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小英(2)
      
          “真理标准”的大声倡言者
      
          1979年,在太原已很有名气的甄小英接到中央组织部的调令。在此前一年,一
      篇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理论文章在思想界引起轩然大波,甄小英
      就是在这场思想大讨论的热潮中调入中央党校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一文的发表与中央党校还有着直接关系。
      
          粉碎“四人帮”、结束了持续10年的“文化大革命”后,广大干部和群众强烈
      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方针政策,彻底扭转10年动乱造成的严重局
      势,使中国从危难中重新奋起。但是,这种要求和愿望遇到严重阻碍,党和国家的
      工作在前进中出现徘徊局面,许多人的头脑还是被“两个凡是”思想紧紧地束缚着。
      中国处在一个重大历史关头。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1977年10月9 日,复办后的
      中央党校开学了。时任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的叶剑英在开学典礼上讲了话。
      
          叶剑英在讲话中要求中央党校认真研究党的第9 次、第10次、第11次路线斗争
      的历史,要求在研究中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从实际出发,决不能把理论同空谈、
      吹牛甚至撒谎混为一谈。
      
          时任中央组织部长、主持党校工作的胡耀邦在谈到如何研究“文革”这段历史
      时,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他说:“这十几年的历史,不要根据哪个文件、哪个同
      志的讲话,还要看实践嘛!”
      
          在胡耀邦的指导和组织下,1978年初,党校的理论工作者写出了《关于研究第
      九次、第十次、第十一次路线斗争的若干问题》一文第二稿。文中提出研究党史应
      当遵循的原则是:第一,应当完整地准确地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
      和精神实质来进行研究。第二,应当以实践为检验真理、辨别路线是非的标准,实
      事求是地进行研究。路线的正确与否,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要
      由实践的结果来证明。
      
          中央党校复校后,来自中央国家机关各部委、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和部队军以上
      单位的807 名学员参加了这个文章的讨论。由于胡耀邦主持党校工作实行“四不主
      义”,即不抓辫子、不戴帽子、不打棍子、不装袋子,工作人员和学员的思想很活
      跃。
      
          而在这之前,即1977年8 月25日,中央党校的刊物《理论动态》第9 期发表了
      该刊编辑组写的《理论工作必须恢复和发扬实事求是的作风》一文,对一些人维护
      毛泽东晚年的错误,维护“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路线,“不以客观实际为标准”来
      评价“文革”的做法提出批评。后来《人民日报》也发表了邵华泽的《文风和认识
      路线》,提出:检验工作好坏、水平高低的标准是看实践。
      
          胡耀邦为了在更大范围内推动思想解放运动,进行拨乱反正,希望写一篇更深
      刻、更有战斗力的理论文章。在他的支持和指导下,由中共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的
      孙长江开始起草“论实践标准”的文章。中央党校副教育长、理论研究室主任吴江
      具体负责此事。
      
          就在这时,党校学员、《光明日报》总编辑杨西光发现了一篇南京大学哲学系
      教师胡福明的稿件《实践是检验一切真理的标准》。杨西光看到这篇文章,联系起
      中央党校的学习、讨论与交锋,决定先把文章撤下来进行修改后重点推出。此后杨
      西光得知孙长江正在起草同类的文章,便把两位作者请到一起讨论修改,使文章在
      理论上更为成熟。最后决定把原已由孙长江写出的初稿和胡福明的文章并在一起再
      作修改,由孙长江执笔完成。
      
          经过10次重大修改、由胡耀邦审阅定稿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终于
      在1978年5 月10日出版的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上全文发表。第二天《光明日
      报》全文刊登,署名为本报特约评论员。5 月12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全
      文转载了这篇文章。新华社将此文向全国新闻界发了通稿。
      
          这篇文章吹响了真理标准大讨论的号角,在全党全国人民中掀起了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热潮。年底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了长期
      “左”的错误思想的严重束缚,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明确指出必须完
      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全会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
      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中国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这个冲破“两个凡是”束缚,贯彻十一届三中全
      会精神,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前沿阵地,受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洗礼,调
      回党校的甄小英感到精神格外振奋。到校不久,就参加了由学校组织的一场“真理”
      问题研讨会,并在会上作了发言。没想到她这次准备仓促的发言却赢得了与会专家
      的好评。
      
      
      
