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
      
          当秦帝国轰然倒下后,楚汉相争成了那段日子里最精彩的传奇。与项羽相比较,
      刘邦的劣势是显而易见的,他缺乏前者的勇武善战和干云豪情。当他们分别见识到
      秦始皇出行时浩浩荡荡的车马仪仗时,项羽立刻想到要“取而代之”,而刘邦却还
      没有这样的气魄,他只说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够这样风光。但每个人都不可能将一
      切优秀素质集于一身,刘邦最大的优点正是项羽所不具备的清醒与坚韧。
      
          乱世给了刘邦和项羽一个大显身手的机会,项羽的暴虐与嬴政如出一辙,但却
      缺乏嬴政制定和执行规范的能力。此时的民众需要的是一位能够带领他们休养生息
      的领袖,刘邦无疑更适合他们的要求。在政治才能上,刘邦对人和事总有一种近乎
      天才的准确判断力,在具备了这种超于常人的清醒素质之后,天下就再没有人是他
      的对手,他的对手只有他自己。他必须与自己的一切欲望作战,永不被情绪与情感
      羁绊,在任何诱惑前都不能迷失方向,不放过生存和胜利的任何一丝希望,无论获
      得这种希望的手段有多么残忍和卑微。
      
          就这样,刘邦以一种近乎无赖的坚韧击败了项羽的刚猛,并开创了一个比秦朝
      更强盛、更长久的帝国。由于在争夺天下时常常不择手段,刘邦留给人们的印象总
      是很猥琐。但当他做了皇帝后表现出一种对死亡的无谓态度时,我们会发现他达到
      的人生境界远比人们想像中要超然。
      
          公元前209 年夏天的一场大雨之后,当陈胜在大泽乡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
      乎”时,对秦王朝的暴政早已忍无可忍的人们似乎全都突然醒悟了。自古以来,只
      有公卿大夫才能登上的朝堂大门就在人们面前敞开,似乎连皇帝的宝座距离他们也
      只有一步之遥。于是怀抱着各种理想与志向的人们纷纷从公堂街巷甚至是田间地头
      走进乱世,一时间旌旗林立,群雄纷争,谁都希望成为最后的胜利者。而当无数英
      雄在战场上颓然倒下之后,最后的赢家却是一个最不像英雄的人——刘邦。
      
          公元前256 年,刘邦出生在沛县一个普通的农家。五十四年后,他成为西汉王
      朝的开国皇帝,也是历朝历代出身最为寒微的开国皇帝之一。
      
          在古人看来,所有的改朝换代和皇帝即位都是天意选择的结果,具体到开国皇
      帝的出身问题上,人们总认为出身富贵的人要比一个出身寒微者更容易受到上天的
      眷顾。正是由于这种思想在民间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每个新上任的皇帝总要千方
      百计为自己的即位寻找合法性,希望藉此获得更多人的支持与信服。于是无数牵强
      附会的神秘传说应运而生,每一种说法都极力证明新皇帝就是真龙出世。皇帝出身
      越平凡,制造这种传说就越显得有必要,刘邦这样的平民皇帝就是个最好的例子。
      
          在各种关于刘邦的传说里,赤蛇的故事贯穿始终。据说他的母亲曾在一个电闪
      雷鸣的夜晚受到赤龙(一说是赤鸟变成的龙)的感应,并因此受孕生下刘邦。另一
      种说法与赤龙无关,说是因为刘邦的母亲吃了宝鸡送来的一颗赤色珠子才导致了刘
      邦的降生。这两个故事虽然在细节上有所不同,但却能看出赤色是刘邦的幸运颜色,
      后来发生在他身上的一些神秘事件也与赤色有关。
      
          据说刘邦经常在酒店里喝酒,醉了以后直接躺下睡觉,卖酒的人就会看到一条
      赤龙在他的上空飞腾。酒店老板很奇怪,从此就经常给刘邦提供免费酒水。又比如
      著名的斩白蛇夺天下,说的是刘邦刚刚起事时酒醉夜行,途中遇上一条巨大的白蛇
      横在面前挡住去路,就趁着酒意拔出剑来把白蛇砍成两截,又向前大摇大摆地走了
      几里,终于抵挡不住酒意,便躺在路边睡觉。然后有人路过他刚刚斩杀白蛇的地方,
      看到一个老太太站在那里哭泣,就上前询问缘由,一问才知道她的儿子被人杀死。
      问起是什么人杀死了她的儿子,老太太回答说:“我的儿子是白帝之子,刚才变成
      一条巨大的白蛇横在路间,没想到却被赤帝的儿子杀死了。”
      
