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被杀之谜(2)
      
          棋经上说:弃小不就,必有图大之心。偏偏岳飞在小节上无可挑剔,不贪财,
      不好色,家里没有小老婆。有个叫吴玠的送美女给岳飞,也被岳飞退回去了。年轻
      时好酒,皇上劝他一次,就滴酒不沾了。皇上要给他盖房子,他也不要,说:“敌
      未灭,何以家为?”还说:“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可是你岳
      飞是武将啊,不怕死是可贵的革命品质,可是怎么能也不爱钱呢?不好色,不好酒,
      不置家产,不怕死,再不贪财,那你图的是什么呢?没有缺点的人是可怕的,所以
      赵构大概也是心里怕怕。
      
          岳飞还有个大犯忌讳的地方,就是他的军队号称“岳家军”。“先是,绍兴五
      年,飞遣梁兴等布德意,招结两河豪杰……举众来归……其所揭旗以‘岳’为号…
      …金帅乌陵思谋素号桀黠,亦不能制其下,但谕之曰:‘毋轻动,俟岳家军来即降。
      ’”党和国家的军队,要叫也只能叫赵家军,怎么能叫岳家军呢?赵构对此必然是
      极不高兴。
      
          不过,心里不高兴归不高兴,这点儿事也绝不足以让赵构下决心杀岳飞。那么,
      从绍兴十年到绍兴十一年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中国历朝历代
      之中,宋朝的天下是来得最容易的。宋太祖赵匡胤本是个没有贼心也没有贼胆的武
      官,但是人缘极好。忽然,消息传来,皇帝柴世荣死了,只留下一对孤儿寡妇。当
      时广大革命官兵们就琢磨了,自古一朝天子一朝臣,这孤儿寡妇掌了大权,肯定是
      吕后一类的人物,要安插自己的亲信,把我们赶到牛棚里去好给新官员们腾位子。
      干脆,我们推举赵大哥当皇帝算了。于是被灌得醉醺醺的赵匡胤一睁眼,发现自己
      怎么穿上皇帝的衣服了?黄袍加身啊,这贼船一上就没法下来了,一不做,二不休,
      老赵就夺了柴家的天下。赵大哥的皇帝来得这么容易,越想越害怕,如果别人也学
      着玩这么一手,我的江山不是就又没有了?于是把能征惯战的老哥们儿都请来喝酒。
      酒过三巡,老赵放声大哭。哥儿几个奇怪呀,就过来问。老赵抹着眼泪说,如果你
      们哪天也想黄袍加身,那么我杀你们也不是,不杀你们也不行,不如我多给你们点
      儿钱,你们回老家腐败去,你们舒服了,我也放心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杯酒
      释兵权”。老军头儿们都退休当大地主去了,不用担心他们造反。可是外族一打进
      来就傻眼了,你那些能打仗的人都退休了么。所以宋朝内忧不多,外患却从来没有
      停止过,从辽,西夏,到金,蒙古,反正是谁都能欺负老赵家一鼻子。
      
          赵构的皇帝也来得容易,但是有点儿不名正言顺。他本是宋徽宗第九子,老妈
      的地位不高,本人的资质也平平。本来无论是立嫡、立长、立贤都轮不到他头上。
      再加上老爹大概也不怎么待见他,所以才派他出使金国,别的孩子都舍不得送去当
      人质,只舍得他。谁知道事情有变,金兵打了过来,老爹老哥被金兵虏走了,赵构
      从金营里逃出来跑到了江南,大臣们才拥立了他当了皇帝。毕竟他是大家能找得到
      的惟一皇子么。
      
          估计赵构心里一直有个“得位不正”的情节。老爹徽宗是个处处留情的花心大
      萝卜,自己知道的兄弟已经不少,秘密的私生子兄弟怕是更多,如果哪天哪个兄弟
      拿着老爹的遗诏来逼自己让皇帝的位子,岂不就是折子大了?赵构发愁啊,四处收
      集老爹的秘闻,倒养成了一种独特的爱好,爱读宋朝的革命家史。他爷爷和太爷爷
      的传记《重修神宗实录》和《重修哲宗实录》,就是他在位的时候,由赵鼎分别在
      绍兴五年和绍兴八年完成的。不过,老赵家的历史和岳飞有什么关系?让我们看看
      岳飞之死前后几年内都发生了些什么事情:
      
          绍兴九年,“正月,金宿州守臣赵荣来归。二月,命修《徽宗实录》。”想来
      那赵荣带回来了些赵构老爸徽宗的遗物什么的,使得赵构忽然想起来要给老爸修改
      传记了。不过,徽宗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小资皇帝,除了书画上的成就之外,或许
      泡妞也是一把高手,但是治理国家实在是乏善可陈,那么着急给他写传记做什么?
      莫非是听到了什么蛛丝马迹,要整老爹的黑材料?于是赵构也不继续让赵鼎来写党
      史了,而是改派自己信得过,口头子又严实的秦桧来编写。
      