          甄小英在党校的第一次讲课,是给党校的教职员工上党课。虽然她离开党校多
      年,但一直没有停止对理论的学习和思考,再加上她有多年从事干部理论教育的实
      践,熟悉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的思想,她结合党员干部在解放思想、拨乱反正中存
      在的思想理论上的疑点难点问题,着重讲了在历史转折的重要关头,在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如何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问题,生动活泼,针对性强,有
      感染力,给教职员工留下深刻印象。这也为她走上中央党校的讲台创造了条件。改
      革开放前,登上中央党校的讲台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当时,有些老教师,虽在
      党校工作多年,却没有讲过一次课,一辈子就是查资料、抄卡片。甄小英是改革开
      放的受益者。在破除论资排辈、大胆起用年轻人的改革氛围中,她很快就走上讲台,
      讲课受到学员好评。1984年,甄小英担任了教研组的副组长,开始了对党建理论的
      研究。在党校这个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前沿阵地,她
      不断学习,辛勤耕耘,一干就是20多年,曾三次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员,著作和文章
      获20  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逐步成长为一名有一定社会影响和知名度的理论
      工作者。 
      
          朱镕基:听说中央党校有个讲周总理的
      
          1988年,甄小英被选为中央党校出席全国妇女代表大会的代表,接着又被选为
      第六届全国妇联执委,在中南海受到了邓颖超的接见。
      
          在参观周总理故居西花厅时,中央文献研究室的妇女代表李海文边看边向甄小
      英介绍,西花厅是一座前清留下来的房子,柱子的油漆已经脱落,地面是方砖地,
      很潮湿。窗户缝很大,冬天工作人员要用报纸把窗户缝糊上。总理在世时,有关部
      门多次想为他维修房子,都被拒绝了。有一次总理到外地工作,有关部门趁机对他
      的住房进行了简单的维修。总理知道后,严肃地批评了工作人员,还并在全体国务
      委员会议上,作了多次严肃的自我批评,并把新换的窗帘、壁灯和一张床统统拿走,
      换回原来的旧窗帘和木板床。周总理艰苦奋斗、勤政为民、廉洁自律、严于律己的
      高尚品质,深深地感动了甄小英。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在社会转型的深刻变革中,由于制度不
      配套,法规不健全,监督机制不完善,双轨运行,磨擦碰撞,为公权谋私提供了土
      壤条件,各种经济犯罪活动和腐败现象开始滋生蔓延。邓小平在1982年就告诫全党
      :“我们自从实行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经济两个方面的政策以来,不过一两年时间,
      就有相当多的干部被腐蚀了。卷进经济犯罪的人不是小量的,而是大量的。”“这
      股风来得很猛。如果我们党不严重注意,不坚决刹住这股风,那么,我们党和国家
      确实要发生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邓小平文选》第
      2卷,第402~403 页)他一再强调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要经受住新
      的考验,从思想、作风和组织上保证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
      何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增强拒腐防变能力,跳出历代统治者的兴亡周期律,这是
      中国共产党面对的重大历史性课题,也是执政党面对的严峻考验。中央党校作为执
      政党培养教育干部的最高学府,高扬党性的旗帜,把党校建设成锻炼党员的熔炉,
      是义不容辞的责任。针对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党校把党性教育列入教
      学的重要内容,引导学员把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研究解决中国重大现实问题相结
      合;与加强党性修养,改造主观世界相结合。学员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要进行
      “党性分析”。党建教研室把讲授党性教育课的任务交给了已是教研室副主任的甄
      小英。
      
          那时党校的学员,不少是60多岁的领导干部,跟甄小英父母的年龄差不多大。
      作为一个资历浅、级别低的年轻教员,给这些局长、部长们上党性修养课,对甄小
      英来讲,的确是个“难题”。如何讲好这个课,使学员真正受到一次深刻的党性教
      育?就这些问题,甄小英虚心向教师、组织员和学员请教。有人提出最好给领导干
      部提供一个高层次的坚持党性的榜样,把坚持党性的生动事例与党性教育理论结合
      起来,融会贯通,讲授效果可能会比较好。甄小英此前正好写了一篇有关周恩来的
      研究文章,还参加了一个全国性的关于周恩来的研讨会,她的脑海中又浮现出在西
      花厅的所见所闻。于是她决定把周恩来的事迹与党建理论结合起来讲,进行一次大
      胆的尝试。她对中国共产党有关党性修养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深入思考,
      把当时党政领导干部在坚持党性方面存在的思想认识和实践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和梳理,又阅读了能够找到的几乎所有关于周恩来的著作、文章。
      