          入关约法汉史纪:高祖初为沛公,入关,召诸县父老豪杰,谓曰:“父老苦秦
      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
      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苛法。”又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民大喜,
      争持牛羊酒食献享军士,惟恐沛公不为秦王。
      
          说完这句话,老太太就不见了。这个人觉得蹊跷,后来把故事说给刘邦听,刘
      邦听了当然窃喜不已。这个神秘的故事为他增加了不少号召力,从此就有越来越多
      的人愿意追随他。但赤蛇的传奇却还没有完全结束,许多年之后,刘邦已经成为皇
      帝,当他返回家乡为战乱中去世的母亲招魂时,据说又有一条神秘的小赤蛇出现在
      现场,为这一系列传奇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作为一个成功者,胸怀大志和胆大妄为是刘邦的两大先天优势。这种雄心壮志
      似乎与生俱来,早在他担任泗水亭长的时候,面对着秦始皇出巡时威风八面、不可
      一世的车仗队伍,刘邦就曾经大发感慨:“唉,大丈夫生当如此!”
      
          后来这句话成了最催人上进的名言之一,与陈胜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
      样流传千古。其实谁都会说豪言壮语,但有能力把它变成现实的人却不多。刘邦之
      所以能够成功,正是因为他胸怀大志,敢想敢干,非常富有冒险精神。投身于政治
      的冒险家必须能够在说大话时面不改色心不跳,刘邦就很有这样的先天素质。能够
      娶到后来成为大汉朝吕皇后的吕雉为妻,就是他这样一次说大话的结果。
      
          当时有位很有名望的吕公,把家搬到了刘邦所住的沛县。县里为此专门举行了
      一场欢迎宴会,许多人都前往祝贺。担任宴会主持人的是主吏萧何,他当众向大家
      宣布:“凡是贺礼不到一千文的,都请在堂下就座。”
      
          刘邦身上一文钱也没带,但他却不甘心坐在堂下,站起身来高喊:“我带来贺
      钱一万!”
      
          这一下语惊四座,还没等在场的人想出来刘邦说的是不是真话,吕公就已经被
      惊动了,亲自出来把刘邦迎到贵宾席就座。他很喜欢给人看相,一看到刘邦就觉得
      他长相特殊,后来越看越觉得他的面相贵不可言,就在酒宴后把他留下,提出把自
      己的女儿吕雉嫁给他。刘邦当然很乐意,但吕公的夫人却非常不满。等刘邦走了以
      后,她责问吕公说:“你总说咱们的女儿命中注定要嫁给贵人,以前有那么多人提
      亲你都不答应,怎么现在就许给这么个人了?”
      
          吕公笑笑说:“这个你就不懂了。”
      
          据说吕雉的面相也很特殊。结婚之后,她给刘邦生了一儿一女,儿子就是后来
      的汉惠帝。有一次她带着孩子在田里耕种,有个老人从旁边路过,看到他们就停下
      来,观察了一会儿之后得出结论,说他们的面相贵不可言。等到刘邦回来的时候老
      人还没有走远,他就连忙追过去想继续问,结果老人看到他以后说:“原来他们三
      个人的富贵都是因为你啊!”
      
          刘邦听了很开心,说:“如果有一天我真的富贵了,一定不会忘了你。”但等
      到他真正做了皇帝的那一天,却怎么也找不到这位老先生了。
      
          有一次刘邦奉命送一批刑徒去骊山修建秦始皇陵,结果一路上大家纷纷逃跑,
      还没到地方就都快跑光了。刘邦觉得这样再走下去也没有什么意义,干脆在一次酒
      后把这些人全都放了,对他们说:“你们都走吧,从此我也要亡命天涯了!”
      
