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兵器与兵书·序
      
          最近几年来,有关方面的人士提出了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的
      口号,立即得到了全体中国人民,甚至海外华人和华裔的同声赞扬和热诚响应,足
      证这个口号提到了人们的心坎上,是完全正确而且及时的。
      
          根据过去的经验,所有正确的口号都必须落实到行动上,才算有效。因此,我
      们中国文化书院的同仁们和东方影视集团总经理李生泉同志等,爱国不敢后人,也
      想尽上自己的绵薄,为这宏伟的盛举增砖添瓦,几经酝酿磋商,发起了这项《神州
      文化集成》大型丛书的编辑出版工作,这中间也得到了新华出版社的大力支持。计
      划先出一百本,并将配以电视录像。读者与观者,不限于大陆上的同胞,也包括大
      陆以外的华人和华裔;台湾在内,自不在话下;我们甚至想象,连在历史上同中国
      文化交流密切的东亚和东南亚国家也都包括在里面。至于这个范围以外的世界上所
      有想了解中国文化的国家,如果对我们的丛书和影视也感兴趣,我们当然也衷心欢
      迎。“韩信将兵,多多益善”,这就是我们的期望。
      
          抱着这种想法和期望,我们开始了组稿活动。在较短的期间内,我们约请了一
      些国内学有专长的老中青年的学者,承担各书撰写的任务。尽管有不少学者工作十
      分繁忙,但是一听到我们发起的宗旨,无不慨然应允。为了保证著作质量,我们规
      定了严格的审稿制度。谁也没有“特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弘扬我们先民留下来
      的优秀文化。这一点,我们可以心安理得地告诉我们的读者和观众。
      
          《神州文化集成》丛书最初我们想定名为《神州文化精华》或者《精粹》。但
      是有的同志认为,从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点上来看,我们中华文化,不管有多么光辉
      灿烂,不管对全人类做出了多么巨大的贡献,它同任何时代的任何国家的文化一样,
      并不可能完全都是精华。我们的丛书中也介绍了一些非介绍不行的反映中国特殊文
      化的现象,它也许谈不上什么精华,但也绝非“毒品”,它似乎是中性的,绝对无
      害,也许还有点益处,它能增强国外读者和观者对中国的全面了解。基于以上的考
      虑,我们把本丛书命名为《集成》。
      
          我们的丛书虽然冠以“神州”,但是我们考虑问题的视野却绝不限于神州。
      
          最近几年来,我经常考虑一些有关文化的问题。如果说我的考虑有什么特点的
      话,那就是,我并不囿于神州这一个地区,也不限于当前这一个时代。我收藏着一
      方清代浙派大家陈曼生刻的图章,其文曰“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这完全符
      合我的精神。我于文化问题绝非内行里手,我也不装出这番模样。但是,我看到了
      一些东西,想到了一些东西,我不愿意妄自菲薄,也不愿意敝帚自珍,于是就写了
      一些短文,在不同的座谈会上也做了几次发言。得到的反应多是肯定的。连一些外
      国学者也不例外。这当然增强了我进一步探讨的信心。
      
          我觉得,我们过去谈论中国文化,往往就事论事,只就中国论中国,只就眼前
      论中国。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像瞎子摸象一样,摸不到全貌,摸不到真相。经过我
      多年的思考,我认为,从人类整个历史来看,全世界人民共创造出来了四个大的文
      化体系。所谓“大”指的是历史悠久、影响广被、至今仍然存在的文化体系。拿这
      个标准来衡量,我发现了只有四个:中国、印度、伊斯兰和欧美。其中前三个属于
      东方文化范畴,第四个属于西方。东西两大体系,有相同之处,也有相异之处,相
      异者更为突出。据我个人的看法,关键在于思维方式:东方综合,西方分析。所谓
      “分析”,比较科学一点的说法是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许多部分,越分越细。这有
      其优点:比较深入地观察了事物的本质。但也有其缺点: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所谓“综合”就是把事物的各个部分联成一气,使之变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强调事
      物的普遍联系,既见树木,又见森林。普遍联系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它完全符合
      唯物辩证法。
      
