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这群人怀着各种“崇高”或“卑微”的目的,从五湖四海来到北京,聚在电
      影制片厂门前,为一天一二十元钱外加一顿盒饭而被人吆五喝六,呼来唤去。他
      们为公共汽车票,为房租而发愁。为了掩饰这种恐惧,他们互相伤害,喝酒说荤
      话。或许他们对未来抱有幻想,幻想也是一种麻醉;或许不愿也不敢去想,不想
      也是一种逃避。
      
          每天清晨,他们都会准时在电影制片厂门口等候,到了晚上五六点钟的时候,
      他们就离开那里,各自回到自己“休息的地方”,当然,北京夜晚的生活实在会
      令他们发愁,别人也许都在灯红酒绿中享受着快乐和幸福,而他们没有这样的机
      会和能力。
      
          然而,他们无怨无悔。李白说:“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而做明星却
      能现世兑现,活就能名利双收,写出的书虽非名著,但一定畅销,所以说,在他
      们眼里,再没有比做演艺明星更能名利双收、更能出人头地的了。
      
          他们总是可以信口点出谁谁在宾馆站过堂,谁谁在公共汽车上卖过票,谁谁
      当初不过是在剧组帮忙跑腿打杂扛大个儿的,现在改头换面,完成了原始积累,
      成了演艺“大腕”。
      
          在拍摄过程中,我为这群不安于现状敢于出来拼的男孩女孩们的勇气感到佩
      服,又为他们没有自知之明而感到可怜。虽然成为明星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光
      有机遇没有实力还是不行的。比如说吧,1996年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只招2
      3个人,却有来自全国四个主要大城市的4000名学生报考,最后只出了赵薇、
      陈坤两位当红明星。如此残酷的竞争,不能不让人深思。
      
          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我拍完了《看看他们》。这时候我才想起,离电影学
      院的考试还有不到两个月,我得抓紧时间准备一下,否则到时准得抓瞎。不过,
      这一个多月的时间,让我改变了以前报考编剧专业的想法,决定改报导演专业。
      
          我的这个临时决定绝不是心血来潮,一个多月的“导演”生活,让我在不知
      不觉中爱上了这一行,我觉得做名导演,远比编剧过瘾。我就是这样一个人,想
      到的事,会毫不犹豫地干。当初,辞了电视台的工作是这样,辞了工作后选择到
      北京也是这样,如今又决定改报专业,也是这样。
      
          为了让自己能有个安静的学习环境,我搬出了与“泰森”他们合租的地下室,
      到更适合学习的清华附近租了间平房。我躲在屋子里,开始埋头读书。
      
          就像那句老话说的,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我顺利地通过
      了电影学院导演进修班的专业考试。坐在电影学院的教室里,我开始排除一切干
      扰,一心一意地开始了我的学生生活。
      
          有人说,干导演的什么都要懂,可是什么都不精。所以又有人这样说,你如
      果写不了剧本,做不了摄影,又不屑于做场记或剧务,就去做导演吧。
      
          这句话明显在贬低导演这个职业,我可不这么看,我觉得导演艺术是一切艺
      术门类的综合。我喜欢这种挑战人的智慧与耐力的职业,我会把它干好。
      
          电影史、美术、音乐、文学、摄影、录音还有表演,我都认真地学习。尤其
      是文学,我从小就喜欢读书,我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作家导演,让整个影片完全贯
      彻我的意图。我每天熬夜看书,总是黑着个眼圈上课。我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
      只读圣贤书,所有精力都被电影占据了。
      
          电影学院虽然离平常人的生活较远,但也远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地方。在这
      儿,一样离不了要与人打交道。在人们的印象中,主持人的性格大多是外向的,
      但我却是个比较内向的人。内向的人的最大特点是不善交际,电影学院其实是个
      交际很多的地方,刚迈进校门,学生们就怀着各种各样的目的,整天出入于各种
      交际圈,提前为毕业后找出路。
      
          我除了与同室的张国宝相处得较亲密外,似乎也没什么说得上话的朋友。张
      国宝是那种比较理性的人,虽然性格外向,但交友却极为谨慎,他之所以愿意交
      我这个朋友,大概是看在我比较朴实这一点吧。
      
          来电影学院“充电”前,张国宝就做过导演,拍过几部影响不大的电视剧,
      也拍过一些纪录片。在进修班临近结业前夕,一次我们在探讨法国纪录片时,我
      突然想起我曾经拍过的那部“纪录片”:《看看他们》。
      
          虽然经过一年的学习,我各方面的素质都提高了不少,在导演技巧上更是进
      步了许多,现在回过头来再看当初拍的那部所谓的“纪录片”,我觉得那不过是
      小儿科罢了,哪里好意思在高手如林的电影学院显摆。
      
          张国宝听说我有部《看看他们》,非要我找来给他看。我从箱子里翻出尘封
      已久的《看看他们》,和张国宝去教室用学校教学用的放映设备看完后,张国宝
      非常激动,极力鼓动我把片子送到海外,若我愿意,他可以托一个在海外的朋友
      把片子捎出去,参加即将在多伦多举行的一个国际影展,作为非参赛作品展映。
      
          说实话,当时拍这个短片,完全出于一种兴趣,不过是想给自己留下点东西
      作为纪念,根本没想过用它去做些什么。经张国宝这么一说,我也动了心,于是
      便把这事托付给了他。谁知,不久后就从多伦多传来了好消息:我这部非参赛作
      品,在展映期间大受好评,已有海外华裔投资商要给我投资为他们拍片。
      
         --------
        梦远书城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页 回目录