          刑徒们见了刘邦的举动很感动,当时就有十几个人愿意跟随他。不久之后就发
      生了著名的斩白蛇事件,从此聚在他身边的人就越来越多了。
      
          这些故事里大概也都有传说的成分,但仅仅有传说是不能当皇帝的。刘邦从小
      就不爱读书,年轻时游手好闲,不事生产,但为人豁达大度,曾经担任泗水亭长这
      样的小职务,有许多交好的朋友。如果他生活在一个太平世界里,大概一辈子也就
      这么吃喝玩乐地过去了。但幸运的是他生活在一个乱世中,他本人又从来没有什么
      道德观念和循规蹈矩的意识,而这种为所欲为的态度偏偏又与乱世的生存法则极度
      契合。时势造英雄,正是秦末的乱世成就了刘邦一生的功业。
      
          刘邦需要一个乱世来崭露头角,但他决不可能凭自己的力量造出一个乱世。从
      这种意义上说,正是秦始皇的暴政和秦二世的昏庸给了刘邦建功立业的机会。自从
      秦始皇去世之后,即位的胡亥昏庸无能,宦官赵高把持朝政,搞得朝堂内外乌烟瘴
      气,各种社会矛盾迅速激化,秦末乱世一触即发。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 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建立了“张楚”政权。刘
      邦所在的沛县县令也想起兵响应,就在萧何与曹参的建议下让樊哙去找刘邦和他的
      部队。但等到刘邦真的带着几百人回到沛县的时候,县令却又担心刘邦会对他不利,
      于是关紧了城门不许刘邦的队伍进去,还想要杀了萧何和曹参。萧曹两人赶紧逃出
      城去找刘邦,刘邦就写了一封信捆在箭上射进城去,历数县令平日的无道行为,号
      召城中父老杀死县令,在乱世中起兵自保。
      
          有了平日里的这许多传说做舆论基础,城里的父老乡亲们果然很相信刘邦。他
      们一齐动手杀了县令,打开城门迎接刘邦进城,又拥戴他做了首领,大家称他为
      “沛公”。刘邦还要说推辞的话,父老们却说:“我们都知道你不是个平凡的人,
      就不要推辞了!”
      
          萧何、曹参、樊哙等人这时都成了刘邦的助手,他们号召当地青年加入队伍,
      很快就聚集了三千人。后来这支队伍与项梁的队伍会合,共同拥立了楚怀王的孙子
      熊心为楚怀王,从此刘邦就和项羽在名义上成了同一领导下的两支军事势力。
      
          在刘邦和项羽生活的年代里,曾经有一句话广泛流传:“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秦朝末年的乱世里虽然有刘邦与项羽的“楚汉相争”,但刘邦和项羽的家乡都是昔
      日的楚国领地,刘项二人的争斗其实也只是楚人内部的斗争,秦王朝终于还是亡在
      楚人手中了。
      
          公元前206 年8 月,刘邦率军攻入关中,秦王子婴出降,秦朝灭亡。进入咸阳
      的刘邦立即被金碧辉煌的宫殿和数不清的金银珍玩迷住了眼睛,准备住进咸阳宫里
      过太平日子。但当樊哙和谋士张良来劝阻他,告诫他不要沉溺于眼前的富贵而忘记
      远大目标时,他立即醒悟过来,封存了所有的财物,回到军中去居住。刘邦的部下
      当然为这件事而感到高兴,因为他们看出自己追随的人志向远大,绝不是个只会盯
      着眼前一点蝇头小利的庸人;但项羽的谋士范增却感到了隐隐的担忧,他认为刘邦
      的志向远大,将来一定是个可怕的敌手,建议项羽尽快杀了他免除后患。
      
          此时的刘邦还在咸阳城里与关中父老们建立感情。他宣布废除秦朝的苛酷法律,
      宣布了著名的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如此简明而充满公平精神
      的宣言令咸阳百姓们欢欣鼓舞,“约法三章”也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有效安抚政策之
      一。等到刘邦真的做了皇帝之后,就觉得当年的约法三章过于简单,远远不能适应
      新王朝处理各种事件的需要,于是让萧何制定了九章汉律,成为一部成熟的法典。
      
          刘邦的态度赢得了关中百姓的好感,人们争相带着牛羊酒食去犒劳他的军队,
      但刘邦却谢绝说:“仓库里的粮食还多,不用劳烦百姓。”这使得父老乡亲们对他
      越发欣赏赞叹,所有人都盼望这个廉洁、宽厚、不扰百姓的人成为关中的新统治者。
      但面对乱世中瞬息万变的局势,他们也很担心会再发生什么变故。
      
