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相思情未了(1)
      
          其实,在观看空政集体创作演出的《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和上海的《在毛泽
      东的旗帜下高歌猛进》的一段时期内,周恩来就存在着一些想法: 随着国民经济的
      逐步好转和建国15周年的庆祝,需要有一台规模更大的文艺节目来迎接1964年的国
      庆盛典,来鼓舞人民和增强人民的斗志,因此,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创作动
      机,便提上了周恩来的案头。
      
          60年代初以来,周恩来在多种场合提到: “在歌舞方面,我们还没有搞出一个
      称心的东西来。建国初期,看大秧歌还可以接受,现在还保持那样的水平,就不行!”
      陈老总力主推荐周恩来到上海观看大歌舞《在毛泽东的旗帜下高歌猛进》,以此促
      成了周恩来下定决心,为组织创作大型歌舞《东方红》,提供了客观的前提条件。
      担任“总策划”、“总指挥”、“总导演”的周恩来,的确为了《东方红》的创作,
      耗费了他许多心血,这其中,同样也包含着他的良苦用心。
      
          众所周知,1964年的中国文化艺术领域,从轰轰烈烈的前台背后,出现“山雨
      欲来风满楼”的气候,文艺界的形势已经相当紧张,1963年12月12日和1964年6 月
      27日,毛泽东主席对文艺政策的两个批示的发表,使文化艺术界开展的整风愈演愈
      烈;1964 年6 月5 日至7 月31日,在北京举行的首届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上,
      康生、江青之流又对建国后“十七年”的文艺进行蛮横的批判和无理的责难,无疑
      对建国后文艺界的人员来说是心存芥蒂。为此忧心忡忡的周恩来,在这样一种令人
      压抑的氛围下,刻意筹划和批准了一个有3700多人的大型歌舞,其用意除了证明建
      国以来的文艺成就之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想通过一批国内优秀的艺术家和权威
      人士,参加到《东方红》当中来,为其艺术生命涂上一层“保护色”,因为以红色
      为主基调的《东方红》,是热情歌颂共产党、努力宣传毛泽东思想为主题的,这无
      疑是向内部敌对势力的巨大挑战。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是集音、舞、诗、画等多元化文学艺术形式为
      一体的世纪舞台经典,其创作是建国以来中国歌舞艺术的一次巡礼,同时,也是对
      广大文艺队伍的一次重要检阅,演出效果达到了当时最高的艺术境界。
      
          在大歌舞筹备创作之初,就调集了全国各文学艺术等门类的创作精英,搭建最
      强大豪华的艺术班底。大歌舞指挥部另下设各专业大组,即: 导演组,组长: 丁里,
      《东方红》舞台总导演; 文学创作组,组长: 魏风; 音乐编导组,组长: 时乐蒙; 
      舞蹈编导组,组长: 查列; 舞美设计组,组长: 张敦仁; 文学创作组成员另有乔羽、
      徐怀中、张士燮、章明、贺敬之、郭小川、陈光锐等人组成; 舞蹈编导组则包括了
      以著名舞蹈家查列、胡果刚、金明、李仲林、李群、黄素嘉、孟兆祥等为首的30人,
      仅空政文工团的舞蹈队就来了60多人,空军司令刘亚楼明确表态: “排《东方红》,
      我们空军全力以赴,要人给人,要枪给枪。”
      
          1964年8 月12日,全体演员在北京西苑宾馆报到,随后,全面铺开,分场次、
      段落几十个团,责任“包干”。北京地区所有文艺团体的训练场馆,以及各戏院、
      体育馆、博物馆,甚至旅馆大厅都用作训练用地,以供应演员分场次的同时训练,
      日以继夜,加班运作。
      
          9 月25日,合成排练节目统一审查; 凌晨,离当天晚上节目审查只有十几个小
      时。在中南海西花厅,当周恩来把《东方红》朗诵词逐字逐句精心修订后,东方初
      露鱼肚白。周恩来提笔在朗诵词空白处批道: “特急,即送周扬同志,请予阅正。
      如改稿可用,请即转陈亚丁、周巍峙两同志,如无困难,可于今晚照此朗诵……”
      
          9 月27日,周恩来最后一次审查,他对文艺界的辛勤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为了在广大人民群众面前完整地展现这一恢弘的革命斗争的历史画卷,周恩来
      亲自批准,同意《东方红》作为向国庆15周年庆典的重要节目之一,于国庆节期间,
      对外公演。
      
          经过国庆活动组委会慎重商定,特别将《东方红》定于10月2 日晚上在人民大
      会堂公演。因为9 月30日有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举行的国庆招待会;10 月1 日的白天
      首都天安门有70万人的大游行,晚上天安门广场还有重要的观礼活动。而演出定在
      素有“万人大礼堂”之称的人民大会堂,也是几经深思熟虑,因为只有在这个地方,
      才能够全方位、多视角、广焦距地以最佳效果,来欣赏到这样一部全面反映在中国
      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进行气壮山河、翻天覆地的革命斗争的史诗性巨作。
      
      
      
          《东方红》从初创到形成,70多个文艺单位,3700多名专业和业余的演员,前
      后排练过程,实际上只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区区45天,短短的1080个小时,《东
      方红》不但在艺术上创造了一个时代的神话,树立起一座形象化的革命丰碑,而且
      在演出作风上也创造了一次突出的奇迹。这在绝大程度上主要得益于已经“前创”
      问世的《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和“过渡”成型的《在毛泽东的旗帜下高歌猛进》,
      作为其坚实厚重的基础。全剧的歌曲和部分舞蹈均取自于《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
      个别几首来自《在毛泽东的旗帜下高歌猛进》,因此,则直接加快了排练演出的速
      度和进展。参加演出的乐队、合唱队、舞蹈队等约3700多人的演出队伍,整个演出
      大大小小、中外形式的服装共有4000多套,有的演员整场要换五六次服装,全部人
      员都以严肃认真的政治热情,完全军事化管理,在后台分一、二、三梯队上下场,
      从头到尾,井然有序,无一点声息,丝毫不见忙乱的迹象。晚会结束5 分钟后,外
      国记者到后台参观时,演出人员已全部离开剧场,这种严谨的舞台作风令外国记者
      竖起了大拇指。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