年春聘请了13个董事,其中有胡适的儿子胡祖望,他在南开时的同学。这些董事都
      是聘任的,都没有投资到学校里来。贾维茵是董事长兼校长,董事会相当于顾问,
      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 
      
          1997年国务院颁布了《社会力量办学条例》。这时,董事会已经四五年没开了,
      国外的来不了,后来学校的事情都通过行政会议解决。
      
          到1998年,学校存款现金有85万元,不含当年学费。加上计算机房、语音房和
      其他设施,还有7 部汽车,所有财产结算是377 万元。没有外债和内债,而且升学
      率也很高,和区重点中学不相上下。但风波也由此而来。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