          周恩来是大功大德、大智大勇集于一身的世界伟人,人民对他有一种特殊的敬
      仰和爱戴。马寅初通过与周恩来几十年的交往,得出一个结论:“周恩来是最得民
      心的共产党员。”他所以得到人民群众那样广泛而持久的怀念,不仅因为他为中国
      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而且还因为他品德高尚,
      他艰苦卓绝的一生,生动、形象、集中、深刻而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
      质、宗旨、纲领和共产党人的大智大勇、道德品质、精神风范和执政理念。他在党
      的核心领导岗位上工作了半个世纪,他的一生就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个缩影,他
      用言行谱写了一部共产党人的“德典”。许多民主党派朋友和无党派人士通过周恩
      来认识了中国共产党,许多外国朋友通过他认识了新中国。在备课过程中,甄小英
      感到心灵得到了一次净化,党性得到了一次提升,对人生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她深感“周恩来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一笔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她把党
      性修养理论与周恩来践履党性的思想实践和生动事例融为一体,把周恩来坚强党性
      与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结合起来,使学员从党的建设理论的高度更深
      刻地认识了周恩来精神所体现的党性原则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又通过周恩来坚
      持党性的鲜活事例,通过这一崇高的榜样,使学员更深刻地理解了党的性质和宗旨。
      针对领导干部的特点以及在党性修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她结合生动的事例分析了
      周恩来之所以能够成为坚持党性的楷模和世界伟人的原因,并阐释了进行党性修养
      的重要意义、正确途径和科学方法。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很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甄小英的党性教育课一炮打响,产生了轰动的效应,许多人在课堂上被周总理的事
      迹感动得落下热泪。有的学员递条子说:“我们特别需要这样的精神食粮。”
      
          中组部、中宣部、中纪委等各中央机关,中央各部委,北京市各机关、企业、
      军队、学校和县区纷纷请甄小英去做报告。她的报告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一些
      党员干部和基层组织给中宣部写信,说“很多年没有听到这样精彩的报告了”“希
      望中宣部多组织这样的好报告”。她的报告在青年中也引起强烈共鸣。在清华、北
      大作报告时,礼堂里挤满了人,一些没有座位的学生,站着听了3 个多小时,礼堂
      中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被称为“秘密工作战线的神兵骁将”,曾担任胡宗南的机
      要秘书,尼克松访华时给周恩来当助手的熊向晖,在看了甄小英报告的录像后打电
      话约甄小英面晤,一谈就是一上午。与周总理共事多年,曾任中央调查部部长的罗
      青长同志在给中央党校学员讲周恩来的伟大精神时,谦虚地说:“甄小英的报  告
      比我讲得好。” 
      
          在一次中宣部召开的座谈会上,甄小英发言后,上海市委宣传部的同志对她说
      :“你就是甄小英呀!我们市委书记朱基前不久  还对我们说,中央党校有一个人
      讲周总理的,讲得很好,让我们找个带子来听一听。” 
      
          党校的学员来自全国各地,他们希望以“周恩来精神”教育更多的党员,建议
      甄小英在讲稿基础上进一步充实、扩展,写一本书。甄小英没有辜负学员的期望,
      她满怀激情地很快写出了这本书,这就是后来引起全国震动的《周恩来——坚持党
      性的楷模》。
      
          这本书在社会上引起响烈反响。周恩来生前的秘书、警卫等身边工作人员专门
      聚在一起,约甄小英进行座谈,卫士长成元功、警卫张树迎等对甄小英说:“非常
      感谢你写了这么一本好书,我们跟  总理这么多年,却写不了这样的书来,感谢你
      为党和人民做了一件大好事。”他们又为甄小英提供了许多亲身经历的动人事例。 
      
          甄小英收到许多感人的来信,其中有一位基层党员在信中讲,他从图书馆借来
      这本书,如饥似渴地一口气读完,非常想把这本书送给亲人、同事和朋友,但是,
      跑遍了当地的书店,也没有买到。于是,他就利用业余时间,自己动手刻蜡版,一
      页一页地油印,把《周恩来——坚持党性的楷模》的“油印本”送给了自己最好的
      朋友和同事。
      
          席文举在一篇名为《进行党性教育的极好教材》的书评中这样说:要写一本深
      刻而又生动、理性和可读性强兼有的党性教科书,  实属不易。而甄小英的《周恩
      来——坚持党性的楷模》一书,则是形象生动,说理深刻,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和吸
      引力。 
      
          《周恩来——坚持党性的楷模》一书一版再版,发行了10多万册,并获得了第
      二届全国优秀党建读物“本钢杯”最佳读物奖、第四届全国图书“金钥匙”优胜图
      书奖。由此,甄小英的影响力也波及到社会各个阶层。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