          结果这种令人担心的变故很快就到来了。在击溃了秦军部队之后,项羽也提兵
      攻入函谷关。他听说刘邦要在关中称王,不禁勃然大怒,打算动手消灭刘邦。随后
      就发生了著名的鸿门宴事件,它是中国历史上最精彩的政治事件之一。在这段历史
      插曲里,刘项双方各有几名身份相似的人出场,他们分别是刘邦一方的曹无伤、张
      良、樊哙和项羽一方的项伯、范增、项庄。虽然身份类似,但最终起到的作用和结
      果却有天壤之别。这场较量可以看做是刘项争斗的缩影,前者的胜利和后者的失败
      似乎从这时起就已经注定了。
      
          在两千多年前混乱的中国大地上,曾发生过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对阵的双方
      领袖,一个是莽撞的英雄,一个是聪明的无赖。较量的结果,无赖获得了天下,英
      雄获得了传奇。楚汉相争的故事早已为人们所熟知,其中几乎所有的细节都以各种
      艺术形式在民间广为流传。人们尽可以为项羽的失败扼腕叹息,但刘邦之所以能取
      得最终胜利,必然也有其背后的原因。如果用道德标准来衡量,或许刘邦一无是处
      ;但如果用政治家的标准来衡量,他却是一个卓越的领导者,一个成功的皇帝。
      
          当时刘邦的军队只有十万,项羽的军队却有四十万。面对来势汹汹的项羽军队,
      许多人都猜想未来将是项羽的天下。为了提早给自己做打算,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
      悄悄派人去对项羽说:“刘邦接收了秦国的珍宝,打算任命子婴做相国,自己在关
      中称王了。”项羽一听大怒,整顿军队犒劳将士,打算第二天就去打刘邦。
      
          任用三杰汉史纪:高帝置酒洛阳南宫,曰:“通侯诸将试言吾所以有天下者何?
      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
      下同其利;项羽嫉贤妒能,战胜而不与人功,得地而不与人利,此其所以失天下也。”
      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
      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
      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
      以为我擒也。”群臣悦服。
      
          这时候刘邦的救星出现了。项羽的叔叔项伯与张良私交不错,生怕军队进攻时
      伤到了他,就连夜赶去报信。张良不愿意一个人独自溜走,就在项伯面前极力替刘
      邦开脱,后来干脆直接带他去见刘邦。刘邦也知道项伯是救星,于是极力和他交好,
      甚至约定结成儿女亲家,请项伯在项羽面前为自己辩解。
      
          此时的项伯已经完全被刘邦说服了,回去就对项羽说:“刘邦把咸阳的库房宝
      物都封存起来,还不都是等着你去接收?派遣兵将守关,也是为了安全起见。他们
      费力气先打下咸阳,为你进军铺平了道路,你却要去攻打他们,有些说不过去。”
      
          同样头脑简单的项羽觉得这话很有道理,就放弃了攻打刘邦军队的计划。第二
      天清晨,刘邦只带着少量随从来到项羽军队所在的鸿门,把头天晚上对项伯说过的
      理由又对项羽说了一遍,并一再诚恳地表明自己绝对无意与他争夺天下,其中一定
      有人在挑拨离间。项羽感到有些不好意思,就把责任全推到曹无伤身上,然后邀请
      刘邦留下赴宴。
      
          此时的范增仍然不甘心让刘邦活着离开,就三番五次给项羽递眼色让他杀了刘
      邦,项羽却只当没看见。范增着急起来,干脆找来武士项庄,让他借着表演舞剑之
      机杀死刘邦。眼看事情紧急,张良也借故溜出去找樊哙,让他速给刘邦解围。结果
      樊哙冲进帐去,一副怒发冲冠的样子,让所有人都吃了一惊。借着这股豪气,樊哙
      慷慨激昂地为刘邦做了一番精彩的辩护,把项羽也说得无话可答,宴会上的紧张气
      氛这才缓和下来。过了一会儿,刘邦借着如厕的机会溜回自己的营地,一场危机就
      这样有惊无险地化解了。
      