          绍兴十年,“夏四月韩世忠、张俊、岳飞相继入觐。壬辰,以世忠、俊并为枢
      密使,飞
      
          枢密副使,五月遣张俊、岳飞于楚州巡视边防。”朝见皇帝以后,这抗金三大
      元帅之中韩世忠、张俊进了中央政治局,可是岳飞只混了个政治局候补,看来赵构
      和岳飞的关系开始冷却了。
      
          “秋七月戊戌,秦桧上《徽宗实录》,进修撰以下各一官。丁未,加秦桧少保。
      命张俊复如镇江措置军务,留岳飞行在。飞以累奉诏班师。”秦桧看来笔杆子确实
      厉害,一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修改党史的艰巨任务,同时肯定还递交了一本厚厚的、
      不能让别人看到的内部文件,包括许多皇家机密。赵构不知道是高兴还是害怕,反
      正给党史写作班子每人提升一级。几天之后,赵构连下十二道金牌逼迫岳飞回兵。
      
      
      
          岳飞一回来,马上就倒了霉:“八月甲戌,罢岳飞……九月癸卯,鄂州前军副
      统制王俊告副都统制张宪谋据襄阳为变……冬十月……戊寅,诏修玉牒。下岳飞、
      张宪大理狱,命御史中丞何铸、大理卿周三畏鞫之。”岳飞七月回军,八月就丢了
      官儿,九月有人报告说岳飞的养子岳云和爱将张宪阴谋造反,十月赵构下令修改玉
      碟,就是皇家的家谱,紧接着就把岳飞下到了监狱里。
      
          这一段时间表很有意思:为什么赵构一见了秦桧修改的《徽宗实录》就马上下
      金牌召岳飞回军?把岳飞下到了大狱里,紧接着就要修改玉碟?莫非岳飞和皇家有
      什么牵连不成?
      
          岳飞被捕以后,赵构最初派何铸审讯。“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
      深入肤理。既而阅实无左验,铸明其无辜。”岳飞把衣服一撕,露出身上尽忠报国
      四个大字,何铸马上就明白岳飞是冤枉的了。这一段也很奇怪,身上刺字在那年头
      儿是很流行的,当法官的,总不能认为身上刺个“忠”字就是忠臣吧?这里的真实
      过程应该是岳飞向何铸说了什么高度机密,或出示了什么极有说服力的证据,才使
      得何铸认为岳飞无辜。但是赵构已经将关键之处从史书中删去,才令人觉得费解。
      
          赵构听何铸一说,又惊又怕,大秘密可不能传出去,先恐吓何铸一番,罢了他
      的官,然后就命令秦桧马上把岳飞干掉,杀人灭口。秦桧曾经建议让岳飞和张宪当
      堂对质,以显示自己依法判案。但是赵构却说:“勿妄追证,动摇人心。”意思就
      是说:咱俩都知道老岳造反证据是假的,你还瞎追证什么?万一他把那大秘密一喊,
      一旦传出去,就天下大乱了。什么也别问了,赶快杀人灭口吧。
      
          “十二月癸巳,赐岳飞死于大理寺,斩其子云及张宪于市,家属徙广南,官属
      于鹏等论罪有差。”岳飞是秘密杀的,而岳云和张宪是在法场上杀的。应该是怕岳
      飞会在法场上把那大秘密喊出来。
      
          不过,这导致岳飞掉了脑袋的秘密究竟是什么呢?
      
          自古以来,要造反的人,一定得既有贼心,又有贼胆儿,更重要的是得有贼能
      耐。如果没有那份儿能耐,只是瞎叫唤造反,压根儿没人正眼儿看你。李逵倒是叫
      着要“杀上东京,夺了鸟位”,可是受了招安以后,朝廷只想杀他的宋大哥,根本
      不屑于杀他,反而是宋大哥把李逵毒死了。
      
          这能力也有虚的,有实的,一如下围棋的外势和实地。三国年间曹操和刘备煮
      酒论英雄时说:“天下英雄,惟始君与操耳。”也就是说:这年头儿上,真有能力
      造反的,也就是咱们哥俩了。刘备当时在曹操帐中寄人篱下,几乎没有兵,将也只
      有关羽和张飞二人,实力弱得连个占山为王的土匪都不如。可是刘备有两项特殊能
      力,把外势张得极足:一是皇叔的身份,而且有皇帝颁发的亲戚证书,如果皇帝被
      推翻了,他可以算八杆子之内的皇位继承人呢;二是人气旺盛,愿意追随他的人相
      当多。这两项虚力一旦加上实力可就不得了了,所以赤壁之战以后,曹操一听刘备
      得了荆州,吓得手里的笔都握不住了。
      
