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无渡河(2)
      
          李贺迅速抓住了此题的核心:不可以渡河的理由,有很多很多,包括理智上,
      亦知道渡河是“愚行”。生活看起来正常不过:不仅有物质的满足,甚至有情感的
      寄托和精神的愉悦。但是他仍然弃“正常”如敝履,自甘求死而不求生。
      
          或者,就是《白马啸西风》的最后一句话说的:“那些都是很好的,可是我偏
      偏不喜欢。”
      
          李贺把古辞的四层意思,都极到位地表达了出来。他一贯的风格是夸张而浓烈
      的,但是这里他没有浪费一分才力,连多余的修饰也无,好似破门直入,哀哀拉住
      了逼问:“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以长短句式交错,一口气读下来,直堵得
      人欲狂哭狂喊而不能。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吼万里触龙门。波滔天,尧咨嗟,大禹理百川,儿啼不
      窥家。杀湍湮洪水,九州始蚕麻。其害乃去。茫然风沙,被发之叟狂而痴。清晨径
      流欲奚为,旁人不惜妻止之,公无渡河苦渡之。虎可搏,河难凭,公果溺死流海湄,
      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骨于其间,箜篌所悲竟不还。”
      
          李白所作,自“黄河”以下到“九州始蚕麻”,论气势磅礴,尚在李贺之上。
      他似乎想用一种“大历史”的背景,来增加渡河的悲壮色彩。单就描写而言,是成
      功了,这本来就是李白的经典笔法,无人能与之匹敌。但是,也就因为这样的描写
      太经典了,放到李白哪一首游仙诗里都可以,反而削弱了主题。才高之人,往往舍
      不得收敛自己的才华,非要把自己最擅长的那一路拿出来。好在他没有忘形,还是
      在追问:“洪水已息,太下太平,一切都很好,为什么还是要渡河?”于是到了结
      尾处:“公果溺死流海湄,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骨于其间,箜篌所悲
      竟不还。”呈现出这一意象,就极具震撼力了。
      
          与二李相比,王建的笔力明显较弱。
      
          “渡头恶天两岸远,波涛塞川如叠坂。幸无白刃驱向前,何用将身自弃捐。蛟
      龙啮尸鱼食血,黄泥直下无青天。男儿纵轻妇人语,惜君性命还须取。妇人无力挽
      断衣,舟沉身死悔难追。公无渡河公自为。”
      
          和前两首杂言不同,王作是齐言。“幸无白刃驱向前,何用将身自弃捐。”
      “幸无”,“何用”,这样的虚字太软了,蓄积的力量大减。对“渡河而死,其奈
      公何”这一场面的表现,也不如李贺之真切,李白之奇崛。不过他换了一个角度,
      仍然在苦苦追问渡河的原因。“公无渡河公自为”,最后归结于个人意志和自我选
      择的结果。但是他说到“悔”,就错了,如果有一丝一毫的“悔”,渡河这一激烈
      行为就彻底没有可能发生。
      
          温庭筠作,又更逊色一点。
      
          “黄河怒浪连天来,大响谹谹如殷雷。龙伯驱风不敢上,百川喷雪高崔嵬。二
      十五弦何太哀,请公勿渡立裴回。下有狂蛟锯为尾,裂帆截棹磨霜齿。神锥凿石塞
      神潭,白马**赤尘起。公乎跃马扬玉鞭,灭没高蹄日千里。”
      
          其实,他的手法和李白是一样的。也就是由远景摄入,拉近到渡河一刻,然后
      及渡河之后事。他的描写不可谓不好,但是并不是高度个性化的。“请公勿渡”已
      经大大折损了语势,最后“公乎跃马扬玉鞭,灭没高蹄日千里”,把惨痛的死亡消
      解为高蹈成仙,似乎想另开一层境界和遐想,却几乎把悲剧色彩全数抹煞。
      
          王睿之作,则偏离了主题。
      
          “浊波洋洋兮凝晓雾,公无渡河兮公苦渡。风号水激兮呼不闻,提壶看入兮中
      流去。浪摆衣裳兮随步没,沉尸深入兮蛟螭窟。蛟螭尽醉兮君血干,推出黄沙兮泛
      君骨。当时君死妾何适,遂就波澜合魂魄。愿持精卫衔石心,穷取河源塞泉脉。”
      
          王睿试图作“其奈公何”的文章,干脆换掉了主角,把渡河者之妻推到前台,
      把渡河者的命定悲剧,偷偷转化为对坚贞的赞扬。整首诗写得很悲切,很漂亮,但
      缺少了那种强烈的,直截的冲击。
      
          所以,这五首里面,当推李贺为第一,李白第二,王建、温庭筠次之,而王睿
      最差。诗词之高下,虽无一定标准,到底还是有标准的。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