          鸿门宴事件之后,项羽率兵进入咸阳。他原本是楚国贵族的后代,祖父项燕死
      在与秦军的战争中。项羽怀着复国雪耻的信念起兵,在沙场上勇猛无敌,天下无人
      是他的对手。但在战场之外,他的能力却非常有限。他不是合格的政治家,听不进
      别人的劝谏,不知道该怎样赢得民心,也不会用理智克制自己的行为。建立新王朝
      需要的是优秀的建设者,而他却处处扮演着一个毁灭者的角色。在战争中,他坑杀
      过二十万投降的秦军士兵,再攻入咸阳后,他又凭着一股复仇的惯性烧了秦朝宫殿,
      杀了秦王子婴,大肆屠杀抢掠了一番,秦宫的大火燃烧了三月不灭,项羽军队途经
      的地方到处都是凄惨凋零的景象。
      
          关中百姓本来已经饱受秦王朝的暴政之苦,如今又受到项羽军队的欺扰,全都
      对他失望至极。有道是得民心者得天下,项羽在这场无形的较量中已经远远落在了
      刘邦身后。
      
          战场是项羽的全部世界,他完全没有收兵发展建设的意识。有人看到关中地理
      形势优越,建议他在关中称霸,他却没有这样的宏图远略,认为关中已经凋零破败,
      不如率军东归,回到家乡去炫耀他今日的无限风光。别人讽刺他太没出息,他立即
      就下令烹杀。相比起刘邦的从谏如流,项羽又大大落后了一步。
      
          后来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又封刘邦为汉王,让他去统领巴蜀和汉中一带。刘
      邦虽然很不情愿,但也只能率军前往。一路上跋山涉水,思念家乡的将士们纷纷逃
      亡,直到有一天连萧何都不见了,刘邦顿时有一种穷途末路的凄凉感。但不久萧何
      就带着一个人回来见刘邦,对他说这是难得的统军人才,有了他就有了赢得天下的
      希望。这个人是一直未得重用的治粟都尉韩信,“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从此成
      为千古佳话。
      
          有了韩信的加盟,刘邦不久就率军东出,开始了与项羽争夺天下的楚汉战争。
      这场战争长达四年之久,战争前期刘邦势力薄弱,屡屡失败,但战争并不仅仅是武
      力因素的对比,刘邦比项羽有更远大的志向,比他更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比他更
      有政治策略和头脑,于是双方力量的对比就在此后的几年间渐渐发生了变化。到了
      公元前202 年,项羽的部队终于被刘邦大军包围在垓下,四面楚歌声中,项羽率部
      杀出重围,最后自刎在乌江岸边。直到这时,他仍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执拗
      地认为是天意让自己输给了刘邦,他最后的感叹是:“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楚汉相争是中国历史上不朽的传奇。虽然后人经常对项羽的失败和刘邦的胜利
      表示遗憾,但两人相比起来,刘邦确实更适合做一个统治天下的皇帝,而项羽只适
      合做一个在战场中所向披靡的统帅。
      
          作为两汉四百年基业的奠定者,刘邦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
      个出身平凡的人并没有多少过人的才华,但他却具有几项与生俱来的出众能力:卓
      越的领导才能,为所欲为的勇气,远大而明确的目标,以及为达到这个目标而抛弃
      一切的决断力。刘邦的成功事实上是对道德的极端嘲讽:他藐视天下的一切法则与
      规范,最终却成了天下的主宰。刘邦的人生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夺取天下。他本是
      个最喜欢吃喝玩乐的无赖,但在面对各种诱惑和错综复杂的形势时,他永远也不会
      忘了自己的理想。为了理想可以放弃一切,甚至是至亲骨肉的生命,这种狠心和决
      断力也不是人人都能具备的。
      
          有一次刘邦被项羽的大军追赶得狼狈逃跑,为了让自己乘坐的车子减轻重量逃
      得快一些,他竟然把儿子女儿从车上推了下去。他的部下拼命把两个孩子抢回来,
      他却又把他们给推下去。如此几次三番,连部下都看不过去了。
      
          刘邦永远不会放弃一丝一毫成功的希望,所以他也非常珍惜自己的生命。对于
      他来说,只要自己的命还在,成功的希望就还在。但不顾一切地寻求活命总显得太
      缺乏英雄气概,这也是后人经常指责他为“无赖”的原因之一。
      
