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闻(4)
      
          正如海闻所言,斯诺是一个严肃、认真又谦逊的官员。在那次早餐会上,斯诺
      静静倾听来自中国学界的声音,只是偶尔插话。斯诺对海闻等中国经济智囊的讲话
      留下深刻印象。
      
          随着APEC财长会议的闭幕,愈来愈多的亚太地区国家已改变态度,转为希望人
      民币保持稳定。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后,新加坡、泰国、菲律宾的官员甚至明确
      表态不希望人民币升值。而9 月22日日本财长盐川正十郎在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改
      造内阁中出局,由谷垣祯一接任他的职务。这位新任财务大臣一直保持着缄默,使
      得日本政要公开鼓吹人民币升值的声音也日渐稀落。
      
          尽管人民币汇率问题的炒作已降温,但作为负责任的经济学家,海闻认为,人
      民币没有升值现在符合中国的利益,但我们也不能忽视美国的要求,因为它毕竟体
      现对方一部分利益阶层的要求,比如制造业的压力,在贸易逆差的解决上,我们可
      以做出更多的努力,不是通过减少出口,可以扩大进口来解决问题。
      
          他认为解决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至少有两条途径:
      
          首先提前开放资本市场,可以很快解决升值压力。以前我们为了国内市场的稳
      定,控制资本外流,不敢开放资本市场,其实只要控制国家资本的外流就可以避免
      问题的出现,完全没有必要通过控制资本市场的方式换取稳定。很多国内企业已经
      感觉到,国内的市场已经饱和,这正是政府鼓励它们到国外投资的时候,中国需要
      一些跨国的大企业,应这种大企业发展的需要,开放资本账户也是必然的。
      
          另一个办法是扩大进口。我国贸易市场的观念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很多重商主
      义的思想痕迹依然存在,总觉得出口是好事,进口就是不利的。其实有些产品我们
      本身不生产,谈不上伤害。在国际市场上,国与国之间必须合作,长期的贸易顺差,
      必然会带来问题。贸易的原则不只是互通有无,只要对方做得更有效、价格更便宜,
      哪怕只是相对便宜,我们就应该进口。解决了这个观念问题,进一步打开进口渠道,
      问题自然也就不存在了。另外,国内成本相对较高的产品可以考虑更多的进口,可
      以增加竞争,破除垄断。我们还可以提前放开进口的壁垒,甚至可以提出中美自由
      贸易的问题。
      
          与此同时,海闻也预测,人民币的升值压力是暂时的,用不了5 年,人民币就
      可能面临贬值的压力。这种压力可以来自几个方面:入世后承诺的开放使进口产品
      更容易进入中国市场;随着外来投资的逐步到位,我国的资本净流会减少;资本市
      场如果开放,对外汇的需求也会增加;通货紧缩的状况已经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未来,住房、汽车等出现新的经济增长点。另外,经济的发展周期决定未来几年将
      迎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高潮,经济过热的压力同样会带来人民币的贬值。
      
          海闻教授无疑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进程中一个重量级的人物,他归国10
      年,以极具个性的思考激活了中国经济精英的学术话语,给中国经济研究带来清新
      的空气,拓宽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思路。他对中国经济核心症结的解剖和研究,影响
      了中国的改革开放的进程。
      
          附录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选择
      
          海  闻 
      
          经济全球化的内容是什么?
      
          首先,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的全球化,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便宜的资源。例如,
      一家中国公司不会只使用本国的生产资源,而是中国的工资水平低就用中国的劳动
      力,美国的资本便宜就用美国的资本。中东的石油便宜全世界都用中东的石油,资
      源配置不再受国界的限制。
      
          其次,经济全球化是消费的全球化,不仅在本国市场上购买消费品,同时也在
      国际市场上购买消费品。美国人的衣食住行和各种耐用消费品现在基本上都全球化
      了,实际上也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只消费本国的产品。
      
          最后,经济一体化是体制的趋同或一体化过程。从逻辑上来讲,企业在同一个
      国际市场上竞争必须要有一个公平的竞争规则,而全球性的规则就意味着体制的趋
      同。例如,中国的国有企业常常因为补贴而受到美国、欧盟的反倾销反补贴指控,
      但实际上中国国有企业的社会福利、养老负担是很重的,但就因为是国有企业,体
      制不同,规则不同,美国人就说有补贴,是倾销,是不公平竞争。最后由于两国企
      业在同一个国际市场上竞争,通过竞争与合作,会形成一个双方都接受的竞争规则,
      结果是或者大家都没有补贴,或者都补贴(一般不可能出现),总之,会逐渐在一
      个规则下竞争。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原因是美国人的称霸野心吗?
      
          经常看到有人写文章说:全球化是美国化,是美国称霸世界的战略。事实上,
      全球化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首先,经济的发展会产生两个方面的结
      果。一是人们的收入随经济的发展而增加。收入增加到一定的程度,基本的生活需
      要就都满足了,随之而来的是对服务和奢侈品的消费需求的增加。前几年VCD 卖的
      很好,现在要买DVD 了。前几年买普通相机,现在要买数码相机。在另一方面,随
      着经济的发展,生产能力和供给能力大幅度提高,从而有能力生产各种高科技产品。
      高科技产品的一个特点是需要大量的R&D (研究开发),波音飞机的每一种新机型、
      福特推出的每一种新款汽车都需要大量的R&D 。知识经济需要大量的研究开发工作,
      而研究开发有很强的规模经济,也就是固定成本越来越大。所以,在开发出新产品
      后,如果小批量生产的话,就不能弥补大量的前期研究费用,是一定会亏本的。只
      有大规模生产才有足够的收入补偿研究开发费用,而国内市场对于大规模生产来说
      是远远不够的,大规模生产必须以全球市场为目标。只有预期能在全球市场上占有
      足够多的市场份额之后,企业才愿意研究开发新产品。所以,由于生产的固定成本
      增加,就必须要有较大的生产规模,生产规模的扩大形成了一个全球市场,也就产
      生了消费的全球化,企业也拼命地向全球扩展。不仅美国人如此,今后中国人一旦
      研究开发出一种新产品后,也会希望把它卖到全球市场上去。既然消费全球化了,
      有限的市场容量必然会导致竞争,产品必须不断改进以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从而
      必然会导致生产的全球化。因此,经济全球化有其内在的经济原因,美国的称霸野
      心并不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原因。其实,美国人对全球化也是心怀疑虑的,担心墨
      西哥、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会降低美国工人的工资,担心工厂会迁走影响就业等等。
      
          其次,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政治经济环境为全球化创造了政治条件。如果冷战没
      有结束的话,经济上肯定有这种要求,但政治上却不可能。
      
          最后,信息产业革命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网络使国际贸易、国际金
      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使全球性的商业操作成为可能。
      
          概括地讲,全球化的出现是生产力的发展已经到了需要生产关系进行相应的变
      革的时候了。这里的生产关系指的是全球范围内的资源调配关系。如果把全球化比
      作当年的资本主义革命的话,那么信息产业革命就是当年的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创
      造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可惜的是当时中国没赶上,落后挨打了100 多年,当年西
      方进行工业革命的时候,中国不知道。但是中国对现在的信息产业革命是了解的,
      知道全球化是一个趋势,知道信息产业革命的重要,中国不能再错过这个机会了。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