          我浅见所及,东西文化的根本差异即在于此。
      
          中国文化是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了解中国文化,必先了解东方文化
      ;而要想了解东方文化,必先了解中国文化。东方文化和中国文化,了解必须同时
      并进,相互对照,相互比较,初时较粗,后来渐细,螺旋上升,终至豁然。
      
          我想先从医药中举一个例子。人们都知道,西医和中医是完全不同的,两者的
      历史背景完全不同,发展过程也完全不同,因此。诊断、处方、药材等等都不一样。
      最明显的差别是大家所熟知的:西医常常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中医则往
      往是头痛医脚,比如针灸的穴位就是如此。提高到思维方式来看,中医比西医更注
      重普遍联系,注意整体观念。
      
      
      
          再拿语言文字来作一个例子。西方印欧语系的语言,特别是那一些最古老的如
      吠陀语和梵文等等,形态变化异常复杂,只看一个词儿,就能判定它的含义。汉语
      没有形态变化,只看单独一个词儿,你就不敢判定它的含义,必须把它放在一个词
      组中或句子中,它的含义才能判定。使用惯了这种语言的中国人,特别是汉族,在
      潜意识里就习惯于普遍联系,习惯于整体观念。
      
          再如绘画,中西也是不相同的。许多学者,比如申小龙先生等,认为西画是
      “焦点透视”,中国画是“散点透视”。你看一幅中国山水画,可以步步走,面面
      观,“景内走动”,没有一个固定的焦点。申小龙还引用了李约瑟和普利高津的意
      见,认为汉民族有有机整体思维方式。
      
          从上面几个简单的例子中可以看出中国文化的特点。约而言之,这个特点可以
      归纳为普遍联系和整体观念。从“科学主义”的观点上来看,这未免有点模糊,但
      是这个“模糊”却绝非通常所谓的“不清不楚”,而是有比较严格的科学含义,它
      强调的正是普遍联系。这同我上面讲的东方文化的思维方式是“综合”,是完全一
      致的。
      
          我的这一点想法,颇得到一些学人的赞同。在北京召开的“东方文化与现代化
      国际学术讨论会”上我讲了我的看法。会议结束以后,一位日本大学教授专程来到
      我家,向我表示他很赞成我的意见。我最近到南朝鲜访问,在社会科学院的一次座
      谈会上,我又谈了我的看法,一位大概是主张“全盘西化”的教授说:“我们韩国
      没有东方文化! ”我在大吃一惊之余,举了几个我在汉城几所大学中看到的例子,
      说明那里是有东方文化的。那位教授最后还是承认了我的看法。
      
          但是,不管有多少人赞成我的想法,我毕竟不精于此道。亿而偶中,是可能的
      ;亿而不中,又何尝不可能呢? 我这一点粗略的想法,在可预见的时间内,无法用
      实践来证明。即使在非常长的时间内,也只能逐渐地通过世界文化的发展来验证。
      这一点我想是大家都能同意的。
      
          一个人自己有了一点新的看法,而且又觉得它是可能站得住脚的,总希望能有
      更多的人理解。得到赞成,当然高兴;得到否定,也可以起他山之石的作用。我就
      是怀着这样的心情,像一个传教士一样,一有机会,就宣传我的“上帝”。现在就
      是借写这篇序的机会,再絮叨一遍。
      
          我这一篇所谓总序只代表我个人的观点,我绝无意强加于人。强加于人的作法
      是愚蠢的。百家争鸣,我只是一家。但有一点我是十分坚定的,看中国文化,必须
      把它放在东方文化这个大框架内,放在世界文化这个更大的框架内,才能看得清楚。
      如果在时间和空间方面不能放开眼光,囿于积习,墨守成规,则对我们祖国的优秀
      文化,无论如何也是认识不清楚的。弘扬中华文化,发扬爱国主义,是我们每一个
      中华儿女的神圣的责任。我们这套丛书的每一位作者和电视录像的制作者,都会认
      真负责地从事自己的工作。我希望,我们的任务能够完成;我希望,我们的目的能
      够达到。是为序。
      
          季羡林
      
          一九九一年六月二十六日
      
      ——泉石小说书库——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