          项羽本是天下第一的勇士,假如能够在战场上一对一地决斗,那么刘邦早就已
      经身首异处。但刘邦根本不会给项羽这样的机会,当两人在战场内外较量时,项羽
      总有种无处着力的感觉。这是因为刘邦的眼里心里没有任何道德和规范的概念,而
      项羽却总被各种规范束缚住手脚。有一次他抓住了刘邦的父亲,两军对垒时对刘邦
      威胁说要把他的父亲给煮了,但刘邦却满不在乎地回答说:“咱们都曾经是楚怀王
      的属下,曾经相约为兄弟,所以我父亲就是你父亲。如果你今天把我父亲给煮了,
      请分我一杯肉羹。”
      
          项羽气得当时就要杀了刘邦的父亲,但项伯劝他说像刘邦这样紧盯着天下的人
      根本就不会在乎亲人的死活,现在就算杀了他父亲也没意义,项羽这才住手作罢。
      只要能够活下去,只要能够赢,刘邦可以什么也不在乎,不论是父亲还是妻子儿女,
      他什么都可以不要,项羽却是根本无法理解他这种想法的。所以最终的结果是刘邦
      当上了开国皇帝,而项羽却只能自刎在乌江岸边。
      
          公元前202 年,刘邦终于即皇帝位,建立了汉朝,建都洛阳。由于出身平民阶
      层,又有秦王朝因暴政而灭亡的前车之鉴,刘邦深知夺取天下的不易与百姓生活的
      艰难,所以格外注意用温和的方式统治国家。针对建国时的天下形势,他采取了这
      样几条措施来恢复正常的生产,并重建社会秩序:首先是减轻田租,将税率定为十
      五分之一。与之前秦王朝的横征暴敛相比,这种措施无疑深得人心。
      
          其次,当时的社会上有许多曾经因为饥饿而卖身为奴婢的人,刘邦下令全部恢
      复他们的平民身份。这样一来,许多人就从富户的奴婢变成可以自由耕种的平民,
      这对于恢复生产无疑是有着积极作用的。对于复员回家的军人,中央也给予免除徭
      役的奖励。
      
          第三,继续推行秦朝按照军功授予田地和房屋的政策。这也是一项安抚人心的
      措施。
      
          第四,号召在战乱中逃亡隐居的人回家,恢复他们在原居住地的爵位和田宅。
      这项措施也起到了发展生产和恢复社会正常秩序的作用。
      
          最后,为了使更多的人投入到农业中去,商人的政治地位得到了很大限制,他
      们不能穿丝衣,不能乘车,需要缴纳更多的赋税。这是由汉初重农轻商的思想决定
      的,在当时的人看来,商人只会转卖产品,却不能自己动手创造衣食财富,对社会
      没有什么益处。当然,这也是在国家刚刚建立,物质资料贫乏的情况下才会出现的
      思想。等到后来生产发展,社会上出现了许多需要交流转运的剩余产品时,商业和
      商人的地位就被人们重新认识了。
      
          秦末的战乱给了刘邦机会,同时也给了匈奴人机会。他们借着中原混乱的机会
      策马南下,占据了黄河以南的河套地区。从此之后,汉朝的北方边境屡屡受到匈奴
      人的侵扰,刚从战乱中建立起来的西汉王朝国力尚不充足,也没有能力对他们进行
      有力的反击。公元前200 年,刘邦亲自率军讨伐匈奴,结果却在白登(今天的山西
      省大同市东北)被匈奴的三十万骑兵围困,整整七天七夜不能脱险。幸好谋士陈平
      想出了办法,他带上重礼去见匈奴的阏氏,说刘邦如果再继续被围困下去,就会送
      汉朝的美女给匈奴单于来寻求谅解。阏氏听了,很担心自己的位置会受到汉朝美女
      的威胁,就劝说单于撤了兵,刘邦因此才得以脱身。自从这件事情以后,刘邦明白
      以汉朝的国力尚不能与匈奴展开武力较量,于是就采取与匈奴和亲的政策,并开放
      关市贸易以缓和双方关系,汉朝与匈奴之间总算在汉朝的妥协下维持了相对稳定的
      形势。
      