          赵构手下的三大元帅,韩世忠、张俊、岳飞手下都有十来万人马,如果造反谁
      都能折腾一气。可是在那个讲究忠孝的年头儿,无缘无故起兵反皇上,建立一个什
      么中华金维埃国之类的,师出无名,肯定得不到老百姓的拥护。不过如果某元帅拿
      到一份类似先皇遗诏什么的东西来抢他的皇位,形势就完全变了,因为赵构的皇帝
      是自己封的,没有老爹的命令,底气不足啊。特别是岳飞,年纪最轻,人气最旺,
      打起仗来也最勇悍,“岳飞可千万别牵扯进去,岳飞可千万别牵扯进去”,赵构大
      概也是一边调研党史一边祷告。当然岳飞家的历史也要调研一番。
      
          岳飞身边有两个重要的女人,一个是他的母亲姚氏,一个是他的老婆李娃。李
      娃比岳飞还大两岁,汤阴县志上说她日夜协助岳飞布置军事,安抚家属,“部下军
      事有谋叛者,李夫人廉得之,不以言,一日会诸将于门,立命捕斩叛者,一军肃然”。
      这一段就有点儿奇怪了,听说有人要叛变,把他抓起来,怎么也应该交给你老公审
      一下么,怎么自作主张立刻就把他一刀砍了呢?莫非也有什么事要杀人灭口不成?
      
          岳飞的母亲姚氏也有奇怪的地方。“岳”字在北方许多地方读作“药”的音。
      姓姚的嫁了姓“药”的,也蛮巧的。再看看《宋史》上岳飞出世一段:“字鹏举,
      相州汤阴人。未弥月……河决内黄,水暴至,母姚抱飞坐瓮中,冲涛及岸得免,人
      异之。”说岳飞才出生不到一个月,黄河发大水了,一家人都被淹死了,只有岳母
      姚氏抱着岳飞坐到一个大缸里,才逃到了岸上。大家都觉得奇怪。看了这段,不但
      当时的人奇怪,我们现在也一样奇怪:月子里的女人身体是最虚弱的,特别是姚氏,
      生岳飞的时候已经三十多岁,高龄产妇,又是第一胎,怕是连挣扎的力气都没有剩
      多少了,怎么会大水把别人都淹了,只有她,还抱个孩子逃了出来?就算是在别人
      帮助下勉强跳进了水缸里吧,我们知道水缸那个玩艺儿,底面积小,重心高,有一
      点儿风浪就翻个儿了,怎么能载着她母子俩从黄河的大水里逃出来呢?八成是岳母
      姚氏在撒谎。可是她为什么要说谎呢?
      
          岳飞背上有四个大字:尽忠报国。野史说是岳母所刺,因为她太爱国了。当过
      妈的人一看就知道这野史是瞎编。去医院打针的地方看看,尽是孩子还没怎么样呢,
      老妈先眼泪汪汪了。要当妈的拿大针往孩子身上扎出个政治口号?恐怕连后妈都下
      不去手。特别是古时技术落后,没有什么消毒措施,用针刺出血来再往上面抹墨汁
      儿,要是来个什么感染,破伤风一类的,孩子的小命儿就断送了。而且尽忠报国这
      四个字,除了忠字外,在那年头儿都只能刺繁体字,笔划相当烦琐,简体字要八百
      年以后才能施行呢,要当妈的刺一两针或许还行,一咬牙一闭眼了,刺上几百下写
      四十多笔划?怕只有发了狂的老妈才行女人和男人不同,她们可以为爱情发狂,为
      孩子发狂,但是为政治发狂的却极少,不过女人为了爱情,或者怕日后认不出孩子
      来,在孩子身上留个记号倒是可能,唐三藏的老妈不是就一狠心咬掉了他的脚指头,
      为了以后好相认么。但是,岳飞离家已经是大人了,再变也变不到哪里去了,而且
      老妈的相貌不会怎么变,还怕什么以后失散了认不出来?为什么还要给他身上刻字
      留记号呢?答案大概是:希望日后如果岳飞见到他老爹时,能父子相认。
      
          或许会有人说:不对呀,史书上说岳飞他老爹岳和被大水冲走了。呵呵,这是
      岳母姚氏自己说的,没有见到尸体是不是?为什么在岳飞背上留尽忠报国这几个字
      呢?最合理的解释就是:岳飞父母在定情的时候,男方留给女方的定情之物就是一
      块玉佩,上面刻了四个镂空大字:尽忠报国。岳母为了以后他父亲能认出他来,把
      那玉佩烧红了,往他背上一按,“呲啦”一声,四个字就烙上了。岳飞疼得直哆嗦,
      二级烧伤啊。岳母则心疼得大哭,说:儿啊,你尽忠报国吧。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