          止辇受言汉史纪:文帝每朝,郎、从官上书疏,未尝不止辇受言。言不可用者,
      置之;可用,采之;未尝不称善。
      
          自从楚汉战争后期以来,为了巩固政治,刘邦先后分封了韩信、英布、彭越、
      吴芮等七个人为诸侯王,并分封给他们关东地区的广阔土地。但汉朝建立后,刘邦
      总感到这些诸侯王的存在是对中央政权统治的潜在威胁,所以就渐渐以谋反为借口,
      将这些人一一除掉,只留下一个势力最弱的长沙王吴芮。他认为秦朝的灭亡是因为
      没有把广大的国土分封给同姓子弟,于是就将自己的九个兄弟子侄分封为诸侯王,
      把关东的大片土地分封给他们,还和大臣们盟誓说:“从此之后,如果刘氏之外的
      人为王,就是普天之下的敌人。”他当然想不到在他去世后,这种分封的结果造成
      了诸侯王的势力过大,后代帝王不能控制这些野心勃勃的同宗亲属,结果同样给中
      央统治造成了威胁。在汉景帝刘启统治时期,由于中央试图剪除诸侯王势力,结果
      爆发了发生在刘姓子孙之间的吴楚七国之乱。后来叛乱虽然被勉强平息,但问题仍
      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一直到了汉武帝刘彻时,中央颁行《推恩令》,让诸侯王们把
      自己的封地分给所有的儿子,使得各王的土地越来越小,再也不能对中央形成任何
      威胁,这种状况才算得到彻底解决。
      
          刘邦是个非常有自知之明的人。他认为自己在许多方面都不如别人,最大的优
      点就是善于用人,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作为一名领导者,经常有人向刘邦提出各
      种建议,而他也总能在各种复杂的讯息中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并立即执行。这种能
      力似乎与生俱来,并且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历史上有许多能力出众的人,但经常自
      负才干,不愿听从别人劝谏,最终也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而刘邦虽然并没有多少
      出众的能力,也没有提出过什么精彩的谋略和计划,却因为总能耐心听取别人的建
      议而做出了许多重要的决策,这也是他能够取得成功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不但在战争时期是这样,即使到了坐上皇帝宝座、江山一统的和平年代,刘邦
      的虚心纳谏意识也丝毫没有减弱。年轻时刘邦曾经很轻视儒生,称帝以后仍然觉得
      自己是靠武力夺得天下,跟诗书没有什么关系。但当政论家陆贾问了他一句“马上
      得天下,能够马上治天下吗”?他就立即醒悟过来,让陆贾著书论述秦王朝灭亡的
      原因,以作为自己施政的借鉴。
      
          天下平定以后,许多人对于刘邦的封赏结果感到不满,有的人甚至生出了叛乱
      的想法来。这时张良向刘邦提出建议,让他把向来最讨厌的雍齿封为侯,说大家看
      到皇帝连自己最讨厌的人都能奖赏,一定也不会亏待其他的人。刘邦听了觉得很有
      道理,二话不说立即照办,果然让功臣们心里安定了下来。
      
          西汉立国初期,刘邦定都在洛阳,这时有个名叫娄敬的戍卒来见他,向他论述
      了一番关中的地理形势的优点,说当地有高山河谷之利,一道函谷关将关东豪杰全
      部挡在天险之外,防守起来固若金汤,进可攻退可守,会为中央减少许多安全上的
      隐患。要控制天下,定都在长安的优势远比定都在洛阳要大得多。刘邦本来还有些
      怀疑,又去听取了张良的意见,发现他也认为娄敬说的有道理,仔细想了一番之后,
      就立即迁都长安。这个决策对西汉王朝此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历史证明,
      在中国的经济中心还处于黄河流域的时期,关中确实是最适合作为统治中心的地区。
      继西汉之后,又有许多或长或短的王朝将国都定在关中,其中最发达最辉煌的是唐
      朝的长安城。作为周、秦、汉、唐四个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王朝首都,长
      安在中国历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这与西汉王朝在定都时起到的承前启后的
      作用是密不可分的。
      
          虽然刘邦总被人称做无赖,但那只是对具体行为方式的评价。作为一个素有远
      大报负的帝王,刘邦的豪情壮志经常还是会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比如著名的《大
      风歌》,就是他在晚年时回到家乡沛县,与父老乡亲们共坐饮酒时所唱的。当时刘
      邦已经酒酣耳热,借着醉意,他一边击筑一边唱道:“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
      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虽然文辞并不华丽,但简短的言词间气势豪迈,
      苍凉慷慨之情溢于言表,两千年之后仍被世人广为传诵。
      
          也许刘邦一生最大的目标就是建立自己的王朝,当他终于达到这个目的后,显
      得很是心满意足。以前在与项羽争夺天下时,他总是无比珍惜自己的性命,但等到
      真正做了皇帝之后,他对生死的态度却非常开明,至少比秦始皇要豁达得多。他晚
      年平定英布叛乱时受了箭伤,病情日渐严重,吕后就找来名医为他诊治。但刘邦却
      不以为然,说:“我原本不过一介布衣,能提三尺剑夺得天下,还不都是因为天命
      保佑?生死自有天命主宰,如果命运真的到了尽头,就是扁鹊来了也没有意义!”
      
          他赐给名医五十斤黄金,让他离开了。吕后觉得刘邦已经没有多少日子,就向
      他询问萧何去世后谁能继任相国的职位,于是刘邦决定让曹参继任。曹参也是个很
      有自知之明的人,上任之后,他知道自己的能力比不上萧何,也认为萧何的政策很
      适合国家的形势,没必要再加以修改,就老老实实沿袭着萧何在世时定下的政策继
      续发展,果然成效显著,这就是著名的“萧规曹随”。
      
          继曹参之后,刘邦还安排了陈平、周勃等人,认为他们能够保持国家安定。后
      来吕后家族势力过大,果然正是这些人平定了诸吕的叛乱,维持了刘氏政权的稳定,
      由此也可以看出刘邦确有识人之明。
      
          刘邦晚年宠爱戚夫人,总想要废掉吕后生的太子,改立戚夫人生的儿子赵王如
      意。但张良却请来了被称做“苍山四皓”的四位著名隐士来辅佐太子,刘邦一看连
      自己都请不来的几位贤人却愿意为了太子出山,就明白事情已经无法更改,只好作
      罢。当他病重时,也曾经伤心地想到,当自己去世之后,吕后的权势与野心会越来
      越大,戚夫人和赵王恐怕都难逃厄运,便让戚夫人为他舞蹈,他作歌唱道:“鸿鹄
      高飞,一举千里。羽翼以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又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
      施!”
      
          这也许是刘邦作过的最温情伤感的一首诗歌了。虽然贵为一代开国帝王,刘邦
      却也没有能力保护自己心爱的女人和儿子。当他去世后,戚夫人母子果然被吕后残
      酷杀害,倘若刘邦地下有知,一定也会感伤不已。
      
          刘邦一生志向远大而执著,虽然他本人能力有限,却非常擅长用人纳谏,是一
      名出色的领导者,萧何、韩信、张良、陈平等许多英雄豪杰都心甘情愿地追随辅佐
      他。征战几十年,终于创立下西汉王朝,又推行了一系列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民需要
      的政策,做好了身后的人事安排,为汉朝日后的辉煌与强大奠定了基础。在他之前,
      还没有人能够以这样平凡的出身创造出这样辉煌的业绩,他的成功也为后代无数有
      志英雄所追随效仿。
      
          刘邦属于那种喜欢走极端道路的奋斗者,这类人物的人生信条是:一切为了事
      业,一切为了成功,为此可以毫不吝惜亲人的生命,毫不顾忌通行的社会规则和别
      人的看法。他的合作者们也很清楚这一点,他们之所以聚拢到刘邦身边,决不是因
      为他的人格魅力有多么强大,而是看中了他可以帮自己成就事业。所以在功成名就
      之后,清醒者如张良选择了退隐,而一些未能及时醒悟的人却丢掉了性命。
      
          每一个期待成功的人都应当像刘邦那样从谏如流。永远不要拒绝对自己有用的
      建议,永远不要害怕别人比自己优秀。让更优秀的人为自己所用是成功者必备的素
      质,只有失败的领导者才会因为太顾及面子而放弃正确的建议和出色的人才。
      
          刘邦是个典型的实用主义者,他最大的长处在于知己所短,知人所长。他知道
      自己的长处不在于和项羽单挑,所以无论项羽如何嘲笑激将,他都全无所动。他不
      在乎虚假的面子,不在乎荣誉,只要实惠与收益。他是个清醒的人,永远知道自己
      想要什么,那就是成功。对于许多人来说,在奋斗的道路上不太可能同时得到太多
      东西,所以在形形色色的诱惑和顾忌中,必须知道自己最重视的终极目标。除了这
      个目标之外,他必须学会放弃那些对自己来说位于次要位置的东西,不管它们看起
      来有多么重要和诱人。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